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财政与税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广东省数字经济发展规划(2018-2025年)》提出,到2025年,数字经济进入全面扩展期,整体发展水平进入世界先进行列。

材料一   广东不仅是经济大省,也是数字经济大省,具备发展数字经济得天独厚的资源和优势。一方面,“广东制造”是中国制造业的领跑者,制造业资源丰富;另一方面,在软件开发领域,广东拥有庞大数量的ISV(独立软件开发商),拥有全国规模最大的软件产业和完善的基础芯片配套产业;据统计,2020年,广东省数字经济增加值规模约5.2万亿元,占GDP比重46.8%;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全国领先,截至2021年7月底,广东省累计建成5G基站13.4万座,居全国第一。

材料二   广东有400多万工业企业,90%以上是中小企业。目前广东企业“不会数字化、不敢数字化、不想数字化”的现象较为普遍。广东省虽然是全国规模最

大的芯片应用市场,但高端芯片自给率只有14%左右,严重依赖进口,数字化自主可控技术缺乏,“缺芯少核”亟须突破。广东应用型人才结构性短缺,市场急需“既懂工业又懂互联网”的跨界复合型人才。各类财政资金在支持方向、资金用途以及评审标准方面仍沿用传统思路,对解决数字经济新业态企业的痛点、难点问题的针对性不强,尤其对欠发达地区政策倾斜力度明显不够。产业环境有待进一步完善。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概括广东在数字经济发展方面的优势有哪些?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说明广东应如何引领数字经济强省建设?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根据中共中央“十三五”规划建议精准扶贫和精准脱贫的要求,H市各级党委和政府勇担扶贫责任,积极创新扶贫方式,运用中央和省级财政扶贫资金,对有劳动能力的支持发展特色产业和转移就业,对“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实施扶贫搬迁,对丧生劳动能力的实施兜底性保障政策,从而打开了扶贫开发工作的新局面。
当前的积极的财政政策,已经从传统的总量性政策,转向结构性的政策;从单纯的经济政策,转向经济社会的政策。与去年相比,今年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算表上,增值税、印花税等税种的收入明显缩减;同时,在今年的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支出预算表上,在保障铁路公路等经济建设重点支出的同时,教育、科学技术、医疗卫生、住房保障的支出,以及社会保障支出和就业支出,都明显的在增加强有力的财政资源,是中国经济强大韧性和实力的表现,为当前经济的发展,释放着明显的动能。
(1)运用财政作用的知识,分析H市扶贫工作中采取的方式所包含的经济学原理。
材料二:2016年12月28日,江西政省政府印发《江西省特色小镇建设工作方案》,今明两年该省将分批确定60个左右的特色小镇建设名单,《方案》要求,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科学编制特色小镇建设专项规划和工作方案; 依据资源禀赋和区域优势,精准定位产业布局,合理规划产业结构,大力实施“一镇一策”,精心打造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主导产业;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探索生态文明建设新模式;充分挖掘、整理、记录地方传统文化,保护和利用好历史文化遗存,在经济发展和社会管理中充分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形成独特的地方文化标识,力争到2020 年,建成一批各具特色、富有活力的现代制造、商贸物流、休闲旅游、传统文化、美丽宜居等特色小镇,坚定不移加快发展转型,推动该省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努力打造美丽中国“江 西样板。
(2)根据材料二,分析说明江西特色小镇建设的思路是如何坚持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的。
材料三:“魅力大别山,最美在六安” “山环英霍千重秀,江淮明珠放异彩”。六安为大别山区域中心城市,是国家级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长三角城市群成员城市,合肥都市圏副中心城市,国家级交通枢纽城市。六安市素有“白鹅王国、羽减之都”美誉,是全国重要的优质羽绒原产地和集散地。“两河一岛四岸”碧波荡漾,水天一色,白鹭翔臬,风光旖旎,恍如人间仙界,六安荣膺“国家级园林城市”,“国家级生态示范区”、“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水环境治理优秀范例城市”、“中国特色魅力城市200强”等称号。
(3)请为六安建设“魅力中国城”提两点建议并写出唯物论依据。
2017-11-12更新 | 236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政治试题

3 . 伴随人口增加、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快,水资源短缺、水环境污染、水生态受损情况触目惊心,水安全正在成为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全局性和战略性问题。水安全问题,正在构成中华民族的“心腹之患”。

据调查,全国十大水系水质一半污染;国控重点湖泊水质四成污染;31个大型淡水湖泊水质17个污染;9个重要海湾中,辽东湾、渤海湾和胶州湾水质差,长江口、杭州湾、闽江口和珠江口水质极差……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高屋建瓴地指出如何应对水安全“新常态”。各级政府部门应按照这一战略要求,充分发挥政府作用和市场机制,加快推行城镇居民用水阶梯水价制度,非居民用水超计划、超定额累进加价制度;扩大投入力度,提高水治理能力,用科学方法和思维保障饮水安全,呵护我们共同的生命载体。同时呼吁公民积极学习和宣传有关水安全的知识,树立生态文明的观念;积极行使建议权和监督权,勇于监督不法企业的违法行为;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自觉维护水安全。


(1)从经济生活角度,提出解决水安全问题的建议。
(2)从政治生活角度说明,为什么全社会都要重视水安全问题?
2016-12-12更新 | 542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届湖南省六校高三上学期1月联考政治试卷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9年4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在重庆考察,并主持召开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座谈会。会上习近平从准确把握脱贫攻坚形势、着力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扎实做好今明两年脱贫攻坚工作三个方面对打赢脱贫攻坚战进行了阐述和部署。为完成“脱贫攻坚”目标,实现社会公平,M县探索“土地流转+种植+养殖”的发展方式,坚持和完善相关分配制度;试行财政收入增长与扶贫资金增长的“并行挂钩”机制,确保财政收入的增量切实惠及贫困群众;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合作模式,实现农民增收与公司效益“共赢”;坚持开发扶贫与救济扶贫“双轮驱动”,对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织牢社会保障网。社会帮扶持续加力,企业民众等主体通过捐款捐物等爱心帮扶措施,帮助建档立卡贫困户脱离贫困。

材料二   2020年是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作为全国扶贫任务最重的省份之一,四川贫困量大、面宽、程度深,区域性整体贫困突出。一直以来四川财政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坚持集中财力办大事办要事,集中火力战脱贫,为全省脱贫攻坚提供了强有力的财政政策和资金支撑。6年来,全省财政累计投入财政扶贫资金超过5500亿元,全力保障脱贫攻坚资金需求,实施产业帮扶项目,建设大型养殖扶贫基地,促进农业生产发展和农民增收;实施资产收益扶贫,拓宽贫困群众持续稳定增收渠道;为无劳动能力贫困人口织密织牢综合保障网,提高低保标准,设立贫困老年人补贴,建立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社保卡“一卡通”发放机制,有效确保了扶贫资金精准使用、精确“滴灌”。全面落实扶贫商品增值税进项税额抵扣,列入全省易地扶贫搬迁项目所涉及的企业,可减按15%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力提效,激发了市场主体活力,有效扩大了投资和消费需求,为促进贫困区域经济平稳发展提供有力支撑。目前,四川7个挂牌贫困县已经全部摘帽,贫困群众已全部搬迁入住,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任务。


(1)结合材料一,运用“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的相关知识,谈谈该县是如何实现“脱贫攻坚”目标的。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中的相关知识,说明财政在四川省完成脱贫攻坚任务中的作用。
(3)我国在打赢了脱贫攻坚战后,正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正为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为人民谋幸福而努力。请围绕共同富裕写两条宣传标语。
2021-12-10更新 | 409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遂宁市射洪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12月)月考政治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材料一:2018年,我国采取多种措施,筑牢实体经济发展根基。做强实体经济,要激发市场主体活力。2018年3月28日和4月4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指出,为服务实体经济,降低制造业、交通运输等行业的增值税率;一并上调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标准;对装备制造等先进制造业在一定时期内未抵扣完的进项税额予以一次性退还;设立国家融资担保基金,带动各方资金扶持小企业、“三农”和创业创新;进一步清理规范涉企收费,将阶段性降低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单位缴费比例、失业保险及工伤保险费率政策期限延长至2019年4月30日。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知识,说明我国是如何通过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发展实体经济的。

材料二: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改善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良好的生态环境不仅直接提供生态产品,而且影响和决定着创造社会财富的能力。目前我国物质产品生产能力强大,有的生产领域还出现了产能过剩,但生态产品供给却是短缺的。

节约能源,发展新能源,是解决环境问题的关键所在。可喜的是中国新能源发展迅速,正引领世界潮流。中国企业2016年在国内市场投入1030亿美元发展可再生能源及相关低排放技术,达到美国国内投资规模的2.5倍。2016年,中国在海外对可再生能源项目的投资达到创纪录的320亿美元,中国已经发展成为“新能源的世界领头羊”。


(2)结合材料二运用有关经济知识,说明中国新能源企业应如何更好贯彻“绿色发展”理念。

材料三: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是各项事业取得成功的重要法宝。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对成熟的实践经验不断进行理论总结和升华:十五大,正式把依法治国确立为党领导人民治国理政的基本方略,把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确立为治国理政的建设目标;十六大,提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十七大,提出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依宪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等一系列提升党治国理政理念的新观点、新举措,十九届二中全会提出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决议,继续完善凸显法治在国家建设中的主导地位……


(3)结合材料,运用“求索真理的历程”的知识,分析我国法治思想演变所蕴含的哲理。
2019-02-01更新 | 30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上石桥高级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测试文综政治试题
6 . 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表现。当然,我国要加快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到2009年末,我国财政收入增速超过GDP增长率的局面已经持续了17年。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已由“九五”末期的10.3%上升到“十一五”初期的18.4%。与此同时,居民收入和劳动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出现了下降,职工工资总额占GDP的比重从“九五”末期的13.3%下降到“十一五”初期的11%。
改革开放之初,我国各行业间收入水平最高是最低的1.8倍,2008年我国20个行业门类中这一差距为4.77倍。目前,电力、电信、石油等垄断企业职工平均收入是全国平均工资水平的5—10倍左右。上市国企高层管理人员的收入是一线职工的18倍左右。
材料二
我国财政收入取之于民,用之于民。2010年,国家继续出台系列惠民措施,于增加人民收入,改善民生。如中央财政拟安排“三农”投入8183亿元,比以上年增加930亿元,用于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稳定并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实施各种惠农补贴等;中央财政拟安排社会保障投入3185亿元,用于加快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把城镇居民基本医保和新农舍的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到120元,比上年增长50%;中央财政拟投入433亿元用于促进就业,继续加强职业技能培训,重点提高农民工和城乡新增老大力的就业能力。
(1) 材料一(含图15)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运用所学经济常识,说明如何利用税收来解决材料一中出项的问题。
(2) 结合材料二,运用国家职能的有关知识,分析国家继续出台系列惠民措施对增加人民收入,改善民生的作用。
(3)结合材料,运用因果联系的观点,说明我国当前改革收入分配制度的必要性。
2019-01-30更新 | 950次组卷 | 2卷引用:2010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四川卷)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近年来,我国持续加大减税降费力度,过去5年通过实施营改增累计减税2.1万亿元,加上采取小微企业税收优惠、清理各种收费等措施,共减轻市场主体负担3万多亿元。减税降费实体经济受益明显,给企业带来了真金白银的获得感。财政部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18年上半年,经济运行延续稳中向好态势,为财政收入实现较快增长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积极财政政策有效落实,也有力促进了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经济运行与财政收入良性互动,反映出我国经济活力增强,发展质量不断提高。

材料二2018年以来,各级财政部门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调整优化支出结构,在严控一般性支出基础上,集中力量支持脱贫攻坚、生态环保、教育、科技创新、社保、医疗等重点领域。上半年,全国专项扶贫支出1760亿元,同比增长39.70/,着力全面改善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推进深度贫困地区精准脱贫。全国节能环保支出2627亿元,同比增长16.3%,真金白银支持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加快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促进生态环境质量改善。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知识分析说明我国持续加大减税降费力度的理由。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经济知识,说明国家财政是如何推动高质量发展的。
8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近年来,国家把稳增长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把稳增长与调结构、惠民生结合起来,加快财政支出进度。加大财政对“三农”、欠发达地区、科技创新、节能环保和农田水利等的支持;注重向民生领域倾斜,加大对教育、文化、医疗卫生、就业、社会保障、保障性安居工程等方面的投入;加大结构性减税力度,实施一系列减轻小微企业税费负担的政策措施。
材料二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未来经济政策方面会更加注重解决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问题。这是从量到质的巨变,也是迈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新要求。
(1)结合材料一,说明财政在我国社会经济生活中所发挥的作用。
(2)结合材料二,运用“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相关知识,分析如何解决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问题。
2018-03-06更新 | 158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大连市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习近平主席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12月28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也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没有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亿万农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决定着我国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
为了更好解决“三农”问题,会议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路的目标任务,并首次提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有关知识,分析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对于实现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意义,并就如何实现乡村振兴道路提出两条政策性建议。
2018-07-04更新 | 174次组卷 | 1卷引用:2018年高考全国卷考前冲刺演练精品卷文综政治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地铁作为城市交通的动脉,以其安全舒适、方便快捷的优势,成为许多大城市缓解道路拥堵的重要手段。
材料一       历时4年9个月的建设,2017年7月,石家庄市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将正式开通运营。据悉,该工程总投资173.2亿元,其中40%由石家庄市财政承担,其余资金利用国内银行贷款解决。
与石家庄不同,某市地铁建设创新采用PPP模式(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即政府通过市场化手段,引入民间资本,由一个或若干民营企业负责地铁的一部分投资和后期运营,同时也使政府从地铁投资者和间接经营者转变为部分投资者和监管者。
材料二       2016年初,《石家庄市轨道交通管理条例》立法计划正式启动。6月28日,市第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听取并审议了市政府关于《石家庄市轨道交通管理条例(草案)》的说明。之后,市人大常委会法制委员会到先等地进行了立法调研,并将《条例草案》在市人大网站和《石家庄日报》进行了全文刊登,广泛征求市民的意见和建议。由于该《条例》涉及面较广,综合性、专业性较强,还邀请了国家级和省级专家、学者进了论证。该《条例》报请省人大常委会批准之后,自2017年6月1日起施行。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别指出兴建地铁需要政府财政投资和引入民间资本的合理性。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知识,简要说明人大和公民在《石家庄市轨道交通管理条例》的出台过程中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