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经济角度考查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3 道试题
1 . 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把自然风光和人文风情转化为旅游业的持久魅力。中部地区长沙某村依托优美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古朴村落,积极打造“写生经济”。通过对村内闲置民居、空闲院落充分改造利用,大力发展民宿+艺术的特色产业,对钟情于写生、研学的游客产生了巨大的“虹吸效应’。村民既可以以闲置宅基地、空闲院落入股,成为民宿小“股东”,也可以在民宿工作,个人收入得以大幅提高。该村的做法(     
①加快了土地承包权流转,壮大集体经济
②有利于盘活农村闲置资源,助力乡村振兴
③能增加农民的经营性收入,推动共同富裕
④贯彻了乡村振兴战略,积极推动绿色发展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23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5周年,也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

材料一党的十八大以来,为推动高质量发展,从中央到地方多措并举,成效显著。

◆商事制度改革持续推进。2022年5月,北京某公司获得了本市首张载有二维码的“一照多址”营业执照,过去要办10次,现在只办一次,“动动手指交材料,足不出户办证照”成为现实。

◆政策工具“精准滴灌”。江苏省注重宏观预测,做好政策组合,推进减税降费,着力破解实体经济发展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

◆以京津冀协同发展、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重点,加快打造引领高质量发展的

第一梯队;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总抓手,推动乡村振兴,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

材料二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应时之举。中国已经从早期的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向规则、管理和标准等制度型开放转变,增强在国际大循环中的话语权,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积极参与国际经贸规则谈判,推动形成开放、多元、稳定的世界经济秩序,为实现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联动循环创造条件。

(1)结合材料,运用经济与社会知识,分析上述措施如何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2)结合材料,运用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的知识,说明中国对外开放向制度型开放转变的意义。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年来,Z县按照乡村振兴战略要求,通过实践探索形成一系列创新举措,一幅乡村美、产业兴、农民富的壮美画卷徐徐铺展。

◎优势共扬,激发产业活力。

产业兴旺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该县立足资源禀赋,大力推广“特色产业+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苹果、竹子、马铃薯等特色产业组织化程度大幅提升、品牌优势逐渐彰显;借助东西部扶贫协作平台,精准引进10余家东部知名企业,建成乡村振兴车间10个,带动约3000名群众实现就业;出台农产品跨区域销售等系列惠农支撑政策,统筹320万元财政资金用于支持促消费活动,培育智慧零售等“互联网+”消费新业态;举办直播带货专场、电商产品对接会等活动,借助节日活动、体育赛事等契机开展扶贫产品展销活动。该县2022年实现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达到5073.6万元,村均收入约45.3万元,同比增长36%。

◎社会共治,提升治理效能。

该县在大力发展产业的同时,积极探索“党建+”乡村治理新模式,坚持制度建设与为民服务功能配套同步、村民自治与村民小组自治联动,通过组建寨管委、成立乡贤会、统筹红管家、建立微治理等服务平台,全力构建党建引领的乡村治理新模式,有效推进村民自治下沉到组。凡是产业规划、土地流转、股权分配、投资分工等涉及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重大事项,均通过“支委提议、‘两委’商议、党员审议、村民决议”的流程形成最终决策。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与社会》的知识,分析Z县激活乡村振兴活力的路径。
2024-05-14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押新高考卷第14-23题 经济与社会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依托特色产业提高发展质量

盘锦市把乡村振兴作为实现全面振兴新突破的重要内容,出台实施乡村振兴三年行动专项方案,加快推进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推动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守住耕地红线,推动稻蟹产业高质量发展,盘锦大米、盘锦河蟹两大产业联盟构建起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经营体系。依托特色优势资源,贯通产加销、融合农文旅,开发“稻作人家”等多条乡村旅游线路。同时,通过抓实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建设,推行“跨境电商+外贸”新型商业模式,着力构建完整的跨境电子商务产业链和生态圈。创建综合保税区,加快发展石化、石油装备、农产品等国家和省级出口转型基地,全面提升对外开放水平。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与社会》《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的知识,说明盘锦市是如何提高发展质量的。
2024-05-10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押第18题 《经济与社会》与《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2003年6月,浙江省启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时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决策。2003—2023年,“千万工程”20年造福万千农民群众,成效显著,对建设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影响深远。

材料一   党建引领,基层治理

一本“民情日记”,载满初心。“串百家门,知百家情,解百家难,连百家心,办百家事,致百家富。”上世纪90年代开始,绍兴嵊州市,党员干部走村入户,掏出日记本,记下烦心事,拉近干群心。2004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提出,“要进一步丰富、完善‘民情日记’这一典型经验的内涵,让‘民情日记’更有生命力,取得更好的实效”。新时代“民情日记”,小本子升级成大数据。手机建档、线上接单、走访记录,急难愁盼早回应,关键小事快处理。

材料二   以文化人,塑形铸魂

让传统文化留下来,活起来:村民闲暇时,有了“放下筷子就想去的地方”,乡村剧团,周周有戏,清扬唱腔,余音绕梁——“多听名角,不生口角”。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聚会迟到,罚一曲;家有喜事,歌祝福,再也不闻吵架声。今日浙江乡村,家家户户,亮出乡规家训,村村镇镇,活跃百姓宣讲。文化礼堂建设,全省全面铺开,成为乡村标配,承载着“我们的村晚”“我们的村运会”等品牌项目,成为广大农民群众的精神家园……今天,浙江已有1.98万个农村文化礼堂,2.53万个农家书屋。

(1)结合材料一,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知识,分析“民情日记”对保持党的先进性的意义。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的知识,请你以感悟“千万工程”二十年为主题写一篇短评。
要求:①围绕主题,观点正确;②论证充分,逻辑清晰;③学科术语使用规范;④总字数在200字左右。
2024-04-19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新高考政治【衡水金卷·先享题】摸底测试卷(重庆专版)01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数字乡村是伴随网络化、信息化和数字化在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应用。2019年5月中共中央印发《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指出,当前数字乡村建设存在资源统筹不足、基础设施薄弱、区域差异明显等问题,亟需进一步发掘信息化在乡村振兴中的巨大潜力,促进农村全面进步。要求到2020年,数字乡村建设取得初步进展,城乡“数字鸿沟”明显缩小。2023年2月,《中国数字乡村发展报告(2022)》全面总结了2021年以来数字乡村建设情况,指出在乡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乡村数字经济新业态新模式、乡村数字化治理效能和数字惠民服务等方面均取得一定的成效。2024年3月,农业农村部等11部门经过前期的实践探索的基础上,印发了《关于开展第二批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工作的通知》,对数字乡村建设提出了更全面、更具体的要求。强调要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因地制宜、循序渐进,立足本地发展实际,以信息化驱动农业农村现代化为主线,探索形成数字乡村可持续发展模式,不断增强内生动力,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提供有力支撑。

结合材料,运用“体会认识发展的历程”的知识,说明我国是如何探索数字乡村建设的。
7 . 报告在强调毫不放松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时指出,加强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工作,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支持脱贫地区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推进防止返贫就业攻坚行动,强化易地搬迁后续帮扶。深化东西部协作和定点帮扶。加大对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支持力度,建立健全农村低收入人口和欠发达地区常态化帮扶机制,让脱贫成果更加稳固、成效更可持续。毫不放松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①是维护国家大一统局面的要求
②体现了新发展理念,坚持了以人为本
③体现了“两个十五年”奋斗目标
④有利于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A.①②B.②④C.①④D.③④
2024-04-17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8 . 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新时代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任务。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更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未来要通过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把各方面资源整合起来,根据各地特色、基础、资源的情况,突出重点、补齐短板、提高效率。此次会议从加大推进力度和更加明确重点两方面对乡村全面振兴提出要求。未来各地各部门要把责任扛在肩上、抓在手上,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不断取得实质性进展、阶段性成果。会议强调,坚持产业兴农、质量兴农、绿色兴农;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大力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材料二   习近平指出,2023年,我们克服较为严重的自然灾害等多重不利影响,粮食产量再创历史新高,农民收入较快增长,农村社会和谐稳定。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不懈夯实农业基础,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目标,把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作为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循序渐进、久久为功,集中力量抓好办成一批群众可感可及的实事。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与社会》知识说明乡村振兴如何坚持新发展理念。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与社会》知识为建设农业强国提出合理化建议。
2024-04-17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召开
9 . 2024年2月,“科技小院”一词首次写入中央一号文件。科技小院以“研究生+农民+合作社+产业”的人才培养模式运作,专家、教授随时随地进行技术、科研指导,手把手带着学生在工作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零距离、零时差、零门槛、零费用服务农户及生产组织。下列对科技小院产生的积极作用,传导正确的是(     
①推进农业技术创新→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增加农产品的价值
②创新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发展新型经营主体→助力乡村振兴
③推动科技与农业融合→促进农业生产集约化→增强农业竞争力
④加强产学研合作→促进农业科学成果转化→推动农业转型升级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4-04-16更新 | 523次组卷 | 8卷引用:2024届湖北省宜荆荆高三下学期五月高考适应性考试政治试卷
10 . 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指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不懈夯实农业基础,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时亲自谋划推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以下简称“千万工程”),从农村环境整治入手,由点及面、迭代升级,20年持续努力造就了万千美丽乡村,造福了万千农民群众,创造了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成功经验和实践范例。要学习运用“千万工程”蕴含的发展理念、工作方法和推进机制,把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作为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循序渐进、久久为功,集中力量抓好办成一批群众可感可及的实事,不断取得实质性进展、阶段性成果。

材料二   《意见》强调,做好2024年及今后一个时期“三农”工作,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坚持和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目标,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以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为底线,以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提升乡村建设水平、提升乡村治理水平为重点,强化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强化农民增收举措,打好乡村全面振兴漂亮仗,绘就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画卷,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更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与社会》知识说明为什么要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与法治》知识说明怎样打好乡村全面振兴漂亮仗。
2024-04-16更新 | 11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公布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