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人们认识产生差异的原因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20 道试题
1 . 同是长江,几度遭贬的苏轼铁板铜琶高歌“大江东去”,而李煜则多愁怨叹“一江春水向东流”;同是明月,张九龄吟出“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触发了思亲的无限情愫,而张若虚发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引出的是深邃的哲理思考。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角度看,材料表明(       
①认识具有主体差异性
②认识是一个无限发展的过程
③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④认识根源于主体独特的内心感受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 . 下列选项中与下边漫画哲学寓意最相符合的是(       
A.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一定有不同认识
B.把握事物的本质比认识事物的现象更重要
C.价值观影响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
D.通过“思维的眼睛”人们就能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2022-06-14更新 | 5082次组卷 | 35卷引用:河南省开封市杞县高中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5月月考政治试题试题
3 . 北京2022年冬奥会会徽(冬梦),图形主体形似汉字“冬”的书法形态,上半部分展现滑冰运动员的造型,下半部分表现滑雪运动员的英姿,体现中国举办的冰雪两大运动的理念。中间舞动的线条流畅且充满韵律,代表举办地起伏的山峦、赛场、冰雪滑道和节日飘舞的丝带,为会徽增添了节日欢庆的视觉感受。材料表明(     

①会徽的设计是对客观存在的能动反映
②会徽的设计源于创作主体的主观想象
③艺术创作过程要把握事物之间的联系
④不同主体对同一事物的认识可能不同
A.①③B.②③C.②④D.①④
2022-03-11更新 | 2605次组卷 | 21卷引用:河南省通许县启智高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
4 . “围炉煮茶”最早源于中国古代文人茶事。古朴的茶桌椅、精致的茶器,五好友饮酒煮茶、围炉夜话,这是历史记载中关于冬天的生活场景之一。近年来,在繁忙急躁的社会中,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追寻生活的安静祥和,于是“围炉煮茶”这一吃茶方式风靡起来,成为当代年轻人的社交新宠。这表明(     
①虽然受到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但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的认识也可能相同
②认识具有反复性,人们对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③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人们的认识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变化发展
④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不同历史发展阶段人们的实践方式都是不同的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③①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民以食为天,国以粮为安。我国传统粮食安全观注重粮食供给数量,老百姓的食物80%来自水稻、玉米、小麦等主粮。现阶段,我国已实现从“吃不饱”到“吃得好”的历史性转变,居民食物需求更加多样化和个性化。在此背景下,大食物观不断形成。从生命进化的角度看,食物的本质就是提供维持生物体运转的能量,谷物、蔬菜、肉蛋奶甚至微生物、合成物质都可以成为食物。因此,大食物观主张向耕地草原森林海洋、向植物动物微生物要热量、要蛋白。全方位多途径开发食物资源,不仅要关注数量安全,而且要关注质量安全、食物结构安全和生态安全。如今,老百姓饮食更讲究营养、健康,更注重蛋白质、纤维、微量元素等均衡搭配。

如何践行大食物观?人工智能和生物技术的结合给蛋白质的创新研发带来了无限可能。有人认为,通过科技创新合成高蛋白食品能实现食物供求平衡,应该大力推进。也有人认为,合成蛋白在口感等方面仍无法与传统肉蛋白相比,其对身体安全健康方面的影响仍存在不确定性,应审慎对待。

(1)运用《逻辑与思维》中关于认识发展历程的相关知识,分析形成大食物观所经历的思维过程。
(2)结合材料,运用认识论的知识,说明人们对合成食品为什么会持不同的态度。
2024-03-21更新 | 980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北省保定市易县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5月月考政治试题
6 . “围墙花园”是一个控制用户对应用、网页和服务进行访问的环境,泛指各类封闭生态系统。其本质是商业公司利用自身流量来维护客户群、限制竞争、实现利益最大化的手段,也因此时常被生态系统、用户体验甚至开放等概念模糊替代,营造出以提供更优质服务为目标的“错觉”。这说明(     
①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是感性认识的基础和指导
②从认识主体看,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会受到立场的制约
③人们可以根据自身需求创造条件实现新旧事物的迭代进化
④应坚持科学的思维方法,透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7 . 柳宗元写的《早梅》和《过衡山见新花开却寄弟》,都与“梅”有关,但两首诗所寄托的情感却是不一样的。这主要(     

①受主体自身状况的影响
②反映了客体的不同属性
③源于不同时期的实践经历
①体现了认识的反复性、上升性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8 . “感冒了,多喝点水吧。”在生活中,当我们不小心伤风感冒时,总是会听到医生给出这样的建议。但澳大利亚的医学家们近日指出,对于某些特定的呼吸道疾病来说,多喝水甚至会对身体有害。这说明(     
A.任何真理都有自己的适用条件和范围
B.真理与谬误的界限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C.不同的立场会影响人们对真理的认识
D.真理与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并相互转化
2023-12-04更新 | 789次组卷 | 37卷引用:2016-2017学年山东省单县第五中学高二下学期月考政治试题
9 . 人们往往习惯性认为只要我说清楚了,你就应该听明白,如果你没有听明白,那就是你的问题。下图漫画(选自小林漫画)蕴含的哲理是(     

A.对事物的认识是主体决定客体的过程
B.对同一对象的认识并没有对错之分
C.追求真理是一个认识不断发展过程
D.要站在不同立场上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10 . “殳”(shu)被认为是中国古代五兵之一。《诗经。伯兮》云:“伯也执殳,为王前驱。”《释名》云:“殳,殊也。长一丈二尺,无刃,有所撞挫于车,上使殊离也”。有人据此认为“殳”并非一种兵器而是车战中车马撞挂在一起后,拨打使之分离的器具。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受主客观因素的制约,对“殳”的作用会有多种不同的认识
②深入把握历史的真实状况,人们才能正确认识“殳”的作用
③对“殳”作用的认识,要根据当前的实践需要判断其真理性
④因“殳”的复杂性,每一个人对其作用的正确认识都不相同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