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376 道试题
1 . 为有效解决“择班热”“择师热”,促进教育公平公正,消除群众疑虑,某区教育部门组织城区初中起始年级电脑派位、随机抽签均衡分班活动。区纪委监委、区教体局、部分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家长代表全程参与现场流程并监督。材料表明(     
A.民主集中制能有效规范政府权力的运行
B.我国的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最真实的民主
C.人大代表履职尽责,模范遵守宪法和法律
D.政协委员参政议政,增进共识、促进团结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途径。党中央高度重视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职业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离不开法治的保驾护航。现行职业教育法于1996年公布施行,在发展职业教育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在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中职毕业生无法报考高等院校、高职院校毕业生在研究生考试、公务员考试和事业单位招聘时遭遇学历歧视等一系列问题。2022年4月20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四次会议表决通过了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于2022年5月1日起施行。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注重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在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聚焦职业教育领域热点难点问题,结合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实际,积极将实践成果上升为法律规范。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知识,分析我国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的合理性。
2023-10-18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武汉睿升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质量检测政治试题
3 . 某地推行“人大+网格”工作新模式,以人大代表之家、社区代表联络站为主阵地,坚持线下、线上相结合,通过“人大代表网格通”手机APP,无缝隙对接社区网格化治理服务平台,及时上报群众意见和诉求。这一工作新模式有利于(     
①发挥人大职能优势,创新基层治理方式
②畅通民意反映渠道,拓宽人大代表履职范围
③丰富人大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基层实践
④发挥人大代表在基层自治中的主体作用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4 . 2023年1月13日,在浙江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向大会报告工作。过去五年,省人大常委会聚力中央和省委重大决策部署,围绕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及时依法作出决定决议52项,审议工作报告193个,对55部法律法规实施情况开展调研,有力助推高质量发展。这表明浙江省人大常委会(     
①将党的决策部署贯彻到国家的工作中
②行使决定权为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③针对重点难点问题让民主监督更加务实有力
④行使国家立法权为发展提供法治保障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5 . 《爱国主义教育法草案》于2023年6月26日首次亮相,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审议。制定《爱国主义教育法》是党中央决策部署的重要举措,是落实宪法关于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等现实的重要举措。草案在起草过程中征求了36家中央相关部门、部分省级人大常委会和基层以上立法联系点的意见,很多普通民众通过基层立法联系点提出了多方面的意见建议。材料表明(     
①全国人大常委会依法行使立法权、监督权
②制定《爱国主义教育法》为爱国主义教育提供根本法律保障
③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最真实、最广泛、最管用的
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持民主集中制的原则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
6 . 天更蓝了、水更清了,生态环境越来越好,成为近年来人们共同的感受。你可能不知道,这背后有一种不容忽视的力量——全国人大常委会已连续三年运用执法检查等法治方式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助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这表明全国人大常委会(       
①作为我国的法律监督机关进行执法检查
②依法行使职权监督生态环境的保护
③行使职权能更好地发挥全国人大的作用
④在我国的国家机构中居于最高地位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7 .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好制度,这一制度是由______决定的。(       
A.我国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性质B.国家的许多因素
C.国家权力机关D.国家领导人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加快生态环境资源保护立法修法步伐。

2018年3月,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将生态文明写入宪法;制定长江保护法、黑土地保护法、黄河保护法等10部生态环境保护法律,填补了有关领域的立法空白;修订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野生动物保护法等,法律规范更加明确具体; 通过决定形式将每年的8月15日定为全国生态日……在长江保护法立法过程中,听取利益相关居民单位社团“原汁原味”的意见建议,社会公众的意见经基层立法联系点被写入法律。

目前我国已形成生态环境保护法律30余部、行政法规100多件、地方性法规1000余件,还有其他大量涉及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规定。


结合材料并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知识,说明我国是如何通过科学立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
9 . 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6月28日闭幕。会议表决通过了无障碍环境建设法、对外关系法;通过了设立全国人大常委会代表工作委员会的决定,通过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批准2022年中央决算和审计工作报告的决议。在此次会议上,全国人大常委会(       
①行使立法权,制定无障碍环境建设法等法律②行使任免权,设立工作委员会
③行使决定权,通过中央决算、审计情况报告④行使监督权,监督工作委员会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10 . 2023年7月26日至29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在贵州开展检查。科技进步法是我国科技领域的基本性法律,这部法律的宣传贯彻和推动实施情况,是此次执法检查的重点之一。开展执法检查(       
①凸显了全国人大常委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②有利于制定法律,为科技进步提供法律保障
③表明全国人大积极履行职能,推动法律实施       
④督促地方积极行动,推动法律宣传走深走实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3-10-16更新 | 303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南省天一大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阶段性测试政治试题(二)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