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初中语文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4753 道试题

1 . 民俗是民间流行的习俗、风尚,是由民众世代创造并传承的民间文化。在《铜梁县志·风俗篇》中记载:“上元张灯火,辉煌达旦,喧阗(tián)盛大街市。”铜梁龙舞至今已有1400多年左右的历史,是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近几年,越来越多的年轻人yǒng 跃加入舞龙队。铁水炽热、火花飞溅、鞭炮炸鸣,蔚为大观。然而舞龙人并不容易,他们需要在高温火焰和观众欢呼声中保持冷静专注才能驾驭1500℃的“火龙”。舞火龙活动之所以吸引一代又一代人的原因正是因为这种极致的挑战和成就感。

冰火共舞,“尔滨”献艺。铜梁龙离开了多彩xuàn 丽的重庆,驱车北上。要呈现完美效果,舞龙和打铁花A     ),缺一不可。两条火龙在舞龙人手中腾空飞跃,似游走在B     ),这壮观之景引得C       )的人群发出阵阵欢呼。当表演接近尾声时,人们没有怅 ,有的只是内心的挚爱与D     )。

铜梁龙舞作为龙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既承载着人们祈求平安和丰收,还传递着团结协作、奋发开拓、自强不息的精神内涵。铜梁人“无处不起舞,无时不恋龙”,这是铜梁人的人生④        择,铜梁人正是这样将龙舞融入生命,用时间书写传奇。

1.填写文段中空缺的字形并给加点字注音。
2.填入文段小括号的词语不恰当的一项是(     
A.相辅相成B.风口浪尖C.熙熙攘攘D.震撼
3.文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民俗是民间流行的习俗、风尚,是由民众世代创造并传承的民间文化。
B.铜梁龙舞至今已有1400多年左右的历史,是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C.舞火龙活动之所以吸引一代又一代人的原因正是因为这种极致的挑战和成就感。
D.铜梁龙舞作为龙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既承载着人们祈求平安和丰收,还传递着团结协作、奋发开拓、自强不息的精神内涵。
4.多感官描写立体丰富,请你参照示例,从下面的备选词语中任选一个进行描写,句式不限。
备选词语:深秋   山林   落花

示例:舞龙——铁水炽热、火花飞溅、鞭炮炸鸣,蔚为大观。

7日内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第八中学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
2 .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母亲的仪式感

陈毓

①每次回老家,到了我即将从南方返回北方的日子,临走时,母亲总要一步一挪地走下楼,一步一挪地走下坡,顺着那条约50米长的半环行道,一直将我送到小区门口。

②我几次张嘴催促她:妈,你回去吧。她执拗地摇摇头,倔强地一直挪到马路边,自顾自地张望着车来的方向,说:你莫管,我晓得哩,我总要下楼走一下的。

③接我的车的一声停下,又的一声开走,果断得没有给我们留下母子告别的空隙,在母亲的跟前闪出一片空荡荡的空间。车开远了,我回头透过车窗向后望去,母亲依然静静地伫立在原地,久久地注视着我北去的方向……

④其实,母亲并不是一个有仪式感的人。她与父亲,跟那个年代的许多中国父母一样,含蓄而内敛,羞于表达自己心中对子女的爱意。

⑤一则由于工作繁忙,无暇顾及子女的感受,袒露自己的温情;

⑥二则由于物质匮乏,鲜少有鸡鸭鱼肉上桌,让吃荤成为餐桌的一种奢侈,所以过节日和生日的仪式感也无条件讲究。

⑦母亲忽略形式,对自己也是这样。她认为一切形而上的东西都是繁文缛节,纯粹是浪费时间,实在是不必讲究。直到她退休了,有了余暇时间,她的爱心才重新洋溢甚至泛滥起来。我们每次回家将要离去时,母亲总要找出各种各样的理由,偷偷将红包塞进我们的行李箱,一步一挪地站在路边,目送我们远行,祝祷我们平安、和顺。

⑧十二年前,母亲外出下楼,一个趔趄,失足跌下台阶,从此既出不了远门,也行不了远路。加上高血压、心脏病等多种疾病缠身,每天需要吃六七种药物,母亲的活动范围以家为圆心,以小区周围数百米为半径,仅仅局限于小城一隅。

⑨母亲每次给我们送别,也是始于家门口,止于小区门口。她的思念却绵延不绝,越过千山,跨过万水,直达数百、数千公里之外的异地他乡。而母亲是喜欢出远门的。四十年前,她所在的县城人民医院曾经组织先进工作者去庐山旅游。虽然事隔多年,母亲对旅途中发生的每个细节依然娓娓道来、如数家珍。

⑩可现在,她只能让哥哥周末开着车偶尔陪她去小城附近转转,最远的地方就是她当年求学的市里。

⑪母亲是多么希望能再去我和弟弟所在的城市看看,她的内心却纠结于自己会拖累我们,三番五次拒绝了我们的好意。她安慰我和弟弟说:不去了,年纪大了,家里还有你们哥哥哩。

⑫搀扶着母亲衰弱的身体,漫步天子湖国家湿地公园环湖栈道,放眼望去,山势蜿蜒,水域宽广,芦苇摇曳,碧波荡漾。

⑬突然,在沙洲的一泓浅水处,欢快地游过来一群大小不一的灰鹅,公鹅展翅,母鹅引颈,幼鹅啄食,好一幅其乐融融的群鹅戏水图。

⑭母亲轻轻一指,微微一笑,对父亲说:你看,蛮有味哩。脸上却掠过一丝不易察觉的羡慕与怆然。

⑮我望着身子佝偻的母亲,湖风掠起她满头的白发,心里十分不是滋味。天子湖的灰鹅尚能阖家团圆、安居家园,而我明天又要辞别母亲,北返糊口了。

⑯半个月后,哥哥打来电话说,我走的那天清晨,母亲早早醒来,却再也无法安眠。她翻身去找血压计,猛地一下扭伤了,躺在床上半天动弹不得,却挣扎着爬起来,慢慢摸到厨房,忍痛给我准备早餐……

⑰我呆坐在北方城市的楼房里,遥望家乡的方向,眼泪渐渐盈满了我的眼眶。

⑱母亲啊,我竟是那样粗心,离家的那一天,匆匆拖着行李,匆匆与你别离,却丝毫没有发现静静躺在客厅沙发一角的你,第一次没有一步一挪地走下楼,第一次没有一步一挪地走下坡,第一次没有站在我熟悉的马路边,执拗而倔强地为我送别……

1.阅读选文,体会“我”记叙的几件事以及母亲的不同情感,完成表格。
文章情节母亲总是坚持送我,并久久伫立目送我离开

________
母亲拒绝去“我”和弟弟所在的城市看看出游时,母亲看到其乐融融的群鹅戏水场景
母亲情感________羞涩、含蓄________羡慕、怆然

2.从下面两个句子中任选一句按要求赏析。
(1)她执拗地摇摇头,倔强地一直挪到马路边,自顾自地张望着车来的方向。(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
(2)从此出不了远门,行不了远路。(从关联词角度赏析)
3.选文以“母亲的仪式感”为题,而第④段却说“母亲并不是一个仪式感的人”,这样写是否矛盾?请结合具体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4.结尾处连用三个“第一次”收束全文,请分析这样设置的妙处。
7日内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丹江口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
3 .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父亲的心灵鸡汤

唐占海

①父亲特别喜欢心灵鸡汤,经常在朋友圈转发这类内容,之后再转发给家庭群,最后还要单独给我发一次。每次收到转发的心灵鸡汤,我都会回复一个大笑的表情。

②上次他发过来一句:当眼泪流尽的时候,留下的是坚强。我同样回复了大笑的表 情。没想到父亲不乐意了,立即发语音质问我:我看到说得特别好的话,就发给你,你怎么不管什么内容,都龇牙大笑?我握着手机笑得更厉害了,回复他说:爸,您知道您发的这些叫啥吗?叫心灵鸡汤。现在心灵鸡汤有贬义色彩,就是一些哄小孩的空话,没营养, 看多了也倒胃口!

③我这样一说可不要紧,父亲那边的心灵鸡汤一串串发了过来: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真正有格局的人,既能享受最好的,也能承受最坏的。”“圈子决定人生,接近什么样的人,就会走什么样的路,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牌友只会催你打牌,酒友只会催你干杯,靠谱的人才会给你带来正能量。”“人的运势就像天上的月亮,此消彼长,缺了的部分,还会圆回来。

④我招架不住了,对父亲说:心灵鸡汤对年轻人有用,我都这个年纪了,对这些不感兴趣了。父亲的语音又发来了,语气很郑重:这些话说得多好!我不管什么鸡汤鸭汤的,觉得好就发。你忘了吗?你落榜后我就是用这样的话激励你的。要不是我的方法好,你能有现在?

⑤我这才想起来,父亲确实用一些话拯救过我。那是我高考落榜后,一度特别迷惘。其实当时我的成绩也不好,没考上大学是意料之中。我难过的是,周围的同学都有了着落,只有我一个人不知道何去何从。那时我像是迷途羔羊一样,没有方向,也觉得自己没有未来。父亲见状,在我的笔记本上写了几个大字:条条大路通罗马!

⑥这是父亲一贯的做法,经常用一些名言警句来激励我。我学生时期,他经常送我笔记本,每次本子的扉页都写着一些励志色彩的格言。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有志者,事竟成。”“天才就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但那时我太贪玩,学习没什么长进,辜负了父亲的期望。我落榜后,内心无比懊悔,又特别无助。父亲帮我分析了我当时的情况,于是我决定放弃复读,走向社会。在社会上历练的过程中,父亲依旧善于用名言警句激励我。我对那些名言警句印象深刻,觉得很多确实能带给我力量。

⑦如今父亲对我说:当年的那些名言警句,跟现在你说的什么心灵鸡汤’有什么区别?人生在世就这么点事,得意的时候保持冷静,失败了再爬起来,不如意的时候多看积极方面这些事都被前人说得够透彻了,现在的人换种说法,还是在说这个意思,怎么就成了没营养的心灵鸡汤’了?我觉得有些话说到我心里去了,看了以后对一些事的看法更清醒了。父亲的一番话,说得有理有据,我不得不信服。父亲给我发心灵鸡汤,主要是想让这些话对我有积极影响。

人生没有假设,当下即是全部。总是看到比你优秀的人,说明你在走上坡路;总看 到不如你的人,说明你在走下坡路。父亲的心灵鸡汤又发来了。我回复:说得真好!

(刊载于 2024年01月27日《常州晚报》,有删减)

1.通读文章,将下面导图中的空缺补全。

2.文章第⑤⑥段运用了哪一种记叙顺序?有什么作用?
3.请按照括号中的提示任选一句进行赏析。
(1)那时我像是迷途羔羊一样,没有方向,也觉得自己没有未来。(从修辞方法角度赏析)
(2)人生在世就这么点事,得意的时候保持冷静,失败了再爬起来,不如意的时候多看积 极方面……(从表达方式角度赏析)
4.喝下一碗“心灵鸡汤”,可以怡情,可以励志,也可以获得安慰。那么,你最喜欢的一句“心灵鸡汤”是什么呢?请结合你的生活实际,谈谈它对你的启示吧。
7日内更新 | 12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丹江口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较难(0.4) |
4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乐亭拜谒李大钊

田恬

①2023630日一早,我坐上了高铁。列车一路疾驰,抵达唐山站,再换汽车经过一段旅程,终于踏上了这片红色的土地——乐亭县大黑坨村。

一条宽阔平坦的柏油马路穿村而过,村口巨石上刻着村名,巨石旁是李大钊于1919年回乡探亲时亲自创建的大黑坨小学。如今,学校内耸立着一座两层教学楼,阳光下楼顶闪耀着十个大字: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这是李大钊当年写给友人的赠联,也成为他一生的写照。

离村口不远,一棵600多岁的古槐枝繁叶茂,挡住了炙热的阳光,撑起一片浓密的绿荫。几位老人在树荫下唠嗑。72岁的罗玉宝大爷身上挂着个收音机,里面传出铿锵有力的乐亭大鼓。谈起李大钊,老人家脸上满是敬仰和荣光。

路边一座青砖灰瓦、黑漆木门的宅院出现在眼前,这便是李大钊故居了。走进故居,干净整洁的前院矗立着李大钊的半身雕像,庄重肃穆。整个故居内的陈设基本保持着原来的生活气息——李大钊祖父留下的家具,夫人赵纫兰结婚时娘家陪送的嫁妆,他本人生前用过的茶叶筒、樟木箱子、藤椅等物品,都按照原有的样貌摆放在屋内。

目睹故居内的陈设,一个立体、鲜活的李大钊,渐渐在脑海中复活……

(一)人生最高之理想,在求达于真理

⑥18891029日,伴随婴儿的啼哭,李大钊诞生于故居中院东厢房的北间屋里。当时的人谁都未曾想到,这个婴儿日后会在中国大地掀起一场天翻地覆的变革,播下红色的火种。

童年的李大钊在磨难中成长:尚在母亲腹中,父亲就因病去世了;出生后不满两岁,母亲又撒手人寰,祖父李如珍将李大钊抱走,将他抚养成人。祖父对他的教导十分严格:五六岁时,便教其晨起诵读,夜晚练字;外出玩耍时,明令禁止他观看赌博,更不许打架骂人,否则皆要受罚。严格的家教,对李大钊的日后为人、为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⑧1905年,开明的祖父领着李大钊入永平府中学堂接受新学。该时期他通宵达旦地阅读康有为、梁启超等进步人士的文章,初步了解到西方社会的政治经济情况,眼界变得开阔。

⑨1907年,李大钊与同学赴天津北洋法政专门学校读书。此时的他刻苦努力,博闻强记,所写文章浑厚磅礴为全校冠。在这里,他受到民主自由思潮的影响,立志研究政治,并接触了西方启蒙思想家卢梭等的著作,开始树立民主主义观点,随政治知识之日进,而再建中国之思潮亦日益腾高。此时,立誓要为国家找一条出路,成为他的志向。

(二)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

⑩1913年冬,为探寻救国救民真理,李大钊东渡日本求学。在日期间,他接触到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理论,结识了陈独秀等一批志同道合的朋友。他们一起学习、一起参加革命活动。共产主义思想的种子在李大钊心中发芽、扎根。微弱的亮光,让他隐隐意识到,多灾多难的祖国或许有救了。

⑪1916年,为推动反袁斗争,李大钊毅然中断学业回国,在北京任《晨钟报》总编。这年9月,他在陈独秀创办的《新青年》杂志上发表了振聋发聩的《青春》一文。在文中他呼吁青年要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27岁的李大钊表现出了迫切要求青春中华独立解放的强烈愿望。

⑫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令李大钊备受鼓舞。他发表了《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满怀信心地预言:人道的警钟响了!自由的曙光出现了!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他从一个爱国的民主主义者转变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成为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者之一。

时间来到了1920年。这一年,陈独秀和李大钊——一个是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一个是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者——“南陈北李,相约建党。年初,一辆骡车从北京城内疾驰而出。为躲避反动军阀政府的迫害,陈独秀从北京秘密转移到上海,李大钊决定亲自护送陈独秀出京。一路上他们交换了关于建党的意见,并相约在北京和上海分别进行活动,筹建共产党。

李大钊向陈独秀发出这一时代之问:你为什么要建这个政党?”“为了百姓能够像人一样地活着,为了他们能够拥有人的权利、人的快乐、人的尊严!陈独秀握紧了举头。这是革命先驱们在百余年前立下的宏愿,也是他们酝酿组建无产阶级政党的初衷。水有源,树有根。何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这就是。

李大钊全力开展革命斗争,引起反动当局的仇视。1927428日,军阀张作霖不顾社会舆论的谴责,悍然绞杀了李大钊和同时被捕的革命者。临刑前,李大钊从容地走上绞刑台,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英勇就义,表现出对革命的无限忠诚和对敌人的极大轻蔑。

(三)最珍贵的是今天,最容易失去的也是今天

位于乐亭县新城区觅园街1号的李大钊纪念馆,每年都会迎来百万人以上的参观者。七一前后,观众更是络绎不绝。

通往纪念馆瞻仰大厅的台阶,是短短的38级,象征着李大钊38年的人生岁月。走进大厅,汉白玉雕塑的李大钊像居于中央位置,他神态沉静、目光炯炯,雕像前摆放着人们怀着虔诚与敬仰献上的鲜花。

瞻仰厅的一角有张小桌子,我翻开桌上的留言簿,上面写满了参观者的留言:中华今日赤旗鲜,你我共筑华夏梦。”“革命先烈,永垂不朽。”……一页页深情话语,无不饱含着人们对李大钊的深切怀念。谁说今天的年轻人忘记了革命者的牺牲?那些真情流露让我动容。

突然想起在李大钊故居遇见的那位王大爷。他说:今天专门赶到乐亭,就是为了参观李大钊故居和李大钊纪念馆,希望用接受红色教育来庆祝党的生日。王大爷告诉我,他1988年就入党了,有着三十多年党龄。回乐亭县城时,我正好与他同路,走在李大钊故居门口那条宽阔的大道上,看着整洁的村庄和老槐树下悠闲的村民,他向我感慨:没有李大钊这些革命先驱的牺牲,哪会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是啊,大黑坨村早已今非昔比,当年旧中国那个破败不堪的村庄一去不返。如今的大黑坨村,成为冀东地区重要的错季精品果菜生产基地,是远近闻名的富裕村,老百姓生活安稳富足。

㉑这一切,应该就是当年李大钊毕生所追求的吧。

(选自2023年7月14日《河北日报》,有删改)

1.通读全文,请在时间轴上将李大钊的生平补写完整。

2.阅读第(一)节,用两三个词语概括李大钊家的家风。
3.第⑩段加着重号的“微弱的亮光”在文中具体指什么?
4.第⑪段中画横线的句子与下面这段文字具有怎样的相似点?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节选自梁启超《少年中国说》)

5.如果你参观李大钊纪念馆,请在留言簿上用工整的句式留言。
7日内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河北省保定市高碑店市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困难(0.15) |

5 . 九级瀑

汪曾祺

①九级瀑在大若岩景区。大若岩旧写作大箬岩,“箬”不知道什么时候省写成“若”,我觉得还是恢复原字为好,何必省去不多的笔画呢。箬是矮棵的竹子,叶片甚大,可以包粽子,衬斗笠。我在井冈山看到过这种箬竹,很好看的。既名为大箬岩,可以有意识地多种一点这种竹子。

②九级瀑不像黄果树和镜泊湖瀑布,以其雄壮宏伟慑人心魄; 不像大龙湫一样因为飞流直下三千尺而使人目眩。九级瀑之奇,奇在瀑有九级。我在云南腾冲看过“三跌水”,瀑水三叠,已经叹为观止。像这样九级瀑布,实为平生所未见。九级瀑不是一瀑九级,是九条瀑布。九瀑源流,当是一脉,但一瀑一形,一瀑一景,段落分明,自成首尾,在二三公里、一二小时的游程中,能连续看到九瀑,全世界大概再也找不出来。

③九级瀑景点还没有定名。导游的同志希望作家起个名字,永嘉籍作家陈惠方征求我的意见,我想了想,说:“就叫 ‘九叠飞漈’吧。”本地人把瀑布叫做“漈”。“漈”字一般字典上没有,但是朱自清先生的《白水漈》一文中已经用过这个字。用“漈”,有点地方特点。温州籍作家林斤澜稍一沉吟,说:“挺好。”有人提出为每个漈取个名字。我和斤澜商量了一下,觉得以漈形取名,把游客的想象框死了,不如就照本地习惯,叫做“一漈”、“二漈”、“三漈”……。斤澜深以为然。下山吃饭的时候,旁边的桌上已经摆好了笔墨,叫把这四个字写下来。横竖各写了一条。

④作九漈歌:

漈水来天上,

依山为九叠。

源流一脉通,

风景各异域。

或如匹练垂,

万古流日夕。

或分如燕尾,

左右各一撇。

或轻如雾榖,

随风自摇曳。

或泻入深潭,

潭水湛然碧。

或落石坝上,

淘然喷玉屑。

或藏岩隙中,

窗如云中月。

信哉永嘉美,

九漈皆奇绝。

⑤出九级瀑,右折,为陶公洞,传是陶弘景隐居著书处。

⑥陶弘景是中国道教史上的一个重要人物。他的思想很复杂,其源出于老庄,又受葛洪的神仙道教影响。他本是读书人,是儒家,做过官,仕齐拜左卫殿中将军,入梁,隐居不仕。他又吸取了佛教的某些观点。从他身上可以看出儒、释、道思想的互相渗透。他是药物学家,所著《本草经集注》收药物730种。他是书法家,擅长草隶行书。他还是个诗人。他的《诏问山中何所有》是中国诗歌史上杰出的名篇:

山中何所有?

岭上多白云。

只可自怡悦,

不堪持赠君。

⑦这四句诗毫无齐梁诗的绮靡习气,实开唐五言绝句的先河。一个人一生留下这样四句诗,也就可以不朽了。陶公洞是个可以引人低徊向往的地方。陶弘景是值得纪念的人物,陶公洞内部应该收拾得更像样一些。现在洞里的情形实在不大好,有点乌烟瘴气。

(节选自《初识楠溪江》,《汪曾祺全集》卷五“散文卷” )

1.某同学查阅关于九级瀑的游记,发现不同的游览者有不同的感受。下面的描述,哪一则更接近汪曾祺先生的观感?简述理由。
A进入景区内,首先就会被壮观的瀑布所吸引,一漈最为壮观,也是拍摄角度最好的一处瀑布,瀑布飞流直下汇入下面的碧潭,响声如雷,可以最近距离地接触。

(节选自《走进永嘉石门,九漈飞瀑壮观天下无》; 来源:网络)

B穿过前面茂密的林木绿荫,一条银练飞泻而下,这就是九漈第一瀑了。近前细看,瀑宽3米,高约 50米,宛若玉带垂悬。瀑水冲潭溅浪,潭水很深,碧如翡翠。

(节选自《山有石门,一溪九瀑——楠溪江这个景美人少的景区你去过吗》; 来源:网络)

2.某同学想从《九漈歌》中确定汪曾祺先生重点观赏的是哪一漈瀑布。下面三位同学的发言, 你认为哪一条最有价值(     
A.《九漈歌》应该写九漈,但歌中只写了六漈,少了三漈,怎么确定呢? 没法确定。
B.汪曾祺先生也真是的,上文明明说了“一漈”“二漈”“三漈”……那就把九漈一个一个写出来,可是怎么就不写清楚呢?
C.前三个“或”句,总写瀑布落中之“形”;后三个“或”句,总写瀑布落后之“态”。作者不想“把游客的想象框死”,所以根本就没写每一漈。
3.陶公洞与九漈石门台约距三公里。假如是你,你有兴趣像汪曾祺先生一样“出九级瀑,右折”后去陶公洞吗? 结合你对陶弘景及其诗文的了解,加以简述。   
4.同学们准备为上文写一则文学短评。下面是各小组讨论后提出来的短评关键词,请选择一个从篇章结构、语言风格、思想感情等角度,围绕关键词写一段话,不超过 200 字。
A小组: 水                       B 小组: 白云                  C 小组: 随意
7日内更新 | 13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浙江省湖州市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困难(0.15) |

6 . 满满中国式浪漫!“梦舟”“揽月”名字有哪些美好的期待?

①新一代载人飞船与月面着陆器分别命名为“梦舟”和“揽月”,具有鲜明的中国古典文化内涵和时代特色,一起来了解一下这些美丽的名字背后的深刻含义。

②在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当中,大名鼎鼎的载人飞船“神舟”、货运飞船“天舟”,这些名字都具有非常典型的中国文化特色,将新一代载人飞船命名为“梦舟”,是这种文化特色的传承和发扬,寄托了中国人对探索太空、飞向月球的美好期待。

③嘉宾:诗仙李白说,忽复乘舟梦日边,屈原则,日月安属,列星安陈,所以千百年来,我们的梦想与征程一直都是星辰大海,而航天梦就是我们中国梦的最典型代表。而且梦舟,你看它和神舟、天舟飞船系列还形成一个传承,所谓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④月面着陆器命名为“揽月”,典出于毛泽东著名诗词《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当中的名句“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谈笑凯歌还”。

⑤嘉宾:你看揽月,它是月面着陆器,月面着陆器那是要接触到月亮的,所以“揽”这个动词,你看它的提手旁,它特别主动,就像我们人类伸出一只手去温暖地拥抱月亮。而且毛主席说,38年过去,弹指一挥间,巧的是,1986年的3月,“863”计划公布,当时航天技术成为第二大项。从1986年的3月到今年的2月,算一算刚好整整38年。而且,我们的航天员在月地之间来往,不就是谈笑凯歌还吗?这首词最妙的是最后一联,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我们的载人登月,不就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最美好、最壮丽的登攀吗?

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选择在元宵节公布载人登月重要航天器的命名方案,代表了中国人从古至今对月亮的热爱和憧憬,可谓恰逢其时、别具意义。

⑦嘉宾:月亮对于我们中国人太重要了,它在我们的文学文化中不只是一种意象,它其实是一种文学母题,从《诗经》的《晨风》始,一直到“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到“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我们的心中,我们所有中国人的心中都有一轮美丽的月亮,而登上月亮,是我们5000年文明史中每一个中国人心中的愿望。这一刻即将到来,所以从元宵节的这个夜晚,让我们期待着我们的载人登月工程圆满成功。希望和月亮之间通过我们的载人登月工程,缩短距离。就像我们的诗词,我们的文化里对月亮的情感一样,我们的文明也在这样的公布中获得了它的圆满。

(来源: 网络)

1.结合文意,揣摩并概括“中国式浪漫”的含义。   
2.上文是“新闻直播间”的谈话,编成文字稿时出现了一些差错。下面是班级同学对上文的语言表达提出的意见,其中不能采纳的一项是(     
A.第一处画线句有多处问题。比如,“忽复乘舟梦日边”要加引号,后面用分号;“日月安属,列星安陈”语出屈原《天问》,不仅要加引号,还要把逗号改成问号; 至于句中的“所以”,应该删去,因为前后不存在因果关系。
B.第二处画线句应改为“三十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且加引号——经典诗词原文怎么可以随意改动呢? 第三处画线句不能说“最后一联”,“联”似乎是用在律诗中的,比如颈联、尾联。“词”可以用“联”吗?
C.最后一段的画线处句子,似乎都有问题。“所以从元宵节的这个夜晚”要删去——期待载人登月工程圆满成功怎么是从今年的元宵节开始的呢?“希望”这一句是个病句,要改成“希望通过我们的载人登月工程,缩短和月亮之间的距离”。
D.载人月球探测工程新飞行器名称的发布和解读,是很严肃的事。所以不要用“你看它的提手旁,它特别主动,就像我们人类伸出一只手去温暖地拥抱月亮”这样口语化的、生动的描述性句子。
3.某同学认真查阅《诗经》后,发现最后一段画波浪线句子中,“晨风”应为“陈风”,央视客户端文字稿也是“陈风”,但众多网络媒体、报纸客户端转载时却错误地写成“晨风”。现请你依据新闻的特点,对此作简要评述。
4.据悉,我国计划于2030年前后发射“天问四号”,实施木星系环绕探测。“天问四号”包括两个探测器,其中主探测器将深入木星系,较小的副探测器将对天王星进行飞掠式探测。现请你参与命名活动,选择其中一个探测器,为它取一个具有“中国式浪漫”的名字,并写出出处、命名意图。
7日内更新 | 15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浙江省湖州市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
7 .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鸟群北归

①在两山公园的玉桌上喝着茶时,突然听到了鸟群的叫声,我赶紧戴上眼镜。在玉泉山以南的天空之上,乌云一样迁徙的鸟群出现了。那是多大的鸟群啊,黑压压的,没有人能数得清到底有多少只鸟儿。

②你知道,春天来临之前,候鸟就已经从南方踏上北归的旅程,鸟群也似洋流一样在朝北涌动。它们一路集合飞来,也一路带来了春天。在园子里,迁徙的鸟群出现,你眼里的万物也有了复苏的感觉,春风也随着鸟群扑面而来。

③定睛看这庞大的鸟群时,它们并不像雁阵一样,步调一致地一字形或者人字形径直飞向北方。而是下面的一层鸟在北飞,之上的一层鸟却是在朝南飞。然后,它们又开始盘旋,接龙一样,滚动着朝北方飞动。

④当上层的鸟群盘旋着开始北飞的时候,本来下面朝北飞的鸟群,又转着圈圈或者按照一定弧度朝南旋飞,那是鸟群演绎的一首翩跹的大型舞蹈史诗,变幻莫测,却有一种强大的感召力,神秘且壮观,春天就是这样被北归鸟群气势宏伟地从南方带回来的。

⑤这让我想到夜空里的不同星座,它们也是这样有自己的轨迹,又遵循整个宇宙的规律,相互依存却又彼此独立。仰望夜空时,仿佛在观看梵高的《星空》,那是梵高的心灵深入到了星空的内部,窥探到了宇宙星空的奥秘。

⑥从上午到下午,这一天我几乎看到了前几年北归鸟群数量的总和。前些年的雾霾和沙尘暴,让迁徙的候鸟也躲开了城市上空,它们即使从这里北归,也都是从高空急匆匆飞过,哪里还有心思在这里逗留。如今,蓝天白云,纯净空气以及城市的环境,吸引了众多的鸟儿安居,也让候鸟回归到世世代代的迁徙路线上。多么壮美啊,这天空里一波又一波的鸟群,差不多有超过几万只鸟儿从我眼前飞过,那样恢宏,令人震撼。

⑦气温在鸟群的北归里越来越暖,高湖东岸,遇到了今年春天的第一只蝴蝶,也遇到了第一次郊游踏青的幼儿园的孩子们。刚刚化冰的高湖之水清澄,微风在湖面上吹出波纹,这是被一整个冬天压制住的湖水按捺不住的激动。在这些波纹里,一只只从南方回来的野鸭飞落在湖面上,划出一道道水纹相互碰撞在一起,让整个湖面沸腾了似的。

⑧走出了冬天的孩子们,看着眼前的一切,也像柳枝上的芽苞睁开了眼睛,惊讶并好奇。大自然呈现出的天然之美,永远比画册和老师的讲解更生动鲜活。

⑨黄昏时分,我在夕光湖畔观察夕光的时候,又有两群候鸟在夕光里北飞,它们急匆匆的,只听到鸟群扇动翅膀的声音。也许,它们与另一群候鸟有了约定,相约在同一个湖畔相聚,欢聚几天后,又各自朝着自己的领地出发。

⑩我不能再有更多的揣度,心也跟随候鸟迁徙。也许是听从了内心的召唤,我也曾多少年走在回归的路上,回到熟悉又陌生的低矮的茅草屋中,那是山东一个普通的小村,却是我梦萦魂牵的故乡。土炕、茉莉花茶、煎饼、咸菜和大葱,都是我梦里梦外的诱惑。那天井里的几棵樱桃树、香椿树、石榴树和银杏树,我曾经多么羡慕它们守着家园,不用离去和回归,天天在父母亲早起清扫得干干净净的庭院里,是何等幸福!

⑪如今,我从回归的鸟群里掉队了,只能以漂泊者的无奈,把身边的园子当成离去的故园。这一切只能给自己一点安慰而已。

⑫我每天在园子里感受与观察,甄别万物每天每时的变化,遵从万物的规律,你会发现每天里每时每刻的不同变化。但是,每一天的进程里,都是自然万物自己的生或死,不可小觑,只有细微观察毫末,才能真正洞悉每一个时刻的变化之美。所以,我越来越珍惜那些瞬息万变的万物,它们越过了多少时日,跨越了多少山一样嵯峨的磨砺,来到你眼前。正如鸟群跋山涉水,经历千辛万苦,却那样乐观地行在北归的路上。

⑬我在高湖南岸的小亭子里写着这些文字时,突然岸边的冰轰隆一声坍塌了一块。在不知不觉间,这些残冰会剩不下一点痕迹。你知道,有冰的时日会渐渐远去,湖水越来越柔和,它会吸引接纳留下来的候鸟。

⑭而总有一些鸟会一直北归,那里也许有泉水和歌,也许荒无人烟。但是,那里或者是它出生的地方,或者是它们祖先的领地,它们千万里的北归,目标明确,毫不迟疑,将春天带到它们心中爱的圣地。

1.请用简洁的词语描述“鸟群北归”的特点。
2.请结合语境,品析第⑦段加点词“按捺不住”在句中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刚刚化冰的高湖之水清澄,微风在湖面上吹出波纹,这是被一整个冬天压制住的湖水按捺不住的激动。
3.阅读文章,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分析文章结尾段的作用。
4.文学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和主旨往往不是单一的。读完本文,你一定会想到良好的生态环境、大自然之美、异乡人等关键点,请任选其一,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文章主旨的理解。
7日内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山东省临沂市临沭县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较难(0.4) |
8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①面对充满无限潜能与挑战的21世纪,在昂首迈向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今天,我们应当深思这两个上接浩荡文明传统,下启广阔未来前景的大哉问:何为阅读?阅读何为?

②让我们为自己阅读。曾国藩曾言:苟能发奋自立,则家塾可读书,即旷野之地,热闹之场,亦可读书,负薪牧豕,皆可读书阅读是一个不断朝向自我,探索自我和建设自我的过程。我们要把阅读作为向内心深处不断探索和向外部世界持续敞开的双重活动,在阅读中探索,在阅读中思考,在阅读中成长,永不停歇的阅读将不断丰富拓展我们的心灵世界,正如诗人冯至所言:给我狭窄的心,一个大的宇宙!

③让我们为时代阅读。阅读从来都不是,也绝不应该是敝帚自珍的低头私语。当我们在经典旅行中和群星闪耀的人类同频共振,我们早已不再是孤军奋战,而是思接千载,神游八极。我们要带着这个时代的问题与关怀走向阅读,在阅读中通向更广大的世界,又能够以清醒的自觉和强大的能动性从浩瀚书海中抽身而出,裹挟阅读赋予我们的珍重财富重新投身生气淋漓的时代,真正做到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

④让我们为中华阅读。接续传统,理解当下,面向未来。回溯人类数千年的历史演进,每一次撼人心魄的科技变革,每一次对伦理道德的捍卫坚守,以及建基于二者之上的文化传承与民族进步,都离不开阅读。阅读既是指对于知识的叩问,对思想的探寻,对历史的思索,也是指对时代的感知,对未来的畅想,对自我和民族血肉相连的体认。

(摘自“新浪微博”2023.4.18,有删改)

材料二:

(数据来源:《2023年全民阅读趋势白皮书》)

材料三:

①随着世界读书日在网上的热议不断,书香中国也成为热点话题。

②据人民网报道,江西省赣州市会昌县白鹅中心小学将4月份定为学校读书月,开展了一系列以诵读经典,弘扬新风为主题的读书活动。学校依托班级读书角丰富的书籍资源,创设了午间阅读活动,开展学生读书交流会,打造校园文化环境,让读书的风气吹遍校园。

书香中国也为广大网友津津乐道。网友说:不只是在读书日这一天,生活中的每一天都需要阅读。读书,让我们有幸能跨越时间、空间,与不同文明交流。感谢书籍,让世界如此美好!网友兴勇留言说:空闲时可以读书,周末醒得太早也可以读读书。希望大家都能用碎片时间坚持读书。网友有志青年说:书山有路勤为径。能够徜徉在书的世界,畅游知识的海洋,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今年,我仍要继续坚持多读书!

(刊载于《人民日报·海外版》2023.4.21,有删改)

材料四:

体验多元阅读

①★4月17日至4月21日,国图影院将举办光影中的名著—中国经典电影展映,放映根据中国文学作品所拍摄的《祝福》等5部经典电影。读者可关注国图艺术中心官方微信号,获取领票信息。

②★4月22日上午,在古籍馆临琼楼将举办中国典籍与文化系列讲座古文字与中华文明大讲堂开幕仪式及首讲。讲座由国家图书馆古籍馆、郑州大学汉字文明传承传播与教育研究中心联合主办,是古文字与中华文明传承发展工程项目之一。

③★4月23日,国家图书馆将正式启动国图讲坛一本书·一个人·一座城全国联讲活动,并发布12场讲座和沙龙活动详情。本次联讲共邀请12家省市级图书馆参与,合力打造系列精品讲座和沙龙活动,借助全国图书馆讲座联盟和社会媒体的力量进行推广。

④★4月26日世界知识产权日当天,国图讲坛将举办知识产权主题讲座,邀请北京大学法学院张平教授向社会公众讲授知识产权的保护实践及市场竞争机制,此次讲座也将通过官方微博线上直播。

⑤★4月28日,总馆北区中文报刊阅览区将召开悦读乐至·书香伴老——老年读者阅读分享交流座谈会,旨在进一步提升阅览室的精准服务水平。会上,将介绍国家图书馆文献资源和服务内容,并与老年读者开展互动交流。

(刊载于《光明日报》2023.4.23,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从“个人”“时代”“国家”三个角度论述“我们为什么要读书”,论述层层递进。
B.材料二表明互联网社交平台已经成为公众分享阅读的唯一方式。
C.材料三中学校设立读书月及广大网友的发言表明“书香中国”在我国已经深入人心。
D.材料四中国家图书馆计划采用展映、讲座、沙龙等方式,让读者体验多元阅读的方式。
2.由材料二可知,如今公众阅读分享方式有什么特征?你认为这种特征好还是不好?请简要说明理由。
3.请从论证方法角度为材料一画线句子作批注。
4.请结合材料内容,谈谈你对下面句子的理解。

用书之智不在书中,而在书外。——培根《谈读书》

7日内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山东省临沂市临沭县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语言表达 | 适中(0.65) |
9 . 请结合语境,按照括号中的提示补全发言内容。

2023年10月10日,伴随着闭幕式的烟花在杭州的天幕绽放,第十九届亚运会顺利落下帷幕。在这15天里,我们见证了一场场激烈对决,也看到了无数运动员顽强拼搏的身影。某班计划开展“探寻杭州亚运的独特魅力”班会活动,并邀请小文同学上台发言。

【发言内容】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杭州亚运盛会让千年古都以一个底蕴深厚、乐观包容、面向未来的多元立体形象展现在世界人民面前。

这是一场①______(概括杭州亚运会特点)的盛会。作为抢占数字浪潮先机的“数字之城”,杭州将许多全球首推、首创、首用的应用和科技全方位贯穿于亚运办赛、参赛、观赛,将体育盛会和尖端前沿的科学技术碰撞融合,让亚运呈现出别具一格的科技魅力。

这是一场②______(概括杭州亚运会特点)的盛会。从场馆建设到水电供应,从服务保障到城市提升,生态之美与亚运之城浑然一体,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画卷徐徐铺展。杭州以体育活力和绿色生活的沉浸式体验,沿着生态优先的道路,营造出绿水青山间的绿色魅力。

这是一场③______(概括杭州亚运会特点)的盛会。亚运的每一个元素都从传统中提炼,并在诠释中创新,以包容开放的姿态向世界展现江南的人文底蕴和中华文明大气开放的内涵。如亚运志愿者的代称“小青荷”,④______(介绍“小青荷”所包含的文化意蕴)。杭州让体育与文化交相辉映,用温婉的江南底蕴在世界共同的集体记忆中增添了一抹独特的人文魅力。

以体育为载体,向八方来客讲好“中国故事”,展现“中国力量”,传递“中国温度”,“心心相融,爱达未来”的杭州亚运会将成为共创亚洲和世界美好未来的一个重要契机。

7日内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广东省广州市部分学校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
10 .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父亲的春耕

陈迎春

①春寒料峭,春雨绵绵湿润如酥,漾在叶间,吻在柳尖。

春雷响,万物长。蛰伏一冬的万物生灵,仿佛就在等这声声春雷的发令枪响。揉揉惺松睡眼,齐齐奔向春天,潺潺流水欢快灵动,百花次第绽放俏争妍,百鸟此起彼伏笑争鸣。金黄的菜花,粉的桃花,白的梨花;啄泥新燕,欢歌布谷,都是万物写给大地的诗行,律动鲜活。

③父亲在单位月休时回家,虽不是庄稼老把式,还是深谙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春得一犁雨,秋收万担粮的道理,浴春雨,抢农时,备战春耕春种。

④父亲从牛栏间的墙上取下铁犁,靠在院子的鱼香树下,鱼香树叶常青,叠翠馥郁,树下弓形的犁辕犹如父亲的背一样弯。父亲随手扯了一把枯稻草,对折,从中捆绑做成草把刷子。父亲一直对农具怀有敬意,每年简短的农具磕头仪式更是少不了,父亲神情凝重,双手执香,鞠躬,微闭双眼,嘴里念念有词,祈愿风调雨顺,谷粒满仓。母亲理解父亲的意思,挂在墙上的农具要清洁出山了,便端上一盆清水摆放在父亲跟前。父亲左手扶着犁梢,右手抓起草刷子,用力浸入水底,随手扬起,从犁梢到耕索,一遍一遍擦洗,底部的犁铲也变得光滑铮亮。父亲敲敲打打检查犁的插销紧固度,再架到树杈上,一手一根绳索,拉直,不停地上下摇摆,绳索有无破损一目了然。

⑤父亲深知,雨太大,会渗透进土地,土壤会变得泥泞不堪,深一脚,浅一脚,粘住了牛脚,裹住犁铲,犁土变得寸步难行。绵绵春雨润如油,土壤算不上完全湿透,会变得松软,是翻耕土地的最佳时间。

⑥清晨,母亲早早地给牛调好糠料喂得饱饱的。牛栏间,父亲双手向右托着牛栏杆,上下晃动推开,牛儿欢快地踏出。牛教三遍会拐弯,受教,通人性,知道准备出工了,跨出牛栏间,便停在鱼香树下,摇着尾巴,静静地等着父亲的到来。

⑦白面石三面环山,一面临水,家家户户大部分的责任田土都在河对岸,白石河上的石板桥是村庄的重要通道。父亲过石板桥的情景犹如一幅动情的乡村风景画,令我记忆犹新;桥旁跨河电线上,停留着几只新燕,不时地将嘴尖挠挠被雨水淋湿的翅膀。父亲走在前,牛紧跟在后。父亲将犁扛在左肩上,左手托住犁辕,右手轻摇着竹鞭枝。父亲高高地挽起裤脚,竹斗笠,棕蓑衣,旱卷烟圈在斗笠顶受妙升腾。

⑧准备犁田前,父亲将犁铲插进土里,将牛赶在犁前,耕索套牢在犁上,往牛脖子套上牛凹,在喝哧、喝哧的吆喝声里犁田开始了,父亲右手握住犁柄,左手抓住牛鼻绳和竹鞭枝,牛迈开四腿一直往前。父亲把辕往下压得深,脚下的犁铧也会嵌入得更深,土一层一层如波浪一般向后翻滚。父亲的竹鞭枝就是假样式,扬得高,落得轻。遇田埂时,父亲往后轻轻一拉牛鼻绳,牛儿便顺向转弯。一丘一丘,一块一块,泥土翻了个遍,母亲都是中场来田埂的,给牛儿添草料,给父亲送饭点,同时也给家里的鸭群打牙祭,饱含一顿翻土翻出的蚯蚓。牛儿歇点,田埂上,父亲端起自家的酿米水酒,熏干的腊鱼做下酒菜,有时邀上旁边的叔辈一起,对饮,水酒暖胃,鱼干辛辣提神。

⑨白面石村的梯田状排列,面积大小不一,限制了机械化耕种,牛犁田耕种仍然是主要劳作模式。春雷滚滚便是春耕发令枪,家家户户都散落在自家的责任田里,春雨绵润如酥,原野间吆喝声此起彼伏,桃花笑了,油菜花笑了,芍子花笑了,农耕的乐曲唱响在田野的上空。

1.阅读散文,完成下面思维导图。

【散文·赏析语言】
2.请你任选角度赏析第4段和第9段的画线句。
(1)父亲左手扶着犁梢,右手抓起草刷子,用力浸入水底,随手扬起,从犁梢到耕索,一遍一遍擦洗,底部的犁铲也变得光滑铮亮。
(2)春雨绵绵润如酥,原野间吆喝声此起彼伏,桃花笑了,油菜花笑了,芍子花笑了,农耕的乐曲唱响在田野的上空。
【散文·作者情思】
3.细读文章,结合具体内容,说说你读出了作者怎样的情思。
【散文·文化思考】
4.阅读本文后,小语对农耕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查阅了一些资料,见“链接材料”,请你联系文章内容和链接材料,阐述你对农耕文化的理解。

[链接材料]彭金山教授将农耕文化的内涵概括为应时、取宜、守则、和谐八个字,所谓应时,即顺天,是指人们在生产生活过程中顺应四季循环往复,遵循生命变化规律来采取相应的农事行动,在充分利用自然之物中求得自身圆满。取宜是获得农业丰收的关键,这是指种庄稼要因地制宜,要根据土地肥沃或贫瘠、湿润或干旱、向阳或背阴等不同条件安排不同的农事。

7日内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镇平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