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结合情境信息或图像考查血糖调节的过程
解析
| 共计 1734 道试题
1 . 糖尿病古代称之为“消渴症”,即因渴而消瘦。症状表现为尿频量多,混浊如脂膏,尿甜,口干,头晕。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糖尿病人口渴是由于其血糖浓度高引起的血浆渗透压升高所致
B.糖尿病人多尿是因为其体内抗利尿激素含量高于正常人
C.头晕是因为胰岛素功能障碍,不能促进葡萄糖氧化供能
D.消瘦是因为能量不够,进而分解脂肪和蛋白质用于供能
2 . 人体血糖平衡的调节过程如图所示。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血糖平衡调节的神经中枢位于下丘脑
B.神经递质、激素和血糖都会影响胰岛素的分泌
C.激素C能抑制脂肪等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
D.副交感神经能促进激素D的分泌,以升高血糖
3 . 下图是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的机制,回答下列问题:

   

(1)胰岛素通过促进___________、促进糖原合成、促进血糖进入脂肪组织细胞转变为甘油三酯,抑制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变为葡萄糖从而维持血糖平衡。与胰岛素的作用相抗衡的激素有胰高血糖素、_________(答出2个)等。
(2)图中,胰高血糖素通过与胰岛B细胞膜上的GCGR结合,激活___________,催化合成第二信使cAMP,经信号转导加快过程⑤,胰岛素mRNA通过________进入细胞质,作为模板合成新的胰岛素。
(3)血糖升高使______(填“交感”或“副交感”)神经兴奋并释放乙酰胆碱,作用于胰岛B细胞上的M受体,导致胰岛B细胞兴奋,进而引起Ca2+_________的方式大量内流,促进__________,从而使胰岛素分泌到细胞外。
4 . 不健康的饮食习惯(如暴饮、暴食等)易引发2型糖尿病。胰岛素作为体内唯一能降血糖的激素,其分泌及作用机理分别如图1、2所示。统计发现,部分2型糖尿病患者会出现“黎明现象”(黎明时血糖异常升高的现象),这成为糖尿病治疗的难点。回答下列问题:

(1)图1所示细胞为___细胞。图2中的“?”处应为___
(2)请由图1分析得出胰岛素的分泌机理:葡萄糖进入细胞后,在转化成丙酮酸的过程中产生了ATP,___
(3)部分2型糖尿病患者即使按时注射胰岛素,其血糖水平也偏高,推测其原因最可能是___。研究发现,“黎明现象”的发生与多种激素的昼夜节律有关,为探究其具体发生机制,研究人员将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有“黎明现象”(DP+)组和无“黎明现象”(DP-)组,测定体内3种相关激素的含量变化情况,结果如图3所示。由图3判断,“黎明现象”最可能与___(填图中激素名称)节律性分泌异常有关。人体昼夜节律由下丘脑SCN区细胞中的REV-ERB基因控制,为证明“黎明现象”与人昼夜节律紊乱相关,研究人员通过测定、比较___的量来收集证据。

5 . 当胰岛B细胞受损时,可将自体骨髓干细胞植入胰腺组织,使其分化产生“胰岛样 ”细胞,以替代损伤的胰岛B细胞。下列相关述正确的是(       
A.骨髓干细胞和其分化产生的“胰岛样”细胞含有的核酸不完全相同
B.“胰岛样 ”细胞和胰岛 A 细胞能使葡萄糖与肌糖原相互转化
C.“胰岛样 ”细胞是骨髓干细胞在胰腺组织中丢失部分基因后形成的
D.血糖浓度过低抑制“胰岛样 ”细胞调节血糖的方式属于正反馈调节
昨日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宁夏银川市唐徕中学高三下学期适应性考试理科综合试题-高中生物
6 . 胃饥饿素是一种由28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具有促进生长激素释放、调控动物进食和能量代谢等作用。回答下列问题:
(1)胃饥饿素由胃底黏膜泌酸腺X/A样细胞产生,可促进生长激素的释放,说明在______细胞上存在该激素的受体;可通过抽血检测胃饥饿素含量,依据是______,胃底点膜泌酸腺X/A样细胞需要源源不断地产生胃饥饿素,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2)动物在正常生理状态下,胃饥饿素水平在摄食之前会有所升高,进食后迅速下降,而葡萄糖是调节体内胃饥饿素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推测摄食与胃饥饿素分泌的关系是____________
(3)生长抑素是胃黏膜产生的一种多肽,以旁分泌(内分泌细胞分泌的激素通过细胞外液扩散作用于临近靶细胞)的方式抑制胃饥饿素的分泌,参与该过程的内环境是__________,胃饥饿素起作用需要经过一种独特的翻译后的酰化修饰过程,该修饰由GOAT酶催化,科研人员发现生长抑素基因敲除的小鼠细胞中,GOAT的mRNA的含量明显升高,由此说明__________
(4)在空腹状态下血浆中胃饥饿素的水平与瘦素水平呈负相关,据此可推断瘦素的作用是__________
昨日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陕西省西安市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第十六次模拟考试理综试题-高中生物
7 . 正常成年人空腹血糖3.9~6.1mmol/L,餐后2小时血糖<7.8mmol/L时为正常血糖浓度。当血糖浓度升高时,胰岛素是体内唯一降低血糖的激素。正常成年人空腹基础血浆胰岛素浓度为5~20mU/L,进餐后约1小时可上升至基础值的5~10倍。胰岛素受体几乎分布于哺乳动物所有细胞膜中。不同组织细胞胰岛素受体的数量存在差异,如在肝细胞和脂肪细胞可有(2~3)×103个受体,而在红细胞仅有40多个。下列有关血糖平衡调节叙述正确的是(       
A.胰岛素对不同组织细胞的作用效果可能存在差异
B.进餐后血糖上升刺激胰岛B细胞开始分泌胰岛素
C.胰岛素保持动态平衡的原因是一经起作用后即失活
D.人体血糖含量过高都是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引起的
8 . 葡萄籽原花青素提取物(GSPE)是从葡萄籽中分离出的多酚类混合物。某科研小组通过高脂饲喂结合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获得糖尿病模型小鼠,并利用不同浓度的GSPE进行了相关实验,实验结果如表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组别

剂量/(mg·kg-1

血糖/(mmol・L-1

0d

28d

56d

①正常

5.27

5.35

5.08

②模型

24.07

23.40

24.56

③格列本脲

250

20.80

19.49

17.50

④GSPE高

400

23.75

20.88

18.11

⑤GSPE中

200

22.83

22.27

19.34

⑥GSPE低

100

21.54

20.37

19.81

注:“—”为生理盐水,格列本脲为临床使用的降血糖药物。
(1)该实验的实验目的是______,该实验中可起空白对照作用的组别是______(填序号)。
(2)由实验结果可知,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的空腹血糖明显升高,可能原因是高饲喂结合腹腔注射STZ后,破坏了小鼠的______细胞,使得其分泌的相关激素不足,降低了组织细胞______的速度。
(3)本实验结果表明,GSPE对糖尿病模型小鼠具有______的作用,且该作用的大小与______有关。
(4)研究发现,GSPE处理组小鼠胰腺组织出现好转,小鼠胰岛细胞数目逐渐增多,形态逐渐恢复。据实验结果推测,GSPE发挥作用的机制可能是______
9 . 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受体激动剂的开发位列2023年度十大科学突破之首,GLP-1受体激动剂除了用于治疗糖尿病和减肥外,还可以减少患中风、心脏衰竭等疾病的风险。GLP-1受体激动剂与体内GLP-1的结构十分相似,具有天然GLP-1的生物活性。GLP-1是由小肠和结肠的L细胞分泌的一种多肽类激素,其部分作用机理如下图。GLP-1发挥功能后会迅速被细胞表面的DPP-4蛋白酶水解。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M细胞为_____细胞,激素N为_____,其作用于靶细胞,一方面促进血糖进入靶细胞进行氧化分解、合成糖原和转变为甘油三酯等;另一方面又能抑制_____
(2)GLP-1的分泌并与相应靶细胞结合,依次经过的内环境是_____
(3)研究表明,天然的GLP-1在血液中不到一分钟就会被降解,但GLP-1受体激动剂在体内的作用时间较长,原因是_____
(4)另有研究表明,口服葡萄糖比静脉注射葡萄糖引起更多的胰岛素分泌;回肠切除术的大鼠细胞表面的葡萄糖转运蛋白的表达量明显下降。据此,有人提出假说,认为小肠回肠的内分泌细胞及其分泌的GLP-1对血糖的控制至关重要。为验证该假说,研究者选择生理状况良好的同种大鼠若干只,随机平均分为5组,检测血糖变化,其中部分进行高糖高脂饮食等诱导制成糖尿病模型大鼠。部分实验方案如下:

组别

对照组

实验组

编号

1

2

3

4

5

大鼠种类及处理

正常大鼠

____

正常大鼠+假手术

正常大鼠+切回肠术

____

①请将上述实验方案补充完整,2:_____;5:_____
②若以上五组大鼠的餐后血糖水平大小顺序为2>4>5>3=1,则_____(填“支持”或“不支持”)该假说。
昨日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黑龙江省高三押题卷生物试卷(二)
10 . 如图为人体血糖调节示意图,A、B表示参与血糖调节的两种激素。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激素B为胰岛素,该激素的受体几乎遍布人体组织细胞
B.调节血糖平衡时,激素A和激素B的作用相抗衡
C.影响乙分泌活动的信息分子有葡萄糖、神经递质和激素B
D.糖尿病人空腹时,胰岛细胞不分泌激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