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群落的演替及其影响因素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4 道试题
1 . 科研人员2015 年和2020年两次对攀枝花苏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所有木本植物进行调查,部分调查结果如下(图中已含群落中重要值大于1的全部木本植物)。

      

(1)重要值是研究某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和作用的综合数量指标,表征物种在群落中的优势程度。重要值的计算可能与下列          指标相关。
A.种群密度 (该种群全部个体数/样地面积)
B.种群频度 (该种群个体出现样方数/总样方数)
C.种群显著度 (该种群全部个体主茎横截面积/样地面积)
D.种群年死亡率(该种群死亡的个体数/种群个体数)
E.种群年补员率(该种群新出现的个体数/种群个体数)
F.种群大小变化率(该种群增加的个体数/种群个体数)

(2)根据调查数据推测,该保护区群落演替方向__________(填“有利于”或“不利于”)攀枝花苏铁的就地保护,依据是__________
(3)攀枝花苏铁有较强的耐火能力,因此可采用人为控制计划烧除的方法,清除地面积累物。科研人员在划定区域内使用计划烧除方式干预后,与对照区域内的成年攀枝花苏铁进行研究,结果如下。

比较项目

株高(m)

新生叶片数目

新生叶片长度(cm)

计划烧除组

0.89

30.83

91.76

对照组

0.83

10.22

112.33

据结果分析,计划烧除干预对成年攀枝花苏铁的影响是__________。火烧会对土壤产生复杂影响,请从土壤的角度分析,计划烧除对攀枝花苏铁可能产生的利与弊__________
2 . 在一片长有马尾松和山毛榉的针、阔混交林,逐年对两个树种的存有量进行统计,马尾松和山毛榉存有量的比值记作C,做出曲线如图所示。请据下图回答:

(1)两个树种处于竞争状态的年份段是_________
(2)两个树种处于平衡状态的年份段是_________
(3)在a年的优势种是_________,在d年的优势种是_________。排除气候条件的变化,造成这一变化的重要原因可能是随着前一种群的繁盛,逐步改变了当地的_________,使之反而适合后一种群的生存需要。
(4)下图是某地—人工鱼塘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过程中部分环节涉及的能量值(单位为103kJ/m2·a)。试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_______(103kJ/m2·a),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_____(保留一位小数)。
2024-06-05更新 | 12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湛江市某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生物试题
3 . 甜槠林是武夷山国家自然保护区的代表性植被,研究者通过相关实验对武夷山自然保护区郁闭甜槠林(受人为影响较小)与干扰甜槠林(适度择伐乔木)的物种多样性及群落优势度进行比较,部分实验数据如表所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层次郁闭林干扰林
物种多样性指数群落优势度物种多样性指数群落优势度
乔木层11.4450.073314.70910.0614
灌木层4.00410.265112.07760.0860
草本层1.66290.29445.42740.1039
藤本植物5.55400.41248.97450.0718
注:物种多样性指数是丰富度和均匀性的综合指标,具有低丰富度和高均匀度的群落与具有高丰富度和低均匀度的群落,可能得到相同的多样性指数。群落内物种数量分布越不均匀,优势种的地位越突出,群落优势度越大。
A.调查物种丰富度时,样方面积以达到物种数基本稳定的最小面积为宜
B.干扰林中灌木层和草本层群落优势度降低,主要原因是阴生植物入侵
C.封育保护后干扰林发生次生演替,物种多样性增加,群落优势度增大
D.群落演替最终都会达到一个与群落所处环境相适应的相对稳定的状态
4 . 研究人员在长白山苔原带的牛皮杜鹃—笃斯越橘群落和小叶章—牛皮杜鹃群落一定区域内放置开顶式增温箱,3年后检测各群落的辛普森多样性指数,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群落处理辛普森多样性指数
牛皮杜鹃—笃斯越橘群落对照0.79±0.001
增温0.78±0.002
小叶章—牛皮杜鹃群落对照0.73±0.001
增温0.66±0.006
注:辛普森多样性指数是指从群落中随机抽取的两个个体不属于同一物种的概率。
A.该实验探究了气候变暖对长白山苔原植物群落的影响
B.增温处理对两种植物群落辛普森多样性指数的影响不同
C.辛普森多样性指数受物种数目和各物种种群密度的影响
D.增温显著提高了长白山小叶章—牛皮杜鹃群落的丰富度
2024-06-01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张家口市尚义县第一中学等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模拟演练生物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某淡水湖泊由于长期受到人类活动及自然因素的影响,面临着严重的水体恶化、水华频频爆发和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为改善该湖泊的生态环境,人们采取了许多措施进行综合治理,部分治理措施如下:
措施一:采取限磷措施,提倡使用无磷洗涤用品,大力兴建污水处理系统,对污水处理后再排入湖内。
措施二:在特定的区域种植水葫芦和芦苇等植物,定期收割和清除水葫芦和芦苇。
措施三:放养白鲢、鳙鱼及挂养贝类等滤食藻类的水生动物,控制藻类的疯长。
经过多年治理,该湖的水质得到明显改善,水生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有所增加。回答下列问题:
(1)P元素在生物群落内部是以________的形式流动。从物质循环角度分析,限磷及对污水去除N、P后排放的目的是_______
(2)芦苇等挺水植物能够显著降低藻类等沉水植物的数量,原因是________。种植水葫芦需要采取严格的围网防逃措施,若水葫芦大量扩散逃逸到整个湖区并大量繁殖,有可能产生________等危害。
(3)对治理后的湖泊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进行定量分析,数据如下表所示(X表示能量流动的去向之一,Y、Z为能量值,能量单位为J·cm-2·a-1,肉食性动物作为一个营养级研究)。据表分析,X是指_________的能量,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值为_________J·cm-2·a-1。能量从植食性动物到肉食性动物的传递效率是cm-2·a-1 _______________(保留一位小数)。

生物类型

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

X

未利用

流向下一营养级的能量

外来有机物输入的能量

生产者

44.0

5.0

95.0

Y

0

植食性动物

9.5

1.5

11.0

Z

6.0

肉食性动物

6.8

0.5

7.2

0

10.5

(4)水域污染、过度捕捞等人类活动使水体生物多样性持续下降,如今人们还实施禁渔等措施修复生态环境,使生态系统________稳定性增强。从上述实例可以发现,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________
6 . 信江国家湿地公园位于江西省鹰潭市,总面积1699.40公顷,其中湿地总面积1483.67公顷,湿地率为87.31%。为更好地保护两岸的天然湿地,政府提出了两种护岸方案:一是自然植被护岸,二是抛石自然护岸,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自然植被护岸时,引入植物考虑了春季开放的迎春花、夏季的月季、秋季的枫叶林等植被,这利用了群落的____________特点;对湿地原有植物进行梳理,适当移植和补植,补植植物时主要以本土树种为主,而不是引入外来植被,原因是___________,这也遵循了生态学基本原理中的______原理。
(2)研究人员欲调查两岸湿地改造后土壤小动物丰富度,其调查步骤为准备→______→统计和分析。与陆地生态系统相比,两岸湿地物种丰富度也明显较高,试分析其中的原因_________
(3)信江水势平缓,根据其生态特点和生态功能,最好选择______护岸方案,理由是________
2024-05-17更新 | 23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河南省九师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4月联考理综试题-高中生物
7 . 科学家比较了不同混交措施下杉木人工林群落稳定性的特征,以3种不同混交度(纯林、中度、高度)的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结果如表。请回答下列问题:

项目

混交程度

纯林

中度

高度

种群更新潜力

0.69

0.976

0.876

乔木地上生物量

1.00

0.584

0.664

草本地上生物量

0.88

1.00

0.958

有机质

1.000

0.945

0.815

(1)____________是区分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也是决定群落性质最重要的因素。森林群落的分层现象提高了____________。科学家常以种群更新潜力代表群落的稳定性,由表可知3种人工林群落的稳定性由高到低依次为____________
(2)砍伐树木对林下植物生长有____________(填“促进”或“抑制”)作用,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建立自然保护区对某些珍稀树木进行保护的措施属于____________。研究杉木的生态位,需要研究它在研究区域内的出现频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特征,以及它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4)轻度的人工干扰会增加群落的丰富度,但若连年砍伐树木,会使森林的物种多样性锐减,从而加速水土流失,这说明____________
2024-04-21更新 | 205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河南省重点高中高三下学期4月联考模拟预测理综试题-高中生物
8 . 某湖泊由于大量污水排入,造成水体中N、P含量过高而出现水体富营养化,同时水体中也存在很多重金属有害物质,影响了当地人民的正常生产和生活。当地相关部门对该湖泊进行生态修复,修复效果如图1所示,夏季和秋季浮床植物对投放水域的总氮(TN)总磷(TP)指标的去除率如图2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在进行生态修复时,植物的引种一般会选择本地物种,不选外来物种。原因有二:一方面,外来物种和本地物种在利用同一资源时二者之间就会发生__________重叠,导致种间竞争;另外一方面,由于资源和空间充足、气候适宜、没有天敌,因此外来物种容易呈现__________形增长,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从而打破生态平衡。据此可知,引种时遵循了__________的生态工程原理。
(2)水体富营养化后,当地相关部门最终引入了及范草、苦草和睡莲等植物,这些植物通过与浮游藻类主要竞争__________和无机盐等,可抑制藻类生长,改善水质,并有良好的观赏性,这些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___价值。在该湖泊的修复过程中,其群落演替的类型属于___________
(3)富集镉的浮床植物必须及时收割并进行无害化处理,一是因为镉等重金属能够通过___________逐级积累和浓缩,在高营养级生物体内富集。二是通过微生物的_________作用,使得镉等重金属又回到水体造成对水体的二次污染。
(4)据图2分析,夏季和秋季氮磷的去除率存在差异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
2024-04-21更新 | 578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北省保定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一模考试生物试题
9 . 某养分贫瘠的湿地有长苞香蒲、多节荸荠和大克拉莎等植物,其中优势物种是多节荸荠和大克拉莎。为了研究施肥对该群落的影响,科研人员将它们都分别种在两个养分(低养分为该贫瘠湿地土壤,高养分为适当施肥的湿地土壤)水平处理中进行模拟实验,结果如下图。下列说法或推测错误的是(       

注:L:低养分(分别位于15cm、30cm、60cm的浅、中和深水深),H:高养分(分别位于15cm、30cm、60cm的浅、中和深水深)。柱状图中的小写字母相同表示差异不显著,不同表示差异显著。
A.在浅水和低养分条件下三个物种具有相似的生长速率
B.对于施肥处理的生长响应最不明显的是多节荸荠
C.据此实验预测:较深的水淹会增加长苞香蒲在该群落的分布范围
D.据此实验预测:施肥会导致该群落生物量和物种丰富度增加
10 . 高寒草原因其海拔较高、气候寒冷、区域差异显著,形成了独特的生态屏障,在维护我国生态安全和保护生物多样性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回答下列问题:
(1)高寒草原群落处于顶极状态,该状态主要是由年平均温度和_________决定的。经调查发现此地的优势种草地早熟禾和短芒披碱草正在被矮火绒草所取代,该过程称为_________。草原食物链大多以死亡生物或现成有机物为起点,所以常以_________食物链为主。
(2)草地早熟禾等不同牧草和杂草混播后,表现出明显的斑块状镶嵌,这属于群落的_________结构。且杂草的分布范围明显大于牧草,说明杂草的生态位宽度较_________
(3)草地生产力的大小与生物多样性的关系表现为正相关,随着物种丰富度提高,不同植物间的功能互补效应增强,种间关系更多以_________为主,从而提高群落对水分等资源的利用效率。此外,草地生产力还会受到_________和放牧干扰等因素的影响。牧草返青期通常是植被生长较为脆弱的时期,因此常采用_________(春季休牧/春季放牧)措施保护牧场,原因是_________
(4)高寒草原生态系统的土壤保护工作迫在眉睫,微生物作为该生态系统中的_________,在物质循环与能量转换中处于关键地位,常作为评价土壤质量和性能恢复的重要指标,原因是_________(答出两点)。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