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群落的演替及其影响因素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32 道试题
1 . 近年来,吉林省图们江下游的某湿地地区废弃稻田面积逐年增加,统计不同弃耕年限稻田相关数据如下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弃耕年限

一年生草本

多年生草本

湿地植物占比

<5

23

38

72%

5~15

15

33

83%

>15

15

26

56%

自然湿地

11

24

83%

注:表中一年生草本和多年生草本的数据为物种数目。
A.废弃稻田演替过程属于初生演替
B.废弃后群落中各种群K值均上升
C.废弃稻田演替的结果是由环境和群落内的生物共同决定的
D.随弃耕年限增加,废弃农田植物丰富度一定与自然湿地相同
2 . 某湿地保护区南湖沿岸分布着芦苇,湖边一定范围内分布着莲藕,湖心分布着浮水植物等。科研人员对该湿地保护区内不同功能区的植物丰富度进行了调查,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湿地不同功能区的群落均由植物和动物种群组成
B.沿岸的芦苇、湖边的莲藕和湖心的浮水植物构成了该群落的水平结构
C.保育区的植物丰富度最高,说明该区植物数量最多,且存在优势种
D.恢复重建区建立后,物种的丰富度不断变化,该区域发生了次生演替
7日内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吉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冲刺压轴卷(六)生物学试题
3 . 某农田弃耕后,经历了:一年生草本→多年生草本→亚灌木→灌木等阶段的演替,科研人员调查并统计了这四个演替阶段的表层土有机质含量、草本植物种类和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演替阶段表层土有机质含量/%草本植物种类/种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种
一年生草本阶段7.2818
多年生草本阶段13.52126
亚灌木阶段18.12733
灌木阶段23.82543
A.该区域表层土有机质含量增多能为群落进入下一阶段的演替创造有利条件
B.亚灌木的草本植物种类比灌木多,说明亚灌木群落的垂直结构比灌木群落复杂
C.调查和统计该地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需要采用取样器取样法和记名计算法
D.群落演替过程中,少数物种可能消亡,群落的物种丰富度会逐渐增加到相对稳定状态
7日内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吉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冲刺压轴卷(五)生物学试题
4 . 杉木人工纯林近自然化改造是当前南方人工林区森林质量提升的重要方向之一。研究人员对华南地区近20年生杉木人工林进行研究,调查数据如下表格,分析其自然更新的群落组成和结构。

指标

树种

杉木

地带性常绿阔叶树种

浙江润楠

罗浮柿

山乌桕

乔木层重要值

0.213

0.135

0.124

0.121

0.110

乔木层树

种占比

林冠上层(≥25 m)

主林冠层(15~20 m)

31%

13%

28%

亚林冠层(10~15 m)

29%

13%

24%

林冠下层(5~10 m)

27%

7%

14%

27%

更新层(≤5 m)

<5%

39%

9%

<5%

注:表格中“—”表示调查中没有相应数据记录,重要值表示物种的优势程度,值越大,越有优势,不同物种之间重要值可以累加。
回答下列问题:
(1)研究人员对自然更新的杉木人工林进行研究,为纯林改造提供解决思路,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价值。
(2)通过对杉木在乔木层中的占比和重要值进行调查,明确杉木在该群落中的地位和作用,这是从_______角度对杉木进行研究。从调查数据分析杉木在竞争中处于劣势,根据表格数据,得出该观点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根据以上分析,该群落最终很可能会演变成________群落。
(3)根据本研究的结果,从群落物种组成和空间结构上提出对现有人工纯杉木林的改造建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三江源地区被誉为“中华水塔”,这里的雪山、草地、森林、湖泊静静地展示着原生态的美。20世纪,因气候变化和人为干扰,该地区环境恶化,草地严重退化。我国政府已经建立了三江源国家公园,对当地的生态环境进行修复。回答下列问题:
(1)三江源地区群落类型多样,________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也是决定群落性质最重要的因素。群落的外貌和结构会随季节发生规律性改变,这体现了群落的________
(2)群落在水平方向上,由于土壤湿度和盐碱度的差异、________(答出1点即可)、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的不同以及人和动物的影响等因素,不同地段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别,它们常呈________分布。
(3)调查发现,沙化地区的优势种是骆驼刺等树冠低矮、根系发达的灌木,请结合灌木的上述特点解释其适应沙化环境的原因:_______________
(4)退牧还草是我国政府实施的保护措施之一。退牧还草过程中群落发生了______(填“初生”或“次生”)演替,与另一演替类型相比,除了演替起点的不同,区别还在于该演替类型________(答出2点)。人类的许多活动正在影响着群落的演替,往往使群落演替________
6 . 科学家比较了不同混交措施下杉木人工林群落稳定性的特征,以3种不同混交度(纯林、中度、高度)的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结果如表。请回答下列问题:

项目

混交程度

纯林

中度

高度

种群更新潜力

0.69

0.976

0.876

乔木地上生物量

1.00

0.584

0.664

草本地上生物量

0.88

1.00

0.958

有机质

1.000

0.945

0.815

(1)____________是区分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也是决定群落性质最重要的因素。森林群落的分层现象提高了____________。科学家常以种群更新潜力代表群落的稳定性,由表可知3种人工林群落的稳定性由高到低依次为____________
(2)砍伐树木对林下植物生长有____________(填“促进”或“抑制”)作用,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建立自然保护区对某些珍稀树木进行保护的措施属于____________。研究杉木的生态位,需要研究它在研究区域内的出现频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特征,以及它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4)轻度的人工干扰会增加群落的丰富度,但若连年砍伐树木,会使森林的物种多样性锐减,从而加速水土流失,这说明____________
7 . 研究人员对某公园进行了生态修复实践,其生态修复与景观营造模式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从茂密森林到“白色沙漠”的演变,说明人类活动会影响群落演替的______。在生态修复的最初阶段,人们种植品种单一的人工林,结果出现了病虫害严重等问题,原因是______。将一个已经受损的生态系统恢复到原貌是很困难的,修复成功的标志是该生态系统的______能够保持长期稳定。
(2)不同于传统园艺化程度较高的园林植物配置方式,本案设计兼具了生产、生态、观赏和游憩功能的近自然景观修复等,这遵循了______生态工程原理。
(3)图中蜜源、食源草花植物群系和食源、宿主果树植物群系的层次分布体现了群落的______结构。确定了采样点后,再用______法调查该公园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

(4)用样方法调查该公园植物类群丰富度时,随着样方面积的扩大,样方内的物种种类变化如下图所示。据图可推测样方面积通常是______,此外取样时还需遵循______
(5)该公园中既有人工养殖的鱼、螺,又有野生的鸟类、蝴蝶等,这些动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______。(回答2点)
(6)修复后公园的扬尘污染等问题得到基本解决,此外还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体育健身等产业,生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这些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价值。
8 . 科研人员对不同沙化程度的高寒草甸土壤微生物总量、植物的丰富度指数和植物生物量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如下:
沙化程度每克土壤微生物总量(×105CFU)植物的丰富度指数植物生物量(g)
未沙化626.1143.8
轻度沙化2510.389.4
中度沙化185.744.0
重度沙化2.52.932.3
注:CFU为活菌的数量单位:植物丰富度指数是指出现在样方内的植物物种总数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沙化的土壤不利于微生物的生存和繁殖
B.上述土壤微生物总量是采用目测估计法统计的结果
C.植物的丰富度指数和植物生物量与土壤沙化程度呈正相关
D.高寒草甸上发生的演替是随时间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
2024-04-12更新 | 8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吉林省长春市高三下学期质量监测(三)生物试题
9 . 研究发现群落中有一部分植物能在自然条件下无性繁殖,属于克隆植物,在群落演替的中后期占据优势地位。生态学家在研究某弃耕地区群落演替过程中,对不同时期群落的丰富度指数进行了统计,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群落演替过程是群落与所处环境不断适应的过程
B.该群落随着演替的进行,群落内不同植物种群间的竞争程度越来越激烈
C.该群落丰富度指数下降的原因是克隆植物占据优势,阻碍了其他生物的发展
D.耕地经过多年的演替与人类耕种时有显著差异,区分它们的重要特征是物种组成
10 . 吉林省秋梨沟国家湿地公园是由牡丹江上游携带的泥沙长期淤积逐渐形成的,该湿地由近水边到岸边分为光滩区、近水缓冲区、湿地核心区、防洪堤等区域。研究人员统计了近水缓冲区和湿地核心区的植物盖度(表示植被的茂密程度),结果如下表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湿地核心区植物盖度(单位:%)近水缓冲区植物盖度(单位:%)
样方1样方2样方3样方4样方5样方1样方2样方3样方4样方5
鼠李3.112.953.025.792.462.853.148.514.835.91
香蒲11.790.090.115.211.016.713.053.084.773.59
芦苇65.1658.7667.9259.8670.2447.2641.7546.3343.9050.23
水杨树10.0529.8324.7730.3823.2900000
(1)由表可知,湿地核心区的优势植物为___。该植物长势高低错落,在该湿地的分布___(能/不能)体现该湿地群落垂直结构上的差异。
(2)当枯水期来临后,该区会重新露干,恢复植被,此过程属于___。随着时间的推移,草本植物的优势地位逐渐被灌木代替,发生代替的原因是___
(3)防洪堤的修建对该地区群落演替的影响是___
(4)该湿地公园对净化水质、调节气候有重要作用,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