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辛弃疾(1140-1207)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34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小题。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1.“用典”是古诗词中常见的表现手法,通过引用古籍中的故事或词句,丰富了内容,含蓄地表达了诗人的思想。下列用典的诗句在抒发感情上与本词最相近的一项是(     
A.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秋瑾《满江红》)
B.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C.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D.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泊秦淮》)
2.清代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评价辛弃疾词作“于雄莽中别饶隽味”,意思是在豪放大气词风之外又不乏意味深长之处。假如辛弃疾用本词发了一条朋友圈,并在文字的最后配了一个表情,他会选择哪种表情?请结合内容简述理由。

A       B.        C.

昨日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河南省焦作市中考二模语文试题
2 . 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请简要赏析上阕中的“八百里”和“五十弦”运用之妙。
2.“可怜白发生”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
7日内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河南省周口市郸城县中考六模语文试题
3 .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词是辛弃疾写给志同道合的朋友陈同甫的,“壮词”即豪放之词。
B.这首词上下两片共十句,节奏紧凑,写声绘色,形象生动。
C.上片实写军旅生活。看宝剑,听号角,分麾下炙,听塞外声,沙场点兵都是作者热爱的生活和抹不掉的记忆。
D.下片一、二句写马快弦急,战斗激烈,从侧面衬托了人的意气风发、英勇无畏,从气氛上向人们预示着战事的胜利。
2.本词与《江城子·密州出猎》同属豪放派词作,请分析两首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2024-05-31更新 | 7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广东省广州市中考二模语文试题

4 .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开篇两句把镜头定于军营,从视觉角度写看剑,从听觉角度写吹角,视听交汇,情景生动。
B.上片用“八百里”“五十弦”的典故突出营地之广阔、物资之丰富,呈现军营的祥和景象。
C.下片抓战场最具典型特征的“马”和“弓”描绘战事,以马快弦急侧面体现战斗的激烈。
D.全词前九句每句咏一事,一气贯注,结句时转笔换意,在与上文的鲜明对照中深化题旨。
2.对此词作,有评论云:“题作壮词,但壮中含悲。”你如何理解此词的“壮”与“悲”?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宋·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殖,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

1.明节奏:以下语句该用什么节奏读呢?请你为其划分恰当的朗读节奏。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划五处)
2.析字义:请参考表格中出示的字的释义,给句中加点字选择恰当的解释并将序号填写到横线上。
文言词句字典中的释义列举恰当的解释
(1)以先帝遗德①明亮,光辉
②发扬光大
③光荣,荣耀
选择______
(2)付有司论其刑赏①合适
②似乎
③应该
选择_____
(3)性行淑①公正,公平
②普遍,全面
③权衡,比较
选择______

3.赏文本:为了更好地读懂文本,明确作品内涵,同学们展开了讨论,请你结合以上诗文,将下列对话补充完整。
小语:从这两篇作品中,我都读到了浓浓的爱国之情和报国之志。辛弃疾本梦想着“_____________________”,但生不逢时,只能空叹“可怜白发生”,何其不幸。(用原词语句回答)
小文:而诸葛亮受刘备三顾之恩,自此兢兢业业为蜀汉的江山殚精竭虑。出兵临别之际,他给后主刘禅提出了三条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拳拳之心令人感动。(用自己的话回答)
4.谈感悟: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两句词。
(2)古人云:“法,国之权衡也,时之准绳也。”请结合原文,说说《出师表》中诸葛亮秉持怎样的法治原则?
2024-05-30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青海省海东市中考二模语文试题
2024·山东淄博·一模
选择题 | 容易(0.94) |
6 . 阅读辛弃疾的《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一词,选出赏析有误的一项(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A.这首词起笔一问一答,举目远望,收入眼底的只有北固楼周遭一片美好风光,流露出对被占领中原地区的怀念。
B.“年少万兜鍪”中用“兜鍪”代指士兵,孙权统帅千军万马,更显英姿飒爽,年轻有为。
C.“生子当如孙仲谋”,词人引用曹操的话感叹孙权军队军容整肃,含蓄地表达对庸碌无能、怯懦苟安的痛心。
D.这首词上阕纵怀远古寄豪情,下阕落笔眼前引返思,怀古伤今,表达了忧国忧民的情怀。
2024-05-29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2024九年级·全国·专题练习
诗歌鉴赏 | 较难(0.4) |

7 . 【甲】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这首词以一“壮”字贯通全篇。词中叙写了出征前_____________、演奏军乐、沙场阅兵的情景,描 绘了激烈的战争场面,可谓雄壮;然后抒发了。_____________,是为豪壮;而结句所表达的年华已逝、功业未成的慨叹则转为悲壮。
2.直接性默写填空。
(1)__________,梦回吹角连营。
(2)__________,沙场秋点兵。
(3)了却君王天下事,__________。可怜白发生!
3.理解型默写。
(1)《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从形、声两方面写军营生活及战前准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从视觉听觉两方面表现激烈战斗场面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
(3)《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辛弃疾以“____________________”直抒胸臆,表达作者的爱国激情和雄心壮志。
(4)辛弃疾在《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描写渴望驰骋沙场、英勇杀敌的战斗场面的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面对《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一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A.“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开头两句将镜头锁定在军营之中,这正是词人曾经经历过而今已失去的生活场景。
B.“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运用典故,写出了将士们奏乐吃肉的场面和轻松愉悦的边塞生活。
C.“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两句写得峻急明快,写出了战斗场面的激烈,也预示着战事的顺利。
D.结句“可怜白发生”笔锋陡转,情感由雄壮变得悲壮,充满了调人壮志不遂的抑郁和愤慨。
5.对《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题为“壮词”,“壮”在它形象地描绘了抗金部队的壮盛军容、豪迈意气、壮阔的战斗生活,道出了英雄渴望杀敌报国的一片壮心。
B.“八百里”出自《世说新语》,用典贴切,描绘了秋天沙场点兵场面的辽阔、宏大与苍凉,烘托出一幅肃杀,庄严的战争画面。
C.结句“可怜白发生”笔锋陡转,与之前的梦境形成鲜明对比,情感由雄壮变得悲壮,作者壮志未酬的抑郁和悲愤跃然纸上。
D.全词虚实结合,首尾写实,“梦回吹角连营”一句即写梦境,激情直泻,打破了上片写景,下片抒情的常规写法,凸显艺术上的独创。
6.“马作的卢飞快”一句引用了“的卢”的典故,有什么作用?
7.词人自称这是一首“壮词”,请结合具体词句,说说“壮”体现在哪里。
8.诗多偶句,词则有奇句。以奇句作结往往能起到一种突出点化的作用。请赏析这首词的最后一句“可怜白发生”。
9.阅读链接材料,回答问题。
【链接材料一】
【乙】

感旧

陆游

当年书剑三公,谈舌如云气吐虹。十丈战尘孤壮志,一簪华发醉秋凤。

梦回松漠榆关外,身老桑村麦野中。奇士久埋巴峡骨,灯前慷慨与谁同?

【注释】①书剑:指能文能武,智勇双全。②揖:拱手礼,表示对人的尊敬。③三公:此处泛指贵族和大臣。④松漠榆关:指边疆战场。⑤奇士:指陆游在巴蜀结识的好友独孤策,此时已故去十年。
(1)选出对这两首诗词分析理解不恰当的一项(     
A“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词人夜里醉酒,挑灯看剑,梦回军营,表达了为国征战沙场的渴望。
B.《感旧》首联写出诗人年轻时积极主动拜谒三公的形象,表现年轻时的豪迈洒脱。
C.“可怜白发生”“一簪华发醉秋风”,都抒发了词人容颜苍老、英雄迟暮的悲愤。
D.两首诗词都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抒发了壮志难酬的悲壮和苦无知音的寂寞。
【链接材料二】
【乙】

滴滴金·

宋·孙道绚

月光飞入林前屋,风策策,度庭竹。夜半江城击柝声,动寒梢栖宿

等闲老去年华促,只有江梅伴幽独。梦绕夷门旧家山,恨惊回难续。

【注释】①滴滴金:词牌名,又名“缕缕金”。本词作于词人遭啸康之变,流落南方之时。②栖宿:指树上宿鸟。③夷门:河南开封市的别称。这里是汴京的东门,乃作者旧居所在。
(2)下面对两首词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两词都虚实结合,甲词前写挑灯看剑,后写梦中情景,再回现实,乙词前写栖鸟惊躁,后写好梦惊回,相互映照,有力突出词人形象。
B.甲词“壮”是风格特色,用典也能体现出这一特色。但结语的五个字“可怜白发生”却不能体现“壮”,因为这句充满了作者壮志不遂的抑郁、愤慨。
C.乙词题目即标以“梅”字,旨在以梅自况,表示要像梅花那样,不管环境如何严酷,都要保持高洁情操。
D.两词都在下片明确点出主旨一爱国之情。甲词还能表达出作者建立功业的雄心壮志,乙词则表现了作者对北宋王朝及中原大地的怀念。
【链接材料三】
【乙】

昨夜寒蛩不住鸣

惊回千里梦

空园歌独酌,春日赋闲居。

泽兰侵小径,河柳覆长渠。

雨去花光湿,风归叶影疏。

山人不惜醉,唯畏绿尊虚。

【注释】①寒銎(qióng):秋天的蟋蟀。②千里梦:指赴千里外杀敌报国的梦。
(3)解释【甲】诗中加着重号的“霹雳”一词在这里喻指的内容。
(4)请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乙】(昨夜寒蛩不住鸣)诗颈联所写的美景。
(5)【甲】【乙】(昨夜寒蛩不住鸣)两词都有一个“惊”字,分别赏析“惊”字的表达效果。
2024-05-29更新 | 7次组卷 | 1卷引用: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8 . 定风波·暮春漫兴

[宋]辛弃疾

少日春怀似酒浓,插花走马醉千钟,老去逢春如病酒,唯有,茶瓯香篆小帘栊。

卷尽残花风未定,休恨,花开元自要春风。试问春归谁得见,飞燕,来时相遇夕阳中。

定风波·重阳

[宋]苏轼

与客携壶上翠微,江涵秋影雁初飞,尘世难逢开口笑,年少,菊花须插满头归。

酩酊但酬佳节了,云峤,登临不用怨斜晖。古往今来谁不老,多少,牛山何必更沾衣。

【注释】①病酒:饮酒沉醉。②茶瓯:一种茶具。③香篆:指焚香时所起的烟缕。④元自:原来,本来。⑤云峤:耸入云霄的高山。⑥牛山:齐景公曾游于牛山,因感慨生死而哭泣。
1.词人“年少”时的情景,在两词中都出现的是(       
A.饮酒插花B.远观飞燕
C.夕阳西下D.泪落沾衣
2.从两词标题看,“暮春”是春季的最后一段时间,“重阳”是农历九月初九,民间又称“老人节,两词都用时节表达了时光流逝人已老去的感慨,但两词的主题却又不仅如此,请结合两词内容阐述分析。
2024-05-27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贵州省贵阳市观山湖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9 . 阅读下边一首词,完成小题。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下列诗句和“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描写的场景不相同的一项是(     
A.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李贺《雁门太守行》)
B.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木兰诗》)
C.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D.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行路难》)
2.这首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024-05-27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河南省信阳市固始县中考二模语文试题
10 .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小题。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下面对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破阵子”是词牌名。本词作者是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南宋爱国词人。
B.“八百里”用典贴切,表现了沙场秋点兵场面的壮阔,烘托了苍凉、肃杀的气氛。
C.词人抓住战场上最典型的事物“马”和“弓”来描写战事,马快弦急说明了战斗的激烈。
D.结句“可怜白发生”笔锋陡转,与之前的梦境形成鲜明对比,情感由雄壮变得悲壮,作者壮志未酬的抑郁和悲愤跃然纸上。
2.本词和曹操《观沧海》中的表现手法有何异曲同工之妙,请简要分析。
2024-05-09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湖南省衡阳市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