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华文化的区域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2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1 . 贵州人爱吃“酸”和“辣”,从乡村到城市,居民的餐桌上处处有它们的身影。劳心巧手的先民们遵循时令、就地取材,在田间地头、炉膛灶台旁,创造了各式各样的制辣方法和制酸手艺,并在长期的生活中代代相传。餐桌上的“酸”“辣”文化(       
①在世代传承中亘古不变            ②体现一方水土滋养一方人
③在形式上是纯粹自然的            ④在生产生活中凝结而成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4-01-30更新 | 288次组卷 | 5卷引用:2024年1月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适应性测试政治试题(适用地区:贵州)
2 . 静止的时候,凝固着威严和庄重;走动的时候,流露出飘逸和洒脱。作为汉民族传统服饰,汉服交领右衽、系带宽袖,明显区别于其他民族的传统服饰,从黄帝到明末清初,一直保持着相对一致的风格和形制,被誉为“穿在身上的诗书礼乐”。透过汉服文化可以感悟到(       
①一个民族特有的审美情趣和价值观
②一方水土养育了一方文化
③传统文化的鲜明民族性和相对稳定性
④文化影响交往行为和方式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2024-01-09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四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
3 . 冬至被视为冬季的大节日,古语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陈元靓于《岁时广记》提及:“京师入家,冬至多食馄纯”,象征打破混沌,开辟天地;荆楚则喜以米面制“团圆子”,取圆拟天与阳,寄寓年终团聚。陈元靓的描述(       
①形象地见证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特征        
②生动地展现了中华文化强大的凝聚力
③鲜活地表明了文化寓意离不开物质载体        
④具体地彰显了中华文化的统一性
A.①②B.①③C.①④D.③④
4 . 位于黄河与洛河交汇流域的河洛地区向来被认为是中华文明的腹心地带。距今5300年前后的河洛古国巨型聚落遗址考古,出土器物包含许多外来因子,如具有大汶口文化特征的折腹鼎、背壶,有属于屈家岭文化因素的双腹陶器,还有双墩文化靴形器、大溪文化杯等文化元素。对此解释最为恰当的是(     
A.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创新性,勇于接受新事物
B.兼容并蓄是中华文明的底色,具有突出的包容性
C.中华各地区文化自古就带有明显的区域性
D.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当代价值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议学情境

早在商周时期中国的膳食文化已有雏形,以太公望最为代表,再到春秋战国的齐桓公时期,饮食文化中南北菜肴风味就表现出差异。到唐宋时,南食、北食各自形成体系。到了南宋时期,南甜北咸的格局形成。在清朝初年,川菜、鲁菜、淮扬菜、粤菜,成为当时最有影响的地方菜,被称作四大菜系。到了清朝末年,浙江菜、闽菜、湘菜、徽菜四大新地方菜系分化形成,共同构成汉民族饮食的“八大菜系”。


(1)结合议学情境,小组商议,哪些原因造就了饮食的地域差别?
(2)小组评议,你是否赞同:不同地域的饮食独具特色、独自发展?
2023-08-24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6.2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学案
6 . 情境一: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诗经》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


情境二:

楚辞出现在战国时期,它是战国后期以屈原为代表的诗人,在楚国民歌基础上开创的一种新诗体。其中楚辞中屈原所著的《离骚》最为出名,千古流传。楚辞具有非常浓厚的楚国地方特色和神话色彩。

汉赋是西汉文学的代表,汉赋分为 骚体赋、大赋、小赋。但赋早在战国后期便已出现。在写法上大多以丰辞缛藻、穷极声貌来大肆铺陈,赞颂汉代的强大或大夸统治者的治理有方。


情境三:

唐朝是古诗发展的黄金时代。唐诗的基本形式基本上有这样六种:五言古体诗,七言古体诗,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五言律诗,七言律诗。

宋词是宋代出现的一种新的文体,标志着宋代文学的最高成就。词在梁代形成,但在宋朝达到了巅峰,宋词大多是以寄情山水和抒发志向为主,体裁主要分为小令、中调、长调。元曲又称元杂剧,是盛行于元代的戏曲艺术,为散曲和杂剧的合称。


(1)结合议学情境,小组商议,为什么古诗词能流传至今?
(2)小组商议从先秦到现代,从古诗词的发展历程你能归纳出什么特点?
2023-08-24更新 | 6次组卷 | 1卷引用:6.1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学案
7 . 千百年来,中华文化薪火相传,一脉相承,是世界上唯一五千年绵延不绝从没中断的古老文化,并始终充满了生机与活力,这充分展现了中华文化顽强的生命力。以下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A.我国古代科技注重实际运用,具有实用性、综合性特点
B.区域文化构成中华文化,没有区域文化就没有中华文化
C.发源于黄河、长江流域的中华文明历经沧桑却日益兴盛
D.中国是世界上拥有世界遗产类别最齐全的国家之一
8 . 中国区域文化与中华文化之间是个性与共性的关系。( )
2023-05-21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6.2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学案
9 . 区域文化相互借鉴,融合趋同。( )
2023-05-21更新 | 11次组卷 | 1卷引用:6.2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学案
10 . 有人提取各省份典型自然、人文元素,创作了一套“中国省份简称字体图形化设计”。(见下图)由此我们可以感悟出(     

①中华文化具有民族特性、文化丰富多彩 
②文化创新具有繁荣文化、服务人民作用
③区域文化具有风格多样、个性鲜明色彩 
④中华文化具有求同存异、兼收并蓄优势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3-05-21更新 | 22次组卷 | 2卷引用:第三单元综合探究 学案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