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记叙文 > 体裁分类 > 散文
题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147 题号:22617763
阅读《春到太平》,完成下面小题。

春到太平

①后河的桥是吉安城的老桥。有人数过,说后河上有九座桥,最南端的是太平桥。河水从太平桥流入,穿过几座联接吉安东西城区的桥,最终汇入赣江。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僧人云豁修。桥高二丈,广一丈二。据《庐陵县志》中载:立春日,郡县官率属迎春于城隍庙南,从太平桥过候人跪桥侧,呼:春到太平。

②已经记不起来,是因了一种什么样的缘由,我对这个地名产生了一种别样的情怀。是因了那句春到太平的美好祝愿吗?可能有一些。但倘要细细说来,似乎又不全是。

③今天的太平桥,与其他吉安的桥,并无二致。从桥上走过的人,甚至不会感觉到脚下是一座桥。它已经和公路连为一体,一样的宽,一样坑洼的水泥路面。至于桥的长度,我甚至说不上来,这桥是从哪里算起点的。因为现在桥下只有一个长约两米的桥洞了。

④两年前,后河上新立了一座类似微缩景观的仿古单拱桥,上边写着:太平桥。

⑤问桥边闲坐的老阿婆:哪个是太平桥?

都是!一座是新的,一座是旧的。老阿婆说。

⑦其实,哪座新哪座旧对于我是不重要的。那座能让我们这个城市的先民在心里呼唤春到太平的桥,它的形象作为一种象征,始终沉淀在我的心中。之后每年开春,我总想着要来桥上坐一坐,看一看,就像游子看望自己的祖屋,一踏上这块土地,就被这座有着两千年历史的古城深深吸引。至于它今天的位置是否还在老地方,营造的范式是否和曾经的太平桥一个模样,是无关紧要的。

⑧春到太平。我嘴里念叨着,眼前仿佛浮现了历史长河中这座古城的立春盛景。我常常在心里默默感谢那些地方志的书写者,把我们这个城市的年轮和脉络描绘得如此清晰,又如此充满诗意。立春日,郡县官率属迎春于城隍庙南,从太平桥过候人跪桥侧,呼:春到太平。那是一幅怎样的情景呢?立春日,天已渐暖,风自南来。鼓乐齐鸣的仪仗队,服饰整齐的地方州县官吏,还有百姓代表,执三牲芒神春牛等物,在微明的天光下,浩浩荡荡,向城南的城隍庙而去,迎春祭神,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可以想象,此刻的太平桥上官民同乐,一派祥和!是啊,重农悯农,才有天下太平;先忧后乐,才有天下和谐!

⑨春到太平。在我心里,这里还应该是全城离春天最近的地方。古时的吉安城,只在今天的北门街一带,而太平桥、后河一线都是郊外。城里的春意总是要比城郊的来得迟钝些。立春一过,太平桥下春水勃发,草木萌动,鱼跃鸢飞。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从这层意义上看,春到太平,又确实是古代吉安一个探春踏青的好去处、好景致了。如今,经过河道清淤疏浚、护岸砌筑、引水活化的后河,水更清了,鸟和昆虫也更多样了,环境更优雅了。

⑩春到太平。这一声呼唤,早已将沉淀在百姓内心深处对这座古城丝丝缕缕的依恋和爱唤醒。那日探春之行,适逢一位素不相识的老人。他以古稀之年,陪我从古南塔一直走到吉安大桥下,告诉我龙阳阁、天后宫、仁山巷、习溪桥的具体位置,告诉我发生在吉安的老故事:状元桥与文天祥同在,龙阳阁里还萦绕着端午龙舟下水竞渡的余音,习溪桥上走过刘辰翁…“这里说阁有阁,说宫有宫,说巷有巷,说桥有桥!老人说话时,眼神中有一种光芒。老人从小在后河边长大,熟悉沿河一带的点点滴滴。一座桥,一条后河,一条赣江……在他平静的述说里,增添了一丝亲切,一片希望。

⑪明人李东阳有一首诗《吉安》:山势西来断,江流北去平。万家深树里,闻是吉安城。吉安城依山傍水,山环水抱,而天生一条好后河,九曲萦回,更是上苍对吉安城的眷爱。就这样坐在太平桥边,听风,观水,让心深呼吸,感受着个人经历与集体记忆的延续,时光变得那么柔软、醇厚而悠长!

(取材于傅洪文的同名文章)

1.本文作者以散文的自由笔法抒写了太平桥与吉安人的情缘。先由太平桥引出了【甲】___________及“我”对太平桥的别样情怀,接着借【乙】_____________引出了太平桥在“我”心中的象征意义,最后围绕“春到太平”叙写寓于其中的丰富情感。
2.文章第⑩段画线句是吉安老人的话。结合语境,说说你从中读出了什么。
3.这是一篇充满美感和诗意的作品,其中有景物的美、文化的美、氛围的美、人情的美……请你任选一处语句,加以品味。
4.阅读全文,说说你对题目《春到太平》的理解。
【知识点】 散文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节选)

①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何首乌有臃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却从来没有看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

……

②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书塾里去了,而且还是全城中称为最严厉的书塾。也许是因为拔何首乌毁了泥墙吧,也许是因为将砖头抛到间壁的梁家去了吧,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


(1)第①段从多角度进行描写,分别按提示各找一个例句。
视觉:_____
听觉:_____
味觉:_____
(2)说说下面两句话中加点的字能否改为括号内的字,为什么?
①肥胖的黄蜂(停)在菜花上。
②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飞)向云霄里去。
(3)结合选文,对第②段在文中结构和内容上的作用的分析,正确的是     
A.内容上:写“我”对家人送我去书塾的原因的猜测,表达了“我”对百草园的留恋不舍。结构上:承接上文对百草园的描写,引出下文描写三味书屋
B.内容上:写“我”对家人送我去书塾的疑惑。结构上:是对百草园的描写的总结。
C.内容上:写“我”对家人送我去书塾的原因的猜测,表达了“我”对百草园的留恋。结构上:是对前面百草园的描写的总结。
D.内容上:写出了“我”对送我去书塾的猜疑和不满。结构上:是承上启下的过渡段。
2023-03-03更新 | 78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父亲的坏习惯

①这几日大哥来电话,说父亲经常念叨我,问我最近回不回去。

②父亲已经93岁了,身体还不错。不过,自从母亲7年前过世,本来就不擅言谈的他变得更加寡言少语,就算我回到家里想和他多聊几句,他也是聊不了多久就对我说:“你去休息一会儿吧,我也眯一会儿。”他不像母亲,母亲和我总有说不完的话,我们可以聊一整天。

③父亲晚年得了糖尿病,一直要吃药。母亲把他的生活照顾得非常好,饮食上也让他注意,所以靠口服药就控制住了病情。但是,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父亲突然开始喜欢吃一种用塑料袋简易包装的饼干。这种老牌子的饼干很甜,酥脆可口,但显然,对糖尿病患者来说是不合适的。

④早些年回家,我都会看见父亲“偷吃”这种饼干。每一次父亲从自己房间的枕头底下偷偷摸出一袋饼干,吃不了几口,就会被母亲发现。母亲从她的房间里急匆匆地出来,快步来到父亲的房间,声色俱厉地数落:“老头子,你还真是改不了这个坏习惯呢。你也不是个小孩子,还偷吃饼干?”于是,父亲只好讪讪地把饼干放好,说:“我就是嘴里有些泛苦,尝一口,也没吃多少。”

⑤但是,正像母亲说的那样,父亲偷吃饼干成了坏习惯。他并没有因为母亲的数落就不再去吃,而是几乎每天都要摸出来吃一两块。母亲也总能很神奇地迅速发现,并严厉制止。于是,这种“猫捉老鼠”的游戏总在上演。老两口儿都是高级知识分子,却整天为这一点小事情发生不愉快,我觉得母亲有些小题大做了。

⑥但很快,我便觉察出诸多不合理之处:比如,那一小袋饼干为何总是吃不完,为何一直存在于父亲的枕头底下?还有,父亲为何不是悄无声息地摸出饼干,再悄无声息地独自享用?那撕开袋子和吃饼干发出的脆响,每回我在家都能听到。因此,我得出这样一个结论,让照顾他们的阿姨去门口的小卖部买饼干,应该是母亲默许的;那偷吃时的“声势”,应该也是父亲故意为之的。那么,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⑦直到有一天,我看见一个场景,顿时全明白了。

⑧那是一个寒冷冬天的星期四,母亲突然病重,大哥看情况不好,立即给我打来电话。我们送母亲去医院的时候,一向沉默寡言的父亲突然开口对我说:“你妈如果住院,就托人带话回家,好让阿姨送饭过去。”

⑨这一走,母亲就再也没有回过家……忙乱中,我似乎忘记了父亲的存在。

⑩处理母亲的丧事期间,我有一次回家拿东西,父亲看见我,急忙问:“你妈怎么样了?住上院了吧?你怎么不托人回来,让阿姨给你妈做饭送去。”我无法回答,因为母亲已经过世,而我也不知道怎么对父亲说这件事情,所以只能含糊地说:“不需要送饭,医院里什么都有。”然后就急匆匆地走了。

⑪几天以后,母亲的丧事全部处理完毕,我才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家。

⑫当我用钥匙打开大门后,发现父亲一个人静静地坐在轮椅上,斜侧身背对着我。夕阳照在他的身上,有一层金色的光晕笼罩着他,曾经在我的眼里非常高大的身躯如今却显得那么瘦小。他回头看了我一眼,并没有说一句话。我也说不出一句话来,只能瘫坐在他身后的沙发上发呆。

⑬不知道坐了多久,突然,我听到一阵窸窸窣窣的声音,原来是父亲在撕他手中拿着的那袋饼干。他撕开塑料包装袋时发出了很大的声响,比我以前听到的任何一次都响亮、刺耳。父亲一边撕那袋饼干,一边不断地望向母亲房间的方向,直到他颤抖地抽出一块饼干,只咬了一口,那块饼干就碎了,散落在父亲身上。父亲却并没有理会,他又慢慢地掏出一块饼干,这次他没有去咬,而是紧紧地攥在手里,慢慢地揉搓着。我看着饼干屑从父亲的指缝里慢慢地掉落下来,仿佛看着那慢慢逝去的时光和生命。

⑭饼干屑掉落一地。父亲把轮椅缓缓转了一个方向,这样,他就可以对着母亲的房间。他就一直深深地望向那里,一句话也不说。那小小的“游戏”,是他们之间的默契。这一次,我知道,父亲注定要失望了,因为母亲再也不会从那个房间里冲出来,走到他的面前大声地数落他了。

⑮我再也忍不住,泪流满面,但我不能发出一丁点儿声音……

1.本文以“父亲的坏习惯”为题有什么好处?
2.品析文中画线的语句。
他又慢慢地掏出一块饼干,这次他没有去咬,而是紧紧地攥在手里,慢慢地揉搓着。
3.本文采用了哪种记叙顺序?有什么表达效果?
4.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最后一段中“我”泪流满面的原因。
2024-01-20更新 | 52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现代文阅读

黄山绝壁松

冯骥才

①黄山以石奇云奇松奇名天下。然而登上黄山,给我以震动的是黄山松。

②黄山之松布满黄山。由深深的山谷至大大小小的山顶,无处无松。可是我说的松只是山上的松。

③山上有名气的松树颇多。如迎客松、望客松、黑虎松、连理松等等,都是游客们争相拍照的对象。但我说的不是这些名松,而是那些生在极顶和绝壁上不知名的野松。

④黄山全是石峰。裸露的巨石侧立千仞,光秃秃没有土壤。尤其那些极高的地方,天寒风疾,草木不生,苍鹰也不去那里,一棵棵松树却破石而出,伸展着优美而碧绿的长臂,显示其独具的气质。世人赞叹它们独绝的姿容,很少去想在终年的烈日下或寒风中,它们是怎样存活和生长的。

⑤一位本地人告诉我,这些生长在石缝里的松树,根部能够分泌一种酸性的物质腐蚀石头的表面,使其化为养分被自己吸收。为了从石头里寻觅生机,也为了牢牢抓住绝壁,以抵抗不期而至的狂风的撕扯与摧折,它们的根日日夜夜与石头搏斗着,最终不可思议地穿入坚如钢铁的石体。细心便能看到,这些松根在生长和壮大时常常把石头从中挣裂!还有什么树木有如此顽强的生命力?

⑥我在迎客松后边的山崖上仰望一处绝壁,看到一条长长的石缝里生着一株幼小的松树。它高不及一米,却旺盛而又有活力。显然曾有一颗松子飞落到这里,在这冰冷的石缝间,什么养料也没有,它却奇迹般生根发芽,生长起来。如此幼小的树也能这般顽强?这力量是来自物种本身,还是在一代代松树坎坷的命运中磨砺出来的?我想,一定是后者。我发现,山上之松与山下之松很不一样。那些密密实实拥挤在温暖的山谷中的松树,干直枝肥,针叶鲜碧,慵懒而富态;而这些山顶上绝壁松却是枝干瘦硬,树叶黑绿,矫健而强悍。这绝壁之松是被恶劣与凶险的环境强化出来的。它强劲和富于弹性的树干,是长期与风雨搏斗的结果;它远远地伸出的枝叶是为了更多地吸取阳光……这一代代艰辛的生存记忆,已经化为一种个性的基因,潜入绝壁松的骨头里。因此,它们才有着如此非凡的性格与精神。

⑦它们站立在所有人迹罕至的地方。那些荒峰野岭的极顶,那些下临万丈的悬崖峭壁,那些凶险莫测的绝境,常常可以看到三两棵甚至只有一棵孤松,十分夺目地立在那里。它们彼此姿态各异,也神情各异,或英武,或肃穆,或孤傲,或寂寞。远远望着它们,会心生敬意;但它们——只有站在这些高不可攀的地方,才能真正看到天地的浩荡与博大。

于是,在大雪纷飞中,在夕阳残照里,在风狂雨骤间,在云烟明灭时,这些绝壁松都像一个个活着的人像站立在船头镇定又从容地与激浪搏斗的艄公;战场上永不倒下的英雄;沉静的思想者;超逸又具风骨的文人……在一片光亮晴空的映衬下,它们的身影就如同用浓墨画上去的一样。

⑨但是,别以为它们全像画中的松树那么漂亮。有的枝干被狂风吹折,暴露着断枝残干,但另一些枝叶仍很苍郁;有的被酷热与冰寒打败,只剩下赤裸的枯骸,却依旧尊严地挺立在绝壁之上。于是,一个强者应当有的品质——刚强、坚韧、适应、忍耐、奋取与自信,它全都具备。

⑩现在可以说了,在黄山这些名绝天下的奇石奇云奇松中,石是山的体魄,云是山的情感,而松——绝壁之松是山的灵魂。

1.请说说文章第一自然段在文中的作用。
2.作者说“给我震动的是黄山松”,请联系全文,详细概括分析黄山松哪些品质给作者以震动?
3.赏析句子,品味语言。
(1)从描写的角度赏析:于是,在大雪纷飞中,在夕阳残照里,在风狂雨骤间,在云烟明灭时,这些绝壁松都像一个个活着的人。
(2)从修辞的角度赏析:像站立在船头镇定又从容地与激浪搏斗的艄公;战场上永不倒下的英雄;沉静的思想者;超逸又具风骨的文人。
4.请谈谈黄山松带给我们哪些启示。
2021-02-06更新 | 6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