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优秀文化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 道试题
1 . 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有利于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
7日内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必修4 哲学与文化(易混易错100题)
2 . 2022年8月10日,《人民网》刊文指出,新疆深入实施文化润疆工程,加大文艺创作扶持力度,推出电影《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纪录片《中国新疆之历史印记》、舞剧《张骞》、话剧《金色的胡杨》、交响音乐会《天山儿女心向党》等优秀作品,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浸润人、感染人。这表明优秀文化(     
①实现教化育人,丰富精神世界    
②增强精神力量,塑造健全人格
③展现独特标识,传承民族记忆    
④涵养民族基因,推动经济发展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3-06-05更新 | 235次组卷 | 4卷引用:必修四第8课集训
3 . 电视剧《幸福到万家》描述一个新时代农村女性借助当地山水秀丽的自然美景开办民宿,后又成为村支部书记,带领乡亲们走上共同富裕模范村的故事,一经播出许多观众都觉得这样的奋斗精神对自己有很大的激励。由此可见(       )
①自然美景作为文化对经济具有反作用             
②优秀文化可以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
③出彩的文化作品要继承优秀传统文化             
④源于生活的作品更易引起情感共鸣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4 . 2022年国庆档上映的电影《万里归途》,根据真实事件改编,揭秘了中国式撤侨背后面临的千难万险。我们不是生在一个和平的年代,而是生在一个和平的国家,我们的背后是祖国。影片给观众带来心灵的震撼和鼓舞,获赞无数。由此可见(     
①人民群众是否满意是衡量文艺作品价值的根本尺度
②对现实生活的真实再现是文艺作品创新的根本途径
③反映时代精神的优秀文艺作品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④优秀传统文化因彰显当代价值而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2023高三·全国·专题练习
5 . 从讴歌红船精神的《百年红船》、颂扬延安精神的《延安颂》,到礼赞抗洪精神的《为了谁》,再到歌颂抗疫精神的《人民至上》,一首首红色韵律谱写着中国共产党在带领人民迎来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凝聚的宝贵精神。传唱红色歌曲的意义在于(       
①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增强人民精神力量
②构筑中国精神和中国价值,凝聚民族复兴的坚定意志
③弘扬光荣革命传统,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
④挖掘革命精神的时代内涵,构建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3-05-19更新 | 244次组卷 | 8卷引用:必修四第7课 集训
2022高三·全国·专题练习
6 . 电视剧《人世间》是百姓生活史,更是一部中国社会变革史。它讲述了三线建设、恢复高考、对外开放、国企改革、棚户区改造等国家发展背景下老百姓生活的磅礴变迁,展现了人与人之间的无限情义和人世间的正直善良,一经播出便掀起观剧热潮。这表明(     
①文化以特有的感染力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②文化是一定时代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③文化推动发展,是国家繁荣振兴的力量源泉
④人们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2高三·全国·专题练习
7 . 随着文化传播方式的不断更新,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代表的古典诗词从文献与书本走上荧幕,以生动新颖的方式走向大众,为大众搭建一个思接千载、沟通古今的通道,让古典诗词的美学内涵走进当代人的审美世界。这反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①为人们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
②是民族文化的核心和灵魂
③与时代同行,实现创造性转化
④是夯实文化自信的物质基础
A.②③B.②④C.①③D.①④
2023-03-15更新 | 2211次组卷 | 25卷引用:专题10 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讲义)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使命,始终坚持共产主义理想和社会主义信念。

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这是方志敏牺牲前留下的铮铮誓言;夏明翰视死如归,写下“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宁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是王进喜崇高人生的写照;在脱贫攻坚第一线献出年轻生命的驻村第一书记黄文秀,下定“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的决心……一代又一代的共产党人以自己的奋斗牺牲,彰显了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的无限忠诚。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长征途中红军战士“半条被子”的故事使老百姓认识到“共产党是只有一床被子也要分一半给你的好人”。中共七大通过的党章强调“中国共产党人必须具有全心全意为中国人民服务的精神”。新中国的第一部宪法明确“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坚持“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进入新时代,我们党提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中国共产党始终以人民为标尺,持之以恒答好人民考卷,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和支持,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坚定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并结合材料加以说明。
2022-10-18更新 | 276次组卷 | 5卷引用:专题15 《文化生活》综合主观题
9 . 古人削桐为琴,纳万物之声,琴音松沉旷远,能让人雪燥静心,琴乐洁净清澈,能让人感发心志,升华心灵意境,古琴名曲《流水》表现了生命与自然的和谐,被录入特制唱片,搭载美国太空飞船向茫茫宇宙传达人类智慧和文明,古琴音乐(        
①因其古老性,方成就其世界性
②通过人们的自觉欣赏,主动接受,能转化成人的精神力量
③不受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能满足人类共同的文化需要
④《流水》成为人类文化符号的代表,增强了中华文化影响力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10 . 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高炉卫士”孟泰、“两弹元勋”邓稼先,改革开放新时期的“知识工人”邓建军、“白衣圣人”吴登云,再到新时代的“走钢丝的高空医生”陈国信、“金牌焊工”高凤林……一大批建设者发扬“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续写着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篇章。劳模精神是(     
①衡量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尺度
②不同劳模独特个性的集中体现
③推动创新创造的强大精神力量
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诠释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2-06-12更新 | 8148次组卷 | 40卷引用:专题14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