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非连续性文本
题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25 题号:22633545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爱因斯坦卫星是哈佛-史密松森天体物理中心和美国宇航局研制的X射线天文卫星,于1978年11月13日发射升空,原名“高能天文台2号”,为纪念著名物理学家和数学家爱因斯坦诞辰100周年而命名为“爱因斯坦卫星”。爱因斯坦卫星携带一架包含4对内嵌圆筒镜的X射线望远镜,每个圆筒镜直径大约0.6米,其光学直径从30毫米至560毫米不等,焦距约为3.4米,总长将近4.6米,同时还有4种探测器。爱因斯坦卫星一直工作到1981年4月26日。

(摘自“百度百科”)

材料二

中新网北京1月9日电(记者   孙自法) 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 2024年1月9日发布消息说,北京时间当天15时03分,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采用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爱因斯坦探针”空间科学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太空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爱因斯坦探针”卫星被誉为“宇宙天体爆发的捕手”,是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先导专项继“悟空”“墨子号”“慧眼”“实践十号”“太极一号”“怀柔一号”“夸父一号”之后,成功研制发射的新一颗空间科学卫星,它能精准捕捉到更加遥远和暗弱的暂现源与爆发天体,探寻来自引力波源的X射线信号,对研究恒星活动、黑洞和中子星等致密天体的形成、演化、并合等过程具有重要科学意义。

“爱因斯坦探针”卫星设计寿命5年,其采用天文时域观测方法在软X射线波段,开展高灵敏度实时动态巡天监测,将系统性发现宇宙高能暂现和剧变天体,监测已知天体的活动性,探究其本质和物理过程。“爱因斯坦探针”卫星共搭载有宽视场X射线望远镜(WXT)和后随X射线望远镜(FXT) 两台有效载荷。“爱因斯坦探针”卫星在国际上首次大规模运用“龙虾眼”微孔阵列聚焦成像技术,探测能力国际领先,可实现灵敏度和空间分辨率1至2个数量级的提升,在进行大视场探测的同时,能够精准捕捉到宇宙中遥远暗弱的高能暂现源和转瞬即逝的未知现象,并发布预警引导天地基其他天文设备进行后随观测。

(摘自“中国新闻网”)

1.给材料二加一个标题,不超过20个字。
2.结合材料一,说说下面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爱因斯坦卫星携带一架包含4对内嵌圆筒镜的X射线望远镜,每个圆筒镜直径大约0.6米,其光学直径从30毫米至560毫米不等,焦距约为3.4米,总长将近4.6米。
3.结合材料二的内容,分析下面句子的说明语言特色及其效果。
“爱因斯坦探针”卫星被誉为“宇宙天体爆发的捕手”。
4.说说“爱因斯坦探针”卫星的作用与意义以及技术的创新之处。
【知识点】 非连续性文本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材料一:大空细胞学研究实验展示、浮力消失实验,水膜张力实验、水球光学实验、泡腾片实验……2021年12月9日下午,全国6000余万中小学生带着浓厚兴趣与好奇,观看了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在天和核心舱里进行的太空授课。一个个神奇的镜头,吸引了同学们的目先。

(选自《广州日报》2021年12月10日)

材料二:“天宫投课”中的浮力消失实验,展现的是浮力和重力伴生的现象,浮力来源于重力引起的液体在不同深度的压强差,当重力消失时,液体内部压强相间,浮力也就消失了。

(选自《东南早报》2021年12月10日)

材料三:天宫授课看似操作简单,但其实难度大、科技含量高,背后是多个部门的协同作战,是无数人的全力投入。除了丝丝入扣的科学设计,还包括各路学者的悉心打磨,一定程度上说,能够完成天宫授课,靠的是科技实力和国家协同作战的能力。

(选自《中国教育报》2021年12月15日)

1.整体感知。请给材料一拟一个恰当的标题,概括材料主要内容。
2.拓展运用。科幻电影有这样的镜头;重力消失后,人在游泳时非常艰难,请运用材料二知识解释这一现象。
3.分析探究。阅读材料三,“天宫课堂”的成功给你怎样的启示?
4.词语品析,材料一画线句子中的“余”能不能删掉?为什么?
2023-08-07更新 | 16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以下非文学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关于“诗词大会”的报道阅读

[新闻报道]

最近,杭州与诗词的缘分不浅。一周前,杭州外卖小哥雷海为获得了第三季《中国诗词大会》的总冠军;而昨天,华东师范大学教授、《中国诗词大会》出题专家之一的方笑一,带着他的新书《中华经典诗词2000首》来到杭州,与读者分享如何成为一名诗词达人。

昨天的现场很是热闹,互动环节甚至一座出现抢话筒的场面,讲座结束时,方笑一被妈妈们团团围住,询问如何教小朋友背诗。

《中国诗词大会》在全国掀起了一阵重读古诗词的热潮,第二季中的武亦姝,第三季中的雷海为,都是大热的选手。

[记者采访]

方笑一是第二季、第三季《中国诗词大会》海选面试的评审,他告诉记者,大多数选秀节目参赛选手水平每况愈下,可报名《中国诗词大会》的选手,水平却一届比一届高,一些选手水平高到令专家都震惊。

比如第三季决赛“诗词接龙”环节中,12岁的上海小朋友钱子昂用五代蜀后主王衍的《醉妆词》“这边走,那边走,只是寻花柳”,破解了第三季亚军彭敏的“必杀技”“后不见来者”,赢得专家们一片掌声。

据方笑一的了解,熟记诗词并不是所有选手的“童子功”。不少人是看了节目之后,才被激发起对古诗词的兴趣,再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也能在比赛中取得不错的成绩。

“诗词之所以能在当下形成热潮,主要原因是,这种短小精练的文本,相较于其他的文学样式,更符合现代人利用碎片时间进行阅读的习惯。”

方笑一举了刚刚拿下第三季《中国诗词大会》总冠军的雷海为的例子,他认为,这位外卖小哥1000多首的诗词储备。正是充分利用了工作间隙中大量的碎片时间。

丰富的人生阅历,也会加深对诗词的理解与记忆。

方笑一告诉记者:“其实,古诗一直在我们的身边,它所表达的真挚情感,所蕴含的人生体验,与你的心,你的人生,你的世界,息息相通。”

他个人比较喜欢的出题方向,就是将诗词与人们的生活相联系。他举了一道自己挺喜欢的题目:宋代朱敦儒《朝中措》词中“汤饼如丝”中的“汤饼”,是今天哪种面食的前身?A.汤面;B.汤包;C.汤圆。

方笑一说,这道题的思考方式有很多,有知识储备的人可能会知道,汤饼类似于今天的汤面,还会想到魏明帝请何晏吃热汤饼的典故。假如不知道的话,从后面“如丝”的形容里可以推断出所描述的食物形状是细长的,就能得出汤面的答案。

“我们总说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天文地理、饮食医药,而诗词正是打开中华文化这座宝库的钥匙。”方笑一说。

[专家支招]

想要成为“诗词达人”,你要学会下面几招。

第一招:图。

相比文字、图像更有助于加深记忆。明朝时,就出过《唐诗画谱》。在读到一些描写景致的诗句时,可以去网上搜搜图片,就算不能还原诗句中的意境,但能在脑海里形成场景,帮助你记忆。

第二招:唱。

很多人都有课文记不住,但歌词却忘不掉的体验,这就是音乐旋律的功劳。诗词本身就有格律,诵读时朗朗上口,如果配上旋律,更能进一步加深记忆。

第三招:用。

古人的诗词不是凭空写的,都是有情境的,我们也不妨在合适的情境下,在朋友圈甩一两句古诗表达时下的感受。比如天冷下雪想喝酒,可以“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有情有趣,心有灵犀的朋友自会来点个赞。

教孩子背诗,可以将诗带入到现实情境中。 比如出去玩看见色彩缤纷的小鸟,就可以背背“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让孩子在这个过程中有愉悦感。

第四招:脑补。

如果说前三招是加深记忆的辅助之法,那么最后这招是成为诗词达人的根本,那就是读。读是有技巧的,可以大开脑洞,展开想象——比如跟随王维去“行到水穷处,空看云起时”,看他看过的风景,走他走过的路,眼前是山涧涓涓细流,坐下抬头看到远处的云蒸霞蔚。这些只属于你想象的画面,会成为诵读诗词时最好的伴侣。

1.下列对材料内容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丰富的人生阅历,会加深我们对诗词的理解与记忆,从而能熟练掌握。
B.《中国诗词大会》在全国掀起了一阵重读古诗词的热潮,其原因在于可以激发起对古诗词的兴趣,在比赛中取得好成绩。
C.古诗词所蕴含的人生体验,与读者的心,读者的人生,读者的世界,息息相通。
D.古人的诗词不是凭空写的,都是有情境的,结合情境的观察,可以加深记忆。
2.结合【专家支招】部分内容说说下面古诗适合哪种方法记忆,并阐述理由。

【甲】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乙】

子衿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3.《中国诗词大会》出题专家方笑一,喜欢将诗词与人们的生活联系起来,于是《中国诗词大会》的题目带有浓烈的生活气息,如“名园竞撷绛纱苞,蜜渍琼肤甘且滑。北游京洛堕红尘,箬笼白晒称最珍。”这首出自苏辙笔下的诗歌,描写的是一种什么水果?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2021-08-10更新 | 239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①“如果有机会从太空观察试验船返回舱再入返回过程,会发现它是一个边燃烧、边以10倍于歼-20飞机的速度突飞猛进的‘火球’,迫不及待地投向地球的怀抱。五院技术人员这样形容。

要知道,试验船返回舱需要以接近第二宇宙速度再入大气,气动力最高值超过70万牛顿。再入过程中,试验船与空气发生剧烈撞击和摩擦,由此产生极为剧烈的气动加热效应,产生的温度高达上千摄氏度。

对此,五院总体部为其设计了可拆卸式防热与承载一体化结构。这一副防热铠甲,作用至关重要。新型防热材料在具备防热超能力的同时,重量比传统材料降低了30%。这种同时具备轻量化、高强度、抗烧蚀等性能的防热材料,突破了国内三维纤维结构增强抗烧蚀纳米材料体系研发技术,开创了大型防热结构一体化制备技术的应用先河,未来将有力支撑我国多个型号发展。

(节选自《科技日报》,有删改)

材料二

设计师们围绕安全可靠、以人为本,智能自主、覆盖全程,组合多能、高效集成,自主可控、推动发展,重复使用、降低成本的设计理念,让我拥有安全、舒适、经济、智能的多重优点。

我的返回舱内,航天员和平台设备实现了分区布局。舱内只安装环控生保、人机交互等直接关系到航天员生命安全和飞船操控的设备,大量平台设备被妥善安置在内外衣的夹层里,这不仅让舱内空间更大,也最大程度避免了大量设备和航天员共处一室的安全隐患。

为了实现多功能使用,设计人员还像搭积木一样,通过使用相同返回舱配置不同服务舱模块的方式,让我不仅可以去近地空间站做客,还能到月球甚至更远的深空转一圈。这样在满足多种任务要求的同时,大大降低了研制成本、缩短了研制周期。

除了整船模块化,返回舱也采用模块化设计,载人运输时配置环控生保、座椅、仪表、手控操作等设备,载货运输时配置货架、货包。这让我可以根据任务需求,从太空巴士变为太空货车,既能把航天员送到空间站,也可以给空间站运送大量补给物资,或者把空间站里的试验样品带回地球。

为了提高可重复使用率,设计师们精打细算到每一个细节。像星敏感器、计算机等高价值设备,过去都放在服务舱里,落入大气层时全被烧毁。现在这些设备统统放在返回舱,跟着我返回地球,下次任务接着用。

(节选自新华网)

材料三

2020年5月8日13时49分,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五院抓总研制的我国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的返回舱成功着陆在东风着陆场预定区域。新飞船试验船飞行试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新一代载人飞船是面向我国载人月球探测、空间站运营等任务需求而论证的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新一代天地往返运输飞行器,具备高安全、高可靠、模块化、多任务、可重复使用等特点,可提高我国载人飞船的乘员人数和货物运输能力。试验船采用返回舱与服务舱两舱构型,通过配置不同的服务舱模块来适应近地空间和月球探测任务。

(节选自观察者网)

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表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新型抗烧蚀纳米材料适合大型防热结构一体化制备技术的应用。
B.材料一画线句主要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突出了新型防热材料轻量化的特点。
C.“太空巴士”“太空货车”生动形象地突出了返回舱的空间之大。
D.材料三主要介绍了新一代载人飞船的优点和构型。
2.简要分析材料一加点词语(“迫不及待”“接近”)的表达效果。
7日内更新 | 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