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遗传与进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8 道试题
1 . 下列关于DNA复制、基因表达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在特殊情况下,终止密码子可能编码氨基酸
B.同一密码子在不同情况下可能编码不同氨基酸
C.双链DNA多起点复制过程中只有一条链的复制是不连续的
D.与密码子5’-AGC-3’配对的反密码子为5’-GCU-3’
2024-03-22更新 | 172次组卷 | 2卷引用:福建省龙岩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3月联考生物试题
2 . 下列关于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其方向由自然选择决定
B.斑马和驴杂交能产生后代斑驴兽或驴斑兽,斑马和驴之间不存在生殖隔离
C.所有生物的生命活动都是靠能量驱动的,这可以作为生物都有共同祖先的证据
D.生物多样性是协同进化的结果,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指新的物种不断形成的过程
2024-03-22更新 | 138次组卷 | 2卷引用:福建省龙岩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3月联考生物试题
3 . 核酸和蛋白质都是重要的生物大分子,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都能溶于酒精
B.都只能在细胞分裂间期合成
C.细胞内合成新的分子时都需要模板
D.都会变性,且变性都会导致失活
2024-03-22更新 | 109次组卷 | 2卷引用:福建省龙岩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3月联考生物试题
4 . 拟南芥是公认的模型植物,植物科研的“小白鼠”。拟南芥的果实为长角果,成熟时果荚会开裂并释放种子。科研人员就拟南芥果荚开裂机理进行了系列研究。回答下列问题:
(1)拟南芥果实成熟时,ABA等激素含量增多,使果荚开裂区细胞内的____基因表达增强,最终引起细胞的细胞壁被降解,导致果荚开裂。
(2)研究者利用T—DNA插入的方法,获得3个果荚不开裂的突变纯合体甲、乙、丙。其中突变体甲是T—DNA插入到M基因中,导致其编码的M酶活性丧失。M基因由于T—DNA的插入突变为m基因,此过程是基因突变的依据是____
(3)经检测突变体乙是T—DNA插入到E基因中,导致其编码的E酶活性丧失;突变体丙的M酶和E酶活性均丧失。将上述突变体进行杂交,后代表现型及比例如下表所示。

杂交组合一

甲×丙→F1

F1与F1'杂交,后代表型及比例为完全开裂:不开裂=1:3

乙×丙→F1'

杂交组合二

甲×乙→F1

F1与丙杂交,后代表型及比例为完全开裂:不开裂=1:3

①由杂交组合一,____(填“能”或“不能”)推出M、m与E、e两对基因自由组合,理由是____
②让杂交组合二的F1自交,F2代表型及比例为____,F2中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的个体占____
(4)现有另一突变体丁,其果荚开裂程度为中等开裂(介于完开裂与不开裂之间)。经检测其M和E基因均正常,由另一个基因F突变成f基因引起;检测其开裂区细胞内M酶和E酶的量均有不同程度下降。推测果荚中等开裂的原因是f基因____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先天性色素失禁症是X染色体上的Nemo基因失常所致,是一种显性遗传病。若个体细胞中只含有Nemo基因,则会导致个体病情严重,在胎儿期就会死亡,而杂合子症状较轻,因此患者通常为女性。某女性杂合子与正常男性婚配,所生儿子(性染色体组成为XXY)为该病患者,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该儿子患病的原因可能是初级卵母细胞在减数分裂1后期,两条X染色体未分开
B.该儿子患病的原因可能是初级精母细胞在减数分裂1后期,X染色体和Y染色体未分开
C.该儿子患病的原因可能是初级卵母细胞在四分体时期,两条X染色体片段互换
D.该夫妇计划生育第二个孩子,正常情况下,所生婴儿是正常女儿的概率为1/3
6 . 科学界有“RNA世界”的假说,认为在生命进化的过程中,实际上是先有且只有RNA,蛋白质和DNA的世界是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以下科学事实中对该假说不支持的是(  )
A.RNA既可以充当遗传物质,还可以作为酶催化反应
B.mRNA、tRNA、rRNA和DNA都是核苷酸为单体的大分子
C.研究发现一种只有两个RNA分子构成的二聚体可以催化肽键的形成
D.细胞中是先合成核糖核苷酸,再将核糖核苷酸转变成脱氧核苷酸
7 . 基因组印记是一种表观遗传现象,细胞中等位基因的表达有亲本选择性,若1对等位基因中的一个表达而另一个不表达,则相关的基因称为印记基因。小鼠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A+、A-、(A+基因对A-基因为显性)的来源及表型如表所示。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项目

小鼠基因来源

小鼠表型

雌性小鼠甲

母源A+

父源A+

与A+基因纯合子表型相同

雄性小鼠乙

母源A-

父源A+

与A-基因纯合子表型相同

[注:A+基因的表达是由印记控制区碱基序列(ICR)甲基化决定的,ICR甲基化后不能与CTCF蛋白结合。CTCF蛋白能与A+基因的启动子结合,使基因发挥作用]
A.等位基因A+与A-的根本区别是碱基排列顺序不同
B.生物的表观遗传还可能会由构成染色体的组蛋白甲基化造成
C.父源A+基因在小鼠子代体内不表达原因是碱基序列ICR甲基化
D.若让小鼠甲、乙交配得到F1,则F1中表现为显性性状的小鼠占1/2
8 . 西瓜(雌雄同株)黄色果肉和白色果肉为一对相对性状,为研究西瓜果肉颜色的遗传特点,研究人员将黄色果肉西瓜(P1)与白色果肉西瓜(P2)纯合亲本进行杂交,F1皆为黄色果肉,F1自交得到的F2中,黄色果肉106株,白色果肉31株。染色体上有一些非编码重复序列(SSR),不同亲本来源的染色体上SSR通常不同。利用PCR扩增亲本P1、P2与F2中的白肉个体的4、6号染色体DNA中的一段SSR,电泳后结果分别如图甲、图乙。下列有关实验目的或结论的叙述合理的是(       
A.还需进一步通过正反交实验以判断西瓜果肉颜色基因是否位于性染色体上
B.依据F1自交结果可以推断控制西瓜果肉颜色基因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C.图中8号白色果肉西瓜的4号染色体都来自亲本P2
D.依据电泳结果可推断西瓜果肉颜色基因位于6号染色体
9 . 下图为真核生物线粒体中蛋白质的生物合成示意图,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过程b须有tRNA的参与
②线粒体合成的蛋白质须送入高尔基体加工
③线粒体DNA上基因的遗传遵循孟德尔定律
④线粒体DNA遗传信息的传递遵循中心法则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10 . 已知果蝇翘形性状的截翅与正常翅由等位基因D/d控制;翅脉性状的野生型翅脉与网状翅脉由等位基因Nn控制。利用纯合果蝇进行如下图杂交实验。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只考虑常染色体或伴X遗传):

(1)果蝇的翅形中____________为显性性状。
(2)据图可判断控制果蝇翅脉性状的等位基因N/n位于____________染色体上,依据是_____________;若F2中出现____________,则可推断控制翅形的D、d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3)研究表明,D、d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则控制翅形和翅脉的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理由是______________
(4)已知果蝇的IV号常染色体缺失一条(即IV号单体)仍能存活并能正常繁殖后代,单条染色体在减数分裂时随机移向一极;两条都缺失则无法存活。现有野生型翅脉和网状翅脉的雌雄IV号单体果蝇和雌雄染色体正常果蝇。选择合适果蝇设计一代杂交实验,探究控制翅脉的N、n基因是否位于IV号染色体上,并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
实验思路:_____________
预期结果及结论:____________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