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发展的实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为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促进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已经取得阶段性成功。但是我们也要看到中国人工智能产业目前仍以“单打独斗”为主,缺乏技术间的协同,产品间的互联互通和上下游的互动缺乏有效协调,无法形成发展合力。我们要建立集技术研发、示范应用、产品检测认证、知识产权等功能为一体的产业公共服务平台,打造人工智能创新孵化中心,促进产融对接。


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发展观”的知识说明如何对待人工智能产业。
2023-11-22更新 | 81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绵阳南山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当前,我国数字经济正在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当前中国数字经济领域存在最主要问题是产业门类很齐全,但是核心环节缺失。对此,专家们纷纷认为,国家必须加大对数字领域研发的投入,加大国家实验室及其前沿项目的研发与投入力度,用一系列的政策红利吸引更多的海内外高精尖人才充实到顶级研发领域,切实解决核心技术卡脖子的问题。与此同时,加快行业集中整合力度,争取尽快形成以核心技术为支撑,数字经济产业链齐全且有较强竞争力的新局面。除此之外,大家一致认为企业市场能力强,研发能力弱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一些大型企业集团领军人物认为,必须从产业政策等层面对企业研发与创新给予规范、支持和引导,切实解决这一难题。

(1)结合材料,运用主次矛盾的知识,说明怎样破解中国数字经济面临的问题。
(2)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遵循社会发展规律和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请从哲学方法论的角度提两点建议。
2023-11-16更新 | 214次组卷 | 2卷引用:四川省眉山市仁寿第一中学校南校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3 . 2023年7月15日,中国汽车工业迎来70年华诞。回顾这70年的历程,中国汽车工业从“零基础”到“领航者”的转变,经历了无数的风雨和挑战。然而,中国汽车工业始终保持着不懈的追求和努力,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1953—1978年,奠定汽车工业发展基础阶段;

1979—1999年,形成完整汽车工业体系阶段;

2000年以后,汽车工业快速发展、自主品牌崛起阶段。

中国一直支持汽车产业的发展,为企业提供各种支持和政策。同时,汽车企业也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加强自主创新和技术研发。中国汽车工业在传统汽车制造方面极力提升质量、降低成本,同时,还加快了新能源汽车领域的研究和发展,推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历经70年的发展,中国汽车工业连续14年成为全球第一汽车产销国,连续8年稳居全球新能源汽车产销规模第一,今年一季度汽车出口夺得全球第一。这三个“全球第一”来之不易,标志着中国正在从汽车大国向汽车强国稳步迈进。


(1)结合材料,运用世界是永恒发展的知识,分析我国如何从“汽车大国”向“汽车强国”稳步迈进。
(2)请写出两句蕴涵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的成语或古诗词。
2023-10-31更新 | 206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内江市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

4 . 材料一   四川和重庆同处“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联结点上,川渝地缘相接、人缘相连、文缘相融,亲如兄弟的川渝可谓情深义重,协同发展的轨迹清晰可见,而且在资源禀赋、产业结构、市场空间互补性强。川渝合作,既是尊重经济发展规律,更是为川渝百姓谋取幸福争取更大的平台和机遇。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时强调,要坚持“川渝一盘棋”,加强成渝区域协同发展,构筑向西开放战略高地和参与国际竞争新基地,尽快成为带动西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

材料二   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走深走实,四川突出双核联动、双圈互动,协同推进2023年度248个共建双城经济圈重大项目,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乘势跃升。“一中心一方案”支持3个省域经济副中心建设,“一区一策”推动省级新区打造区域发展新增长极,支持重要节点城市大力发展城市经济;2023年1至8月,248个共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重大项目完成投资2522.7亿元。


(1)结合材料,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的知识分析,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走深走实的积极意义。
(2)运用发展观方法论的知识,对双城经济圈建设提两条建议。
2023-10-14更新 | 97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达州市万源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政治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2年,举国关注、世界瞩目的“神舟十三号”进入“回家”倒计时。回首2021年神舟十三号的成功升空,意味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发展战略或将进入最后阶段。

1992年,党中央高瞻远瞩,作出了实施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发展战略的重大决策。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实施需要经过长期的量的积累过程,必须分阶段、有步骤地进行。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分三步实施,每一步目标都是通过连战连捷的辉煌战绩实现的,三步完成才能实现总的目标。目前我国载人航天工程正朝着第三步目标迈进,这将是在前两步的基础上新的质的飞跃,中国航天人正在为努力实现中华民族的千年飞天梦想和中国特色的航天强国之梦而不懈奋斗。


(1)结合材料,运用所学“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分析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战略的合理性。
(2)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彰显创新精神。某校开展“创新有我,青年在行动”活动,请你为该行动拟定两条倡议。
2023-10-13更新 | 83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内江市威远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最近,ChatGPT在全球爆火,这项人工智能应用引发的冲击波“震撼”了多个行业,首当其冲的就有教育界。因其具备快速查阅文献、生成答案的能力,许多大学生用它来充当“枪手”写作业、交论文,多国高校被迫明确“禁用”ChatGPT。这一幕很新鲜,又很熟悉。当20世纪90年代互联网风靡、搜索引擎诞生的时候,也曾产生过类似的慌张。先进技术的横空出世,让知识的获取更加便利,而教育作为传授知识的行业,则一次次受到挑战。这一次,当AI发展到可以自动梳理资料的时候,其提交的论文作业已经与真人文章相差无几,传统的批量传授知识的模式受到彻底挑战。在AI面前,照本宣科的知识传递毫无胜算,它可以在1分钟,甚至更短时间做出条分缕析的罗列与分析。在AI面前,似是而非的观点同样不可胜数,它可以提供很多个思考角度,并堂而皇之地用不曾发生的事情佐证。

面对ChatGPT的挑战,被动封杀显然并非上策。其实,人工智能在挑战教育方式的同时,也为教育者提供了强大的辅助工具。


(1)结合材料,从文化生活的角度,说明人工智能对教育方式改革的积极影响。
(2)“面对ChatGPT的挑战,被动封杀显然并非上策。”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谈谈你的理解。
(3)教育是有温度的,而AI不是。请你列举两条人工智能不可能完全取代教师教学的理由。
2023-09-25更新 | 581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四七九名校高2023届全真模拟考试(二)文科综合试题
2023高三上·全国·专题练习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最近,ChatGPT在全球爆火,这项人工智能应用引发的冲击波“震撼”了多个行业,首当其冲的就有教育界。因其具备快速查阅文献、生成答案的能力,许多大学生用它来充当“枪手”写作业、交论文,多国高校被迫明确“禁用”ChatGPT。这一幕很新鲜,又很熟悉。当20世纪90年代互联网风靡、搜索引擎诞生的时候,也曾产生过类似的慌张。先进技术的横空出世,让知识的获取更加便利,而教育作为传授知识的行业,则一次次受到挑战。这一次,当AI发展到可以自动梳理资料的时候,其提交的论文作业已经与真人文章相差无几,传统的批量传授知识的模式受到彻底挑战。在AI面前,照本宣科的知识传递毫无胜算,它可以在1分钟,甚至更短时间做出条分缕析的罗列与分析。在AI面前,似是而非的观点同样不可胜数,它可以提供很多个思考角度,并堂而皇之地用不曾发生的事情佐证。

面对ChatGPT的挑战,被动封杀显然并非上策。其实,人工智能在挑战教育方式的同时,也为教育者提供了强大的辅助工具。

“面对ChatGPT的挑战,被动封杀显然并非上策。”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谈谈你的理解。
主观题-简答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议题:从《中国生活变迁》中辨发展的实质(观看视频)
70多年来中国人的生活发生的变化是否都可以理解为发展?为什么(举例论证)?
2023-08-25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8.1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学案

9 . 三国时期,吴国大将吕蒙英勇善战,屡建战功,却因文化水平不高常闹笑话。后来经孙权指教,发奋读书。鲁肃还一直以为吕蒙还像过去一样是个文盲武将,便寻机提出许多战略上的问题为难他,想不到吕蒙竟对答如流,弄得鲁肃瞠目结舌,吕蒙却微笑着说“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


思考:上述典故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
2023-08-24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8.1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学案

10 .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中国产品遍布全球每一个角落。“中国制造”走进了人们的生活,并发挥着不可低估的重要作用。中国制造,是中国经济的骄傲。

然而,中国制造的危机也给我们带来新的思考。在种种不利因素下,中国制造业企业正努力破除旧的生产方式,着力培养自主知识产权、创新能力等核心竞争力。此外,为适应当前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国务院颁发了《中国制造2025》,文中提出,用十年左右的时间来实现我国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转变的目标,虽困难重重,但改革决心坚定。

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发展观的知识,分析我国从“中国制造”升级为“中国智造”应走怎样的发展道路。
2023-07-30更新 | 1174次组卷 | 29卷引用:四川省射洪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政治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