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下图为2020——2023年三大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注:最终消费支出是指“消费”,资本形成总额是指“投资”,货物和服务净出口是指“出口”,其中前两者是国内需求,货物和服务净出口是外需。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经济信息?

材料二   做好2024年经济工作,要坚持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结合起来。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发展和优化升级,提升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水平;开展制造业“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行动,打造更多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制造”品牌。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与社会》知识,说明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作用。

材料三   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全面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核心技术、关键技术,化缘是化不来的,必须依靠自力更生、自主创新。要时不我待推进科技自立自强,只争朝夕突破“卡脖子”问题,切实提高我国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能力,把科技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为我国发展提供有力科技保障。

(3)依据材料三,运用《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的知识,说明为什么要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7日内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天津市八校高三下学期联合模拟(一)政治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注:经济发展新动能指数是指以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以下简称“三新”)模式为主要内容的统计指标体系,利用“三新”调查基础数据,采用线性加权的综合评价方法构建而成的复合指数,用来反映经济新动能发展趋势和进程,包括网络经济指数、经济活力指数、创新驱动指数、转型升级指数和知识能力指数。

材料二 “三新”经济增加值衡量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从事“三新”经济生产活动创造的增加值。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2022年,“三新”经济增加值为210084亿元,比上年增长6.5%。“三新”经济增加值相当于GDP的比重为17.36%。“察势者明,趋势者智,驭势者独步天下。”在看到“三新”经济已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稳定器”的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国虽已成为科技投入产出大国,但现阶段国内基础研发仍然相对比较薄弱,人才储备及结构还不够合理,高端要素供给不够充分,支撑“三新”经济发展的创新链尚不完整,产业体系自主性、稳定性、安全性不足,这也势必影响“三新”经济未来健康可持续发展。为让“三新”经济迸发更大潜能、展现更新活力,这就需要各地打好“组合拳”,持续为“三新”经济保驾护航。

(1)分析说明材料一体现的我国经济发展的特点。
(2)结合材料二,从我国的经济发展及国际关系的角度,说明我国保驾护航“三新”经济的原因与措施。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近年来,一场全新的生产力变革正在中国孕育发生。在崭新的赛道上,新质生产力正加速形成。某地新产业、未来产业抓得准、立得住,始终聚焦国家政策导向、产业发展方向、技术变革走向等,新质生产力快速形成。在推动新兴产业发展上,该地始终坚持“只要值得,就要舍得”的投资原则,成功探索出“以投带引”招商引资模式,形成了以制造业为代表的集群发展的“强引擎”。该地认识到“谁抢占了未来产业的制高点,谁就赢得了未来”的道理,加快布局量子信息、航天技术、聚变能源、下一代人工智能、合成生物五大先导产业集群。其中,集成电路、新型显示、人工智能三大产业入选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智能语音产业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新能源汽车、光伏储能、新型显示、智能家电、高端装备、人工智能六大千亿新兴产业集群正快速崛起。

材料二   新质生产力发展需要一大批懂科技、懂资本、懂市场、懂金融、懂法律的战略企业家。当前,我国不少企业家具有“单打冠军”的特点,存在懂科技的未必懂市场和懂法律、懂市场的却不懂金融、创新成果被人抢注而无法上市等问题,而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需要的是复合型的战略企业家。政府在培养复合型的战略企业家方面大有可为,应为企业家成长提供实战型的学习交流平台等。

材料三   第一次工业革命发生在英国,蒸汽机、机械纺纱机等是当时的颠覆性技术,以这些技术为代表的产业快速发展,促使英国走上世界霸主地位;第二次产业革命时期,美国建立起以电力、石油、化工和汽车等为支柱的产业体系,在科技和产业革命中成为领航者和最大获利者。要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就要把握好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的巨大机遇,依靠自主创新,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开辟新赛道、打造新优势。

材料四   2023年,于我们,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于世界,是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的一年。在捕捉新机遇、创造新空间上,我们在拼,别人也在拼;我们在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上超前谋划、步步推进,别人也没闲着,动作很多、很快。

(1)结合材料一,运用我国的经济发展的知识,分析某地是如何加速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和发展的。
(2)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提升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支撑。结合材料三,运用《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的知识对此加以说明。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

材料一   “灯塔工厂”被誉为“世界上最先进的工厂”,代表全球智能制造顶级实力以及工业领域数字化最高水平。“灯塔工厂”以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新技术为根基,如自动化、云计算、大数据、5G等,以及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生产模式和管理理念,通过一系列技术赋能后,实现商业模式、产品研发模式、生产模式、质量管理模式和消费者服务的全方位变革,让产业链的链接形式随着消费者需求灵活变化。2023年12月,世界经济论坛发布了最新一批“灯塔工厂”名单,中国已累计有62家工厂入选,是全世界“灯塔工厂”最多的国家。

材料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当前,要按照党的二十大部署,完善党中央对科技工作统一领导的体制,健全新型举国体制,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优化配置创新资源,优化国家科研机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科技领军企业定位和布局,形成国家实验室体系,统筹推进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加强科技基础能力建设,强化科技战略咨询,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

材料三   近年来,美国政府以保护国家安全为由,高高筑起与我国之间的技术壁垒甚至知识壁垒,先后将一批中国高技术企业和高等院校列入实体清单,试图全方位封锁中国对外技术合作交流渠道。新质生产力具有科技含量高、创新性、效率高、可持续性和竞争力强等特点,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我国应以新质生产力抢占制高点,引领新技术革命发展,抢先培育新兴产业。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与社会》的知识,谈谈新质生产力是如何赋能“灯塔工厂”的。
(2)结合材料二,运用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的知识,阐释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完善科技创新体制与机制的原因。
(3)结合材料三,运用《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的知识,分析发展新质生产力对维护我国国家安全和提升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意义。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2024·辽宁锦州·二模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4年新年前夕,国家主席习近平通过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和互联网,发表了二○二四年新年贺词。

材料一   【中国高度】

新年贺词中,“上天”的重大工程,见证中国高度。在深空探测领域,中国航天也在不断前行,据国家航天局消息,嫦娥六号将于2024年前后实施发射,执行月球背面采样返回任务。这也将是人类首次在月球背面登陆,中国人将丰富人们对月球的认知。

材料二   【中国深度】

新年贺词中,“入海”的重大工程,见证中国深度。2023年11月4日,我国国产首艘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正式命名交付。历经八年科研攻关、五年设计建造,完成试航验证后,“爱达·魔都号”正式进入市场。大型邮轮与大型液化天然气(LNG)运输船、航空母舰一起,被誉为造船工业“皇冠上的三颗明珠”,它们分别代表着客运、货运和军用船舶建造的最高水平,直接体现了一个国家的工业实力和综合科技水平。如今,中国已集齐造船工业“皇冠上的三颗明珠”。

(1)请结合材料一,运用《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的相关知识,分析中国执行月背采样任务的价值所在。
(2)请结合材料二,运用“我国的经济发展”相关知识,分析说明“皇冠上的三颗明珠”是如何见证了中国造船工业的高质量发展。
2024-04-08更新 | 404次组卷 | 6卷引用:辽宁省锦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质量检测政治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时首次提出,要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

新质生产力是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的当代先进生产力。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推进,不断有前沿技术和颠覆性技术涌现、成熟、应用和扩散,催生新产品(服务)、新模式、新业态,形成一系列新兴的细分产业。形成新质生产力是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加快培育经济增长新引擎、在全球产业链重塑中占据有利地位的需要。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与社会、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解读上图蕴含的信息。
(2)分析我国重视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原因。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0年11月15日,东盟十国以及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共同签署了《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简称RCEP。

RCEP是互惠的协定。RCEP成员有发达国家,有发展中国家,更有一些最不发达国家,成员间经济体制、发展水平、规模体量等差异巨大。RCEP协定最大限度兼顾了各方诉求,给予最不发达国家差别待遇,来帮助发展中成员加强能力建设,共享RCEP成果,协议签署为国际社会解决矛盾,促进合作与发展提供良好典范。

中国政府一直是协议的主要推动者,为协议成功签署做了大量的工作。RCEP的签署不仅为中国发展带来了新机遇,也为我国国民经济良性循环提供有效支撑,加快形成国际经济竞争合作新优势,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并为受贸易保护主义和疫情冲击下低迷的世界经济添加了正能量。


请用所学知识分析我国推动RCEP的签署的重要性。
2023-05-11更新 | 78次组卷 | 2卷引用:第二单元 世界多极化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是指统计年度内全社会实际用于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的经费支出。下图是20162022年我国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及投入强度情况:


注:投入强度是指投入总量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


(1)运用《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的知识,分析材料一反映的信息。

材料二   现代化产业体系是现代化国家的物质支撑,是实现经济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在我们这样一个大国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要寻找怎样的路径?这是一个时代之问,必须结合中国具体国情去回答。我国拥有完整的产业体系,但同时各类产业发展所处阶段、水平又有所不同;拥有起大规模市场优势,但新业态、新模式、新技术的应用场景还有待进一步丰富;一些传统产业具有领先地位,但也面临着加快补齐短板等重要任务;现代服务业同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深度融合,但仍有难题需要突破。不论面对怎样的产业现状,满足14亿多人口的多元化生产生活需要,与我国经济发展阶段、发展特点、资源禀赋条件相匹配,始终是我们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与社会》的知识,探寻我国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路径。
2023-04-24更新 | 189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葫芦岛市协作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联考政治试题

9 . 材料一   新时代十年,我国制造业规模稳居世界第一。制造业是技术创新和业态创新最重要的要素。但制造业的特性决定了要消耗较多的能源资源、产生较多的二氧化碳。欧美等发达国家主要是向他国转移污染较大的产业,牺牲他国环境来维持本国经济增长。我国没有复制这种发展路径,而是通过加快绿色低碳技术攻关,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等行动,对气候变化作出贡献。2022年10月27日,联合国环境署指出,若是不采取额外行动,全球将无法实现《巴黎协定》设定的目标。

材料二 天津市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近年来,市人大审议通过《天津市环境教育条例》《天津市生态文明教育促进条例》等地方性法规;市委委托市政协开展专项民主监督,为绿色生态屏障建设出实招、献良策;市政府强化环保执法监管,依法治污,不断提升环境治理效能。

材料三   2021年夏天,“短鼻家族”15头亚洲象从云南西双版纳北移南归引发全球关注,也让世界看到了中国保护野生动物的成果。某班学习小组给“亚洲象”的概念下定义如下:

甲同学:亚洲象是一群可爱的网红萌宠,憨态可掬的它们一度成了“热榜霸主”。

乙同学:亚洲象不同于非洲象,只有雄性野象才有突出的象牙,雌性野象没有突出的象牙。


(1)有人认为,我国应降低制造业比重,稳步减少碳排放,为实现《巴黎协定》设定的目标作出贡献。结合材料一,运用《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知识评析该观点。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知识,说明天津市为实现绿色发展所做的努力蕴含的道理。
(3)结合材料三,运用《逻辑与思维》的知识,你是否认同甲、乙两名同学给“亚洲象”下的定义,请简要说明理由。
2023-02-17更新 | 357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武清区杨村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摸底测试政治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谁把科技的命脉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谁就掌握了未来发展的先机。健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事关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对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保障国家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022年9月6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主任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七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的意见》。习近平在主持会议时强调,要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显著优势,围绕国家战略需求,优化配置创新资源,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大幅提升科技攻关体系化能力,在若干重要领域形成竞争优势、赢得战略主动。

传统举国体制攻克关键核心技术的最终目标是“非市场化”的产品,而新型举国体制下我们所面对的“卡脖子”技术大多为商业化项目的一部分,许多科研成果最终要转化为商品,获得更广泛的应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性质从产品导向转变为商品导向,这就要求新型举国体制既看技术链也看价值链既看产品也看市场表现。


(1)结合材料,运用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知识,简述我国健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的必要性。
(2)结合材料,运用经济与社会知识,分析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下,我国应如何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2022-11-20更新 | 712次组卷 | 7卷引用:湖北省部分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月考政治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