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自然界的物质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3 道试题
1 . 习近平在陕西汉中天汉湿地公园考察时指出,汉江及其支流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主要水源汇集区和供给地,保护好这一区域的湿地资源责任重大、意义深远。生态公园建设要顺应自然,加强湿地生态系统的整体性保护和系统性修复,促进生态保护同生产生活相互融合,努力建设环境优美、绿色低碳、宜居宜游的生态城市。这表明(       
①整体离不开部分,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
②规律发生作用是无条件的,生态系统的保护和修复要顺应规律
③尊重自然界的客观性,是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
④同一性是推动矛盾双方转化的决定力量,要坚持保护与利用的统一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 . 大豆锈病是世界大豆最主要的病害,其防治一直是世界性难题。克隆大豆锈病基因是解决大豆锈病的有效途径。历经近30年努力,中国农科院的科研人员在国际上首次从大豆中克隆出抗大豆锈病基因,破解了大豆抗锈基因匮乏的世界性难题。这表明(     
A.自然界在本质上是物质的
B.事物的量变必然引起质变
C.人为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
D.实践是农业科技发展的动力
3 . 生态文明建设首先要坚持以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充分尊重和顺应自然,依靠自然的力量恢复生态系统平衡。同时,自然恢复的局限和极限,也给人工修复留下了积极作为的广阔天地。我们要把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有机统一起来,因地因时制宜、分区分类施策,努力找到生态保护修复的最佳解决方案。以下解读正确的是(     
①尊重顺应自然——要尊重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性,让自然恢复成自在事物
②自然恢复为主——尊重客观规律,不要强行对自然生态系统恢复进行干预
③人工修复为主——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作为就能克服自然恢复的局限和极限
④分区分类施策——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生态保护修复要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4 . 2023年10月4日,光明网报道,由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韩金林研究员领导的“王绶琯巡天突击队”利用中国天眼FAST在“银道面脉冲星快照(GPPS)巡天”中新发现了76颗偶发脉冲星,并对国际上已知的59颗RRAT进行了高灵敏度的观测,确认RRAT就是偶发脉冲星。此次发现佐证了(       
①客观世界的存在需要科学研究论证
②科学研究能够正确揭示世界的本质
③人能够利用科技手段改造客观世界
④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4-05-15更新 | 116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届四川省绵阳市高中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诊断性考试文科综合试卷-高中政治变式训练之哲学生活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习近平在强调坚持普惠共享时指出,欢迎各方积极参与全球发展倡议,深化减贫、粮食安全、工业化、发展筹资等领域合作,构建全球发展共同体,让各国人民共享现代化建设成果。构建全球发展共同体的哲学依据是(     
①立足全局,树立一盘棋思想
②调结构,实现由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
③协调发展,系统规划
④尊重自然,树立科学的生态价值观
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
2024-04-17更新 | 62次组卷 | 2卷引用:2023年亚太经合组织会议闭幕
6 . 在当今人类面临的主要全球性问题中,气候变化对世界各地的社区和生计构成了最普遍的威胁。这启示我们(     )
①正视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
②自然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要按规律办事
③人类社会本质上是一个物质体系
④人类社会随着自然界发展而发展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2024-04-16更新 | 179次组卷 | 1卷引用:第60届慕尼黑安全会议开幕
7 . 会议强调,现阶段,要聚焦“十四五”时期和到2027年目标任务,拓展和巩固污染防治攻坚成果,持续稳定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开好局、起好步、打好基础。持续稳定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是因为(     
①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
②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要按规律办事
③人类社会本质上是一个物质体系
④人类社会随着自然界发展而发展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2024-04-16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召开
8 . 2023年7月18日,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天文学》发表了中国科学家一项重要发现——通过“中国天眼”FAST的观测,一颗原本被认为“熄灭”的脉冲星,仍然可以探测到极其微弱的窄脉冲。这是“中国天眼”探测到的脉冲星辐射新形态,对揭示脉冲星磁层的极端物理环境等具有重要科学意义。这从一个侧面说明(     
①自然环境是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前提
②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③科技进步提高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能力
④认识发展必须依赖现代科技提供的认识工具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3高三·全国·专题练习
9 . 2024年2月,安徽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开展新一轮“四好农村路”(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建设的实施方案(2023—2027年)》,要求强化农村公路综合治理能力,进一步推动全省“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安徽省开展新一轮“四好农村路”建设告诉我们(     
①自然界具有物质性,人的能动性可以改变物质性
②事物是运动的事物,要在事物的运动中把握事物
③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但人类能够能动地再造世界
④运动是有规律性的,要将规律作为我们行动依据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4-03-15更新 | 764次组卷 | 5卷引用:专题10: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
10 . 新石器时代,中国主要的农业区在黄河流域,那里地处中纬,四季分明。农耕生产高度依赖自然界,为了获得好收成,先民们在长期的生产劳动中,逐渐总结出何时耕耘、播种、收获与贮藏的规律,产生了“二十四节气”的概念。直到今天,它仍然深刻影响着我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时刻提醒我们在发展中因时、因地制宜,保持城乡之间良性互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说明(     
①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应遵循实际情况,因时、因地制宜
②中国传统的生态智慧已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价值原则
③人民群众是文学艺术创作的源头活水和力量源泉
④二十四节气是对自然界运动变化规律的真理性认识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