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488 道试题
1 . 某雌雄同株的二倍体植物染色体数为24,其野生型表现为高秆不抗病,选育过程中出现矮秆不抗病植株(甲)和高秆抗病植株(乙),且发现甲的11号染色体仅1条。已知控制高秆和矮秆、不抗病和抗病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独立遗传。下表列出三种植株相互杂交的结果。

组别

亲本(P

子一代(F1

实验一

野生型和甲植株

高秆不抗病

实验二

野生型和乙植株

高秆不抗病

实验三

甲植株和乙植株

高秆不抗病:高秆抗病=11


回答下列问题:
(1)从实验___________________可知,两对相对性状中的显性性状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
(2)从实验三可知,控制抗病与不抗病这对相对性状的基因___________________(填“位于”或“不位于”)11号染色体上。
(3)实验一中的得到F1的基因型有___________________种。
(4)要利用三组实验得到的F1来培育纯合的矮秆抗病水稻,最好选择___________________自交,得到的F2中,符合要求的占___________________
2 . 某兴趣小组研究刺葡萄的叶卵圆形和卵椭圆形这对相对性状的遗传情况,进行了三组实验,实验记录如下表所示。已知表中卵圆形亲本的基因型各不相同,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P

F1

F2(由F1自交而来)

杂交实验一

卵圆形a×卵椭圆形

卵圆形1

卵圆形:卵椭圆形=15:1

杂交实验二

卵圆形b×卵椭圆形

卵圆形2

卵圆形:卵椭圆形=3:1

杂交实验三

卵圆形c×卵椭圆形

卵圆形3

卵圆形:卵椭圆形=3:1


(1)刺葡萄的两种叶形中,隐性性状为______;刺葡萄的叶形应由______对等位基因控制。
(2)若卵圆形1与卵椭圆形杂交,则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若卵圆形2与卵圆形3杂交,则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这两个杂交实验不能用于判断控制刺葡萄叶形的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的是______(填“前者”或“后者”),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
(3)杂交实验一的F2中,卵圆形植株群体内共有______种基因型,在这些植株中控制叶形的某一种隐性基因的频率为______(用分数表示)。
2022-04-13更新 | 221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曲靖市宣威市二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3 . 大豆含有丰富的优质蛋白、不饱和脂肪酸、钙及B族维生素等,是我国居民膳食中优质蛋白质的重要来源。作为大豆原产国,我国栽培大豆的历史非常悠久,享誉世界。大豆属于二倍体(染色体数为40)自花授粉植物,但大豆的杂种优势能使产量提高13%~20%,也常因为感染大豆花叶病毒而影响产量和品质。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了相关研究。
(1)DNA分子中发生碱基的______________,而引起的基因碱基序列的改变,叫做基因突变。用辐射方法处理大豆,使大豆的核基因发生突变,选育出了大豆植株雄性不育突变体A(花中无花粉或花粉败育,但雌蕊正常)和大豆花叶病毒抗性品系B、C。兴趣小组的同学们进行了杂交实验,结果如下表。
杂交组合子代数量
抗病、雄性不育感病、雄性可育
(一)B×A360
(二)C×A340

从表中可知,大豆的抗病和感病是一对______________,其中______________是显性性状;在杂交组合(一)中,亲本______________作为母本,是______________(纯合子/杂合子),产生的配子中有______________个染色体组。
(2)为了判断B和C品系中抗性基因和雄性不育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关系,两位同学分别提出了检测思路。同学甲认为:让每个杂交组合的子代自交,观察后代的表型及比例。同学乙认为:应该让野生型大豆分别授粉给杂交组合(一)、(二)的子代大豆,分别成为杂交组合(三)、(四),观察统计后代中的表型及比例。哪位同学的设计可行呢?请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
(3)乙同学的两个实验现象不相同:杂交组合(三)的后代出现抗性雄性可育∶感病雄性不育=1∶1的现象,说明______________。杂交组合(四)的后代出现______________的现象,说明C品系的抗性基因和雄性不育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
2021-07-07更新 | 131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丰台区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4 . 研究人员发现了大白菜核基因雄性不育甲和乙两品系,为研究其遗传特性,进行了相关实验,结果如下:

组别

杂交一

杂交二

杂交三

亲本

甲品系:

不育株×可育株

乙品系:

不育株×可育株

杂交一子代不育×杂交

二子代可育

子代

不育:可育=1:1

不育:可育=1:1

不育


(1)依据杂交一和杂交二实验分析:母本均为______株,能否判断显性和隐性______,依据是____________
(2)科研人员提出两种假说
假说一:大白菜显性上位基因互作雄性不育遗传。即不育性受控于两对显性基因,不育基因A对可育基因a为显性,与其互作的显性上位基因为B。当B存在时,遮盖了A基因的表现,表现为可育。
假说二:大白菜雄性不育是由1个核基因位点3个基因互作控制的:B′为显性恢复基因,B为显性不育基因,b为隐性可育基因,3者之间的显隐关系为B′>B>b。
①若假说一成立,杂交一、杂交二亲本基因型分别是AAbb×AABb、Aabb×aabb,则杂交三子代基因型是______
②若假说二成立,杂交一、杂交二亲本基因型分别是BB×B′B、Bb×bb,则杂交三子代基因型是______
(3)为验证上述假说,科研人员用杂交一可育株与杂交二可育株杂交,得到F1。F1可育植株自交得到F2
①预期结果:
若假说一成立,F2代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
若假说二成立,F2代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
②实验结果如下表。

亲本

子代(可育株:不育株)

甲可育×乙可育

86:83

F1可育×F1可育

105:0


实验结果支持______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香豌豆有不同花色的品种,下表是香豌豆花色遗传的实验结果。

杂交组合

F1表现型及比例

F2表现型及比例

(一)白花品种A×纯种红花品种C

全为红花

红花:白花=3:1

(二)白花品种B×纯种红花品种C

全为红花

红花:白花=3:1

(三)白花品种A×白花品种B

全为红花

红花:白花=9:7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香豌豆的花色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B.杂交组合(一)中,F2的红花中纯合子所占比例为1/3
C.杂交组合(二)中,F2的白花自交后代仍表现为白花
D.杂交组合(三)中,F2的白花共有3种基因型
6 . 某植物的籽粒颜色受4对等位基因(A/a、B/b、C/c,R/r)控制,基因型为A_B_C_R_时籽粒为紫色,基因型为A_B_C_rr时籽粒为红色,其他情况下为白色。甲、乙、丙为基因型不同的三个白色纯种,利用甲、乙,丙三个白色纯种进行的杂交实验及结果如下,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一:甲×乙→F1全部表现为紫色籽粒→自交得F2,其籽粒表现型及比例为紫色:红色:白色=27:9:28
实验二:甲×丙→F1全部表现为紫色籽粒→自交得F2,其籽粒表现型及比例为紫色:红色:白色=81:27:148
实验三:实验二的F1×丙→子代仅出现两种颜色的籽粒,且紫色:白色=1:3(4:12)
(1)根据实验二的结果,可以判断控制该植物籽粒颜色的4对等位基因位于__________对同源染色体上。
(2)实验一中F1紫色籽粒植株的基因型可能是__________;控制籽粒颜色的4对8个基因中,甲与乙中相同的基因有__________个;丙的基因型中一定含有__________(填“A”、“B”、“C”或“R”)基因。
(3)实验二的F1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
(4)将结白色籽粒的植株M的花粉传给其他基因型的结白色籽粒的植株,子代籽粒均表现为白色,植株M的基因型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 某雌雄异体的二倍体动物的毛色有棕色和黄色二种,现用一只棕色雄与一只棕色雌两个亲本交配,F1表现为棕色与黄色均有,且比例为3:1(假设子代足够多,且均能正常存活)。现欲研究该动物毛色的遗传规律,不同实验小组提出了不同观点:
观点一:该动物毛色由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相关基因用A/a表示)控制,其中AA 和Aa表现为棕色,aa表现为黄色;
观点二:该动物毛色由常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Aa、B/b)控制,这两对基因独立遗传,且只要有其中任意一个显性基因时表现为棕色,无显性基因时表现为黄色。
观点三:该动物毛色由常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Aa、B/b)控制,这两对基因不能独立遗传,且只要有其中任意一个显性基因时表现为棕色,无显性基因时表现为黄色。
观点四:该动物毛色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且这对等位基因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XAXA、XAXa、XAYA、XAYa、XaYA表现为棕色。XaXa、XaYa表现为黄色。
(1)请写出观点二双亲的基因型组合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写出二种组合)
(2)请画出观点三双亲的基因型组合示意图(画出1种即可)
________
(3)若已经排出了观点二和观点三,现有纯合体棕色、黄色雌雄若干,请你设计一个实验判断该动物毛色的遗传符合观点一还是观点四,要求写出实验思路、预期结果及结论。______________
(4)除了上述观点以外,请你尝试提出新的观点解释题干中的3:1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1-04-21更新 | 25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1届四川省绵阳中学高三三诊模拟(三)理综生物试题
8 . 水稻是重要的粮食作物,如何更加有效提高水稻产量是全世界都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
(1)在我国北方主要种植粳稻,南方主要种植籼稻。它们来自同一个祖先,由于存在________,导致两个 种群________出现差异,从而形成了两个亚种。
(2)粳稻和籼稻间的杂种优势很早就被发现,但是粳、籼杂种存在部分不育的现象。水稻的部分不育与可育是一对________,为探究其遗传学原理,科研人员进行了如下杂交实验。


实验一:粳稻品系甲与籼稻品 系乙杂交,F1全部表现为部分不育;粳稻品系甲与广亲和品系丙杂交,F1全部表现为可育,F1与籼稻品系乙杂交,后代表现为部分不育∶可育=1∶1。研究人员根据上述现象提出一个假设,认为水稻育性由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控制。具体内容如图所示:根据遗传图解推测当水稻基因组成中存在________基因时表现出部分不育。
(3)已知水稻的非糯性(M)和糯性(m)基因位于6号染色体上,研究人员继续进行了实验二和实验三。 ①实验二:将非糯性粳稻品系丁与糯性广亲和水稻品系己杂交,F1与非糯性籼稻品系戊杂交获得F2,结果发现F2中MM∶Mm=1∶1,且基因型为MM的个体均表现为部分不育,基因型为Mm的个体均表现为可育。F1基因型为__________,表现型为__________
②实验三:将品系戊与品系己杂交,F1再与品系丁杂交,所得F2中基因型为MM的个体也均表现为部分不育,Mm的个体均表现为可育。根据实验二与实验三的结果 (支持,不支持)水稻的育性由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控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1-12-06更新 | 334次组卷 | 3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外国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三11月月考试题生物
9 . 果蝇的灰体(E)对黑檀体(e)为显性;短刚毛和长刚毛是一对相对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这两对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且独立遗传。用甲、乙、丙三只果蝇进行杂交实验,杂交组合、F1表现型及比例如下:

(1)若实验一的杂交结果能验证两对基因 E、e 和 B、b 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则丙果蝇的基因型应为__________
(2)实验二的 F1中与亲本果蝇基因型不同的个体所占的比例为_________
(3)果蝇的眼有红色、棕色、鲜红色、白色,两对常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决定色素的形成,其关系如下表所示。

基因组成

A_D_

A_dd

aaD_

aadd

表现型

红色

鲜红色

棕色

白色

原因

能合成鲜红色色素和棕色色素

只能合成鲜红色色素

只能合成棕色色素

无法合成色素


遗传学家摩尔根在连续多代培养的红眼果蝇中发现了一只白眼雄果蝇,并通过杂交实验的现象提出了果蝇的白眼基因b位于X染色体上,Y染色体不含它的等位基因的假说。后人进一步研究发此白眼果蝇可以生成上述的两种色素,但无法运送至眼,所以表现为白眼。综上所述,此白眼果蝇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
(4)果蝇的刚毛和截毛为一对相对性状,由A和a控制,现有一杂合的刚毛雄果蝇,请设计一次杂交实验探究此果蝇体细胞中A和a在染色体上的位置情况,并写出预期的结果和相应的结论。
①杂交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预期结果:
若子代中雌性和雄性中刚毛和截毛性状分离比都为1:1,则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子代中雌性全部为刚毛,雄性全为截毛,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子代中雌果蝇全部为截毛,雄性全为刚毛,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1-06-11更新 | 166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随州市广水市2020-2021学年高一5月月考生物试题
10 . 牵牛花为虫媒、两性花,花色多样,有白色、红色、蓝紫色等。下图为其色素代谢途径示意图。为探究牵牛花色的遗传与进化,研究者进行了调查和实验。

注:A、B基因位于细胞核内,其等位基因a,b无相应功能。前体物质使花呈白色。
(1)将白色和蓝紫色牵牛杂交,F1中红花植株与蓝紫花植株的比例为1:1,其中蓝紫色花比亲本中蓝紫色花的颜色浅。
①亲本的基因型为_____
②从分子水平解释F1蓝紫色花比亲本蓝紫色花颜色浅的可能原因。_____
(2)进一步研究发现,另一对等位基因D,d也影响牵牛花的花色,dd表现为白色。调查发现,某种群中a的基因频率为0.05,d的基因频率为0.4,试解释a和d基因频率差异的可能原因。
(3)调查传粉者对某牵牛种群的访问次数,结果如下表。
种群中所占比例传粉者访问次数(次/花)传粉者访问次数
中华蜜蜂小豆长喙天蛾其他昆虫
白色花25%1.011165
有色花(红、蓝紫)75%2.03014815

研究者得出结论:小豆长喙天蛾偏好访问有色花,而中华蜜蜂无花色偏好。得出结论的依据有_____
A.每朵有色花平均被传粉者访问的次数是白色花的2倍
B.中华蜜蜂访问白色花次数的比例与白色花在种群中所占比例一致
C.小豆长喙天蛾访问有色花次数的比例远大于种群中有色花所占比例
D.小豆长喙天蛾访问有色花的次数是中华蜜蜂的5倍
(4)为验证假设“传粉者的花色偏好会影响不同花色牵牛的繁殖”,设计了两个方案:
方案一:捕捉一定数量小豆长喙天蛾,涂抹荧光粉后放归自然。一段时间后,统计粘有荧光粉的白色花和有色花数量
方案二:用无毒无味的蓝紫色(或红色)染料涂抹牵牛种群中50%的白花牵牛的花瓣,另外50%白花牵牛不做处理作为对照,一段时间后统计结实率。
上述两种方案是否可以验证假设,请判断并说明理由。_____
2021-04-10更新 | 860次组卷 | 2卷引用:2021届北京市西城区高三4月一模生物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