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初中语文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76 道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
1 .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父亲与山

谢光明

①父亲78岁了,身体尚好,每天还去附近的山上走走。你在家哪里都不要去,不生病,没有意外就是帮我挣钱。我如此反复说他,他总是嗯嗯答应着,可一会儿就不见人了。

②父亲走得并不远。大多时候,他是去看看茶园里的茶叶有没有发芽,竹园里的笋子有没有出头,油茶树结果多不多,然后顺便捡一些干柴回来。家里这么多干柴,液化气都是满的,不需要你捡。我说。父亲自恃年轻时长期从事伐木等重体力劳动,练就一个好身体,不服老。村里有什么红白喜事,他总要去凑热闹,想帮忙,人家看他年纪大,心意领了,帮忙则婉拒,请他去喝茶吃糕点。久而久之,他也觉得自讨没趣,便独自坐在门前的小板凳上,望着马路上来来往往的人和连绵不绝的层层青山。

③俗话说,靠山吃山。小时候的记忆里,每天一早,父亲就腰挂柴刀,手拿锯子或斧头上山去了。他总是穿一双草绿色的解放鞋,鞋子经常被露水打湿。肩膀上挎一个包袱,包袱里是中午的午饭。傍晚,等父亲收工回来,是我最期待的事。他带着一身浓浓的汗味而归,从饭盒里取出我梦寐以求的野果:春天的覆盆子,夏天的杨梅,秋天有毛栗、猕猴桃,冬天有野生的香菇与木耳。看见树林里白鹇长长的羽毛,豪猪尖锐的倒刺,他也会捡来插在家里作装饰。在我眼里,山上是神秘的,一年四季景色不同,还拥有数不清的宝藏

④父亲一辈子几乎没离开过山,没见过大海和平原。他见过最平坦的地是自家一亩三分的水田,那块田比村小学的操场还大。咱家有两头牛。春暖花开的时候,父亲赶着水牛犁田,妈妈站在田埂上,搂着我调侃父亲。妈妈说,这坵大田,父亲一天就能把秧苗莳好,秋天同样一天把稻谷割好,村里人都佩服他,想请他帮忙做事。父亲从不让妈妈下田上山。

⑤我读初一那年,父亲把水牛卖了,把家里值钱的东西都卖了,还说要把这块大田也卖了,为的是给妈妈看病。妈妈的病看不好了。整整一年,父亲都没干活,第二年才慢慢恢复过来,他向亲戚借钱,又买了一头小牛。生活还得继续。

⑥妈妈去世后,父亲一改常态,只要是放假,就把我带到山上去劳动,告诉我自家的山场四至,还教我认识各种各样的树和草,辨别各种各样的野果。运气好的时候,能遇见一些野兽:虚张声势的麂子,悄无声息的林鹰,鲁莽的野猪和慌张的野兔。秋天,他带我上山捡苦槠籽和橡树籽,哪座山,哪棵树,他如数家珍。无论多高多粗的树,他都能爬上去,站在树冠上用力摇树枝,苦槠籽雨点般哗哗落下来,在寂静的森林里,像一首简单欢快的歌在飞扬。

⑦长大后,我在市区找了一份工作,租了一间房子,便连骗带哄,把他接到城里来。第一件事,我想让他像个城里人,首先将他的穿戴改变一下。可是西装夹克,他怎么穿怎么别扭。你这是山里脚。鞋店导购员拿着一双皮鞋,无可奈何地看着父亲的脚。39码的脚,41的鞋子穿不进去。父亲的脚背高高隆起,像两座山。鱼儿离不开河,父亲离不开山,待不了几天,他魂不守舍,抱怨睡不着觉,嫌街上太吵,像个孩子似的,催我带他回家。他是高山上的古树,生命早已融入山中,拒绝任何的生活移植。

⑧父亲去了哪儿?他肯定在村庄附近的山里。喏,那不是你爸吗?三婶用手指朝东边一指,指向山上的石板路。果然,石板路上,父亲的身影在移动。石板路的山坡上,是我妈妈的墓地,坟头一棵茶花树,已经有三十年了。

(选自《安徽日报》2024年第26期)

1.下面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写年老的父亲每天去山上走走,可见大山已成为他生活中的一部分。
B.文章用质朴的语言讲述父亲与山的若干琐事,其中也隐含父亲对我的深厚感情。
C.第⑦段中父亲因城里生活的种种不适应而对我心生不满,父子间产生了隔阂。
D.结尾处父亲的身影、山间石板路、母亲坟头的茶花树等场景,言有尽而意无穷。
2.阅读②~⑦段,梳理文章情节。
父亲上山查看作物,帮忙被拒独自看青山→______→父亲不让母亲下田上山,卖牛为母亲治病→______→“我”接父亲到城里生活,父亲魂不守舍坚持回山。
3.请按要求赏析下列句子的表达效果。
(1)他是穿一双草绿色的“解放鞋”,鞋子经常被露水打湿。(从词语运用的角度)
(2)苦槠籽雨点般哗哗落下来,在寂静的森林里,像一首简单欢快的歌在飞扬。(从修辞的角度)
4.有同学认为第⑤段可以删去,对此你有不同意见,请阐述你的理由。
5.本文在《安徽日报》副刊“人间百味”栏目中发表,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编辑这样安排的原因。
7日内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安徽省淮北市中考三模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
2 . 【材料一】

不同时期,网红城市出圈方式有所不同。没有网络之前,城市走红拼的是综合实力、历史文化底蕴和自然资源,主要是北京、上海、桂林,可视为现代网红城市1.0版本。网红城市2.0版本,是在传统媒体强盛和自由行风起的背景下诞生的,这些城市大都为人们营造了一种脱离传统都市的生活方式,如香格里拉、丽江、拉萨。3.0版本则是新媒体时代初代网红,如重庆、成都等,这些城市将富有地方特色的场景,有意无意通过图文、视频广泛传播,再由官方根据走红特点打造城市IP,比如提到成都就想到悠闲和巴适,提到长沙就离不开美食和追星……网红城市4.0版本伴随视频流量时代而生,代表城市有淄博、隆回、江门、榕江、鹤岗、随州、柳州等,这些城市或凭借极具烟火气的地方饮食、生活场景,或踩中当代年轻人的关注点甚至痛点,在社交媒体的催化下一炮而红。

(摘编自《时代周报》2023年11月9日)

【材料二】

尔滨做对了什么?事实上,哈尔滨旅游的火爆绝非偶然,而是当地文旅部门精心策划的成果。黑龙江文旅厅厅长何晶日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他们已经为此做了一年的准备。何晶说,当地通过新媒体平台进行多维度宣传,还邀请文旅界头部博主为黑龙江冰雪旅游引流。当地文旅工作者在市场宣传过程中还能够换位思考,游客需要什么就上什么”“让老百姓多一点可玩、可吃、可感受的东西,何晶说,当地政府根据反馈及时满足游客需求,例如有游客感慨地说在索菲亚大教堂拍照片有个月亮就更好了,于是当地就了一个又大又圆的人工月亮;有游客抱怨户外太冷,于是当地就搭起了小暖房子……游客们自发地把自己感受到的舒适被尊重发到互联网上,于是造成了哈尔滨的火爆。哈尔滨出圈后,东北三省各地文旅部门负责人都坐不住了,纷纷前往哈尔滨,在街道上与游客互动,推荐当地旅游项目。鹤岗市文体广电和旅游局局长丛培甲站在烤炉前,一边为鹤岗招揽游客,一边宣传发福利;鞍山市文旅局局长赵萍也现身哈尔滨中央大街为游客免费发放鞍山特产。文旅部门的‘台风’大变,有意见就接受,有批评就调整,迅速形成了良性互动,市场效果也立竿见影。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首席专家魏小安总结说。

(摘编自《中国青年报》,2024年1月19日)

【材料三】

最近几年,一批网红城市火出圈,吸引人们前去打卡。与此同时,如何持续吸引关注、从网红走向长红,也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课题。越来越多的实践表明,深入开掘城市文脉,涵养城市文化,城市形象才会更鲜明,城市才有更持久的吸引力。数字媒介可以丰富城市故事的讲述手段。2023年,文化和旅游部发布20个沉浸式文旅新业态示范案例,陕西西安的大唐不夜城和长安十二时辰主题街区双双上榜。二者的走红,离不开用新技术新媒介呈现历史文脉的持续探索。大唐不夜城以新颖独特的创意刷新人们的观感,成为网络热议的文旅话题。长安十二时辰主题街区则借力热门剧集,不仅高度还原剧集场景,还跳出原作,融入更多城市历史与传统文化元素,让游客感受到古人生活滋味,探寻文化基因。善用数字媒介,并不是简单将城市故事搬上网,而是通过对传统节庆、民俗和生活方式的现代演绎,将现代设计理念和科技手段融入历史文脉,塑造富有活力的城市形象,赋予城市文化更大吸引力。对层出不穷的沉浸式街区来说,建成只是第一步,围绕主题不断刷新形象,带来对城市文化的新认知,才是长红的密码。

(摘编自《人民日报》,2024年1月12日)

1.下列对以上材料的理解和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材料一中可以看出网红城市从1.0版本到4.0版本的升级离不开媒体的助推与催化。
B.香格里拉、丽江、拉萨等城市的走红体现了人们对自由和非传统都市生活方式的追求。
C.哈尔滨“火爆”的启示是,只有借助新媒体平台的多维度宣传才能成为“网红城市”。
D.数字媒介的加入,让城市故事的讲述手段更加丰富,让游客们的体验也更加真实具体。
2.请你围绕“尔滨做对了什么”,梳理材料二的行文思路。
3.材料三中列举大唐不夜城和长安十二时辰的事例有什么作用?请你简要分析。
4.结合以上三则材料,请你谈谈“网红城市”如何才能长红?
7日内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安徽省淮北市中考三模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

3 . 手推车

何圣林

①推开院门,母亲正推着轮椅上的父亲在院子里散步。我放下刚买的豆腐脑,叫母亲过来趁热吃。母亲了一声,推着轮椅走过来,端起一碗往父亲面前一放,赶紧吃,热乎乎的。

②我对母亲说,天冷,还是我来喂吧。

③不用,让他自己吃,吃都要人帮忙,这病如何能好?

④父亲白了母亲一眼,嘴唇微动了动,似乎要说话,却什么也没说。母亲的话是有道理的。不能总惯着父亲。我拿起扫帚,开始打扫院子,不时瞥一眼父亲,父亲抬右手想拿汤勺,抬了几次,右手始终是不听使唤,只得换左手,捏住汤勺,抖抖颤颤地送到嘴边。

⑤父亲这病是一年前落下。那天张叔来电话让父亲去打个木质婴儿手推车。父亲放下手机,就哼起京剧《将进酒》的片段,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边哼边拍工具包上的灰尘。临走时,父亲还得意扬扬地对我和母亲说,看,祖传的手艺终究还是有人惦记着。张叔原本住在山下,离我家仅几十米,常有来往。后来山下拆迁,新建一条大路,张叔就在郊区买了房子。这年代谁还用木质婴儿手推车?商场里什么样式没有?这应该是张叔找的借口,想和我父亲喝喝酒、说说话、解解闷吧。一连几天,父家都是一早出去,傍晚才回来,回来时哼着小曲,满身的酒气。没想到,手推年打好的那天,下着小雨,父亲回家上坡时不小心滑倒,伤到了头部。为此,我多次想找张叔理论。父亲总说,这事怨不得你张叔。

⑥ 赶紧吃,吃完我扶你运动。母亲在催父亲了。

⑦母亲说的运动,是让父亲扶着双杠来回走,锻炼有障碍的右手和右腿。双杠是张叔焊接的。张叔知道了父亲的事,很是过意不去。他来时丢些钱,父亲让退回去;再来时丢下更多的钱,父亲坚持不要,还差点同张叔翻了脸。张叔第三次来时,量了一下父亲的身高,就在院子的平坦处焊接了这台双杠。这回,父亲没吭声,但要给材料钱和工钱,张叔坚持不要。

⑧我走到双杠前,发现双杠上有一层棉布,一圈一圈地维绕在钢管上。在这个冬天,手摸上去不再有冰凉的感觉。这应该是母亲的杰作。

⑨ 母亲走了过来,轻声对我说,你爸最近这里有问题了。母亲边说边指着自己的头。我瞥向父亲。父亲的左手抖得更厉害,似乎汤勺有千斤重,豆腐脑一半吃到嘴里, 一半又落回碗里,   

⑩ 你爸发呆的时候会朝一个地方看。母亲又说。

看什么?

⑫那辆手推车。我顺着母亲手指的方向,看到那辆早已破败不堪的木制手推车。手推车是父亲专为小时候的我做的。父亲是木匠,经常给乡邻打些栅柜、板床、桌子、凳子啥的。当我刚会爬时,就拥有了全村第一辆手推 车。主框架、坐垫、脚垫、靠背、推把等都是用木头做的,连四个轮子都是用原木做成的。父亲经常推我出去串门,吱吱呀呀一响,就会引来众人羡慕的目光。后来,村里有人家添小孩子了,就会找父亲打个手推车。村子原本在县城的外围,渐渐地成为城中村,我也有了儿子。父亲的木匠活越来越少了,没事可做的父亲就经常清理手推车上的灰尘,还给手推车重新刷了桐油。有一天,我提前下班,在门外听到院子里有吱吱呀呀的声音,趴在门缝一看,只见父亲正推着那辆木质手推车。儿子站在车里面,胖嘟嘟的小手不时去拨弄挂在前方的风车和铃铛,兴奋地叽里呱啦叫。突然,挂铃铛的绳子断了,父亲忙走到车前去接铃铛,儿子一泡尿就尿到了父亲的脸上,父亲用手擦了擦脸,嘿嘿地笑。四看着那辆布满灰尘的手推车,我的眼睛湿润了。我拿来毛掸子经轻拂去灰尘,又找来硬纸金,剪成四个轮子,用绳子栓在底部。我双脚站在车里,双手提起两边的横木,半蹲下,脚一挪,车就向前。我 回头望父亲。父亲满脸兴奋,干枯的左于,使劲拨动着轮子。他抵近手推车时,左手一推,车就了一点,再一推,车又向前了一点。

父亲着我在院子里,走着走着,遇到了倒在地上的扫吊。我装作过不去。父亲看到了地上的扫帚,身子向前倾,左脚抵住底部的横木,左手开始用力推。我抬高双手,前轮终于跨过了扫帚。我笑呵呵地扭头看父亲,发现父亲那没有知觉的右腿向前踢了一下。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第③段,不仅写出母亲的严厉,更能感受到母亲想要父亲自力更生的心理。
B.张叔在父亲生病后前两次给了钱,父亲拒绝之后又帮忙焊接了双杠,可见张叔内心充满了愧疚。
C.“木匠”是全文的线索,不仅点明父亲的职业,还交代了父亲受伤的由来,增强了故事感染力。
D.小说故事情节丰满,人物个性鲜明,形象刻画出“我”与父亲之间的浓浓深情。
2.文章围绕“手推车”展开故事情节,请你阅读文章,把下列表格补充完整。
故事情节“我”的心情
父亲给张叔做手推车,雨天路滑,摔伤头部
感动
开心

3.请赏析下面两段文字。
(1)临走时,父亲还得意扬扬地对我和母亲说,看,祖传的手艺终究还是有人惦记着。(从用词角度赏析)
(2)父亲的左手抖得更厉害,似乎汤勺有千斤重,豆腐脑一半吃到嘴里, 一半又落回硫里。(从修辞角度赏析)
4.第⑤段采用了什么记叙顺序?请结合文章分析其作用。
5.有人说这篇文章的主旨意蕴深厚,体现的是人与人之间朴素而美好的情感。请结合文章内容加以探究。
7日内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安徽省安庆市望江县部分多校联考中考三模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
4 .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看 病

潘成祥

①大清早,李阿姨起床时感觉胸闷加重了。这几天老是咳嗽,估计是哮喘病又犯了。她想去社区诊所看看,转头看着熟睡的小孙子蕾蕾,开始犯愁了。

②李阿姨早年离异,独自把儿子养大。现儿子儿媳都在省城上班,只有周末才回家。她带着四岁的小孙子住在县郊破旧小区里,日子过得挺艰辛的。老人在心里盘算:是等蕾蕾醒来一道去看病呢还是自己一个人先去这孩子夜里醒过一回,哭闹一个多小时,天亮的时候又睡着了。根据以往经验,估计他这一觉能睡到九点。干脆,还是早去快回吧!

③八点已到,主治医生还是没来开门。两个护士都来了,可她们却没有诊所钥匙。排队的病人开始不满了,絮絮叨叨埋怨着。李阿姨更着急,毕竟孙子一个人在家,还是挺不放心的。着急也没办法呀!只得耐着性子继续等。

④直到8:30,胡医生才骑着电瓶车气喘吁吁地跑过来,看起来人瘦毛长,戴着厚重的眼镜,一脸没睡醒的样子,裤脚还撕裂个口子。这哪像个医生呀!倒像个落魄腼腆的秀才。胡医生边掏钥匙边冲病人点头赔笑,说:对不起!对不起!路上遇到点麻烦,来晚了。李阿姨拉长着脸,小声嘀咕着。老孙听见了,回过头说:弟妹,咱俩换个位置,我不着急。李阿姨喜出望外,连声道谢。

⑤十几分钟过后,轮到李阿姨了。她坐下来把以往的病历递过去,然后就从自己啥时候开始患病,以前吃过哪些药,有多大效果,最近哪里感觉不舒服等等反复念叨着。胡医生打断她,说:阿姨,我问什么,你回答什么,好吗?”李阿姨每回答一个询问,总要延伸到其他问题上。胡医生看到后面的病人不耐烦了,赶忙拿起听诊器测心率,再给她量了血压,就开始写处方。李阿姨嘟囔着说:我还没说完呢!这就开药啦?”胡医生笑着说:老毛病了,相关检查刚做了不久,我都看明白了,去拿药吧!李阿姨很不高兴,悻悻地站起身,拿着处方去找护士。

⑥接着,李阿姨又问:胡医生,我这毛病哪些食物不能吃昨天吃了辣椒,会不会是饮食导致的?”

⑦胡医生说:刚才已经说过了,少吃辛辣食品。

⑧李阿姨说:我记性不好,你给我写上吧!

⑨胡医生只得硬着头皮在病历上又写了一遍。

⑩李阿姨再问:胡医生,我平时在生活上应当注意哪些细节。我一般都是晚上十点多休息,早上六点不到就起床了,有时夜里还做梦,睡眠不好会不会影响病情呢?”

⑪胡医生不高兴了,说话的声音大了些:阿姨,我这后面还有十几个病人呢!都像你这么唠叨,我一上午都看不完。

⑫李阿姨气呼呼地说:现在知道急啦按规定8:00上班,你几点来的年轻人本事不大,脾气倒不小。

⑬她走到诊所门口,看到墙上有个投诉箱,气不打一处来。拿起纸笔,写上:胡医生上班迟到,对病人态度恶劣。然后,就把投诉纸片丢入箱里。

⑭走出门诊,李阿姨掏电瓶车钥匙的时候,顺便看了一下手机,居然有十多个未接电话,是楼下张大嫂打来的。李阿姨马上意识到,可能是蕾蕾闯祸了。 电话回拨过去,张大嫂埋怨她:大妹子,你大清早跑哪去了把蕾蕾一个人丢在家里,他都爬到阳台护栏上了!李阿姨脑袋得一声,赶忙问:啊!孩子没事吧?”张大嫂说:没事了,快回来吧!

⑮李阿姨慌里慌张地往回赶,看见张大嫂带着自己的孙子和蕾蕾在小区门口玩,这才放下心来。张大嫂就把早上发生的事情跟她说了,看门的瘸子老王还把手机拍的视频递给她看。

⑯李阿姨看着视频,吓得脸色煞白,两眼发呆。她仔细辨认视频里的男子,惊呼:这不是社区门诊的胡医生嘛!第二天,李阿姨去街上做了副锦旗,还买了几十元水果,带着蕾蕾再次去了社区门诊。

(选自潘成祥《你也是好人》,有删改)

1.联系上下文,给②—③段之间误删的内容重新排序,依次是
A.诊所门前已经排上长长的队伍,排在她前面的是同小区的老孙。
B.老孙说:“你不知道吗?老林医生返聘期到了,新来个年轻的胡医生,估计还在家睡懒觉呢!”
C.李阿姨着急地问:“都7:50了,咋还没开门呢?”
D.李阿姨锁门下楼,再骑上电瓶车匆匆赶往社区诊所,好在就两三里路程。
2.文似观山不喜平,试从这个角度赏析本文的写作手法。
3.联系上下文,发挥想象,简要写出李阿姨所看视频的内容。
4.从描写角度赏析下面句子。

胡医生才骑着电瓶车气喘吁吁地跑过来,看起来人瘦毛长,戴着厚重的眼镜,一脸没睡醒的样子,裤脚还撕裂个口子。

5.胡医生被评为“安徽好人”,请根据文中内容,为他写一段颁奖词。
7日内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安徽省六安市霍山县多校联考中考三模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
5 . 【材料一】

嫦娥四号,去更稳妥的地方,还是去未曾去过的地方?

2015年,在一次决定“嫦娥四号最终去哪儿”的评审会上,叶培建院士说,月球背面没有人去过,这就是最大的意义,因为我们空间探索的目标就是要探索未知,那么,“没有人去过”这个本身就已经是很大的意义。最终,决定了嫦娥四号要着陆到月球背面。这在科学上和技术上都有很大意义。

从科学意义上说主要是有三个方面:第一,因为月球背面挡住了来自地球的辐射,同时它自身没有电离层、没有大气层,是一个非常洁净的电磁环境,非常适合开展月基的天文观测——这也是世界各国开展射电天文观测的天文学家们梦寐以求的地方。第二,月球背面的地质年龄比月球正面要古老几亿年,我们到这个地方探测,就有可能发现更多、更早期年代的一些物质。第三,月球背面撞击坑非常密集,有我们太阳系最大的撞击盆地,叫“南极-艾特肯盆地”。探索这个盆地有可能发现一些月球深部的物质,为月球的起源演化研究提供很多数据。

从技术上,主要的挑战分两个方面:第一,怎么实现高精度地、安全地着陆;第二,怎么实现和地球的通讯。

(摘自张熵演讲稿)

【材料二】

鹊桥二号顺利进入环月轨道

新华社电国家航天局消息,2024年3月25日0时46分,鹊桥二号中继星经过约112小时奔月飞行,在距月面约440公里处开始实施近月制动,约19分钟后,顺利进入环月轨道飞行。后续,鹊桥二号中继星将通过调整环月轨道高度和倾角,进入24小时周期的环月大椭圆使命轨道,按计划开展与嫦娥四号和嫦娥六号的对通测试。

据介绍,近月制动是月球卫星飞行过程中最关键的一次轨道控制。卫星必须在靠近月球时实施“刹车”制动,使其相对速度低于月球逃逸速度,从而被月球引力捕获,实现绕月飞行。

由长征八号遥三运载火箭同步搭载的天都一号、天都二号通导技术试验星,也于同日1时43分,完成近月制动,进入其环月轨道,后续按计划实施双星分离。

(引自新浪财经网)

【材料三】

嫦娥六号出征月球

嫦娥六号将出征月球!外媒又在热议中国要创造历史了。因为嫦娥六号所去的区域,又是其他国家都没有去的地带,中国一旦成功,那必然又拿下了世界的领先地位。

由于中国这一次的任务是在月球背面执行,没有办法直接进行信号的传输。所以,要通过鹊桥二号中继星进行信号的转发,然后来执行任务。

嫦娥六号的探测器已经抵达了发射场,我国的工程师们已经在进行密集性测试和调整,为发射任务做准备。

外媒也在热议中国嫦娥六号任务,说这一次中国将首次尝试在月球背面进行着陆任务,同时还将在月球背面进行样本采集,大约采集2千克的月球样品,预计整个任务执行的时间为53天,这就是大概的过程。

所以,这一次中国嫦娥六号任务就是奔着整个任务的制高点去的,这就是最令人期待的。

对于整个嫦娥六号任务来说,我国将从多个方面去突破,如样品采集技术、月面上升起飞技术、月球轨道交会对接技术等,因为是高速返回,还需要突破再入技术等。

采样方面,不仅要采获月球表面的月土,还要打孔,从2米底下的月球土层中取出不同深度的材料,拿回地球,因此嫦娥六号上还将携带钻机等等,这些方面都是我国要展现的技术实力。

(引自环球科学猫)

1.人们对月亮真相充满好奇心。下列诗句中有探求月亮真相意味的一项是(     )。
A.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B.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李白《古朗月行》)
C.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王昌龄《出塞》)
D.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杜牧《泊秦淮》)
2.鹊桥二号、嫦娥四号、嫦娥六号之间有什么关系?
3.读一读下列句子,分析“约”“又”在句中的表达作用。
(1)鹊桥二号中继星经过112小时奔月飞行,在距月面440公里处开始实施近月制动,约19分钟后,顺利进入环月轨道飞行。
(2)外媒在热议中国要创造历史了。
4.读了以上几则材料,你从中得到哪些启示?请简要列出三点。
7日内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安徽省六安市霍邱县中考二模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
6 . 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白日焰火

①一大早,梅正山就开始收拾这座木楼,楼上楼下,到处都擦得干干净净,连楼梯都拖得一尘不染。

②今天是个重要的日子。中共临城区委每月一次的例会要在这里召开。几天前,区委书记老魏来通知梅正山时,顺便告诉他,他加入组织的事,要在这次会议上研究表决。梅正山听到这个消息,兴奋得一夜没睡。

③梅正山曾就读于北京高等师范学校,1919年5月参加了轰轰烈烈的五四运动,西方列强对中国人民的欺凌,激起了梅正山的义愤,也激活了他对国家民族的担当意识。正当他重新定义人生价值的时候,父亲病危。作为梅家唯一的男丁,梅正山不得不回到这个千年古镇,从父亲手里接过镇上最大的粮行,还有祖宅里这座已有百年历史的木楼。父亲去世后,梅正山过了近十年悠闲的日子。粮行有掌柜和伙计,根本不用他操太多的心。他心中的热血,一直就默默地沸腾着。他终于等到了那一天,他在北京读书时的一个同学找上门来,为他的人生打开了一扇窗子。这个人,就是中共地下交通员老魏,现在的临城区委书记。

④一切收拾利索后,梅正山又到地窖里搬上来一坛酒。这是当地产的“小米香”,65度,一坛足有20斤。他想开完会后,留同志们好好吃顿饭,痛痛快快地喝几杯。

⑤楼梯上忽然传来咚咚的脚步声。老魏飞步跨了上来,脸色有些阴沉

⑥老魏从内线得到消息,昨天,区委交通员小于被捕了,敌人以妻子和孩子的性命相威胁……小于已经交代出今天区委会议的时间地点,形势已十分危急。今天来开会的除了老魏,还有几位同志,老魏只和其中的四位同志有联系,他启用紧急联系方式连夜通知了他们。其余五位,都是梅正山联系的人。

⑦梅正山看了看怀表,已经快八点了,会议的集合时间是上午十点。老魏说,目前办法只有一个,去镇外面的桥头上拦截,那是出入镇子的唯一通道。

⑧梅正山带上驳壳枪,和老魏下了楼就往外走。刚出大门,两人同时退了回来,大门两边的胡同里,各站着四五个黑衣人,腰里都别着家伙。两人又走到后门,发现后门的小巷子,也被封锁了。

⑨老魏重重地跺了一下脚,说,坏了,敌人早就盯上这里了,他们是故意把我放进来的,现在出都出不去了!

⑩梅正山压低声音,说,无妨,我们先不动,等到九点半时,我们就不断开枪,向同志们示警。

⑪老魏点了点头,说,目前也只有这一个办法了。

⑫两人上了二楼,沏上茶,刚喝了一杯茶,前院就传来了杂乱的脚步声。梅正山探头往楼下一看,七八个特务已经冲进了院子。老魏跑到后窗往外瞄了一眼,从后腰拔出了枪,说,事情不妙,敌人从面夹击,他们是想在集合时间之前解决我们。

⑬梅正山问,那怎么办?

⑭老魏说,打!要节约子弹,尽量拖延时间。

⑮此时,就听见前院一个细嗓门喊,楼上的共党听着,你们被包围了,只要交出武器投降,保你们性命无忧!

⑯梅正山隔窗打出一枪,喊话的特务应声栽倒!

⑰刹那间,前院和后院枪声大作。过了一会儿,枪声渐渐停了,楼梯处传来轻轻的脚步声,越来越近。老魏冲梅正山使了眼色,两人同时冲向楼梯口,两把短枪同时打响,特务们惨叫着滚下了楼梯。

⑱过了一杯茶的工夫,敌人从前窗、后窗和楼梯三个方向同时进攻,两人只得不断开枪阻击……他们阻击了一个多小时,子弹全打光了。梅正山看了看怀表,才九点,离集合时间还有一个小时。

⑲梅正山把那坛烈酒打开,倾洒在桌椅上、屏风上、茶几上、墙壁上、窗棂和地板上……

⑳敌人从楼梯上慢慢逼上来。

㉑梅正山将坛子朝楼梯口砸了过去!在敌人的惊叫声中,他从容地取出火柴,划着一根,扔在地上。一股蓝色的火焰腾起,随即四处蔓延,一股火苗顺着地板上的酒迹,飞快地飘向楼梯,敌人惨叫着连滚带爬地逃了出去。不一会儿,大火冲天而起!

㉒这场大火越烧越旺,干透的木楼在大火中噼啪作响,烟火直冲云霄,在镇子外都看得清清楚楚。

㉓直到傍晚,大火才渐渐熄灭。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开篇写梅正山认真仔细地打扫木楼,表现了他的兴奋和期待。
B.梅正山从地窖搬来一坛20斤的烈酒,为下文点火烧木楼埋下伏笔。
C.小说多次出现表示时间的词语,既交代情节发展又暗示情势危急。
D.标题“白日焰火”作为小说行文线索,将人物与事件有机联系起来。
2.小说第三自然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3.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文中划线的句子。
老魏飞步跨了上来,脸色有些阴沉。
4.梅正山和老魏具有哪些共同的优秀品质,请结合小说简要分析。
5.小说结尾没有明写梅正山、老魏是否牺牲。壮烈牺牲或平安脱险的结局,哪一种更好?请从故事情节和阅读体验的角度加以分析。
7日内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安徽省六安市霍邱县中考二模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
7 . 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重登罗汉岩

   

①我在一个春日重新登上了罗汉岩,眼前的这座山是波澜不惊的。除了游步道和游客服务设施发生了一些变化,山间原始天然的部分都还在。这是我最感欣喜的,因为罗汉岩之美本在于一切奇观皆天然生成。

②甫入山门,不远处的蜡烛峰还是一副遗世独立的样子,高高地兀立于山巅。峰顶上的那棵枫树愈发壮硕了,如果是在秋天,变红的枫叶迎风摇曳,整座石山就像一支熊熊燃烧的蜡烛。人们为石山取得此名,真是形象。

③从两山之间的夹缝走进山谷,清凉的春风拂面而来,有众鸟在耳边兴奋和鸣。山路迂回曲折,时而上坡,时而下坡,时而是木栈道,时而是石子路,意趣盎然。突然眼前一片开阔,弦月湖优雅地卧在两山之间。湖不算太大,形似一弯月,水面涟漪轻轻泛起之时,极尽柔美之态。湖水清冽,倒映着四面的山峰和树木,我一探头,湖水便映出我的面容,颇似一面天然的大镜子。

④如果脚力足够好,可以从弦月湖边攀爬两百多级陡直的石阶,登上海云寺。海云寺是这座名山的标志性建筑,始建于宋代中期,历经二次迁建。在山脚下仰望,隐约可见红的墙、闪亮的琉璃瓦,在茂密的丛林掩映下,红绿两色交相辉映。山上一年四季云雾缭绕,古道如盘龙,石阶似飘带,在云雾中时隐时现,人行其中,飘然若仙,颇有“出凡尘喧嚣之外”的意味。

⑤一个天然岩洞,成为人们流连的地方。岩洞巨大,能容纳千人。站在锁云桥上仰视洞顶,不能不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一块岩石在空中悬着,千百年不曾坠落,也不曾移位变形,与岩壁上题写的“天造奇观”四个大字互为佐证。

⑥当我坐在岩洞里,让山风尽情吹去身上的湿热之气时,最喜欢抬起头来,观赏从山崖上跌落的两道瀑布。一道瀑布形似马尼,生猛地倾泻而下,坠入深潭,人们称之为“马尾水”;另一道瀑布则像被米筛筛过一样,飘飘洒洒在空中变换出各种姿态,然后才轻轻柔柔地洒落在岩石上,人们称之为“米筛水”。两道瀑布一刚一柔、长相厮守,难免让人生发联想,遂将它们合称为“情侣瀑布”。

⑦很多不爱登山的人,就止步于岩洞,尽情赏玩山光水色,然后打道回府。而我不愿就此偃旗息鼓,稍事歇息便沿着石头上开出的道路,继续向上攀登。

⑧要想体验罗汉岩自然天成的魅力,一线天不能不走一遭。仿佛一股神奇之力将一块巨石一劈为二,中间只留下窄窄的一条缝隙,成为高三百多米的天险。站在一线天的窄缝里,所能触摸到的只有两侧的岩壁。它们削直、坚硬、潮湿,生长着喜阴的苔藓。人能穿过的小径依然是陡的,忽上忽下,最窄处仅容一人侧身而过,这时候,人全无施展的空间。好不容易到达顶端,突然来一个垂直下坡,望着下方深渊般的细缝,有恐高症的人难免四肢发软、发抖。我曾陪同过数位文友攀爬一线天,打退堂鼓的不在少数。过一线天,最要紧的是胆大心细,两手牢牢地抓住铁链,实在陡直的地方,背过身来倒着走,一步一步探到底,悬着的心就放了下来。

⑨上得山顶,见山涧清泉淙淙游游,原来这就是岩洞内所看见的飞瀑源头。就是这一股天然的清泉,飞过山崖,飞向深潭,流经陈石水库,先是作为发电之用,然后汇入壬田河,滋养着壬田镇数万民众。镇上多有头脑活络之人,他们在这里种莲、种果、养鸭、开农庄、办泳池,将小日子过得红红火火。值得一提的是,镇上出产一种风味独特的焙豆腐,用竹炭火慢慢煨出来,外焦里嫩,再蘸些擂钵制成的酱料,美味极了。登罗汉岩的辛劳,瞬间被美食慰藉。店家往往还备有香醇浓酽的石磨豆浆或家酿米酒,温温地灌在保温壶里。我每每带外地的亲友去品尝,纷纷赞不绝口。这也让我更加惦念那座天生的罗汉岩。

(摘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就表现出作者对罗汉岩保持天然的关注,与文章结尾巧妙呼应。
B.文章第②段通过对峰顶上的那棵枫树的描绘,交代了蜡烛峰名字的由来。
C.文章第④段插入了对海云寺建筑历史的介绍,并从俯视角度描写了其外观。
D.从山崖上跌落的两道瀑布因为有刚柔之分,又长相厮守,所以被人们称为“情侣瀑布”。
2.根据文章内容,梳理作者的登山路线,在下面横线上填上恰当的内容。
甫入山门,见到蜡烛峰→___________→从弦月湖边攀爬,可以登上海云寺→____________→经过一线天,体验紧张刺激→____________
3.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下面句子。

山路迂回曲折,时而上坡,时而下坡,时而是木栈道,时而是石子路,意趣盎然。

4.文章结尾写了山顶的美食,有什么作用?
5.请概括作者登山过程中情感变化的过程。
2024-05-28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淮北市五校联考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

8 . 材料一   

在餐厅,手机扫码即可点餐;在超市,自动收银柜台就能结账;在商场,虚拟试衣间等数字新场景越来越多,让逛街休闲更有乐趣……生活服务业作为与群众联系最为密切的产业,是促消费、惠民生、稳就业的重要领域。近年来,随着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从点餐、购票到打车,生活服务业数字化转型升级趋势明显,形成更多高品质和多样化供给,更好满足了人民美好生活需要。

当前,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加快和居民收入水平提高,生活服务消费占服务总消费额的比重不断提升。2023年,我国服务消费快速增长,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71495亿元,比上年增长7.2%。加快推动生活服务数字化,有利于不断提升消费者体验,激发生活服务消费更大发展活力。

生活服务业数字化取得明显成效,但仍有一些短板需要补齐。比如,行业间、地区间、产业链上下游数字化发展水平不均衡,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数据安全有待加强等问题。提升数字化水平要着眼线上支付、体验的消费端,也要瞄准供给端,从物流数字化、服务精准化、资源调配智能化等进行全链条改造,降低渠道成本、提升服务效率,打造竞争新优势。

(摘编自《加快推进生活服务数字化赋能》,《人民日报》2024年2月7日)

材料二   

近日,经国务院批准,商务部等12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生活服务数字化赋能的指导意见》,进一步明确到2025年初步建成数字+生活服务生态体系。生活服务业的数字化转型是大势所趋,要突出创新驱动、聚焦民生福祉、着力补齐短板,激活新动能、打造新业态、构建新格局,以数字+引领生活服务跑出加度。

我们应该认识到,现阶段我国生活服务数字化发展仍存在无法满足人们多样化需求、数字化转型的技术人才支撑不足、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等问题。对此,要建立资源共享、信息互通、运转有序的跨部门工作机制,联合公安、人社、医保、银行等单位,实现一批高频事项的一网通办。要推动数字设备适老化改造和信息无障碍建设,开发适合老年人、残疾人使用的智能终端产品。要建立校企人才对接机制,充分发挥大学、职业院校、科研院所的带动牵引作用,加快开设生活服务数字化转型相关的专业或课程,积极与服务型企业合作共建人才培养基地。要制定公平竞争环境,激发数字信息行业创新创业热情,加快推动生活服务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加快打造数字生活服务社区和街区,进一步夯实生活服务高质量发展基础,让政策软件和设施硬件相辅相成共筑生活服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新局面。

(摘编自《引领生活服务跑出加“数”度》,“南方网评”2023年12月22日)

材料三   

近年来,安徽服务业在产业结构中比重逐年上升,但仍有待进一步提高。长三角地区的浙江省服务业占GDP比重56%、上海为75.2%,中部地区的湖北省服务业占GDP比重54.68%,湖南、河南分别为53.12%、53.43%,均高于安徽。总的来说,安徽省的服务业迅速增长,发展势头较好,全省经济结构不断优化。但融合程度不深、集聚水平不高、经营主体不强等问题也比较突出。

日前,《关于加快实施20项重大工程推动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正式印发。安徽服务业的发展目标已经明确:以推动融合化、集聚化、数字化、专业化、优质化为主要路径,大力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积极引导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发展,做大产业规模,创新业态模式,提升辐射能级,打造特色品牌。

(摘自《“热辣滚烫”,服务业如何挑大梁》,《安徽日报》2024年2月26日)

1.下列对以上材料的理解和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生活服务业事关民生需求,能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是与群众联系最为密切的产业。
B.正因为弥补了生活服务业数字化的一些短板,安徽省的服务业迅速增长,发展势头较好。
C.尽管我们在生活服务业的数字化转型方面付出很多努力,但现阶段我国生活服务数字化发展仍存在无法满足人们多样化需求的问题。
D.加快推动“数字+生活服务”生态体系,有利于不断提升消费者体验,激发生活服务消费更大发展活力。
2.材料一中画线句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3.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的内容,说说安徽服务业如何挑大梁。
4.读了以上材料,说说当下我们要如何才能更好地推进生活服务业数字化。
2024-05-28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安徽省六安市霍邱县中考模拟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
9 . 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拾荒二人转

周承强

①阳光小区是出了名的卫生小区,但令大伙都啧啧称赞的不是物业服务优,亦非业主素质高,倒是一对收旧人夫妇阚伯与阚妈。

②这对夫妇原本只是流浪到此的拾荒人。起初他们只能在小区门外拾些垃圾,连小区门都进不了,后来有位业主临时着急卖旧物,碰巧找了他们两位上门。结果阚伯阚妈不仅不苛扣业主所卖旧物的斤两,边收货还边提出各种收纳建议,说得业主直点头,临走他们又帮业主里里外外都打扫得清清爽爽。这位业主忍不住到业主群里夸赞了一通,阚伯与阚妈就这样在这小区里出了名,大家争着留下阚伯的手机号。东楼抛物,西楼花坛藏垃圾,这两位都会及时出现,收拾得干净妥当。物业公司倒也乐得多了两位不用发工资的编外员工,便干脆腾了两间闲置的储藏室给他们租住,只象征性地收点租金。阚伯阚妈这才算正式成了阳光小区的人。

③早期还没开始推广垃圾分类,小区里的垃圾扔得很随意,很多可回收垃圾因为与其他垃圾堆到一起都成了废弃物。阚伯看得心急,他们清理起来也很艰难,他与阚妈一商量,又去征得业主委员会和物业公司同意,自己买了一批塑料桶,在小区十栋楼每栋楼前放一个,专门装可回收垃圾。桶上还刷了联系电话,可提供上门服务,随叫随到。小区从此多了一道风景线,早早就开始了垃圾分类活动。其实这一番操作,既提高了垃圾回收率,也省了分拣垃圾的时间,账算到最后,赚的还是阚伯阚妈。

④街道评选模范环境服务志愿者时,阚伯阚妈高中榜首。他们应邀承包了附近几条街的收旧业务,生意越发红火。旧物收多了,阚伯阚妈也识趣,跑到郊外工业园租了个仓库放货,这样也不影响居民的日常生活。两人整天骑着一辆三轮车,在城区与郊区两头跑,沿街遇到纸屑垃圾,他们比清洁工还收得快,倒是不亦乐乎。他们就好像社区干部一样,对这一片的环境十分熟悉,哪儿水管溢漏,哪儿下水道变味,事无巨细,样样关心。

⑤有一次他们路过郊区的森林公园,阚伯发现沟壑深处一片狼藉,有人在偷倒大量废塑胶。阚伯在旧报纸上见过,这些垃圾没有五百到一千年不会腐烂,是大面积污染的环境杀手。他当即去报告给了市生态环境局,竟助他们破了当地最大的废塑胶偷弃案。局里开表彰会,特意请阚伯披红挂彩地去受奖,但他一口拒绝了。

⑥但有回郊区一家小学聘他当校外辅导员,说要给学生们办个回收品科学日的活动,阚伯倒是欣然接受。他和阚妈高高兴兴地准备了三天,拉了一大三轮车的生活旧物到现场,扎扎实实地费了一上午口舌认真讲解,结束时还跟学生们玩起了垃圾分类游戏,教学生们自觉从身边做起。现场其乐融融,阚伯和阚妈就像在演科学试验二人转,连学校校长都特意来感谢他们二人,说活动相当成功。

⑦阚伯阚妈天天晚上在开发区仓库整理垃圾搞得很晚,有一段时间他们常闻到有种难以忍受的怪味,禁不住四处寻找怪味源头。最后发现,是附近一家鞋厂排出的化工气体,每至深夜味道尤浓。阚伯遂上门善意提醒厂里保安,请他转告老板要做好环保处理,可老板压根没理他,每至夜深仍情形照旧。忍无可忍的阚伯最后只好偷偷取证,并拨打了政府热线举报。后来发现,该厂老板是偷排老手,每次在线监测采样时,他就安排工人故意断开管线,让采样设施采集的全是户外的干净空气。这回阚伯带证举报,显然又立一功,市政府给他颁发了六万元环境举报奖。阚伯夫妻俩一商量,把钱捐给郊区小学做奖学金了。

⑧阚伯阚妈如今仍住在阳光小区,日日骑着三轮车出门到处转。但到了周末,总有一些小学生会跑去与他们同行拾荒,此时的阚伯阚妈就像领队的大队长,满脸骄傲。

(选自《羊城晚报》2024年3月6日,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篇“出了名”“不是……倒是……”给读者以强烈的悬念感,急于了解这两个人物。
B.第②段介绍了阚伯与阚妈成为“小区人”的经历,属于插叙,丰富了小说的内容。
C.小说第④~⑦段虽然主要写阚伯与阚妈对环保的热心,也折射出现实生活中存在的环保问题。
D.小说不仅赞扬了阚伯与阚妈的善举,也通过他们的思想和行为对周围人的影响来深化主题。
2.根据提示,完成下面的表格内容。
事件原因
阚伯与阚妈正式成为小区的人
帮助小区实现了垃圾分类
欣然接受小学聘请当校外辅导员热心环保,有责任心
周末总有一些小学生与他们同行拾荒

3.试分析小说的标题有何妙处。
4.请赏析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他和阚妈高高兴兴地准备了三天,拉了一大三轮车的生活旧物到现场,扎扎实实地费了一上午口舌认真讲解。
5.读了这篇小说,相信大家会对阚伯阚妈肃然起敬,除此之外,还引发了你哪些方面的思考?请结合小说具体情节说说。
2024-05-28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安徽省六安市霍邱县中考模拟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
10 . 材料一

我国幅员辽阔,自然环境多样,自然资源总量丰富,种类相当齐全,可谓地大物博。土地、水、水能、森林、矿产等许多自然资源的总量均居世界前列。但我国人口众多,自然资源的人均占有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对自然资源的需求量还将大幅度增加,我国自然资源相对短缺,人均不足且仍在下降的状况更加突出。因此,保障自然资源的供给是我国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摘编自《地理学》,八年级上册,人民教育出版社)

材料二

我国是世界上少数以煤炭为主要能源的国家,煤炭消费约占全部能源消费总量的70%。能源供应过分依赖煤炭,环境污染问题十分严重。大量消费煤炭,特别是以直接燃烧方式消费煤炭,是造成大气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有资料表明,大气中90%的二氧化硫和70%的烟尘排放是燃煤造成的。另外,我国的煤炭资源主要呈现为“北多南少,西多东少”的分布状态:石油和天然气资源主要集中在东北、柴达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四川盆地、渤海湾、北部湾、东海和南海等地区,而经济发达地区和人口密集区则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华北、华中地区,因此“北煤南运”“西气东输”的局面长期存在。

核电是目前技术条件下可以大规模替代常规化石能源的新能源,已被世界各国广泛使用。尽管我国已加快了核电发展步伐,但与发达国家核电所处的地位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也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对能源的需求不相适应。

(摘编自周乃军、乔旭斌的相关著作)

材料三

核能发电的能量来自核反应堆中可裂变材料(核燃料)进行裂变反应所释放的裂变能,它与火力发电极其相似,只不过核能发电是以核反应堆及蒸汽发生器来代替火力发电的锅炉,以核裂变能代替矿物燃料的化学能。换句话说。这台“发电机”不需要传统意义的“燃料”只要裂变材料进行裂变反应,就可以持续运转为我们输出源源不断的电力。

而且,这种以原子核结构发生变化能量替代矿物燃料的发电方式。不仅不会排放二氧化碳和其他导致温室应的气体,也不会产生火力发电排放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有害气体,甚至没有粉尘污染。

(摘编自《核能是清洁能源吗》,中国能源研究会公众号)

材料四   

4月15日,中国核能行业协会发布《中国核能发展报告(2024)》(以下简称《报告》),从核电运行、科技创新等方面总结分析了当前我国核能发展状况。

《报告》显示,2023年我国商运核电机组继续保持安全稳定运行,全年新增商运核电机组2台,数量达到55台,额定装机容量5703万千瓦,位列全球第三;全年核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数为7661小时,核电发电量4334亿千瓦时,位居全球第二,占全国累计发电量的4.86%,年度等效减排二氧化碳约3.4亿吨,其中福建、辽宁、海南省核电发电量占比超过20%,分别为27.3%、23.4%、22.7%。

③2023年,共有33台机组在世界核电运营者协会的综合指数达到满分,满分比例和综合指数平均值位居世界前列。2023年我国在建核电工程稳步推进,全年新开工核电机组5台,核电工程建设投资完成额949亿元,创近五年最高水平。

1.下列对以上材料的理解和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但自然资源的人均占有量不足。
B.使用化石能源会导致环境污染,化石能源终将被核能完全替代。
C.核能发电较为清洁环保,基本不会造成空气污染。
D.2023年我国商运核电保持安全稳定运行,取得骄人的业绩。
2.请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简要概括我国能源现状存在的问题。
3.请指出材料三的画线句使用了哪种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4.请结合以上材料,简要分析我国为何要加快核电发展。
2024-05-22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安徽省合肥新站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中考二模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