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发展的实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69 道试题
1 .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样,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一个总体概念,要从全局上来看。不同人群不仅实现富裕的程度有高有低,时间上也会有先有后,不同地区富裕程度还会存在一定差异,不可能齐头并进。这是一个在动态中向前发展的过程,要持续推动,不断取得成效。习近平总书记的论述(       
①把握住了矛盾问题的精髓
②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③坚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
④坚持了辩证否定观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4-04-05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沧源佤族自治县民族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
2 . 2021年11月24日凌晨4时30分,长征五号火箭在海南文昌发射。经过2200多秒的飞行,成功将“嫦娥五号”月球探测器送入地月转移轨道,发射取得圆满成功。为了确保把“嫦娥五号”送上月球,长征五号运载火箭研制人员在原有基础上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反复试验,不断改进,终于取得了成功。材料告诉我们(     
①辩证的否定是事物对前阶段的彻底否定
②发展的实质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③事物的变化具有前后相继的历史联系
④要具有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4-03-19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六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联考政治试题
3 .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于2021年10月26日至29日在北京举行。全会高度肯定了“十三五”时期取得的重大成果,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立足新的发展阶段,构建新的发展格局,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胜利。材料表明(     
①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
②实践基础上的制度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③事物是不断变化发展的
④人类社会发展总趋势是前进的,过程是曲折的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4-03-19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六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联考政治试题
4 .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一系列重要讲话文章中,大量引用中国古代典籍和经典名句,恰到好处地表达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不仅彰显了大国领导人执古御今、持经达变的大视野、大气魄、大胸怀,也折射出习近平对于治国理政的深邃思考和宏大韬略。下面关于习近平经典语句哲理理解正确的是(     
①“这些成就是全国各族人民撸起袖子干出来的”——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
②“我们都是追梦人”——充分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
③“新故相推,日生不滞。”——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④“岁月不居,时节如流”——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4-02-28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商丘名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联考政治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930年1月,毛泽东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写道:“但我所说的中国革命高潮快要到来,决不是如有些人所谓‘有到来之可能’那样完全没有行动意义的、可望而不可即的一种空的东西。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下列解读正确的是(     
①“中国革命高潮快要到来”指的是社会主义革命的高潮快要到来
②“可望而不可即的一种空的东西”的想法,没有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③“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预言了中国革命高潮的到来
④“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强调了中国革命发展的可能性而不是必然性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6 . 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       
A.新的事物不断涌现产生B.一切事物的永恒的运动和不断的变化
C.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D.事物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结果
2024-01-04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宁夏银川市贺兰县景博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理)试题
7 . 2022年8月,重庆北碚区的灭火过程中,“以火灭火”的方式令人印象深刻。其原理是:根据林火燃烧的条件,用火烧出一个隔离带,即由人工点燃火头,与相向烧来的林火对接,使接合部骤然缺氧,失去燃烧条件。而点火、助燃、火势大小的控制都要讲究技巧,需要具备气象条件,重点是风力、风向。“以火灭火”所体现的哲理是(       )
①客观存在的变化可以让谬误变为真理
②人能够在认识规律的基础上利用规律
③把握联系的多样性是有效利用事物的前提
④事物发展是新旧事物交替出现的过程
A.①④B.①②C.③④D.②③
2023-12-20更新 | 69次组卷 | 2卷引用:陕西省咸阳市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政治试题
8 . 最初人们把文盲定为“不识字的人”。20世纪70年代,世界上又把文盲定为“看不懂现代信息符号、图表的人”。而现在联合国把文盲确定为“不能用计算机交流的人”。可见(     
A.人类社会是发展的B.事物的变化是新陈代谢的过程
C.人的认识在不断地变化发展D.事物瞬息万变,不可捉摸
2023-12-18更新 | 138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第八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艺术班)试题
19-20高三上·江苏·阶段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国家发改委等有关部门已批准联通、电信、移动在北京等部分城市试点建设5G网络,南京市也是试点城市之一。5G相比于4G,有不可比拟的优势,会对自动驾驶、远程医疗等产生重要影响。这表明(       
①新事物必然取代旧事物                       
②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
③新事物彻底否定旧事物                       
④后出现的事物才是真正的新事物
A.②④B.①③C.①②D.③④
2023-10-22更新 | 483次组卷 | 48卷引用:2021年全国乙卷变式训练文化哲学篇

10 . 2023年在新征程的前进道路上,不可能一马平川、一帆风顺、一路鲜花,少不了“拦路虎”和“回头浪”,我们必须付出更为艰苦的努力。这启示我们(       

①面对新形势,要明确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②踏上新起点,要坚定理想信念、充满自信、意气风发地奔向未来

③开拓新境界,要理解社会发展是新事物和旧事物相互融合的过程

④书写新篇章,要顺应时代潮流,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

A.①③B.①④C.②④D.②③
2023-10-17更新 | 748次组卷 | 64卷引用:江苏省淮安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调研测试政治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