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9:3:3:1和1:1:1:1的变式类型及应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84 道试题
1 . 紫粒小麦和糯小麦都是特殊种质类型,有较高营养和综合品质价值。了解紫粒和糯性的遗传关系,有助于结合紫粒小麦和糯小麦的优势,有效创造紫糯小麦新种质。已知小麦是雌雄同株的植物,无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之分,控制小麦籽粒颜色和糯性的基因均位于染色体上且独立遗传。某研究小组以紫粒非糯小麦甲与红粒糯小麦乙为材料,通过正反杂交,分析籽粒颜色和糯性性状的遗传特性,结果如下表所示:

性状

P(♀×♂)

F1

F2

F3

籽粒颜色

小麦甲×小麦乙

紫粒

紫粒

紫粒∶红粒≈9∶7

小麦乙×小麦甲

红粒

紫粒

紫粒∶红粒≈9∶7

糯性

小麦甲×小麦乙

非糯∶糯≈63∶1

小麦乙×小麦甲

非糯∶糯≈63∶1

注∶表格中“—”表示未进行数据统计
回答下列问题:
(1)由于小麦种皮中的紫色素决定着籽粒颜色,种皮是由母本体细胞发育而来的,因此籽粒颜色理论分离比延迟至F3出现。据表分析小麦籽粒颜色中显性性状为______(填“紫色”或“红色”),试判断这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是否遵循自由组合定律______(填“是”或“否”),并说明理由:______
(2)据表分析,推测小麦籽粒颜色由2对等位基因控制,且基因型为______时(用A/a、B/b代表基因),籽粒才表现为紫色。为进一步验证你的推测,请从上表的亲本和子代中选择合适的材料,设计实验并预期实验结果。
实验方案:______
预期实验结果:______
(3)据表分析小麦非糯性对糯性为显性性状,小麦糯性至少由______对等位基因控制,基因型为______时(用D/d、E/e、F/f代表基因),小麦才表现为糯性。
2024-02-23更新 | 28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高三下学期第二次复习统一检测理综生物试题
2 . 玉米是雌雄同株异花植物。玉米籽粒的非糯性和糯性是一对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A/a控制;非甜和甜是另一对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B/b控制。现有纯合非糯性甜玉米(甲)和纯合糯性非甜玉米(乙)间行种植,单独收获甲、乙植株上所结种子。甲玉米植株上所结种子为非糯性非甜玉米:非糯性甜玉米=1:1;乙玉米植株上所结种子为非糯性非甜玉米:糯性非甜玉米=1:1.回答下列问题。
(1)甲植株上所结种子的母本是______(填“甲”“乙”或“甲或乙”),父本是______(填“甲”“乙”或“甲或乙”)。
(2)根据杂交结果可以判断,非糯性和糯性中显性性状是______。乙植株上所结种子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
(3)已知基因A/a与基因B/b遵循自由组合定律。请以甲、乙植株上所结种子为实验材料,设计一次杂交实验进行验证。写出实验思路和预期结果_______
2024-02-23更新 | 147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保山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监测理综生物试题
3 . 某种牵牛花的花色有蓝色、红色、白色,花色受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控制(相关基因用A/a、B/b表示)。生物兴趣小组进行以下杂交实验,根据实验结果,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一中,品种丙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F2中的红花植株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
(2)实验一的F2中,蓝花植株的基因型有__________种,其中纯合子的概率是__________。若F2中的全部蓝花植株与白花植株杂交,其后代中出现红花的概率是__________
(3)若进一步研究实验一F2中的红花植株是否为杂合子,可让该植株自交,若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则为杂合子。
(4)实验二可称为__________实验,F1子代中出现的表现型及比例取决于__________
4 . 如下图所示,某植株F1自交后代花色发生性状分离,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该花色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B.F1红花能产生四种不同类型的配子
C.F1红花与F2的白花杂交,后代出现红白条花的概率是1/4
D.红白条花基因型有四种
5 . 控制人类肤色的A/a、B/b、E/e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AABBEE为黑色,aabbee为白色,其他性状与基因型的关系如下图,即肤色随显性基因的增加而逐渐加深,若双亲基因型为AabbEE×AaBbee,则子代肤色的基因型和表现型种类分别有(       

   

A.6种,4种B.12种,4种
C.6种,5种D.12种,6种
6 . 白色(只含白色素)和黄色(含黄色锦葵色素)是藏报春花的一对相对性状,由两对等位基因(A和a,B和b)共同控制,A基因表达时,可以将白色素转化成黄色锦葵色素从而使花朵表现为黄色,而B基因抑制A基因的表达,b基因无此效应。为探究藏报春花花色的遗传规律,科研工作者用表型为白色花朵与黄色花朵的纯种亲本进行了杂交实验,F1均表现为白色,F1自交得到F2中有364株为白色,84株为黄色。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A基因表达时,可以将白色素转化成黄色锦葵色素从而使花朵表现为黄色,说明基因对生物性状的控制方式为基因通过控制____________进而控制生物的性状。
(2)根据题中信息可以判断,控制花色的两对基因位于不同对的同源染色体上,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
(3)F2白花植株中不能稳定遗传的占______。请设计实验判断F2白花植株中花色不能稳定遗传个体的基因型(写出实验思路及预期结果、结论)。
实验思路:______________
预期结果及结论:________________
2024-01-28更新 | 21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云南省曲靖市高三上学期第一次复习检测理综生物试题
7 . 燕麦颖片颜色有黑颖、黄颖、白颖三种类型,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分别用A、a,B、b表示)。现有甲(黑颖)、乙(黄颖:AAbb)、丙(白颖)三个纯合品系的燕麦,为研究燕麦颖片颜色的遗传,科研人员进行了如下杂交实验,结果如表。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PF1表型及比例F1自交得F2表型及比例
实验一甲(♀)×乙(♂)全是黑颖黑颖:黄颖=3:1
实验二丙(♀)×乙(♂)全是黑颖黑颖:黄颖:白颖=9:3:4
(1)科研人员依据实验结果推断:控制上述燕麦颖片颜色性状的基因不位于线粒体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控制燕麦颖片颜色的两对基因的遗传____________(填“遵循”或“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二中亲本丙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F2中黄颖与白颖个体杂交,后代出现白颖个体的概率是_________________
(4)若要确定实验二F2中某一黄颖个体是否为纯合子,写出最简便的实验设计思路:___________
8 . 杜洛克大红猪皮毛颜色由常染色体上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R、r和T、t)控制。基因R或T单独存在的个体,能将无色色素原转化为沙色色素;基因r、t不能转化无色色素原;基因R和T同时存在的个体,沙色色素累加形成红色色素。若将基因型为RrTt的雌雄个体杂交,所得子代表现型中红色:沙色:白色的比例为(       
A.12:3:1B.9:3:4C.9:4:3D.9:6:1
2024-01-21更新 | 216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呈贡区三中2023-2024学年高二1月期末生物试题
9 . 果蝇的野生型和突变型为一对相对性状,由常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用纯合野生型果蝇与纯合突变型果蝇杂交,F1全为野生型,F1与一只突变型果蝇杂交,F2的表型及比例为野生型∶突变型=3∶1。针对此现象,学习小组提出了三种假说。
假说一:这对相对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F1与杂合子交配,使得F2的表型出现上述比例。
假说二:这对相对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且突变型个体中存在一定比例的致死现象,使得F2的表型出现上述比例。
假说三:这对相对性状受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A/a、B/b)控制,使得F2的表型出现上述比例。
回答下列问题。
(1)假说一________(填“合理”或“不合理”),理由是________
(2)若假说二成立,则突变型果蝇的基因型为________,突变型的致死率为________
(3)若假说三成立,则突变型果蝇的基因型为________,亲本野生型果蝇的基因型为________
(4)若用F2中的一只野生型果蝇与另一只突变型果蝇杂交,子代中野生型∶突变型=1∶1,该结果说明假设________成立,则这只野生型果蝇的基因型为________
10 . 番茄的果肉颜色与果肉细胞中相关色素的合成有关,关系如图所示。据图回答问题:

(1)由图可知,基因可以通过控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进而控制生物性状。
(2)无色果肉番茄植株甲与橙色果肉番茄植株乙进行杂交,F1代全为红色果肉番茄植株。植株甲和植株乙的基因型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F1代自交,若F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说明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②F1代自交,若F2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则说明两对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2024-01-16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玉溪市2023-2024学年高二1月期末教学质量检测生物试题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