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经济与社会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68 道试题
1 . 下图是2013—2023年我国低收入户与高收入户的对比情况。

下列有助于解决上述问题的合理建议是(     
①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高财政转移支付的精准性
②加快推动社会慈善事业发展,倡导高收入者承担社会责任
③健全由市场决定报酬的机制,激发生产要素创造财富活力
④合理调整投资与消费的关系,实现发展成果由全体人民共享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7日内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县高三下学期高考四模文科综合试卷-高中政治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低空飞行器一度只存在于科幻电影当中,现在正逐渐走进我们的生活,且场景应用不断拓展。千亩棉田上,农业无人机“漫步”空中,通过植保、巡视等方式精准作业;应急救灾方面,消防无人机在空中喷出高压水柱,成功“制服”十几层楼上的大火;日常生活中,外卖派送借助无人机实现十五分钟内送达……借助日益先进的低空技术,低空经济在风光游览、城市安防、医疗救护、应急救援、农林植保、电力巡检等领域已广泛应用。

2023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打造低空经济等若干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新质生产力的代表,低空经济已经成为培育发展新动能的重要方向。低空经济是以无人机产业为主导,涉及研发制造、飞行培训、行业应用、侦测反制等众多行业,是辐射面广、产业链长、带动性强的综合经济形态。预计到“十四五”末,我国低空经济对国民经济的综合贡献值将达到3至5万亿元。

当前,我国无人机、通航飞机等低空经济相关产品的研发和生产能力不断增强,低空经济已成为各地比拼的“新赛道”,2024年全国多个省份将发展低空经济写入政府工作报告。2024年1月1日起,《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正式施行。展望未来,通用机场、航空园区、航空小镇、无人机基地、飞行营地等将星罗棋布,天空会更加繁忙。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说明低空经济发展的驱动因素及其对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作用。
7日内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青海省西宁市高三下学期二模文科综合试卷-高中政治
3 . 下图反映的是某商品的市场变化情况,其中E点为市场均衡点,D、S分别代表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若不考虑其他因素,下列选项能引起价格从P1移动到P2的是(       

A.第20届中国-东盟博览会期间,南宁市对宾馆酒店客房价格实行最高限价干预
B.国务院将涉及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到期税费优惠政策统一延续到2027年底
C.发改委公布2024年小麦最低收购价为每50公斤118元,比2023年上调1元钱
D.近期受新能源汽车等下游需求高速增长影响,上游原材料稀土价格保持上涨态势
7日内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青海省西宁市高三下学期二模文科综合试卷-高中政治
4 . 我国将于2027年初步建立煤炭产能储备制度。产能储备包括常规产能和储备产能两部分。常规产能是指非应急状态下煤炭正常生产的产能,由企业根据市场情况自主组织生产,不纳入国家统一调度范围。储备产能是指在常规产能基础之上预留的规模适度、用于调峰的产能,应急状态下按国家统一调度与常规产能同步释放,实现煤炭“向上弹性生产”。建立煤炭产能储备制度意在(       
①坚持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相结合,保障煤炭供应安全稳定
②增强煤炭供给弹性和灵活度,促进我国能源布局结构合理
③赋予煤炭开采者产能自主权,提高灵活应对市场变化能力
④保障煤炭市场供需相对平衡,防止煤炭市场价格大幅波动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2023年12月19日至20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指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坚定不移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三农”工作的决策部署,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更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三农”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
②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消除城乡发展差异
③要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
④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党的中心任务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下图反映的是2022年11月至2023年11月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涨跌情况,下列对图中信息推断正确的是(     

居民消费价格涨跌情况(月度同比)
注:按国际惯例,当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增幅连续超过3%时,有通货膨胀的风险;CPI增幅低于1%时,则有通货紧缩的风险。
①产能严重不足,会引发经济危机
②物价持续下跌,通货紧缩风险加大
③短期内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居民生活成本
④通货紧缩预期加大,经济发展必然下滑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进博承不落幕,发展永无止境。从2018年至今我国共举办了六届进博会。纷至沓来的“头回客”、步履不停的“回头客”、信心满满的“全勤生”,跃跃欲试的“新创客”……全球超3400家企业参展,企业参展数量达289家,超过历届水平。

材料二   我们向世界发出郑重承诺,“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不仅要年年办下去,而且要办出水平、办出成效、越办越好”。2023年11月“四叶草”在黄浦江畔绽放新绿,第六届进博会如期召开,并呈现出以下看点:

看点一   我国降低进出口关税、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以广聚全球商机的强劲“磁力”,苍萃全球企业签约参展,展品从“地球村”的四面入方奔赴进博之约。

看点二   智能料技刷新体验,绿色理愈加逃传道,实现全绿电办展,新产品、新技术、新服务将集中亮相,进博会成为各国创新创造的大秀场。

看点三   面对2023年全球贸易增速大幅救缓,中国以举办进博会为契机,为多个国家提供了贸易互利互惠机会,相关国家可以搭乘中国经济发展的快车,与中国一道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

看点四   在今年国家展中,69个国家里面有16个是最不发达国家,企业展里而有29个最不发达国家。

(1)解读材料一所反映的经济信息。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知识,分析进博会为什么能够办出水平、办出成效、越办越好。
8 . 下图是2022年和2023年全国及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增速情况。根据图表信息,可以推断,与上年同期相比,2023年(     

①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
②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值高于城镇居民
③城镇与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差距有所扩大
④我国经济持续恢复向好,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不懈夯实农业基础,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粮食安全事关国计民生,是乡村全面振兴的首要任务。

材料一

注:我国连续多年粮食总产量位居世界第一,中国用不足世界10%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0%的人口。

材料二   2023年12月19日至20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传达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对“三农"工作的重要指示,强调“要树立大农业观、大食物观,农林牧渔并举,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大农业是朝着多功能、开放式、综合性方向发展的立体农业,它区别于传统的、主要集中在耕地经营的、单一的、平面的小农业。大农业观超越了单纯的耕地生产和一产的范畴,要求推动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并举、种养加一体、产加供销贯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旨在把农业建成现代化大产业。保障粮食安全要树立大农业观、大食物观,即不仅要关注粮食、蔬菜、水果等作物的种植,也要关注畜牧业、林业、渔业等重要农产品的供给,还要关注农产品加工、流通、销售等其他环节,通过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在确保大宗粮食作物安全供给的基础上,全方位多途径开发食物资源,推动传统粮食安全向食物安全转变。

(1)解读材料一反映的经济信息。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我国应如何通过践行大农业观、大食物观筑牢粮食安全基石。
10 . 如图表示某产品的供求量与价格的关系(横轴为供求量,纵轴为价格。D1为变动前的曲线,D2、D3为变动后的曲线)。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前提下,以下描述正确的是(     

①春暖花开后,户外帐篷的需求量从D1向D₂方向移动
②个税起征点提高,生活必需品均衡价格从E₁向E₂移动
③历年3月都是出游淡季,旅行箱包的需求量从D₁向D₃移动
④某地开展“惠车促消费活动”,汽车的均衡价格由E1向E2移动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