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2 道试题
1 .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要求,加快建立全国统一的市场制 度规则,打破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打通制约经济循环的关键堵点,加快建设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充分开放的全国统一大市场。可见,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旨在(     
①加快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
②实施科学的宏观调控,避免市场调节出现失灵的情况
③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④降低市场交易成本,推动国内市场高效畅通和规模拓展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 . “饭圈”是一个网络用语,指粉丝圈子的意思。当下有些“饭圈”因行业资本控盘和流量经济作祟而变成“怪圈”。针对这一乱象,相关部门紧急出台规范管理明星艺人流量造假和诱导粉丝消费的禁令以及惩治条例。禁令和条例的颁布(     
①有利于强化我国市场机制调节作用
②是弥补市场调节盲目性的重要举措
③旨在更好发挥政府的市场监管作用
④有利于营造公平、有序的营商环境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3 . 2021年10月12日,国家发改委印发《关于进一步深化燃煤发电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的通知》对燃煤发电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工作作出了部署。一是有序放开全部燃煤发电电量上网电价。二是扩大市场化交易电价上下浮动范围。燃煤发电市场交易价格浮动范围由现行的上浮不超过10%、下浮原则上不超过15%,扩大为上下浮动原则上均不超过20%,对高耗能行业由市场交易形成的价格不受上浮20%的限制。下列选项对这个政策解读正确的是(     )
①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助力燃煤发电行业结构调整和功能转型
②让市场电价更好地反映电力供需和成本变化,实现电价上涨
③充分发挥电价信号引导作用,推动企业实现绿色、低碳发展
④旨在通过推高企业用电成本,缓解燃煤发电企业的经营困难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23年11月8日,首届中国碳市场大会在上海举行,主题是“建设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

碳排放权交易,顾名思义,就是将二氧化碳的排放权当成商品一样来买卖。交易前,政府部门将规定时期内的碳排放额度即碳排放权,分配给企业等重点排放单位。我国《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明确规定,在应对气候变化和促进绿色低碳发展中充分发挥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作用,推动温室气体减排。在经济生活中,如果企业实际碳排放低于配额,可以把差量部分在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上出售;如果企业实际碳排放超过配额,可以按照市场价格从其他企业购买配额用来抵消超出的碳排放,或者选择接受政府罚款。


准确可靠的数据是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有效规范运行的生命线,国务院生态环境部一直高度重视碳排放数据质量管理,对碳排放数据弄虚作假行为“零容忍”,一旦查实将依法严肃处罚。
(1)结合材料一,运用“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知识,说明我国建设和规范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经济意义。

材料二   2022年以来,中央企业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为国民经济平稳健康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2022年上半年,中央企业积极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高质量参与共建“一带一路”,有序落实“碳达峰”“碳中和”部署,全力服务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发挥了骨干中坚作用;2022年上半年,中央企业的研发经费投入3786亿,同比增长19.7%,一批重大创新成果持续涌现;至2022年上半年,中央企业改革三年行动主体任务基本完成,完成率超过95%;2022年夏季招聘活动启动以来,全国国企的新招录高校毕业生7.7万人,其中央企新招录的高校毕业生是3.5万人,同时,央企还招收了就业见习毕业生3.8万人……中央企业在保民生、促就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与社会》的相关知识,说明中央企业是如何为国民经济平稳健康发展作出积极贡献的。

材料三   2020年9月,习近平主席向全世界郑重宣布:中国将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一诺千钧,言出必行。3年来,我国构建起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作出顶层设计,明确时间表、路线图;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正式启动上线交易,截至2023年9月,全国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量达2.82亿吨,累计成交额达137.22亿元;我国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上马,截至2022年底,全国共淘汰落后和化解过剩产能钢铁约3亿吨、水泥4亿吨;全球首台超大容量16兆瓦海上风电机组成功并网发电,具有自主品牌的“华龙一号”等三代大型先进压水堆技术批量应用,氢能、燃料电池、新型储能等前沿技术不断取得新突破……我国的绿色低碳发展,步伐坚实有力。


(3)结合材料三,运用《经济与社会》的知识,说明我国政府是如何发挥制度和政策优势助力绿色低碳发展的。
2024-03-12更新 | 144次组卷 | 1卷引用:碳达峰 碳中和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战略性新兴产业代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方向。当前,中央企业正在加快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构建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绿色环保等一批新的增长引擎。国务院国资委数据显示,2023年1至8月,中央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完成投资超8400亿元,同比增长约30%。2023年12月召开的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强调,2024年中央企业要更加注重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收入和增加值占比。

材料二   当前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仍然存在不少瓶颈。一是产业原始创新能力有待提升。特别“从0到1”的原始创新能力“瓶颈”亟待突破。二是高层次技术人才结构性短缺。在人才引进方面,尚未形成全球人才吸纳体系;在人才培育方面,与产业发展相匹配的人才培育体系亟待建立,三是产业链协同发展基础仍显薄弱。龙头企业缺乏对上下游企业的整合能力和引领带动作用,中小企业产业往往规模较小,尚未形成集群式发展态势。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与社会》的知识,分析中央企业加快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意义。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与社会》的知识,就政府如何突破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瓶颈提出建议。
6 . 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关心循环经济发展,多次考察循环经济项目并做出指示批示,指出:“变废为宝、循环利用是朝阳产业,使垃圾资源化,这是化腐朽为神奇,既是科学,也是艺术,你们要再接再厉。”循环经济发展的意义在于(       
A.坚持共享发展理念,实现同步富裕
B.坚持开放发展理念,提高经济发展速度
C.充分发挥政府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
D.保障资源可持续利用,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7 . 疫情解封,旅游复苏,2023年2月以来,“赏花游”成为不少人踏春的首选。借此契机,云南多地文旅局局长们火爆“出圈”推介当地旅游,推出了精品观花旅游线路和精品观花点,持续打造最美花海景点;多地积极施策吸引客流,使作为传统意义上的旅游淡季的春季,转而成为全年旅游复苏的新起点。由此可见(       
①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政府要发挥好宏观调控作用
②生产决定消费,要善于打造和培育新业态新动能
③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能使旅游经济富有活力
④推动文旅产业供给侧结构改革能有效解决文旅产品供需矛盾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4-01-27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保山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8 . 阅读材料,按要求完成下列问题:

党的二十大报告擘画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明确了新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目标任务和大政方针,在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材料一   基本经济制度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制度保障

数据资源作为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要素资源,具有重要的商用价值。L省为推动数字经济发展,助力数字中国建设,制定了《L省数字经济发展规划》,采取以下举措实现数字强省建设:将数据资源作为新增要素列入市场建设体系中,完善生产要素市场;完善数字经济发展的政策体系,加大税收、金融等政策的开发,支持数字经济企业发展壮大,培育数字经济企业核心竞争力;完善数字经济运行机制,加强监管,建立科学有效的审计机制,切实保障数字经济发展健康稳定;强化地方国有企业的引领作用,提升各类社会资本投资,拓宽发展资金通道;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和数字人才激励措施,推进产业升级和结构优化。

(1)结合材料一,运用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有关知识,说明L省上述举措对加快建设数据要素市场的意义。

材料二   数字经济是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大动力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

按照党的二十大加快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的战略部署,在探索以数字经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过程中,S市锐意开拓,勇于创新,大力推进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建设,优化老年健康和养老服务供给,覆盖85%以上的常住老年人;补齐农村现代化短板,以高标准、高质量的要求建设农村数字硬件设施,提前建设完成5G基站729个,在全国率先实现农村5G网络全覆盖;开启中国首个工业遗址数字艺术馆与元宇宙体验空间“大筒仓”。“大筒仓”运用多项前沿技术,营造沉浸式元宇宙体验空间,向公众展示数字艺术作品;上线全国首个碳普惠互动平台“低碳星球”,将居民绿色出行等行为核算成相应的二氧化碳减排量,积累碳积分,助力营造全民参与的低碳减碳的社会风尚。

(2)结合材料二,运用“我国经济发展”的知识,说明S市如何以数字经济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

材料三   增进民生福祉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目的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论述,S市市委市政府围绕“民生工程”,兜好底、织好网、办好事,保持八成财政支出投向民生事业,社保、医保、低保水平均稳居全省第一位;围绕“人民收入”深入实施居民收入“四增”工程和中等收入群体倍增计划,让人民群众的“钱袋子”更鼓、“家底子”更厚;围绕“幸福教育”,积极推进教育改革,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均衡布局优质医疗资源,扎实推进“健康S城”建设;围绕“品质养老”,完善高品质养老服务体系,打造健康养老示范城市;坚持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提高基本医保、大病保险与医疗救助的综合保障水平发展公益慈善事业,逐步实现幼有善育、学有优教、劳有厚得、病有良医、老有颐养、住有宜居、弱有众扶,把S市打造成为东北振兴中共同富裕的城市典范。

(3)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有关知识,分析S市是如何增进人民福祉的?
2024-01-06更新 | 317次组卷 | 2卷引用:吉林省白山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政治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要坚持法治护农,产业兴农。

材料一   近年来,“买青山”农产品交易模式兴起,即农户将土地上尚未成熟的农产品提前出售给收购方,由农户继续履行管护义务,待农产品成熟后再交予收购方。这一模式能缓解因鲜活农产品保质期短造成的购销两难问题,对促进产销对接具有一定作用。不过,该模式合同价格不因产量而改变,也不随市场价格波动而调整,买卖合同通常也不够规范,极易发生纠纷。

【基本案情】

2021年11月30日,杜某求购全某所种植的尚在生长期内的萝卜,双方协商后达成“买青山”合意,并签订《蔬菜买卖合同》,约定全某将其种植的39.5亩白萝卜以每亩人民币9200元卖给杜某,同时付定金180000元,接收完成结清货款;签订合同之日起,全某要负责管理好白萝卜,保证没有病虫害;杜某收获时,若发现有病虫害,则有权终止合同,并双倍赔偿损失;杜某在2022年1月22日前拔扯完萝卜,如未拔扯完,算自愿放弃。

自2021年12月7日起,全某多次通知杜某接收萝卜,杜某予以拒绝。 2022年1月11日之前,杜某在与全某的微信聊天中认可案涉萝卜是“好萝卜”,称未接收是因为运送车故障。2022年1月15日之后,杜某称萝卜中发现灰霉点,电话通知全某解除合同并要求退款。后双方诉至法院,杜某请求合同解除,返还定金,全某反诉请求杜某支付剩余款项。

【裁判结果】

审理法院认为,案涉双方虽约定了解除合同的相关情形,但当事人双方未能就约定解除情形中“灰霉点”的定义达成一致,而原告方杜某未能证明萝卜存在合同约定的“灰霉点”或者其他病虫害情形,亦未证明双方协商一致同意解除案涉合同,故对其请求不予支持。按双方合同约定,全某已履行了交付萝卜的合同义务,杜某拒不接收案涉萝卜构成违约。法院判决杜某清偿全某剩余萝卜款138324元并驳回了杜某的诉讼请求。

(1)请结合材料,运用经济与社会、法律与生活知识,分析法院依法确认“买青山”合同效力的典型意义。

材料二   随着海洋污染加剧,我国某海产品养殖企业提前谋划,打破“海养海鲜”的常规思路,利用现代技术,让海鲜“搬家”到离海最远的内陆省份、坐拥沙漠和戈壁滩的新疆谋生,实现了海鲜和陆地养殖的“双向奔赴”。海鲜“搬家”,技术先行。陆养海鲜并不简单,聚焦“沙漠里养殖水产”这个难题,解决了如何留住水源、减少沙地渗漏、预防土壤返碱、减少本土敌害等问题。利用新疆盐碱地特质,往水里添加微量元素和益生菌,模拟出适合不同海产品生长的人工海水环境,海鲜“安家落户”健康成长。年产量达到6000吨,产值达4.2亿元,除了供应国内市场外,也出口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家。

(2)结合材料,运用提高创新思维能力知识,阐述某企业是如何实现海鲜和陆地养殖的“双向奔赴”的。
2024-03-14更新 | 56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山东省泰安市高三一模政治试题

10 . 党的二十大报告擘画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明确了新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目标任务和大政方针,在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材料一   基本经济制度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制度保障

数据资源作为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要素资源,具有重要的商用价值。L省为推动数字经济发展,助力数字中国建设,制定了《L省数字经济发展规划》,采取以下举措实现数字强省建设:将数据资源作为新增要素列入市场建设体系中,完善生产要素市场;完善数字经济发展的政策体系,加大税收、金融等政策的开发,支持数字经济企业发展壮大,培育数字经济企业核心竞争力;完善数字经济运行机制,加强监管,建立科学有效的审计机制,切实保障数字经济发展健康稳定;强化地方国有企业的引领作用,提升各类社会资本投资,拓宽发展资金通道;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和数字人才激励措施,推进产业升级和结构优化。

材料二   数字经济是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大动力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

按照党的二十大加快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的战略部署,在探索以数字经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过程中,S市锐意开拓,勇于创新,大力推进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建设,优化老年健康和养老服务供给,覆盖85%以上的常住老年人;补齐农村现代化短板,以高标准、高质量的要求建设农村数字硬件设施,提前建设完成5G基站729个,在全国率先实现农村5G网络全覆盖;开启中国首个工业遗址数字艺术馆与元宇宙体验空间“大筒仓”。“大筒仓”运用多项前沿技术,营造沉浸式元宇宙体验空间,向公众展示数字艺术作品;上线全国首个碳普惠互动平台“低碳星球”,将居民绿色出行等行为核算成相应的二氧化碳减排量,积累碳积分,助力营造全民参与的低碳减碳的社会风尚。

(1)结合材料一,运用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有关知识,说明L省上述举措对加快建设数据要素市场的意义。
(2)结合材料二,运用“我国经济发展”的知识,说明S市如何以数字经济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
2024-03-02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许昌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开学考试政治试题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