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5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22年全国人大常委会落实党中央关于海洋环境保护决策的重要部署,高度重视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的修订,将《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的修改列入立法工作计划,并在中国人大网上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修订草案)》,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2023年10月24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表决通过了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明确要求有关部门应当依照水污染防治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协同推进入海河流污染防治,使入海河口的水质符合入海河口环境质量的相关要求。该法律为人民群众享受到碧海蓝天、洁净沙滩提供了坚实保障。

(1)结合材料一,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知识,分析全国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的原因。

材料二   2023年,习近平主席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十周年。“一带一路”已成为造福世界的“发展带”和惠及各国人民的“幸福路”。

十年来,我们已与152个国家和32个国际组织签署200余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一带一路”拉动了近万亿美元投资规模,形成3000多个合作项目,为沿线国家创造42万个工作岗位,让近4000万人摆脱贫困。未来的“一带一路”,我们将会在不断地克服挑战和障碍的基础上,打开新的机遇之窗,实现更高质量的共商、共建、共享。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全球化”的相关知识,说明“一带一路”是怎样成为造福世界的“发展带”和惠及各国人民的“幸福路”。
昨日更新 | 1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福建省福州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5月模拟考试政治试卷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4年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70周年。70年风雨兼程,70年春华秋实。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发挥制度优势,广泛凝聚起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磅礴力量。

2021年3月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修正案中,“全过程民主”被明确写入;不断完善基层立法联系点建设,把群众声音收集起来,将立法精神传递开来,让民意搭上立法"直通车";支持人大代表通过履职平台充分听取和反映群众的意愿呼声,推动解决群众普遍关注的急难愁盼问题;创新设立人大社会建设社区观察点,聚焦群众关心关切,助力完善基层治理。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说明人大是如何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的。
昨日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四川省射洪市高三下学期5月高考模拟文综试题-高中政治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从在地方考察时首次提出“新质生产力”这一重大概念,到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作出重要部署,再到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进行系统阐述,习近平总书记以深邃的战略眼光和高度的理论自觉,深刻回答了“什么是新质生产力、为什么要发展新质生产力、怎样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大问题。2024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三次到团组,三次谈及“新质生产力”,进一步阐释了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方法论。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共议新质生产力,多角度研讨、多领域聚焦、全方位布局,达成了一系列重要共识,使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突破口和主攻方向更加清晰,发展思路更加明确,必将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注入强大动力。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共议“新质生产力”,达成许多重要共识的原因。
昨日更新 | 157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陕西省榆林市高三下学期第四次模拟考试(三模)文综试题-高中政治

4 . “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淮南子·主术训》)“集中力量办大事”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举国体制与当时基础薄弱、人才短缺的条件相适应,更多依赖政府行政动员和集中计划调配能力。改革开放后,我国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并日益完善;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个别国家试图遏制中国发展,我国面临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威胁。如何继承与创新原有举国体制,完善新型举国体制显得迫切而重要。

(1)结合材料一,运用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相关知识,简要分析完善新型举国体制的迫切性。

材料二   要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新型举国体制,充分发挥国家作为重大科技创新组织者的作用,支持周期长、风险大、难度高、前景好的战略性科学计划和科学工程,抓系统布局、系统组织、跨界集成,把政府、市场、社会等各方面力量拧成一股绳,形成未来的整体优势。要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通过市场需求引导创新资源有效配置,形成推进科技创新的强大合力。

——习近平: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求是》,2022年5月

(2)完善新型举国体制,是中国共产党站在新时代历史方位的又一次“赶考”。结合材料二,说明这次“赶考”是如何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的。

材料三   新型举国体制之所以能发挥强大作用,在于有一个强有力的领导核心。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刀刃向内的政治勇气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使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性锻造中“身子骨”更硬朗;根据我国所处发展阶段、环境、条件变化,面对世界政治经济不确定性加大的局面,果断提出构建新发展格局,发展新质生产力,开辟新赛道,推动高质量发展,正是新型举国体制的集中表达。

(3)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有人因此认为,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形成一个完善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举国体制。试结合材料三,对这一观点加以分析。

材料四   新型举国体制之所以能发挥强大作用,在于有一个高效的国家运转机制。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审议通过政府(国务院)、全国人大常委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等工作报告,审查通过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2024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等议程,充分彰显我国国家机构体系在决定国家重大决策、维护和确保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上的高效运行。

(4)结合材料四,说明新型举国体制为什么需要高效的国家运转机制。
(5)有观点认为,我国高效的国家运转机制就是主张全过程人民民主。试结合材料四进行评析。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4年是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十周年。十年来,三地人大常委会创新机制制度,推动京津冀协同立法走实走深:

合力解难题。聚焦生态环境保护等重点领域,三地人大常委会在核心条款、基本标准、关键举措上保持一致,相继表决取得一批立法成果。

监督紧随后。三地人大常委会同步通过了《关于构建京津冀人大协同监督机制的实施意见》,共同开展联合执法检查,助推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地方协同立法前无借鉴,旁无参照,三地人大通过十年通力合作,形成了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凌晨并照顾彼此关切的共识,走出了常态化协作、制度化推进的立法新路子,为区域协同立法打造陪了新样板。

运用《政治与法治》知识,说明京津冀协同立法在我国法治建设中的作用。
昨日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天津市八校高三下学期联合模拟(一)政治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国务院组织法是关于国务院组织制度和工作制度的基本法律。为了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我国在总结实践经验基础上修改已经实施40多年的国务院组织法。

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听取审议并原则同意全国人大常委会党组关于国务院组织法修订草案有关问题的请示和汇报,为国务院组织法修改工作提供了科学指导和重要遵循。国务院办公厅和司法部前期开展国务院组织法修改工作,取得重要进展和成果。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会同相关部门,在前期工作基础上根据党的二大精神作了调适性修改,研究提出国务院组织法修订草案。2023年10月至2024年2月,修订草案经过全国人大常委会两次审议和广泛征求意见,充分吸收各方面的意见建议,形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组织法(修订草案)》。2024年3月5日,《国务院组织法(修订草案)》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审议。3月11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表决通过了新修订的国务院组织法。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知识,分析《国务院组织法》修改过程是如何彰显我国的制度优势。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听取审议并原则同意关于《国务院组织法》修订草案有关问题的请示。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在前期工作基础上,梳理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提出的有关议案、建议和提案,征求中央和国家有关部门的意见,形成了修订草案。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将修订草案印发,组织部署全国人大代表研读讨论,再次征求社会公众意见,进一步完善国务院组织制度和工作制度,汇聚奋斗新时代的磅礴力量。

根据立法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议事规则的有关规定,由宪法和法律委员会根据各代表团的审议意见,对国务院组织法进行统一审议。2024年3月11日,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表决通过了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组织法》。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知识,阐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组织法》修改是如何发挥政治优势汇聚磅礴力量的。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新年伊始,中央部委各部门相继推出民生领域的新规新举,为2024年带来浓浓暖意。

呵护“一老一小”

2024年1月11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提出26项举措,全方位护佑“幸福晚年”。新的一年将加快推进养老服务立法,扎实做好立法研究。同时,动态调整国家基本养老服务清单,指导地方落实清单制度,织密织牢养老服务兜底保障网。

保障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农村留守儿童等困境儿童健康成长,也成为相关部委2024年的工作重点。各地民政部门将组织实施有关专项行动,落实好流动和留守儿童摸底排查、建立台账、关爱帮扶等重点任务,进一步促进残疾孤儿回归家庭。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知识,分析我国是如何呵护“一老一小”为2024年带来浓浓暖意的。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9年11月,党中央印发《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对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作出全面部署。2022年7月,根据党中央批准的立法工作安排,中央宣传部和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共同牵头启动爱国主义教育法起草工作,反复研究修改形成爱国主义教育法(草案征求意见稿)后,征求了36家中央有关部门、部分省级人大常委会和基层立法联系点的意见。很多普通民众通过基层立法联系点提出了多方面的意见建议。同时,考虑到青少年群体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点人群,联系点工作人员还专门走进学校倾听师生意见。2023年10月,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知识,说明爱国主义教育法的制定是如何现立法为民的。
7日内更新 | 9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贵州省贵阳市第一中学等校高三三模政治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依然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依然在农村。数字乡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赋能“三农”发展的集中体现,是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强力支撑。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筑牢国家粮食安全根基,扎实推进共同富裕,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要坚持数字赋能,以“数”助农、兴农,为乡村振兴插上“智慧翅膀”,勾勒中国乡村新图景。

材料二   依托全省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实现政务服务一网通办,让人民群众享受“网上办、掌上办、就近办”的便利化服务。2023年11月24日,广东省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通过《广东省政务服务数字化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这也是全国首部政务服务数字化条例。《条例》共五章34条,注重以数字化深入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于2024年1月1日起施行。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与社会》的知识,说明推动数字乡村发展的原因。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与法治》相关知识,谈谈你对广东出台全国首部政务服务数字化条例的认识。
7日内更新 | 8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山东省菏泽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高考冲刺押题卷(五)政治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