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民族节日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1 . 春节作为中国传统民俗节日,承载着家庭和睦、社会包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等全人类共同价值,第78届联大通过决议将春节确定为联合国假日。这一决议有助于(     
①多元包容文化价值理念成为全球文化主流
②更好地展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和优越性
③展现中华文明和东方文化的传播力影响力
④促进世界不同文明间交流互鉴、融合发展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4-05-29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嵊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三5月选考科目适应性测试政治试题
2 .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看完《争春》和《咏春》,华流才是顶流”“传统纹样服装秀展示了中国式美学,好喜欢”“高质量的春晚节目真的会勾起海外游子的思乡之情”“总台春晚早已成为海外侨胞新春佳节最期待的文化盛宴”“中国春节为全世界人民提供了解中国文化的机会”……海内外网友对中国2024年春晚的评价表明(     
①每个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标识
②对不同文化应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原则
③透过民族传统节日可以领略民族文化的韵味
④文化创新增强了中华文化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4-05-24更新 | 140次组卷 | 4卷引用:2024届四川省德阳市高三下学期“三诊”考试文科综合试题-高中政治
3 . 作为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中秋节自古便有祭月、赏月、吃月饼、玩花灯、赏桂花、饮桂花酒等习俗。多少年过去了,中秋节依然散发着传统文化的典雅韵味,展现着中国人的价值追求。这说明(     
①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的独特标识             
②民族节日是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
③传统文化是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根基       
④传统习俗对人们的生活产生持久影响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4-05-08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陕西省安康市高新中学、安康中学高新分校高三下学期4月联考模拟预测文综试题-高中政治

4 . 从上古图腾到吉祥瑞符,龙逐渐演变为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与文化符号。2024年央视春晚以“龙行龘龘,欣欣家国”为主题。“龘”音同“沓(dá)”,形容龙腾飞的样子。龙年春节这个生僻字——“龘”火了,一跃成了祝福语中的“扛把子”。阅读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1.生僻字——“龘”,在今年春节意外爆火,说明了(     
①龙文化已经融入我们民族的血脉和灵魂
②“生”还是“火”取决于人的猎奇心理
③人们更愿意通过节日集中表达民族情感
④文化一经产生就具有生生不息的传承性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2024年央视春晚主标识(下图)由著名平面设计师顾永江设计,整体设计以中国篆刻艺术中的九叠篆为灵感来源,以传统书法艺术为基础,饰以金属光泽,融合现代气息,让“晶”字的造型酷似一枚充满质感的芯片。央视春晚主标识(     

①蕴藏着浓厚的文化自信和美好祝愿
②体现了我国科技蓬勃发展的社会现实
③是发挥意识能动创造性和直接现实性的结果
④是设计者智力成果的展现,其权利人只能是设计者本人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3.龙作为十二生肖中唯一一个在现实世界找不到的“神兽”,汇聚了中国各个区域、不同民族图腾崇拜的诸多形象。在古代,帝王以龙自居,百姓以龙为神。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①现实世界找不到,说明龙是人们主观创造的产物
②龙汇聚诸多图腾形象,体现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
③帝王以龙自居,其目的是为了弥合与百姓的关系
④百姓以龙为神,寄托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祈愿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4.也有人说,“”字一时火出圈映射的是当下人们的跟风盲从和精神贫瘠。语言文字能传达的信息是很匮乏的,但我们对不同亲友表达的情感是复杂多样的。用单一的语言表达不同的事物,压缩了语言承载的信息量。祝福语要表达真感情,回归真善美,摒弃虚空假。该观点(     
①批判地审视“”字出圈,对认识发展有借鉴意义
②与央视春晚主题不符,不利于龙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③提醒人们用真情维护亲情友情,构建温情的社会关系
④坚持了矛盾分析法,看到了语言的内容要为形式服务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4-03-17更新 | 9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重庆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高考模拟调研卷政治(四)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春节(农历新年)作为中国传统民俗节日,传承着和平、和睦、和谐等中华文明理念。许多国家和地区把春节作为法定节假日,全球约五分之一的人口以不同形式庆祝春节。第78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将春节确定为联合国假日。春节正式成为联合国假日(     
①表明不同文化交流交融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
②说明植根于民族历史的文化能够促进世界文化的发展
③充分体现中华文化的传播力、影响力,有利于交流互鉴
④较好地体现了联合国倡导的多元、包容文化价值理念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4-03-17更新 | 9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河南省高三下学期适应性测试文综试题-高中政治
6 . 《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第25条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加强对文物古迹、传统村落、传统技艺等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发掘其所蕴含的爱国主义精神。加强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是因为它们(     
①是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
②具有深厚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价值
③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和民族身份的重要标志
④承载中华文化基因,彰显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7 . 关于端午节的来历,时至今日说法甚多,诸如:纪念屈原说,吴越民族图腾祭说,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作为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端午节承载着厚重的传统文化。从包粽子,到佩香囊,从插艾草,到挂菖蒲,端午习俗形式多样(如图所示);龙舟节、天中节、端阳节、浴兰节、诗人节……端午节别名众多。

从材料可以看出(       
①经过岁月沉淀,端午节被赋予了多重意义                 
②端午活动多种多样,端午文化因交流交融而璀璨
③我们要重视近年来中华传统节日日渐淡化的问题   
④端午习俗赋予生活仪式感,端午文化根植人心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3-12-15更新 | 133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九师联盟高三上学期核心模拟(中)文科综合(二)试题
8 . 本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根基是(     
A.传统文化B.民族文化C.民族节日D.文化遗产
9 . 端午节期间,全国各地开展活动让端午传统文化进学校、入社区,组织包粽子比赛,让孩子学做香包,进行端午节日文化讲座,既有传统习俗活动又有创新元素,在特色活动中体验传统民俗节日风情,让节日有滋有味,丰富厚重。这表明(       
①传统习俗决定着人们的精神生活②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
③端午节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④民族节日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载体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