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时代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要求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1 . 香港同胞始终同祖国风雨同舟、血脉相连。中国的近代史,记载着香港被迫割让的屈辱,更记载着中华儿女救亡图存的抗争。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的百年奋斗史,记载着香港同胞作出的独特而重要的贡献。

近日,美国国务院发表年度《香港政策法》报告,对香港落实完善的选举制度和《香港国安法》,以及香港法治、人权和经济发展等情况发表以政治凌驾法治、颠倒是非的谬论。对此,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中方强烈不满,坚决反对!


结合材料,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以“香港明天会更美好”为主题撰写一篇演讲稿,对美方的行为予以驳斥。
要求:①围绕主题,观点明确;②论证充分,逻辑清晰;③学科术语使用规范;④总字数在250字左右。
2023-05-26更新 | 374次组卷 | 6卷引用:山东省青岛市2023届高三第三次适应性检测政治试题

2 .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党同志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绚丽的华章。

材料一   “惟其艰巨,所以伟大;惟其艰巨,更显荣光”,中国共产党是世界上最大的政党,也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肩负着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神圣使命,既有“大的优势”,也有“大的难处”。如何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如何始终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如何始终具备强大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如何始终保持干事创业精神状态,如何始终能够及时发现和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如何始终保持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都是我们这个大党必须解决的独有难题。

大党独有难题,“愈大愈惧,愈强愈恐”,要时刻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时刻保有强烈的忧患意识。


(1)结合材料一,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与法治有关知识,说明中国共产党如何破解“大党独有难题”?

材料二   历史主动,是一个民族和政党自觉顺应历史发展、尊重历史规律,积极洞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的强烈使命担当和不畏万难的精神气质。历史主动精神就是中国共产党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在正确把握历史规律和发展大势的基础上形成的主动改造世界、创造历史,进而把握历史主动的精神品质和精神状态。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分析中国社会运动及其发展规律,在成长过程中不断认识规律、把握规律、运用规律,坚守人民立场,发挥历史主动精神,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的说明》中指出,深入研究历史发展规律和大势,始终掌握新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历史主动,增强锚定既定奋斗目标、意气风发走向未来的勇气和力量。


(2)在新征程上,要继续发扬历史主动精神。结合材料二,运用唯物史观原理,谈谈你的理解。

材料三   “新时代国际贸易的驼铃、帆影”“新时代可持续发展的绿洲、灯塔”“新时代的商贸大道、驿站”“新时代的丝路乐章”……习近平主席的生动比喻,让人们感受到共建“一带一路”的累累硕果。10年间,150多个国家和30多个国际组织纷纷加入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各方开展了数千个务实合作项目,收获了实打实、沉甸甸的成果,共同绘就出一幅联结世界、美美与共的壮阔画卷。10年的历程证明,共建“一带一路”站在了历史正确一边,符合时代进步的逻辑,走的是人间正道。

实践证明,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历史潮流不可阻挡,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可阻挡,各国实现共同发展繁荣的愿望不可阻挡。


(3)结合材料三,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与政治的知识,以“站在历史正确一边”为主题,写一篇短评。
要求:①主题突出,观点明确;②论证充分,逻辑清晰;③学科术语使用规范;④总字数250字左右。
2023-11-15更新 | 111次组卷 | 1卷引用: 山东省临沭县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监测政治试题

3 . 转化的智慧

【村务监督:从“村计”到“国策”】

2024年是全国首个村务监督委员会成立20周年。

一村之计一国之策

为加强村级民主监督、解决村务管理混乱问题,2004年6月18日,浙江省武义县白洋街道后陈村选举产生全国首个村务监督委员会,以独立于村党支部、村委会的第三方监督机构,监督村务管理制度的实施和村务管理的运作。随着制度推行,效果也逐渐显现,次年即实现了村干部零违纪、村民零上访。

后陈村的做法得到时任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的高度重视,他亲自到后陈村调研,并将该村的探索实践总结提炼为“后陈经验”,即通过建立村务监督委员会,确保权力透明和村务公开。这一制度创新,于2010年被写进《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目前,全国60余万个村庄建立了监委会。

(1)据此有人认为,“后陈经验”因源自基层实践而科学有效,各地都应遵照执行。结合材料,运用哲学知识对此观点加以评析。

【统计功能:从“数据”到“依据”】

统计是经济社会管理的重要基础性工作,它通过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为政府、企业提供所需的统计资料和咨询意见。

现行统计法自1983年颁布以来,经过两次修订,在规范、指引、保障统计工作有序开展,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当前,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数据量的不断增加,统计工作面临着造假屡禁难绝、违法成本低、监督体系不完善、信息化建设滞后等问题。针对新情况新问题,进一步推动党中央决策部署和实践中成熟有效的做法上升为国家法律,全国人大拟对现行统计法进行修订。目前该法修正草案已于4月23日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

(2)假如你是草案起草小组成员,需要在会议上就本次修订的必要性和意义向参会委员进行说明。请结合材料,运用经济与社会、政治与法治知识,撰写一份发言提纲。
要求:①围绕主题,观点明确;②论证充分,逻辑清晰;③学科术语使用规范;④总字数在250字左右。

【文化传承:从“迷途”到“正途”】

历史上很长一段时期内,中国的思想观念、典章制度、工商经济和科学技术等对周边乃至全世界都发挥过重要引领作用。但自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入侵中国,中华民族一度陷入亡国灭种的危险境地,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文化主体性遭到严重遮蔽。

任何文化要立得住、行得远,要有引领力、凝聚力、塑造力、辐射力,就必须有自己的主展体性。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结合’,巩固了文化主体性”。这一论断充分表达了对文化发展及其重要作用的规律性认识,表明了中国共产党人的鲜明文化态度,新时代中国的文化主体性,就是党领导人民在文化活动中体现出来的主动性、能动性、创造性,集中体现为对体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认同、自觉和自信。

(3)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知识,阐述新时代我们应如何在“结合”中进一步巩固文化主体性。
2024-05-24更新 | 16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山东省济宁市高三三模政治试题(无答案)

4 . 材料一   实现乡村振兴,关键在党。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要坚持和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各级党委要扛起政治责任,在上级决策、部署的前提下,坚持唯实导向、目标导向、问题导向、效果导向,结合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积极探索符合本地实际的发展路径和方法策略。乡村振兴各项政策,最终要靠农村基层党组织来落实。要广泛依靠农民、教育引导农民、组织带动农民,激发广大农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授身乡村振兴,建设美好家园。


(1)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知识,说明中国共产党在推进乡村振兴中的作用。

材料二   乡村振兴,治理有效是基础。近年来,某地积极探索“党建引领+新风小院”治理模式,积极推进自治、德治、法治有机融合。院落成立了党小组,实行党员联系服务小院群众,开展平安建设,还开通了院落居民的大微信群,大事小事都发在群里讨论商议,村民还可以对村委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质疑和意见,村民参与的热情很高。现在,路灯亮了,公路拓宽了……村民的日子越过越好了。这一模式,有效激活了乡村治理的“神经末梢”,村民对村里的新变化都赞不绝口。


(2)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知识,分析该地治理模式是如何激活乡村治理的“神经末梢”的。

材料三   推进乡村振兴,人大代表责无旁贷。某地人大工委引导代表主动作为,积极参与,不断发挥代表来自人民、密切联系群众的特点和优势,切实发挥代表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积极带头作用,将人大代表锻造成乡村振兴战略的坚实力量。


(3)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知识,围绕“人大代表——乡村振兴的坚实力量”主题写一篇短评。
要求:①围绕主题,观点明确;②论证充分,逻辑清晰;③学科术语使用规范;④总字数在250字左右。
2023-05-25更新 | 206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聊城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同舟共济、万众一心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团结精神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动力,也是在未来岁月里薪火相传、继往开来的强大精神动力。

◆探寻团结的渊源

团结奋斗是中国人民的显著精神标识。中国人在讲到家时,经常说:家和万事兴。讲到国时,倡导大公无私,公而忘私,而追求公,就要以团结为基础。

马克思毕生追求“每一个人的自由发展”,他认为实现这一目标唯有通过“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联合是团结,联合体是团结的共同体。

讲团结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我国的历代领导人都十分重视团结。习近平总书记在2023年新年贺词中特别强调,"今天的中国,是赓续民族精神的中国""明天的中国,力量源于团结”。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知识,说明为什么团结奋斗能够成为中国人民的显著精神标识。

◆发挥团结的力量

2022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极为重要的一年。面对风高浪急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上下迎难而上、砥砺前行,推动经济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发展取得新的重大成就。在探究中国的成功密码时,有人从制度层面上进行分析,认为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势是中国成功的关键;有人从精神层面进行分析,认为中国的一切成就和进步都离不开中国人民的团结奋斗。事实上,中国的各项制度安排都内涵着团结奋斗的精神,能够凝聚磅礴力量,形成同心共圆中国梦的强大合力。


(2)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知识,谈谈你对“我国的政治制度内涵着团结奋斗精神”的理解。

◆谋求最大公约数

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2013年3月,习近平主席在俄罗斯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的演讲中,首次向世界阐述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此后,习近平主席又相继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丰富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内涵和实践路径。

2022年11月,联合国大会裁军与国际安全委员会表决通过三项决议,其中均写入中国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已连续六年写入联大决议。


(3)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知识,以“促进世界团结的中国方案”为主题写一篇短评。
要求:①围绕主题,观点明确;②论证充分,逻辑清晰;③学科术语使用规范;④总字数在250字左右。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