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4年全国两会后,新质生产力再次引起热议,新质生产力是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的当代先进生产力,它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质变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为核心标志。

材料一   新质生产力是以产业升级为方向的生产力。在产业升级的过程中,必须处理好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之间的关系。我国传统产业体量大,包括钢铁、有色、石化化工、建材、轻工、机械、纺织服装等,在制造业中占比超过80%。与传统产业相比,新兴产业因其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成长性、产业辐射面广等特点,使其成为各国经济发展竞争的关键点和现代化产业体系的主体力量。

但是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并不是绝对隔离绝缘的,那些把传统产业当成低端产业的观点是错误的。强调培育和壮大新兴产业更不是简单化地抛弃传统产业,这意味着加速形成新质生产力,培育新兴产业,高度依赖传统产业作为基础。传统优势产业规模大、占比高,依托传统优势产业培育新兴未来产业,形成的新质生产力更具根植性。这意味着,以产业升级为导向,实现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协同发展是当前我国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必由之路。

材料二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发挥新型举国体制的优势,在党中央的统一领导下,调动全国资源,一大批重大创新工程取得突破性进展。如科技部、发改委、工信部、国资委等部委先后在盾构机整机、关键零部件技术、数字化技术等方面给予了几十个科研项目的支持,中国铁建重工牵头,把顶尖高校、科研院所、上下游企业等联合起来,持续进行技术攻关,我国首套盾构机用超大直径主轴承研制成功。这成为新型举国体制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上发挥制度优势的生动体现。

注:举国体制是特殊的资源配置与组织方式,由政府统筹调配全国资源力量,达成相应目标任务。新型举国体制是在原有举国体制基础上的继承与创新。发展到今天,新型举国体制有了新的核心任务——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材料三:人才是第一资源,是创新的根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支撑,而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的最大制约因素也是人才,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按照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求,畅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完善人才培养、引进、使用、合理流动的工作机制。”这为我们做好人才工作、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了基本遵循。

材料四:2024年3月12日,辽宁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卢锡超在答记者问中说:文体旅融合发展,根源在于资源的整合,潜力在于场景的打造,动力来源于业态的创新,这也是我们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要求。我们文旅行业要通过融合创新来推动文旅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推动我们建设高质量文体旅融合发展示范地,确保在攻坚之年文旅攻坚之战取得全面胜利。

(1)结合材料一,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的知识,谈谈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的关系。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与社会》的相关知识,分析新质生产力的形成与新型举国体制的联系。
(3)高三的王同学在学习《逻辑与思维》后认为,“联想是创新思维的基础,只要善于联想就能成为未来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结合材料三,请你运用“提高创新思维能力”的知识对此加以评析。
(4)结合材料四,请你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相关知识,以“促进辽宁文旅消费市场繁荣”为主题撰写一篇短评。(要求:①围绕主题,观点明确;②论证充分,逻辑清晰:③学科术语使用规范;④总字数在150—200字。)
2024-05-17更新 | 269次组卷 | 3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4月份阶段测试政治试卷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党的二十大作出“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的部署。东北地区,拥有10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1亿多人口,曾是新中国工业的摇篮,也是全国经济的重要增长极,在国家发展全局中至关重要。

材料一   2023年9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中指出,要注重抓好第一批、第二批主题教育的衔接联动,落实好党中央提出的目标要求和各项重点措施;深化理论学习,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把党员、干部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增强信心、提振精神;大兴调查研究,提高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科学谋划工作,着眼推动高质量发展,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强检视整改,督促党员、干部正视和解决党性党风党纪方面的问题,以新风正气振奋人民群众发展信心。

习近平强调“积极培育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培育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 新质生产力有别于传统生产力,涉及领域新、技术含量高,要推动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两个轮子一起转,通过体制机制改革优化创新环境,推动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不断开花结果。

材料二   2024年,哈尔滨成为全国旅游“顶流”城市,哈尔滨旅游火爆出圈。

哈尔滨市政府做出一系列“大动作”:在总结以往旅游经验教训的同时,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和建议,汇聚民意民智。抓住后冬奥3亿人上冰雪运动和“大众冰雪旅游时代”的契机,统筹规划了冰雪季七大板块百余项冰雪活动,利用微信、抖音等策划了“逃学企鹅”等高流量活动引爆旅游市场。针对旅游消费市场中出现的问题,文旅部门和市场监督管理局及时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措施,加强监管,督促和监督企业落实解决,让外地游客感受到了满满的诚意。与此同时,哈尔滨正积极筹备2025年亚冬会和建设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冰雪体育示范区,全力打造“冰雪文化之都·双亚冬举办城”的国际化一流冰雪旅游目的地。

哈尔滨“讨好式”“宠溺式”服务,不仅放大了冰雪特色文旅效应,更为东北地区全面振兴带来了政策上的红利和经济体系的复苏。

材料三   2023年11月,中国共产党辽宁省第十三届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在沈阳召开,审议通过了《中共辽宁省委关于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辽宁新篇章的意见》,提出了新时代“六地”目标定位,即通过全省上下不懈奋斗,努力将辽宁打造成为国家重大战略支撑地、重大技术创新策源地、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新高地、现代化大农业发展先行地、高品质文体旅融合发展示范地、东北亚开放合作枢纽地,在走出高质量发展、可持续振兴的新路子上发挥龙头和骨干作用,在谱写东北全面振兴新篇章中展现更大担当和作为。

(1)结合材料一,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是东北全面振兴的根本保证。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知识对此加以阐释。
(2)结合材料一,运用生产方式的相关知识分析,新时代应如何推动东北振兴?
(3)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与社会》《国际政治经济》相关知识分析说明哈尔滨政府助力哈尔滨火爆出圈的经验。
(4)沈阳历史悠久,文化旅游资源丰富。作为新时代的辽宁青年,请你运用文化知识,围绕“高品质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地”为辽宁人写一篇倡议书。
要求:①自拟主题,观点明确;②论证充分,逻辑清晰;③学科术语使用规范;④总字数在150个左右。
3 . 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算力”主要包括通用算力、智能算力、超算算力以及边缘算力。目前,我国算力产业链已经初步形成,在数字政府、工业互联网等多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2021年,我国算力核心产业规模达1.5万亿元,关联产业规模超过8万亿元,算力产业支柱作用越发凸显。小到生活中的每一次人脸识别、视频播放,大到引力波发现、地质勘探、高端制造,都能通过数据“算”出来。自动识别红绿灯,自动选择最优车道、上下匝道,变道自动紧急避让,这些都离不开算力。随着超算与云计算、大数据、AI的融合创新,“算力经济”已经登上历史舞台,成为经济增长的下一个风口。


(1)结合材料,运用《经济与社会》的知识,分析“算力经济”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对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意义。

材料二   在2021年全球的算力分布中,中国占27%。在基础算力、智能算力、超算算力三种算力中,中国分别占全球的27%、26%和20%。但是,由于我国缺乏高端芯片的制造能力和操作系统的完整生态,我国“算力”的根基并不牢固。

近几年来,上海加大对核心科技产业的扶持,在集成电路领域,对光刻机、刻蚀机等企业给予税收减免等优惠。2022年9月,上海相关企业已经实现了芯片14nm先进工艺规模量产,90nm光刻机5nm刻蚀机、12英寸大硅片、国产CPU以及5G芯片等也都实现了突破。2022年10月,上海实施的《上海市促进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条例》是继《上海市数据条例》后,上海出台的第二部数字经济领域地方法规,在人工智能资产评估方面,沿袭了后者中数据资产评估的思路,算法模型和算力资源的交易流通等也借鉴了数据交易与流通的规定。


(2)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知识,简要阐述上海打牢“算力”根基的做法给我们的启示。

材料三   数字时代正在召唤一张高效率的“算力网”。“东数西算”把东部密集的算力需求有序引导到西部,使数据要素跨域流动。



(3)请你从打造“高效率的“算力网””的角度写一份未来畅想。
要求:①围绕主题,观点明确;②论证充分,逻辑清晰;③学科术语使用规范;④总字数在200个左右。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