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初中语文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269 道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①日前,一篇发表在《英国血液学杂志》、仅有3个段落的案例报告,震惊了世界。一位恶性淋巴瘤患者感染新冠病毒后,体内的肿瘤在未给予激素治疗、化疗、免疫治疗的情况下,居然大面积消失。在惊叹这波神操作之余,更多的追问随之而来:新冠病毒为什么能击退肿瘤细胞?这一个案有没有可能的普适性价值?癌症患者能不能因此就有了治愈的新路径?1月11日,科技日报记者带着这些问题采访了免疫领域的几位学者,听听他们的看法。

②科学家们最关心的:神操作可能的原因。

③在论文中,来自英国康沃尔皇家医院血液科的作者推测,可能的作用机理有两种:一是病原体特异性T细胞与肿瘤抗原的反应;二是炎症细胞因子对自然杀伤细胞的激活。论文语言不太好懂,其实是提供了两种可能,一是激发了特异性的免疫,二是激发了广泛的免疫。肿瘤细胞之所以不受控制的生长、转移,是因为人体的免疫系统把它们当成了正常细胞,这时癌症患者体内的免疫系统成了睡狮不管是特异、还是广泛的免疫的激发,都是由于新冠病毒的入侵,叫醒了睡狮,把肿瘤细胞、EB病毒(该患者之前还感染了这一病毒)等一并干掉。上面只是笼统地解释,科学家们最关心的是其中具体的机制。事实上,针对具体的机制,不同学者持不同观点。

④有学者告诉记者,新冠病毒杀死肿瘤细胞也可能是个巧合。巧合的点可能是小段肽。T细胞特异性杀伤是经过新冠病毒的介绍才认出肿瘤来了。这个过程正是人体内的获得性免疫。新冠病毒蛋白外壳上的小段肽或者细胞感染后释放的小段肽,如果正好和肿瘤细胞表面的抗原相似,前者激发获得性免疫产生的杀伤性T细胞就能够也识别后者。

这只是推测,一切要看研究团队的进一步分析。该学者表示,但从新冠肺炎患者的表现看,也是很有可能的,因为重症患者中炎性细胞因子风暴的发生是主要死因,这意味着新冠病毒会诱发体内免疫系统疯狂释放炎性因子,且具有巨大杀伤力,因此只要认得准,完全有可能在4个月内杀死患者体内的恶性肿瘤。

根据目前的情况,我判断新冠病毒在这个患者体内激活的是广谱免疫。上海海洋大学特聘教授杨光华表示,发表论文中提到大幅减少的不止肿瘤细胞还有患者此前感染的EB病毒的拷贝数,因此很可能新冠病毒激活了患者的整体免疫系统,使得包括自然杀伤细胞等在内的免疫细胞数量剧增,对所有其识别为异己的单元统统干掉。目前的简单报道透露的信息较少,难以做出全面判断,也不排除特异免疫的可能。

⑦事实上,除了激活免疫系统,病毒还有直接杀死肿瘤细胞的先例,这类病毒被称为溶瘤病毒。相关资料显示,经过特殊设计,病毒更倾向于感染肿瘤细胞而对正常细胞毒性很弱。公开信息显示,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批准了一种遗传工程溶瘤病毒治疗晚期黑色素瘤。全球已有至少三款溶瘤病毒疗法获批上市。

⑧患者们最关心的:主动感染新冠病毒,能不能也把肿瘤赶出身体。

⑨猜了这么久原因,疗效才是更重要的。癌症病人主动感染新冠病毒是不是也能把肿瘤统统赶出去呢?

⑩高危操作、请勿模仿!针对可能的非理性操作,学者们纷纷表达了这一呼吁。由于先前癌友圈出现的兽药治癌、疟原虫治癌等乱象,很多专业人士也表达了忧虑。这个案例能不能在别人身上重复,在进一步研究无结果之前,很难确定。即便未来相关机制明确,证明是可重复的,现代诊疗手段也必然会有所优化。毕竟,直接感染新冠病毒的操作,太原始了!有违安全、有效的基本要求。

⑪既然论文报道了肿瘤消退的曙光,科学家们会有哪些推论?杨光华梳理道:可以做肿瘤疫苗、可以发现肿瘤标志物、可以进行基因改造……如果激活的是特异性免疫,相关免疫路径已经成型,那么最快的是找到能够激发免疫的小段肽,通过基因工程的手段合成重组蛋白,用于相关类型肿瘤的治疗。在治疗过程中还要评估肿瘤类型,是不是匹配此类特异免疫。如果是广谱免疫,还可以对新冠病毒加以改造,去掉毒性的部分,形成病毒型肿瘤疫苗的载体。改造病毒形成肿瘤疫苗并用作载体是一个很好的方向,能够形成比现有的RNA疫苗、DNA疫苗更具高效和高模仿性的免疫。杨光华说,但这个方向仍有很长的路要走,由于新冠病毒通过呼吸系统传播,很难控制它的传播,这个路可能更长。而如果是第三种原因,由新冠病毒溶瘤所致,那么仍需要对新冠病毒进行改造,使其只攻击肿瘤细胞,而对正常细胞无害,并形成系统的疗法。

⑫此外,从可能的普适性来讲,由于患者是经典霍奇金淋巴瘤,这一肿瘤区别于其它实体瘤,因此,普适性相对较低,如果说新冠病毒是激活整体免疫系统而导致肿瘤的死亡,那么将更有可能会找到其他相似的案例,提高普适性。而如果是激活特异性免疫,那么普适性或许并不大。

(选自张佳星《新冠病毒杀死肿瘤细胞,这波“神操作”能复制吗?》,有删改)

1.第③段划线句子“肿瘤细胞之所以不受控制的生长、转移,是因为人体的免疫系统把它们当成了正常细胞,这时癌症患者体内的免疫系统成了‘睡狮’。”用了什么说明方法?作用是什么?
2.“而如果是激活特异性免疫,那么普适性或许并不大”中“或许”能否删除,为什么?
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笼统地解释,新冠病毒的入侵,叫醒了把正常细胞当成肿瘤细胞的免疫系统,把肿瘤细胞、EB病毒等一并干掉。
B.“论文语言不太好懂,其实是提供了两种可能,一是激发了特异性的免疫,二是激发了广泛的免疫”运用了作诠释的说明方法,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C.杨光华表示,很可能新冠病毒激活了患者的整体免疫系统,因为《英国血液学杂志》的案例报告提到大幅减少的不止肿瘤细胞还有患者此前感染的EB病毒的拷贝数。
D.除了激活免疫系统,病毒还有直接杀死肿瘤细胞的先例,经过特殊设计,病毒更倾向于杀死肿瘤细胞而不杀死正常细胞。
E.如果是广谱免疫,还可以对新冠病毒加以改造,去掉毒性的部分,形成病毒型肿瘤疫苗的载体,但这个方向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昨日更新 | 1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年四川省内江市第二中学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善用大数据,赋能好作品

①大数据不能取代人的创作,但它可以在文艺创作生产各个环节提供有益参考,赋能更多好作品。

②什么是大数据?它有4个特征:数据量大、多样性、产生速度快和价值密度低。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产生了海量数据。相对于传统数据而言,这些数据体量极大,数据源繁杂多样,容纳大量图像、文字、网页、音频、视频等,因而被称为“大数据”。

③在文艺创作领域,人们对数据背后规律的探寻,早在互联网时代到来之前就已开始。但直到互联网大数据出现,在线文艺作品最后的“黑匣子”才真正打开。如今,所有观影数据、用户交互数据、播放表现、演员等构成一个庞大的数据系统,通过人工智能的分析,量化成一些固定指标。这些指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用户面貌,已经广泛为采买、制作、投资、宣发和播放各个环节提供参考。

④大数据对文艺创作的指导作用到底有多大?一段时间以来,一直存在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一是将大数据描述为文艺创作的“爆款炼金术”。用数据说话,一定程度上可以消除节目反馈“不确定性”,提升“爆款”命中率。另一种观点则将大数据置于艺术家“创意”“灵感”的对立面,认为技术探索在文艺创作者的智慧面前显得虚妄。这两种观点都失之偏颇,文艺作品具有特殊属性,用大数据描绘它的难度远高于一般商品,但否认科技与艺术在当下深度融合的趋势,同样不可取。事实上,5G、人工智能、虚拟现实、超高清显示等新技术无一不在深刻影响文艺发展。

⑤因此,应合理认识大数据在文艺创作中的参考价值,善于利用而不是一味追捧。通过分析数据,有助于了解观众喜好和习惯,认识当下艺术潮流、创作方向,从而为创作提供参考。但大数据提供的参考仍然是有限的,观众浅层的娱乐需求容易归纳,更深层次的文化追求和价值取向却不易探究。一部文艺精品诞生依靠的是艰苦创造和不断创新,以为集纳了大数据推荐的流行元素和吸睛话题就高枕无忧,没有在打磨作品上下足够功夫,是不可能创作出优秀作品的。此外,对大数据的过度依赖,容易带来统一标准趋向下的跟风与同化,使作品缺乏艺术个性和创新。以《中国诗词大会》为例,如果单凭大数据监测,“诗词”算不上热门元素,但节目传达出的优秀传统文化内涵与质感,仍使它赢得观众喜爱,节目的模式创新和创作者的文化坚持才是作品的核心竞争力。

⑥随着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未来大数据的应用前景将更为广阔。从存储计算到高度定制化的运用,相信只要我们善于利用,大数据将为文艺创作发挥更多积极作用。

(作者:庄卓然,有删改)

1.第⑤段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其作用是什么?
2.“用数据说话,一定程度上可以消除节目反馈‘不确定性’,提升‘爆款’命中率”一句中,“一定程度上”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大数据的产生背景是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其体量极大,数据来源多样,容纳了大量图文影音等信息。
B.互联网大数据出现,人们开始在文艺创作领域对数据背后规律进行探寻,真正打开了在线文艺作品最后的“黑匣子”。
C.5G、人工智能、虚拟现实、超高清显示等新技术对文艺发展有着深刻影响,体现出科技与艺术在当下深度融合的趋势。
D.若一味追捧大数据在文艺创作中的参考价值,容易带来统一标准趋向下的跟风与同化,使作品缺乏艺术个性和创新。
E.网络剧《长安十二时辰》中张小敬的扮演者是由大数据参与推荐的,充分说明大数据在文艺创作生产各个环节起着决定性作用。
2024-04-23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年四川省内江市第一中学中考二模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较难(0.4) |
名校
3 .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①虚拟数字人(以下简称“虚拟人”)是指具有数学化外形的虚拟人物。虚拟数字人具备以下三方面特征:一是拥有人的外观,具有特定的相貌、性别和性格等人物特征;二是拥有人的行为,具有用语言、面部表情和肢体动作表达的能力;三是拥有人的思维方式,具有识别外界环境并能与人交流互动的能力。

②虚拟人的发展与其制作技术的进步密不可分,从最早的手工绘制到现在的电脑绘图、人工智能合成,虚拟人大致经历了萌芽、探索、初级和成长四个阶段。

③20世纪80年代,虚拟人步入萌芽阶段。该时期虚拟人的制作以手工绘制为主,应用极为有限。

④21世纪初,虚拟人步入探索阶段。该阶段的虚拟人开始达到实用水平,但造价不菲,主要出现在影视娱乐行业,如数字替身、虚拟偶像等。

⑤近五年,虚拟人的制作过程得到有效简化,虚拟人开始步入正轨,进入初级阶段,智能驱动的虚拟人开始崭露头角。2019年,浦发银行的数字员工“小浦”,就是利用自然语言处理、语音识别、计算机视觉等人工智能技术制作的虚拟人。

⑥当前,虚拟人正朝着智能化、便捷化、精细化、多样化方向发展,步入成长期。人工智能等技术突破使得虚拟人的制作更简单,交互性更强,建模和动作捕捉的精细度不断提升,不论形态、表情还是声音,都与真人越来越相似。

【材料二】

①虚拟人从功能和价值上大体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传播传媒类,比如虚拟的偶像、网红和主播;第二类是专业服务类,比如虚拟的医生、教师、员工;第三类是生活陪伴类,比如虚拟宠物和亲属等。

②在过去相当长的时期,虚拟人以动漫、游戏的形象为主,集中在影视娱乐产业,随着元宇宙概念兴起,虚拟人有了新的发展契机,正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公共视野。

③2021年度某公司优秀新人奖的获得者“崔筱盼”并非真人,而是数字化虚拟员工,在江苏卫视的跨年晚会上,以邓丽君为原型的虚拟人能与真人歌手对唱。再加上可以作诗作曲的清华大学虚拟学生“华智冰”、某电商平台推出的虚拟主播“关小芳”……虚拟人应用掀起新一波热潮。

④2022年北京冬奥会期间,虚拟人也成为十分亮眼的重要角色之一,比如,在北京冬奥会文化节开幕式上,虚拟偶像“洛天依”表演了一曲融合了国风与摇滚色彩的《Time to Shine》,传递了奥运精神与中华文化,赢得了全球观众的称赞。

⑤虚拟人在多场景的应用呈现出其在元宇宙时代的独特价值。一方面,“洛天依”等传播类虚拟人不仅可以发挥其自身的明星属性,成为文化的承载者与宣传者,克服了疫情影响下真人表演的不便,也带来了更多样化的舞台表现方式;另一方面,服务型虚拟人则是在AI算力的加持下不断增强其在更多场景的应用实力,实现了对真人服务的数字化代替,如手语播报虚拟人可以全天候不间断地为听障人士提供观赛服务,进一步推动观赛的无障碍化。

⑥商业价值、资本力量成为推动虚拟人快速发展的又一重要原因。年轻人作为中国互联网的中坚力量,其成长经历和环境使得他们对虚拟人接受度更高,其消费与审美需求直接影响虚拟人的研发与应用。

⑦业内人士认为,虽然未来虚拟人的智能化水平有望进一步提高,但要实现与现实世界的真正融合还有不小距离。制作、训练虚拟人的技术还不够成熟,尤其是3D成像设备、后期制作开发等成本居高不下,建模效率相对较低。

⑧虚拟人的伦理问题也引发关注。人类可能会到达一个临界点,即跟虚拟人互动的时间达到甚至超过跟真人互动的时间,有些人可能会沉浸于虚拟世界,或者从虚拟人身上寻找主要的情感依托,由此可能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这需要我们在跟踪技术的同时,尽快更新相关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让社会管理、伦理道德与技术发展相协调。

1.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虚拟数字人的应用场景会越来越广,不只局限于影视娱乐行业。
B.传播类虚拟人可克服真人表演的不便,舞台表现方式也更加多样化。
C.年轻人对虚拟数字人的接受度更高,因为他们的审美水平较高。
D.目前,虚拟数字人的制作技术和智能化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2.下列对材料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某公司虚拟员工“崔筱盼”是虚拟人发展进入初级阶段的代表,其在表情、声音等方面与真人越来越相似。
B.由传统手工绘制实现的清华大学虚拟学生“华智冰”可以作诗作曲,她的出现伴随着虚拟人应用的新一波热潮。
C.虚拟偶像“洛天依”拥有与人交流互动的能力,它在北京冬奥会文化节上的表演,赢得了全球观众的称赞。
D.北京冬奥会期间的手语播报虚拟人,其独特价值在于能够通过设备为听障人士提供“面对面”的观赛服务。
3.根据材料内容,简要概括推动虚拟数字人发展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4.可不可以向老年人提供能与之互动的“虚拟数字人陪护服务”?某养老机构就这一问题征求公众意见。请根据以上材料内容并联系社会现实,谈谈你对这一问题的看法。
2024-04-16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咸阳市实验中学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月考(二)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
4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垄上行

徐向林

①修堤进行到紧要关头,快要断炊了。供应给修堤民工的野菜粥越来越稀。

②“说好了管干饭的,可粮食呢?”有民工责问管粮食的孙排长。年轻的孙排长还没答上话,又有一个民工跟着起哄:“没得吃,哪有力气修堤。走,不修了!”

③也有人替孙排长说话:“乡亲们。新四军帮我们修烧海堤保卫家园,就是饿着肚子,我们也要干下去。”

④“要饿肚子你去饿,我可不能饿。”有人撺掇部分民工走下大堤。

⑤下堤时,他们拨开一筷高高的茅草,看到几名新四军战士在一口土灶前准备生火做饭。撺掇大伙儿不干的那个民工顿时来了精神,指着新四军战士鼓鼓的粮袋,大声嚷了起来:“你们看,他们的粮袋里倒装满了粮食!”

⑥“刚修堤时,他们还跟我们一个大锅吃饭,现在却跟我们说粮食紧张,把我们甩到一边,自己偷着吃!”民工们愤怒了。

⑦有人要上前翻看新四军战士的粮袋,跟着过来的孙排长抢先拦到前面:“乡亲们再忍一忍,粮食明天一早肯定会运到大堤上。”

⑧“为什么不让我们翻看粮袋,是不是心里有鬼?”还是那个撺掇的民工,他想上前翻看粮袋。孙排长一使眼色,几名战士把粮袋藏到身后,他们用身子挡住民工。不让民工们翻看。民工们要翻看,战士们不让看,他们现场对峙起来。

⑨民工队的崔队长闻声赶来。崔队长脾气火暴,当得知原委后,他朝民工们一瞪眼:“你们这是要干啥?人家的私人物品,你们凭什么翻看?”

⑩“他们把粮食藏了起来,我们不想干了。”那个撺掇的民工嘟囔道。

⑪“不干?”崔队长冷笑一声,冲撺掇的民工反问,“刘先旺。你想想。发海啸时,我们哪个人没被冲得倾家荡产?海潮倒灌进来,哪块被海水泡过的盐碱地还能种庄稼?这海堤修起来,我们才能重建家园,你以为这海堤是给谁修的?”

⑫“对,海堤是给我们自己修的。我们继续干。”有民工回应。

⑬“在堤上至少还有稀饭吃,下了海堤,却连稀饭都吃不上。”另一个民工说道。没人再去理会那个撺掇他们下堤的刘先旺,一个个回到堤上,继续干活儿。

⑭刘先旺磨磨蹭蹭往堤上走的时候,听到崔队长与孙排长的低声对话:“崔队长,谢谢你帮我们解了围。”

⑮“唉,粮食是不多了,堤上有上万的民工,要是没粮吃,闹将起来,可不好收拾。”“师部已经下了死命令,今晚无论如何也会把捐出的军粮送到堤上来。”

⑯“鬼子封锁了交通线,能送得上来吗?”

⑰“能!我们说到做到!”

⑱对话到这儿告一段落,刘先旺跟着崔队长上了堤,继续挖土、抬土去了。

⑲当天夜里,宿在工地草棚的民工们听到远方枪炮声大作。

⑳第二天,民工们看到海堤上多了一座“小山”,刘先旺等人走过去一看,原来是粮袋堆起来的“小山”。炊事员给大伙儿分发的粥稠了许多。刘先旺看见炊事员脸色阴沉,轮到他打粥时,好奇地问:“有粮食了,你脸上咋还挂着霜?”

㉑伙事员也是一名年轻的新四军战士,一听刘先旺的问话,他的眼泪立刻就下来了,指着粮袋说:“孙排长还有几名战士,为了把粮食护送到堤上,他们……中弹牺往了……”炊事员泣不成声。众人抬头去看那些粮袋,果然,很多粮袋上染着鲜血。

㉒崔队长这时打开了一个从茅草地里找来的粮袋,他用沉痛的声音说:“你们看啦,这就是没粮食时,新四军战士们的口粮。”

㉓大伙儿凑到前面,有人从粮袋里捧出一把黑乎乎像面粉状的“粮食”,放到鼻子前一闻。叫了起来:“这是榆树皮磨的粉。闹饥荒时我也吃过,这东西不好消化,当时就吃得我肚子快胀死了。”

㉔崔队长说:“乡亲们,昨天你们要看的粮袋,就是装的这些,孙排长为了不让大伙儿看着难受,坚决不让大伙儿看……”

㉕“粮食最紧张时,我们修堤的民工还有米粥吃。而新四军战士的粮袋里一粒米都没有。要不是他们不怕牺牲,带领我们修成这道防海大堤,我们脚下的这块土地早被海潮吞没了。”这是事隔多年,我爷爷和我在海堤上说的一番话。

㉖我爷爷就是当年修堤时撺掇民工下堤的刘先旺。每到清明,我爷爷就让我用轮椅推着他,到当年他参与修筑的海堤上走一走。

㉗到了海堤上,我爷爷刘先旺面朝大海,喃喃自语,似与长跟在这里的新四军战士们对话。堤外,涛声阵阵,海风猎猎,难以计数的海鸟在海天间飞翔……

(选自《小小说选刊》2021年第19期,有删改)

【注】①垄上:文中指海堤。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第一段交代背景,写修堤正处于紧要关头,而粮食供应就要断了,为后来民工与新四军的矛盾冲突做了铺垫。
B.小说中的对话描写生动传神,如民工与崔队长、孙排长与崔队长等,不但展现了人物形象,也推动了情节发展。
C.对于缺粮这件事,很多民工都误解了新四军,他们认为新四军私藏粮食,后来也有一些民工理解新四军的难处。
D.小说以“涛声阵阵、海风猎猎、海鸟飞翔”结尾,描绘出一幅清明时节悲壮凄凉的画面,寓情于景,寄寓了对牺牲的新四军烈士的悲痛之情。
2.本文亮点之一是巧设误会和悬念。请根据提示。仿照示例补充小说情节。
(1)_________________
(2)战士们不让民工们查看粮袋,强化误会,并形成悬念。
(3)________________
(4)刘先旺追忆往事,每逢清明在河堤上缅怀和感恩革命先烈。
3.本文人物形象突出鲜明。请结合文本,分析新四军战士们的形象。
4.小说以“垄上行”为题,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小说标题的含义。
2024-04-15更新 | 88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二中应元学校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阶段性练习
5 . 阅读以下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①立春日,乌巢夜。漫天雪花,飘飘洒洒。每一朵雪花,都在讲述一个冰雪故事。冰面如镜、映照大千。世界的目光,投向这晶莹剔透的舞台。这是中国与世界的冰雪之约。当奥林匹克之火再度照亮北京的夜空,照亮人们的心头,一段关于拼搏与梦想、团结与和平的故事将从这里起笔。北京,奋斗成就“双奥之城”,时光见证笃行足迹。2000多个日夜砥砺前行,北京携手张家口,书写着“绿色、共享、开放、廉洁”的时代华章。全世界的冰雪健儿再度相聚五环旗下。这是“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的召唤,为着同一个目标,展现更好的自己。

②洁白的冰雪,向我们发出最诚挚的邀请——一起向未来。

生机

③窗花、春联、大红的“福”字……鸟巢场地中央,男女老少跳起广场舞,将热情和快乐向四面八方传递。

④立春,冬奥开幕日;虎年,虎虎有生机。一年之计在于春,草木萌发,绿色渐渐染遍大地。一朵巨大的蒲公英在场中绽开,孩子鼓起小嘴,吹散了白色的种子,随风飞扬……焰火腾空而起,随即幻化为漫天流星,传扬美好的期待和希望。绚丽的焰火再度绽放,空中出现了中英文“立春”和“SPRING”(春天)的字样,带来春的讯息,发出春的邀请。

⑤场地中,一名孩子手擎小号,吹响亿万人熟悉的旋律——《我和我的祖国》。高山、河流、村落……在这片生机盎然的土地上,每个人都在写下属于自己的故事。所有的数事汇聚为一首赞歌,迎接来到场地中间的五星红旗。各行各业、先进模范人物、56个民族的代表分列两行。五星红旗,在他们中间手手相传。无论何种身份,他们都是奋斗在各自岗位上的普通人,更是奋进中国的一分子。这一刻,拳拳爱国心,激荡起家国情怀,从心底里流淌出的歌声,回响在神州大地。

⑥国歌声中,国旗徐徐升起,迎风猎猎飘扬。

追梦

“燕山雪花大如席”。古人的浪漫与想象,穿越时空,映照古今。

⑧“黄河之水天上来”,场地中矗立的大屏,由一滴冰蓝色的水墨展开一幅浩荡场景,大河奔流,玉龙飞起,如巨幅泼墨。浪涛翻腾间,渐渐凝结为剔透的冰晶。

⑨场地中,升起一个巨大的“冰立方”。在24道激光的“雕刻”中,展开从1924年开始的冬奥之路。一幕幕闪回,直到定格在“2022中国北京”。6名冰球运动员击打着“影像冰球”,不断撞向这块巨大的“冰立方”。冰屑滚滚散落,晶莹的冰雪五环破冰而出。一扇“中国门”徐徐打开,门外走来各代表团运动员。这扇门汇聚了从祖国各地收集到的经典传统门户围案,独特的入场式,以中国风迎接四海宾朋。一扇“中国窗”铺展开来,“窗外”明月在天,美景历历,大好河山,尽收眼底。

⑩冰雪五环高悬半空,伴随着雄壮的乐曲,希腊代表团第一个走入会场。希腊代表团首个入场是历届奥运会的惯例。随后,各代表团按照中文简体笔画顺序逐一进场。在《歌唱祖国》的乐曲声中,东道主中国代表团最后一个入场。迎接他们的是如潮的掌声。

汇聚

世界上没有两片一样的雪花。

⑫每一朵雪花,都映射出独特的光华。各代表团引导员手持的引导牌,是朵朵雪花与中国结融汇的造型。入场式后,这一朵朵雪花回到场上,投影于地面,在巨大的地球背景中,渐渐聚合成一朵硕大的雪花光影。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场地中央,升起一座巨大的雪花台。与雪花光影重合。这一朵璀璨的雪花由各代表团的雪花引导牌汇聚而成,体现世界团结,一起向未来,体现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表达着一个文明古国“世界大同,天下一家”的深厚人文情怀。

⑬一棵巨大的焰火“迎客松”,升腾在空中。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此时的鸟巢,奏响了一曲奥林匹克的和谐乐章。来自河北阜平山区的孩子们,用希腊语唱起奥林匹克会歌。这群天真烂漫的孩子,身着虎头图案服饰、脚穿虎头鞋,以歌声传遇情感、眼望未来。场地中的孩子越来越多,一只只会发光的“白鸽”从他们的手中放飞。孩子们自由欢愉地奔跑,踩出一个个晶莹闪亮的雪花“脚印”。伴随着开幕式主题曲《雪花》,孩子们围绕雪花台,站成心形,迎接奥运火炬的到来,期待着梦想和希望的传递。

⑭第一个进入体育场的火炬手,是中国第一位冬奥会旗手,速度滑冰运动员赵伟昌。从1980年普莱西德湖,到今天的北京,这条中国冰雪之路,也是浓缩着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之路。最后,奥林匹克之火经过李琰、杨扬、苏炳添、周洋等中国优秀运动员的传递,来到了两名“00后”运动员迪妮格尔·衣拉木江和赵嘉文手中。他们,是中国冰雪运动的新生代,从前辈手中接过希望之火;他们,正勇敢迎接挑战、迈向未来。场地中的雪花台已化为主火炬台。两名年轻选手共同手持火炬,将手中的火炬嵌入主火炬台。

⑮这是奥运主火炬首次以“微火”形式呈现在世界面前。

⑯一筷微火,烛照天地。冰雪之约,向世界展开全新的画卷。

(选自人民日报2022年2月5日“一起向未来——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侧记》,有删减)

材料二

①冬奥会开幕当天,恰逢“立春”节气,开幕式的倒计时,以中国二十四节气的时间推进把最后一秒留给了立春。寓意着各国朋友,共同迎接一个新的春天,“24”有多浪漫?有细心的网友发现,中国有24个节气,当天是2月4日,这是第24届冬奥会,仪式开始时间为20时04分。

②据北京晚报报道,张艺谋介绍,一般来说,倒计时都会从60开始,比如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也有些从30或10开始。“既然是立春,我们能不能从中国文化的这个角度入手选择二十四节气,从24开始倒数?这很独特嘛,全世界都会想,24是什么意思?我们可以简单直接地告诉你,这是中国的二十四节气、是一种古老的关于岁月的算法,把中国文化进行一次普及。”这个创意让导演组非常兴奋,“开幕式从第一秒钟起,就有中国文化的定义。

材料三

和苏翊鸣多年辗转国外训练不同,能说一口流利京腔的谷爱凌是中美混血儿,从小在美国长大。她身上标签众多,是“天才滑雪少女”,也是名校“学霸”,还是模特。如今,中国兑现了“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承诺,她希望自己的经历“可以鼓励成千上万的中国人参与滑雪运动”。多元的文化背景,不同的成长经历。共同的“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的理念,这就是中国青年!与时代同频共振,为大国添砖加瓦,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前,以谷爱凌、苏翊鸣为代表的中国年轻人,将个人的奋斗和祖国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不负时代,不负都华。这就是中国青年!

(新华社国际在线夏亮)

1.下列各项对句中标点符号作用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洁白的冰雪,向我们发出最诚挚的邀请——一起向未来”中的破折号,起解释说明的作用,引出冬奥会的主题口号。
B.“窗花、春联、大红的“福”字……鸟巢场地中央,男女老少跳起广场舞”中的省略号,表示列举的省略,表明场地中央还有很多富有韵味的图案。
C.“‘黄河之水天上来’”的双引号,表示引用,引入李白诗句,表明水从上空奔流而下,重现了古人浪漫想象之美。
D.“全世界都会想,24是什么意思?”的问号,表疑问,表明导演组对世界是否理解中国二十四节气有顾虑。
2.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北京冬奥开幕式恰逢“立春”节气,场中的蒲公英代表草木萌发,空中焰火绽放出“立春”和“SPRING”(春天)的字样,带来春的讯息,发出春的邀请。
B.国旗传递由各行各业、先进模范人物的56个代表分列两行手手相传。他们都是奋斗在各自岗位上的普通人,更是奋进中国的一分子。拳拳爱国心,激荡起家国情怀。
C.随着雄壮的乐曲,希腊代表团第一个走入会场,随后各代表团按照中文字体笔画顺序逐一进场,中国代表团作为东道主最后一个走入会场,收获如潮的掌声。
D.孩子们用希腊语唱起开幕式主题曲《雪花》,另一些手持发光“白鸽”的孩子们自由欢愉地奔跑、踩出雪花“脚印”,他们围绕雪花台站成心形,迎接奥运火炬的到来。
3.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冬奥开幕式举行当天是我国“立春”节气,浪漫的中国人将“24”融入其中,24个节气,当天是2月4日,这是第24届冬奥会,仪式开始时间20时04分。
B.能说一口流利京腔的中国滑雪运动员谷爱凌,是中美混血儿,和苏翊鸣一样长期辗转国外训练,既是“天才滑雪少女”,也是名校“学霸”,还是模特。
C.自己国参赛的经历可以鼓励成千上万的中国人参与滑雪运动,而中国实际上带动了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
D.谷爱凌、苏翊鸣,新时代的中国年轻人。与时代同频共振,他们能将个人的奋斗和祖国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不负时代,不负韶华,是中国青年的楷模。
4.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中华民族需要有“文化自信”。这次北京冬奥开幕式体现“文化自信”的设计有哪些?请结合文段,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其中的三点。
2024-04-15更新 | 71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二中应元学校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阶段性练习
现代文阅读 | 较易(0.85) |
6 .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读莫扎特与忆乡村

耿翔

①我曾在老家的沟道里,放过一个冬天的羊。那是一生放羊的父亲,被沟顶上飞来的土石砸伤后,我在一个下雪的日子里,从他无奈的手中,接过那杆伤心的鞭子。那年,我七岁。

②我想不明白,在我出生之前,就给我买好笔墨纸砚的农民父亲,怎么忍心把我从学校里放逐出来,在他流放生命的山坡上,也让我流放希望呢?直到后来,我和乡亲们一起清理父亲生存的年代时,才恍然发现,作为父亲,在中国最贫穷的年代,他最重的任务就是想方设法让他的子女活下来。除此之外,什么光宗耀祖的事,都不值得惋惜。在特殊的年景里,再没有比用劳动换取粮食更重要的事了。

这悲哀吗?

④几十年后,当我沉睡在大脑里的那根属于音乐的神经,突然被莫扎特的灵光启悟后,我觉得那个苦难的冬天,变得十分重要。或许,我今天能在音乐之中,让一颗懂得诉说的灵魂,接受音乐的淘洗和催化,那颗缘分的种子,就种在我放过羊的那面十分孤苦的山坡上。在岁月贫瘠地流淌过程中,没有被一只比人还要饥饿的鸟儿无情地叼走。

⑤现在,我就坐在莫扎特的钢琴奏鸣曲里,回想我放羊的山坡。

是我回想乡村生活时,一种最能入化的氛围。乡村生活是朴素平淡的,只有反复内省,才能唤回那份清贫的亲切感。事实上,莫扎特的钢琴奏鸣曲,也是极其朴素平淡的,那种内省的亲切感,也只有靠反复耐心的倾听才能获得。

⑦那时,我坐在被雪埋得很虚的山坡上,除了羊蹄踩雪的声音,万物中更多的声音,几乎都被雪冻僵了。可以想象,羊有多少寂寞,我就有多少寂寞。我只有竖着耳朵倾听。在羊蹄踩雪的声音以外,挣断头发地倾听。就在我鞭子一扬的时候,一种隐秘的声音,通过长长的鞭梢,传至我的耳朵。那是我从未听过的一种声音,它让我血流加快,它让我骨头发热,它让我魂不守舍。我不知道,宇宙的深处,也有用声音构架而成的生命的信息桥。

⑧我只想,在我手中的鞭子,为我在只有鸟儿才能飞过的天空,铺出了一条接收声音的路。于是,每当寂寞难耐时,我就在落满白雪的山坡上,甩下一路鞭花,我的散漫的羊群,也把充满语言的眼光,向我亲切地递过来。

莫扎特,萨尔茨堡也有那样的山坡吗?

⑩让我对你说,那是东方的一个音乐的山坡,它属于一个乡村的穷孩子。那些游动如音符一样的羊,是他早年的音乐伙伴。

⑪为了念想它们,今夜,让我爬上人类最后守住的一座四方城。再听一遍,你的钢琴奏鸣曲吧。

(选自《经典美文精选》,有删节)

1.下列对文中划横线的四个代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④段的“它”指作者与音乐的缘分。
B.第⑥段的“这”指听莫扎特的钢奏鸣曲。
C.第⑨段的“那样”指作者“一路鞭花”的美好感受。
D.第⑪段的“它们”指作者童年时在故乡放羊的山坡和自己放牧的羊群。
2.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句子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③段自问“这悲哀吗?”作者的自答是否定的。
B.第④段划线句表明作者作为音乐家具有通过音乐熏陶、感化别人灵魂的音乐才能。
C.第⑦段划线句表达了“我”和羊这对早年的“音乐伙伴”共同的寂寞之情。
D.第⑨段划线句表明作者认为莫扎特可能与自己一样在朴素清贫的乡下生活中种下音乐的种子。
3.下列对文中的人与物所包含的作者的情感态度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对“一生放羊的父亲”,作者曾有过不解与埋怨,后来是理解与同情。
B.放羊的“鞭子”带给作者的有伤心和寂寞,更有激动和奇妙的体验。
C.作者将自己放牧的“羊群”视为小时候的音乐伙伴和亲切的生活朋友。
D.在乡村放羊的“一个冬天”对作者来说全是苦难并没有一点快乐。
2024-04-15更新 | 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一八初级中学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线上学业水平评价语文试卷
7 . 第31届世界大运会将落户成都,继北京、深圳、台北之后,第四次来到中国的大运会将再度吹起青春之风,将全世界大学生运动员的梦想与拼搏故事留在巴蜀大地。请用一句话概括下面新闻的内容(不超过26个字)。

新华社北京922日电       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王登峰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2日举行的发布会上表示,举办成都2021年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的各项筹备工作已在及时稳步推进。我们对筹办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就是除了做好常规的工作之外,还要考虑到明年疫情防控的形势还并不乐观,可能会出现推迟或者其他情况,我们再单独处理。王登峰说,如果能够如期举行,疫情防控的各项措施现在就要做好充分准备。王登峰介绍,国家体育总局和教育部分别派干部在成都市政府和成都世界大运会的执委会挂职,全面参与世界大运会筹备工作。相关部委也全力帮助成都做好这次大运会筹备工作。(记者翟翔     王镜宇)

2024-04-15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东坡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八年级学期期中测试语文试卷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
8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那年冬天,是什么装饰了你的童年

①当日历越翻越薄,衣服越穿越厚,冬也就越来越深了。

②稀薄的阳光,凛冽的北风,墙壁生硬,河水结冰,花鸟虫草无声息地蛰伏,光秃秃的枝丫在冷风中瑟瑟发抖,人们穿上了臃肿的棉衣,从头到脚裹得严严实实,可若有一阵风吹过,身体还是会禁不住打个寒颤,冬天给人的感觉,就是

③童年的记忆中,冬天总是冰冷且漫长的,那时候,房屋里没有空调和暖气,只有一个冒着红红炭火的煤炉子,对于生活在北方的人来说,蜂窝状的煤是过冬必不可少的物件。从一入冬开始,煤炉就生上了火,不管是取暖还是煮饭,总是少不了的。

④上面要么烧着一壶水冒着热腾腾的蒸汽;要么熬着一锅粥,满屋子都飘着饭香。到了晚上,一家人围坐在火炉旁,一边聊着闲话,一边把手举到煤炉上方取暖,觉得烫了就连忙把手缩回来,反反复复的动作,现在回忆起来,还能感觉到当年的温度。

⑤年幼无知的孩童却不以为然,尽管窗外数九寒天冰封千里,也挡不住撒欢儿的脚步,不顾寒冷蜂拥而出。所以,童年里的冬天又是无忧快乐的。记忆里最深刻的,就是期盼一场雪来,在雪地里嬉闹奔跑,六角的花瓣一片两片三片……落在头上,脸上,身上,不亦乐乎!任凭屋内大人们如何呼喊,就把那关爱暂当做耳旁风,随它吧!

⑥更有,三五个邻里小伙伴聚在一起,捧一把一把的雪,团做球状互相投掷,就叫做打雪仗,一双双冻得通红的小手,偶尔往袖筒里缩一下,又忍不住伸出来,再不然就在嘴边哈哈气然后搓一搓。雪停了,就堆一个雪人,小伙伴从各自的家中找来制作雪人的素材,雪人的经典造型永远是小小的脑袋大大的身子,胳膊上插一把扫帚,胡萝卜做鼻子,纽扣当眼睛。一个可爱的雪人就完成了,咦,似乎还缺了点什么?

⑦一溜小跑着就进了屋子,片刻功夫又一溜烟地跑回来,一条红色的围巾,那是从妈妈脖子上软磨硬泡来的;一顶礼帽,那是爸爸出门时常戴着的。经过一番装扮,这样看上去,雪人是不是就生动了许多?一群孩子,你看看我,我望望你,然后不约而同地轰然大笑,笑声传进了屋子,穿过了墙壁,飞上了天空,叫醒了太阳公公,于是,天气转晴,看雪人渐渐融化……

⑧童年的冬天除了盼雪,还盼着放寒假,假期到了年也就近了。过年,对孩童来说是最有吸引力的,因为在他们小小的脑壳中有着最单纯的想法——就是好吃,好玩。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这是当时年代最流行的歌谣。念叨着,念叨着,大人们也就开始系上围裙,挽起袖子忙碌起来,蒸馒头、包包子、炸年糕和各种咸各种甜的小点心,大筐小斗都装得满满当当。在外面玩累了的小孩子,回到家中手也不及洗,就抓上一把美美地吃起来,还没等母亲伸手阻挡,就嘻嘻笑笑扮着鬼脸跑去了。

⑩接下来就是,扫地,掸灰,擦门窗,家家户户收拾得干干净净,红红的对联贴上了门框,小孩儿穿上新衣服,大街小巷地炫耀,女孩子戴上各种颜色的头花,真的就笑成了一朵美丽的花,男孩子跑东跑西地放鞭炮,心里那个快乐啊,都洋溢在了那一张张小小的脸庞上!

⑪最开心的要数除夕夜了,妈妈准备了美味佳肴,爸爸领着孩子们放烟花,窜天猴”“小蜜蜂”“闪光雷”“烟花棒……有的放在地面,有的挂在树上,有的干脆就拿在手里,一簇簇,一团团火树银花,璀璨夺目。等烟花放到一半,屋内的饭菜也就端上了桌,大人孩子围在一起,其乐融融品尝着幸福的味道。

⑫童年的冬天,有很多有趣的事,像打雪仗,堆雪人,溜冰等,虽然没有太多的现代化,但简单的生活却滋养了单纯的心灵。又像拜年,走亲戚,磕头等,尽管年幼不懂风俗习惯,但在感觉纯粹的好玩中,却释放了童心,描绘了童趣,装点了童年。

⑬如今,岁月匆匆,童年一去不复返,日子虽过得越来越好,却再也找不回当初快乐的感觉。人人都躲在没有了煤炉却依然温暖的房间里,手机、电脑等数码产品不离身,大人刷着微博,孩子玩着游戏,谁会愿意走进冰天雪地里,去装饰一下这个冬天?

1.文章题目拟得很精彩,请简要分析。
2.第②段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3.请对第⑦段画线句子进行简要赏析。
一群孩子,你看看我,我望望你,然后不约而同地轰然大笑,笑声传进了屋子,穿过了墙壁,飞上了天空,叫醒了太阳公公,于是,天气转晴,看雪人渐渐融化……
4.文章写了童年的哪些期盼?为什么期盼这些?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5.文章结尾说“日子虽过得越来越好,却再也找不回当初快乐的感觉”,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说明理由。
2024-04-12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铜川市铜川阳光中学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9 .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文本一

赏简约之美品典雅之韵

①日前,北京天竺黄花梨艺术馆正式开展。作为一家专注展陈和研究明清黄花梨古典家具的专业艺术馆,该馆总面积4300平方米,典藏明式家具700余件。

②这些展品既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生动体现,也是大国工匠精神的真实缩影。我们力求用展品传承历史,用艺术影响生活,愿每一位参观者通过近距离欣赏中国古典家具,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神、气质和神韵。该馆馆长于峰表示。

③明式家具是中国古代家具的典型代表。明式家具并非专指明代家具,而是指在继承宋元传统、制作于明至清代前期、具有特定造型风格的家具。广义上讲,不仅包括制于明代的家具,只要具有明式风格,亦可称为明式家具。该馆总艺术师刘志伟介绍。曾有人把明式家具比作八大山人的画,几根线条的组合造型给人以静而美、简而稳、疏朗而空灵的艺术体验。

④艺术馆收藏了一对黄花梨大素圈椅,正体现了明式家具的设计特点。

⑤圈椅半包围的扶手与靠背相连,行如流水、畅快淋漓;椅背靠板弯曲呈S形,优美挺拔,简洁秀丽。俯瞰:圈椅的上半部分主要体现,下半部分则重在表现正襟危坐应该就是对坐在圈椅上的人的准确描述。在这样的椅子上,没有随意的依靠,只能中规中矩正坐着。由圆形来凭倚,由方形来支撑,不禁使人联想到天圆地方。圈椅的尺寸设计也很合理,圈椅的大部分尺寸都符合现代人体工程学要求,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

⑥此外,艺术馆中还收藏了一件黄花梨竹节纹冰箱,是当时先进冷藏器具的代表。

⑦冰箱在古代早已有之,最早的冰箱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的青铜器——鉴。它用冰块来实现冷藏的功能。明朝时,冰箱已经成为重要的消暑器具,被王公贵族广泛使用。当时的冰箱也称冰桶,使用天然冰块降温。

⑧冰箱呈方斗形,外壳以黄花梨木或红木制成。明式家具追求天然木材本身的质感,多用花梨木、紫檀木、鸡翅木等硬木,少量还采用楠木、胡桃木和榆木等硬杂木,但以黄花梨的纹理效果最佳。冰箱内胆由整块铜板锡焊而成。由于铜板的保护,冰水不至于侵蚀木质的箱体,反而能从底部的小孔中渗出。此外,冰融化时吸收室内的热量,通过盖上镂空调节室温,还可以起到空调的作用。

⑨由于冰箱广泛使用,京城每年夏季用冰量大,这些冰均取自冰窖。过去,无论是紫禁城内还是王公府宅,都各自有贮冰的冰窖。每年冬至起即在筒子河、什刹海等处打冰入窖。

⑩于峰表示,为培养青少年对传统文化的兴趣,艺术馆开馆之后,将持续开展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免费公共教育活动,包括艺术欣赏、艺术实践等活动。同时,还将邀请各类专家学者、藏家等,共同开展各类公益性公共教育活动,在专业展陈的基础上,为少年儿童提供一个文化教育和学习的平台。

(《人民日报》(2021年01月03日作者:贺勇))

文本二

明式家具造型的又一特点是曲线运用得当,造型简洁历练大方适度,轮廓简练舒展。但是这些不能减少明式家具的美感,正是这些造型简洁再加上恰到好处的装饰既没让人感到装饰的繁琐也符合功能的要求。就拿明圈椅来说吧,除了家具的长、宽、高基本符合人体的曲线,整体与局部、局部与局部的比例适宜,感触良好。圈椅的设计风格特点除明式家具的共性外,融入了中国传统的宇宙观天圆地方的哲理,椅子上圆下方,圆象征着和谐,方为稳健之意。圈椅的靠背和扶手,形成斜度,座位高度适中符合人机工学的原理。四根直腿略向中心倾斜,空过座屉直抵椅圈四隅,构成主圈稳定的支柱。椅腿的直线与椅圈的曲线形成强烈对比,使各自的线型特征更为突出,但又通过腿的圆形截面与主圈发生形象因素的内在联系。靠背板与两侧镰把棍都设计成为较大曲率的优美曲线,是主圈在垂直方向上有力的衬托。假设不是如此,而把靠背板、镰把棍作成直板直棍,主圈与下面的关系就会显得生硬。

1.下列对文本一和文本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近现代人按照明式风格制作的家具也称为明式家具。
B.明式家具的造型给人以静而美、简而稳、疏朗而空灵的人生体验。
C.文本一第⑦段在说明古代怎样使用冰箱时是按照时间顺序说明的。
D.明式家具基本符合人体的曲线,整体与局部、局部与局部的比例适宜,感触良好。
E.文本一和文本二不仅都使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而且都注意了一边说明一边评价。
2.阅读文本一⑥到⑨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艺术馆中还收藏了一件黄花梨竹节纹冰箱,是当时先进冷藏器具的代表”中“当时”是时间限制,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B.冰箱在我国古代就有,在明朝就得到广泛普及。
C.冰箱呈方斗形,外壳都是以黄花梨木或红木制成。
D.这几个段落是按照从次要到主要的逻辑顺序组织材料的。
3.在上面两个文本中都说到了明式家具的圈椅,文本一略写文本二详写,原因分别是什么?请结合文本内容简要分析。
2024-04-12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一八初级中学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线上学业水平评价语文试卷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
10 .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卖烟叶儿

①不是谁都会卖东西,我在卖东西方面就很无能。

②记得上初中一年级的时候,我到集上卖过一次烟叶儿。那是一次失败的经历,至今想起来仍让我感到惭愧。

③新学期开始了,我还没有缴学费。班主任老师在课堂上讲,哪些同学的学费还没缴,尽快缴一下。虽然老师没有点我的名,但我知道,还没缴学费的同学中有我一个。拖过初一,拖不过十五,缴学费的事是拖不掉的。老师催我,我就回家催母亲。母亲决定,让我自己到集上去卖烟叶儿,用卖烟叶儿换来的钱去缴学费。

④平日里,我若需要买一张白纸订作业本,或买别的学习用品,母亲都是拿鸡蛋换钱给我。当时一个鸡蛋才能卖3分钱,母鸡又不能保证每天都能下一个蛋,缴学费所需的钱比较多,要是等到把鸡蛋攒得足够多再卖钱缴学费,母鸡的功德是圆满了,我的学也别上了。以前,家里需要给我缴学费时,母亲都是卖粮食,卖小麦或者卖豆子。这一次母亲舍不得卖粮食了,拿烟叶儿代替粮食。

⑤我们家的屋子后面,有一片空着的宅基地。那片地种别的东西都长不住,不够鸡啄猪拱的,只有种辛辣的、具有自我保护能力的烟叶儿,才会有收成。母亲把肥厚的、绿得闪着油光的烟叶儿采下来,用麻绳拴成串儿,挂到墙上晒干。然后把又干又黄的烟叶儿扎成等量的一把儿一把儿,放在篓子里储藏起来。我父亲1960年去世后,家里再没有人吸烟。烟又不能当饭吃,母亲种烟叶儿,要的是它的经济价值,目的就是为了卖钱。

⑥我说:“我不会卖。”

⑦母亲说:“你都上中学了,难道连个烟叶儿都不会卖吗?不会卖,就别上学了!”

⑧那天是个星期天,母亲和大姐、二姐天天在生产队里出工挣工分,她们根本没有星期天的概念。学不能不上,我只好硬着头皮,把拿烟叶儿换学费的任务承担下来。

⑨每把儿烟叶儿的价钱都一样,母亲跟我说了定价,叮嘱我要把价钱咬住,少于这个价钱就不卖。母亲有些不放心似的问我:“记住了?”

⑩我点点头,表示记住了。

⑪集上总是很热闹,我喜欢赶集。但我以前赶集,都是看别人卖东西,自己从来没卖过东西,也没有想到有朝一日我也会到集上卖东西。我用母亲做饭时穿的水裙,兜着6把烟叶儿,来到离我们村3里之外的集上,我有些羞怯,还有些莫名的紧张。我找到街边地摊儿之间的一个夹缝,把水裙铺在地上,把烟叶儿露出来。街上熙熙攘攘,我不敢看人,退后一点站着,只低头看着放在脚前地上的烟叶儿。我家的烟叶儿当然很好,焦黄焦黄,随便揪下一片,揉碎放进烟袋锅儿里,点火就可以吸。可我心里却在打鼓,烟叶儿有没有人买呢?

⑫一个老头儿过来了,他叫我学生,问烟叶儿多少钱一把儿。我说了价钱。他问少了卖不卖。我说不卖。他就走了。

⑬一个妇女过来了,她叫我小孩儿,问烟叶儿多少钱一把儿。我说了价钱。她问少了卖不卖。我说不卖。她也走了。

⑭好不容易等来两个问价钱的人,他们问了价钱就走了。是不是母亲把价钱定高了呢?要是烟叶儿卖不掉怎么办呢?我开始有些着急。烟叶儿是很焦,但我心里好像比烟叶儿还焦。

⑮这时,旁边有一个卖包头大白菜的大叔似乎看出了我的焦急,对我说:“你得吆喝,不会吆喝可不中。”说着,给我做示范似的大声吆喝:“卖白菜了,瓷丁丁的大白菜,往地上一砸一个坑,买一棵顶两棵!”

⑯我哪里会吆喝!我会唱歌,我会在课堂上喊“起立、坐下”,让我吆喝卖烟叶儿,我可吆喝不出来。大叔吆喝之后,买他白菜的人果然比刚才多。我要是吆喝一下,也许注意到我的烟叶儿的赶集者也会多一些。可是,我就是张不开口,也不知道吆喝什么。

太阳越升越高,我的烟叶儿一把儿都没卖掉。我那时还没太有耐心,钓起鱼来还算有点儿耐心,卖起东西来耐心就差远了。我想如果再等一会儿烟叶儿还卖不掉,我就不卖了,把烟叶儿原封不动提回家。回家后我会跟母亲赌气,不再去上学,看母亲怎么办!

⑱这时,那个把我叫小孩儿的妇女又转了回来,她蹲下身子,一边用手摸烟叶儿,一边跟我讲价钱,她说:“便宜点儿吧,如果便宜点儿,我就买一把儿。”还说卖东西不能太死性,不能把价钱咬死,那样的话,到散集东西都卖不掉。她讲的价钱和我母亲定的价钱相比每把儿烟叶儿少了5分钱。这一次我没有说不卖,我皱起眉头,有些犹豫。

⑲见妇女跟我讲价钱,又过来一个男的给妇女帮腔,说:“卖吧卖吧,你要是便宜卖,我就买两把儿。”他把我叫成男子汉,说一个男子汉,要自己拿主意,办事要果断。

⑳我怎么办?我的头有些发蒙,不知道主意在哪里。我不敢说同意,也不敢说不同意。我要是同意卖呢,就等于没听母亲的话,没把价钱咬住;要是不同意卖呢,我担心如果再错过机会,烟叶儿真的就卖不掉,学费就缴不成。

㉑那个男的大概看出了我的犹豫,他把两把儿烟叶儿抓在手里,开始按他们讲的价钱付给我钱,说:“好了,收钱吧。”

㉒我真傻,我像没见过钱似的,竟把钱接了过来。这一收钱不要紧,那个妇女也要了两把儿烟叶儿,按她讲的价钱付了钱。他们讲的价钱是强加给我的,我没有坚持母亲给我的定价,等于做出了让步。不知从哪里又钻出两个人,他们像抢便宜似的,买走了最后两把烟叶儿。

㉓当6把儿烟叶儿全部被人拿走,地上只剩下水裙时,我才意识到坏了,我做下错事了。一把烟叶儿少卖5分钱,6把烟叶儿就少卖了3毛钱。3毛钱在当时可不算小钱,10个鸡蛋加起来才能卖这么多钱啊!母亲知道我少卖了这么多钱,不知会怎么生气呢,不知怎么骂我呢!

㉔母亲是有些生气,但并没有怎么骂我。母亲说:“你这孩子,耳朵根子怎么那么软呢!”

㉕从那以后,母亲再也没让我到集上卖过东西。

(选自《文汇报》作者:刘庆邦)

1.小雅阅读本文时,做了批注。请你找出批注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写到的一个鸡蛋才能卖3分钱。母亲和大姐、二姐天天在生产队里出工挣工分,她们根本没有星期天的概念等内容,交代了“卖烟叶儿”发生的社会背景。
B.第⑤段“我父亲1960年去世后,家里再没有人吸烟。”批注:不经意的一句话,道出了父亲早逝,母亲独立支撑门户的艰难不易。也交代了“我”家境贫困的原因。
C.第⑨段“母亲跟我说了定价,叮嘱我要把价钱咬住,少于这个价钱就不卖。”批注:“咬”字用的真生动形象,价钱丝毫都不能让。为下文我面对顾客讨价还价剧烈的心理斗争埋下伏笔。
D.“从那以后,母亲再也没让我到集上卖过东西。”批注:照应开头“不是谁都会卖东西,我在卖东西方面就很无能。”写出作为学生的“我”不擅长卖东西。
2.小雅对文中划线段落“我”的心理进行了揣摩和分析,你觉得不恰当的一项是(     
A.通过描写景物来衬托我焦急的心情:描写太阳越升越高衬托了我焦急的心情。
B.烟叶卖很难卖出去,导致我不想再上学了。
C.运用对比的方法描写我当时焦急的心情;
D.通过写人物的心理描写写出我最坏的打算:展现我的焦急和最坏的打算,表现我的焦急。
3.对文中人物形象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虽对母亲着墨不多,但母亲是文章的线索人物。
B.第⑨段母在“我”卖烟叶前叮嘱我,能表现出母亲担心“我”,又想锻炼孩子的复杂心理。
C.母亲把肥厚的、绿得闪着油光的烟叶儿采下来,用麻绳拴成串儿,挂到墙上晒干。然后把又干又黄的烟叶儿扎成等量的一把儿一把儿,放在篓子里储藏起来。母亲麻利的动作,勤劳能干的母亲形象跃然纸上。
D.母亲再也没有让我到集上卖过东西,表现母亲对我有些埋怨。也是文章开头交代“那是一次失败的经历,至今想起来仍让我感到惭愧”的原因。
4.小雅觉得第四段多余,应该删去。你觉得呢?请结合文章内容阐述你的看法。
2024-04-12更新 | 1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一八初级中学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线上学业水平评价语文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