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光合作用的实质和意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87 道试题
1 . 小麦是重要的粮食作物,小麦植株最后长出的、位于最上部的叶片称为旗叶(如图甲所示),旗叶对籽粒产量有重要贡献。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注:Rubp羧化酶和SBP酶是旗叶光合作用过程中的关键酶
(1)可选择无水乙醇提取旗叶中光合色素,为防止在研磨中色素被破坏,需要加入适量_____。旗叶叶肉细胞的叶绿体内有更多的类囊体堆叠,这为光合作用的_____阶段提供了更多的场所。
(2)在旗叶的叶肉细胞中存在着如图乙所示的代谢过程。字母F代表_____。研究发现,RuBP羧化酶还可催化C5与O2反应产生乙醇酸,乙醇酸中75%的碳又重新生成CO2和C3,即光呼吸过程。该过程_____(填“提高”、“降低”或“不影响”)光合作用效率。
(3)为指导田间管理和育种,科研人员对多个品种的小麦旗叶在不同时期的光合特性指标与籽粒产量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如表所示。表中数值代表相关性,数值越大,表明该指标对籽粒产量的影响越大。(注:气孔导度表示气孔张开的程度。)
时期抽穗期开花期灌浆前期灌浆中期灌浆后期灌浆末期
气孔导度0.300.370.700.630.350.11
胞间CO2浓度0.330.330.600.570.300.22
叶绿素含量0.220.270.330.340.480.45
研究结果表明,旗叶气孔导度对籽粒产量影响最大的时期是在_____期。为避免叶绿素含量不足导致在灌浆后期和末期籽粒产量降低,试提出有效的增产措施_____
昨日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九龙坡区渝西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月考生物试题
2 . 下图是绿色植物体内某细胞代谢过程示意,据图回答。

(1)吸收光能的色素分布在叶绿体的____,主要吸收________色光。
(2)图中A所示过程是______反应阶段,影响该过程的主要环境因素有_____
(3)图中B所示过程包括_________________两个阶段。
(4)其中的A阶段为B阶段提供了_______________
(5)该过程中能量转换的形式是:光能→ATP活跃的化学能→_________
(6)写出概括光合作用的化学反应式:_____
昨日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宁夏青铜峡市宁朔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5月月考生物试题
3 . 河北邢台素有“中国酸枣之乡”的美誉,酸枣具有较强的抗旱能力。为研究酸枣对干旱的适应机制,科研小组测定了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酸枣叶片的相关指标变化,结果如下表所示。其中气孔导度代表气孔的开放程度,非光化学荧光淬灭(NPQ)代表色素吸收的光能中以热能形式耗散的能量,当植物吸收的光能超出光合作用的光能利用限度时,耗散能量能保护光合系统免受过剩光能的损伤。

土壤水分(%)

净光合速率(μmol·m-2·m-1

气孔导度(μmol·m-2·m-1

胞间CO2浓度(μmol·mol-1

NPQ(相对值)

83.7

13.2

192

332

0.72

65.1

16.3

238

251

0.90

49.3

12.6

147

221

0.98

38.5

5.2

70

182

1.12

21.5

0.4

26

233

0.93

(1)酸枣叶片内的光合色素分布在__________上,叶绿素主要吸收__________光。科研小组给酸枣浇灌H218O,一段时间后,在叶肉细胞检测到(CH218O),18O最可能转移的途径是:__________
(2)据表分析,土壤水分小于65.1%时,酸枣叶片的净光合速率随土壤含水量的增加而逐渐__________(填“增大”或“减小”),土壤水分为83.7%时,水分过多导致部分根细胞因缺氧而进行__________,该状态下葡萄糖中的能量除转化为ATP中的化学能外,还可以转换成____________________
(3)正常情况下,光合色素吸收的光能的主要用途有:将水分解为H+__________,H+可进一步生成NADPH;将光能转化为储存在__________中的活跃化学能。土壤水分为38.5%时,叶片NPQ明显上升,说明色素吸收的光能有相当一部分用于__________,以此减少过剩光能对光合系统的破坏。在此条件下色素吸收的大量光能不能及时转化为用于暗反应的活跃化学能,据表分析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 植物光合作用的光反应依赖光系统Ⅰ(PSⅠ)和光系统Ⅱ(PSⅡ)。PSⅡ复合体含有光合色素,能吸收光能并分解水。研究发现,捕光色素复合体捕获传递的光能超出光系统“使用量”时,会发生光抑制现象。高温胁迫也会导致PSⅡ产生光抑制现象,机理如图所示(活性氧ROS氧化性非常强,会破坏细胞组分)。

(1)结合上述信息分析,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外部因素主要有______
(2)PSⅡ复合体分解水会产生______,其中______可用于形成NADPH。
(3)研究发现,高温胁迫导致PSⅡ处的放氧复合体(OEC)及光合电子传递链失活,从而导致光抑制。此外,ROS过量合成,一方面通过______,另一方面通过______,引起PSⅡ光抑制。
(4)当植物处于高温环境中,会通过代谢调节过程,使叶绿素含量降低,引起叶片衰老。该过程的积极意义是______
7日内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青岛市2024年高三年级第二次适应性检测生物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材料一:马铃薯植株下侧叶片合成的有机物通过筛管主要运向块茎贮藏。图1是马铃薯光合作用产物的形成及运输示意图,图2是蔗糖进入筛分子-伴胞复合体的一种模型。

材料二:科研人员以Q9、NB1、G2三个品种的马铃薯为材料,研究不同光周期处理对马铃薯块茎产量的影响,在24h昼夜周期中对马铃薯幼苗分别进行16h(长日照)、12h(中日照)、8h(短日照)三种光照时间处理,保持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培养一段时间后,发现长日照组叶绿素含量最高,但只有中日照和短日照组有块茎生成,结果如图3。

(1)图1所示的代谢过程中,需要光反应产物参与的过程是______(填图中编号)。为马铃薯叶片提供C18O2,块茎中会出现18O的淀粉,请描述18O转移的路径______(填下列编号并排序)。
①C5   ②C3   ③C18O2   18O   ⑤淀粉   ⑥碳酸丙糖   ⑦蔗糖
(2)研究发现,叶绿体中淀粉的大量积累可能会导致______(填下列编号)结构被破坏,进而直接影响光反应。保卫细胞中淀粉含量增加会降低气孔导度,使______,进而抑制暗反应。
①类囊体   ②线粒体   ③叶绿体   ④细胞质膜
(3)图2中乙(SUT1)是一种蔗糖转运蛋白,在成功导入蔗糖转运蛋白反义基因的马铃薯植株中SUT1的表达水平降低,叶片中可溶性糖和淀粉总量______,最终导致块茎产量______
(4)图3实验结果表明,单位时间内光周期影响平均单株块茎产量增量最高的实验组是______
(5)进一步研究表明,在16h光照下,G2无匍匐茎生成,Q9和NB1仅有部分植株产生匍匐茎。下列关于16h光照下没有生成马铃薯块茎的原因可能有______。
A.长日照导致暗反应时间不足,光合速率低
B.马铃薯匍匐茎是块茎形成的必要条件
C.长日照导致马铃薯叶片叶绿素含量下降
D.长日照不利于有机物向块茎运输
6 . 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首次在实验室实现了二氧化碳到淀粉的合成。下图为植物的光合作用过程和人工合成淀粉过程。   

(1)人工合成淀粉的过程中,能量形式的转变为____
(2)图示的①过程相当于植物光合作用的____阶段,②过程相当于植物光合作用的____过程。
(3)中间体C6能在细胞质基质中首先被分解,其释放的能量去处有____
(4)固定等量的CO2,人工合成途径与绿色植物相比积累的淀粉含量____,原因是____
(5)若该技术未来能够大面积推广应用,你认为可解决当前人类面临的哪些生态环境问题?____(至少写出两点)。
2024-05-29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江西省南昌市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测试生物试题
7 . 绝大多数的植物属于C3植物(如花生),直接把CO2固定成三碳化合物,而 C4植物(如玉米)则在卡尔文循环之前CO2先被固定成一种四碳化合物。两者的光合作用效率有很大差别。下图是两种作物光合作用部分途径示意图。

(1)卡尔文循环的进行位置是____,氧气的产生部位是_____。每生成1分子蔗糖,需要进行_________轮卡尔文循环。
(2)与花生相比,玉米能在更低浓度的CO2条件下进行光合作用,原因可能是_____
(3)将玉米的PEPC酶基因转入水稻后,测得光强对转基因水稻和原种水稻的气孔导度和光合速率的影响结果,如下图:

分析图中信息,可知PEPC酶的作用除固定CO2外,还可能有_________;原种水稻在光照大于8×102μmol·m-2·S-1时光合速率基本不变的原因是_____
(4)综上所述,可以看出C4植物适宜栽种在干旱和______条件下,适合干旱的原因是_________
8 . 下列关于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A.光合作用包括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
B.光反应发生场所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
C.光合作用的原料包括氧气和水
D.暗反应阶段有没有光都能进行
2024-05-26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株洲市二中2023-2024学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第二次模拟生物试题
9 . 植物与太阳光的关系可谓“爱恨交加”,一方面光对于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是必需的,另一方面过量的光又会导致植物氧化性损伤。研究发现,在强光条件下,植物类囊体中的pH会由正常条件下的6.5降低至5.5-5.8,H+浓度的升高激活了类囊体膜上的光保护蛋白PSBS,激活的PSBS抑制类囊体膜上电子的传递,最终将过量的光能转换成热能释放,从而防止强光对植物造成损伤。下图为具体过程,图中A~G分别表示不同物质,F代表糖类,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C表示________,图中ATP合成酶的作用是__________
(2)图中E表示________,图中反应Ⅱ发生在___________中。
(3)研究发现,抑制ATP合成酶的活性________(填“有利于”或“不利于”)PSBS发挥功能,原因是_________
(4)据图可知A物质为O2,它来自水的分解,而不是来自物质G。现以大豆为实验材料,验证这一结论,请补充实验过程。
实验思路:将________的多株大豆随机均分为A、B两组。向A组提供________,向B组提供与A组等量的________,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一段时间后,检测A、B两组释放的氧气。
结果:A组释放的都是18O2,B组释放的都是O2
2024-05-25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辽宁省丹东市高三下学期总复习质量测试生物试卷(二)
10 . 光合作用是生物从非生物环境中获取能量的主要途径,包含一系列光化学反应和物质转变过程,大致分为原初反应(光能的吸收、传递和转化)、电子传递和光合磷酸化以及碳同化三大步骤。
(1)“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滤纸条上色素带最宽的是______。参与光能的吸收、传递的光合色素称为天线色素,天线色素将吸收的光能传递至特殊状态下的叶绿素a,即反应中心色素(P),P受激发转变为激发态()并释放出电子,电子经电子传递链最终传至电子受体;同时失去电子的从电子供体(D)夺取电子,失去电子的原初电子供体向其他电子供体夺取电子,依次至最终的电子供体,并通过光合磷酸化形成ATP。上述过程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有______(填反应式,答出两个即可)。
(2)碳同化是指植物利用光反应形成的同化产物将还原转化成糖类等有机物的过程,该过程发生的具体场所是______。景天酸代谢途径(CAM途径)是某些植物特有的固定方式:夜间气孔开放,通过一系列反应将转化为苹果酸,并储藏在液泡中(如图1);白天气孔关闭,苹果酸运出液泡后放出,供叶绿体进行暗反应(如图2)。与普通植物相比,CAM途径植物的光合作用产物______(填“较少”或“较多”),理由是______

   

(3)冰叶日中花属于诱导性CAM途径植物,水分充足时,叶片直接进行暗反应,同化,长期干旱时,冰叶日中花会转换为CAM途径。结合上述信息,试简要阐述该植物转化固定方式的生态学意义:______
2024-05-25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重庆市九龙坡区渝西中学高三下学期模拟预测生物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