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哲学与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 道试题
1 . 2022年秋季开学起,劳动课正式成为中小学的一门独立课程。课程包括清洁、烹饪、公益劳动等内容,“动手”指数很高。开设这门课,旨在让孩子们真正懂得劳动的意义,更加明白“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道理。之所以强调“动手”,是因为(     
①认识源于实践并以实践为目的和归宿
②源于直接经验的认识更容易成为真理
③在实践过程中主体的综合素质能得到提升
④以实践为基础的正确认识具有直接现实性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1-22高二·全国·课时练习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2 . 2021年7月17日至18日,第五届中学生哲学大会在北京市某中学举办。中学生哲学大会是向所有对哲学感兴趣的初、高中生开放的学术平台,旨在搭建中学生之间的学术交流平台,提升学生对于哲学以及哲学研究的兴趣。此次大会举办的意义在于(     
①能够为提升中学生的成绩提供具体的方法建议
②能为中学生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指导
③为中学生认识世界提供零散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④为中学生学习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2-08-27更新 | 1674次组卷 | 5卷引用:湖北省襄阳市襄州区第一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政治试题
3 . 中国人讲究规矩,尤其是古人尊师重道,所以教育戒尺跟古代私塾一起应运而生。“戒”,警戒、惩戒;“尺”,尺度、标尺、标准。这些正是人在成长过程中所必需的,没有规矩,难成方圆。当今,“戒尺”仍然是影响我们日常生活交往的一种文化。从中我们可以感悟到(   
①运用戒尺旨在彰显教师的权威和公正                    
②传统文化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
③戒尺文化是封建社会的产物,应剔除                    
④戒尺蕴含着特定的文化内涵和价值取向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1已经过去了,在网络发达的现在,越来越多人喜欢在网络上“冲浪”。因此衍生了许多网络热词。如何看待网络热词,现择取两种观点。

观点一:“双减”“元宇宙”是时事热点新名词。“双减”是国家关于中小学教育一系列政策的概括,旨在打击校外非法补习机构,整合社会教育资源,消除家长与学生的教育焦虑;“元宇宙”则代表网络时代下人们对“虚拟世界”的畅想,可能是一个方兴未艾的“风口”。这类政策、经济相关词语,大多以简洁的词语概述复杂的概念,关注它们就是关注时代脉搏。

观点二:“YYDS”“绝绝子”相较于之前的“热词”则落了下乘。“YYDS"是“永远的神”的拼音首字母缩写,“绝绝子”则是一个表达强烈赞叹的词语,可作程度副词或形容词用。这类词语背后是严肃的语言问题:一些因语言能力贫瘠而生造的词语。这类词语很可能存在语法错误,甚至已经有恰当的同义词,却依托网络有了市场。它们的出现会影响语言的纯洁性和适用性,应当警惕这样一种趋势。


(1)请你选取其中一种看法,运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知识说明应如何正确对待网络热词。
(2)以你选取的看法为出发点,就如何促进网络语言规范发展提两条具体建议并给出其哲学依据。
2022-03-02更新 | 366次组卷 | 2卷引用:【2022好题必刷】全真模拟卷(湖北卷)第二辑卷1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的严峻形势,习近平主席提出“打造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这对于坚定全球抗击疫情的信心、携手应对全球公共卫生危机具有重要引领作用,也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内容。

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基,人人享有健康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内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旨在建设一个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其中“普遍安全”就包含应对全球公共卫生危机。打造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重要倡议,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旨在更好地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保驾护航,维护人类的整体安全与健康福祉。


(1)结合材料并运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的知识,说明习近平主席提出“打造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正确性。
(2)结合材料,请就我国如何参与打造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提出两条建议。
2022-03-31更新 | 138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新高考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3月质量检测巩固政治试题
6 . 近年来,某自治州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工作,广泛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普及活动,通过整合教师、非遗传承人、民间艺人等师资力量,开设“非遗课堂”,将扬琴、板凳龙、板凳拳,剪纸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引进学校课堂,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开展非遗进课堂活动(     
①发挥了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能助力传统文化创新发展
②增强了传统文化的吸引力,有利于保护和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
③旨在集中展示民族文化,推动中华各民族相互融合
④有利于促进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相互转化,发展好本民族文化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2-02-24更新 | 216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圆创联考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联合测评政治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2021年11月5日,第八届全国道德模范座谈会在北京举行。根据评选结果,中央文明委决定,授予张桂梅等68名同志第八届全国道德模范荣誉称号,授予李增军等254名同志第八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评选表彰全国道德模范(     
①是为了激发人们形成善良的道德意愿和情感,提高道德实践能力
②有助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确保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
③旨在营造见贤思齐、德行天下的浓厚氛围,引领社会向上向善
④能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导向作用,为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8 . 2020年5月17日晚,2019年度感动中国人物评选颁奖盛典在央视综合频道播出。一个个闪亮的名字刻写了伟大时代的凡人善举,一串串感人的事迹彰显着推进社会前进的精神力量,他们用人性的光辉温暖中国、感动你我。评选表彰感动中国人物旨在(       
①弘扬传统道德,筑牢理想信念之基②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抵御外来文化影响
③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④传递社会正能量,引导人们崇德向善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2·江苏南通·二模
9 . 不知什么时候起,“偶像”成了娱乐圈的专有名词,被等同为明星、爱豆。但从古至今,偶像的涵义绝不仅限于此。回顾过去,不少曾经的“偶像”倒下了,但更多真正的偶像却在大众视野中矗立起来,我们在点点星光中重新定义了偶像的意义。真正的偶像应该是什么?偶像应该是一面镜子;也应该是一种力量,鼓舞后继者奋然前行;更应该是一种方向,寄托着最美好的追求和向往。下列对偶像观认识正确的是(     
①偶像价值判定取决于其对主体的积极意义
②偶像效应中所蕴含的价值导向影响人生价值的实现
③对偶像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标准随认识变化而不同
④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时代的变迁不断改写着偶像的内核外延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北京时间2021年10月16日0时23分,搭载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三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精准点火发射,约582秒后,顺利将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3名航天员送入太空,发射取得圆满成功。这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立项实施以来的第21次飞行任务,也是空间站阶段的第2次载人飞行任务。在60多年来的航天事业发展中,在实现航天梦、中国梦的过程中,我们的航天人克服困难、勇于创造、团结协作、敢于追梦,形成宝贵的精神财富,正是这些财富引领我们航空事业的飞速发展,也使我国航天事业发展从无倒有,由弱到强,航天技术多个方面在世界处于领先水平,大大提升了我国的国际影响,也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和民族自豪感。


结合材料,运用中华民族精神的知识,分析发扬新时代航天精神对推进建设现代化强国的意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