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4 道试题
1 . 自从阿尔法狗战胜了李世石,机器人是否比人更有智慧仿佛不是一个科幻话题,而是变成了现实问题。有人欢呼机器智慧的进化,期待他们早日胜过人类:针对机器会威胁人类的担心,专家指出:机器人表现得像人,但其实只是个傀儡,主人还是为他设计程序的人。所以真正要讨论的不是人统治机器还是机器统治人的问题,而是科学家和技术家的伦理和责任问题。
结合材料用《文化生活》和《生活与哲学》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用“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说明科技进步的意义。
(2)从意识的本质和作用角度,说明“机器人问题不是机器的问题,其实是开发者的问题”
2018-04-01更新 | 191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名校新高考研究联盟2018届高三第二次联考政治试题
2 . 面对国际科技竞争和外部遏制打压的严峻形势,为在关键核心技术上攻坚克难,优化科技创新全链条管理,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促进科技和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党和国家组建了中央科技委员会,重组了科学技术部。这一机构改革的举措表明(     
A.突破关键核心技术能推动现代化建设全局发展
B.促进科技与经济协调发展要发挥意识能动作用
C.克服外部矛盾影响才能为科技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D.不断调整上层建筑旨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3 . 一、弘扬伟大精神汲取奋进力量

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精神谱系,是中国共产党人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国共产党战胜各种艰难险阻、取得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的精神丰碑,是砥砺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不竭精神动力。

1.伟大的革命实践必然孕育出伟大的革命精神,中国共产党的建党实践铸就伟大建党精神。伟大建党精神是(     
A.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核心内容
B.党面对新时代严峻挑战和战胜各种风险的力量之源
C.党始终立于不败之地永远走在时代前列的精神动力
D.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保证
2.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唯有精神上站得住、站得稳,一个民族才能在历史洪流中屹立不倒、挺立潮头。这一论断强调了(     
A.人民的决定作用B.意识的能动作用C.实践的基础作用
3.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形成于我们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推进救国、兴国、富国、强国的历史进程之中,其丰富和发展始终依附于我们党百年奋斗的实践主题。
(1)伟大建党精神引领锻造出一系列革命精神,其中,形成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表现为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革命精神是(       )
A.北斗精神B.抗疫精神C.脱贫攻坚精神
(2)探月精神是我国航天事业在新时代不断取得新辉煌的巨大动力。中国航天人探月逐梦近二十载,勇于探索、协同攻坚、合作共赢,取得了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规划的完美收官。但是,我们坚信人类探索太空的步伐永无止境。这一科学态度的哲学依据是(       )
A.真理是有条件的B.认识具有无限性C.矛盾具有特殊性
(3)(多选)在上海图书馆举办的“伟大精神铸就伟大时代——中国共产党伟大建党精神专题展”通过图文、文物、场景还原、多媒体、互动展项等多种形式,展示在伟大建党精神引领下党和人民的百年奋斗历程。该展览的举办旨在(       )
A.展示艺术物品,提升艺术修养
B.弘扬民族精神,激发爱国情怀
C.传承革命精神,宣扬革命文化
D.学习党的历史,增强理想信念
4.在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涌现了一大批视死如归的革命烈士、顽强奋斗的英雄人物、忘我奉献的先进模范,形成了一系列伟大精神,构筑起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
(1)(多选)从为“索我理想之中华”而矢志不移奋斗的革命先驱李大钊,到把生命奉献给脱贫攻坚事业的基层干部黄文秀、帮助1800多名贫困山区女孩圆梦大学的教育工作者张桂梅……,从优秀党员事迹中,能认识到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从小小红船成长为巍巍巨轮的“精神密码”是在长期奋斗中(       )
A.坚持弘扬的光荣传统
B.不断赓续的红色血脉
C.构筑起的鲜明政治品格
D.历史与人民的必然选择
(2)了解到优秀党员事迹后,苏同学感慨到:中国共产党人精神一脉相承、历久弥新,是党和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必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丰厚滋养。结合材料,综合所学内容,从弘扬民族精神角度分析苏同学感慨的正确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2-12-25更新 | 80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松江区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监控(一模)政治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1已经过去了,在网络发达的现在,越来越多人喜欢在网络上“冲浪”。因此衍生了许多网络热词。如何看待网络热词,现择取两种观点。

观点一:“双减”“元宇宙”是时事热点新名词。“双减”是国家关于中小学教育一系列政策的概括,旨在打击校外非法补习机构,整合社会教育资源,消除家长与学生的教育焦虑;“元宇宙”则代表网络时代下人们对“虚拟世界”的畅想,可能是一个方兴未艾的“风口”。这类政策、经济相关词语,大多以简洁的词语概述复杂的概念,关注它们就是关注时代脉搏。

观点二:“YYDS”“绝绝子”相较于之前的“热词”则落了下乘。“YYDS"是“永远的神”的拼音首字母缩写,“绝绝子”则是一个表达强烈赞叹的词语,可作程度副词或形容词用。这类词语背后是严肃的语言问题:一些因语言能力贫瘠而生造的词语。这类词语很可能存在语法错误,甚至已经有恰当的同义词,却依托网络有了市场。它们的出现会影响语言的纯洁性和适用性,应当警惕这样一种趋势。


(1)请你选取其中一种看法,运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知识说明应如何正确对待网络热词。
(2)以你选取的看法为出发点,就如何促进网络语言规范发展提两条具体建议并给出其哲学依据。
2022-03-02更新 | 366次组卷 | 2卷引用:广东省茂名市五校联盟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联考政治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某地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密联系实际,精准对接干部群众理论、实践需求,持之以恒抓实宣讲工作,全力推进党的创新理论大众化、普及化,让党的创新理论深入亿万群众心中,转化为广大群众的自觉行动,让党的创新理论成果发挥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重大作用。

该地采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宣讲党的理论,以快板书宣讲、小图板党课、小游戏互动、老党员谈经历讲感悟等各类形式多样的宣讲方式,把理论大餐“烹调”成“家常菜”,使宣讲内容通俗易懂,受到了党员群众的赞誉。立足传统媒体与新媒体阵地,积极开展理论宣讲、政策解读、舆论引导等工作,不断提高主流思想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

结合材料,运用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知识,说明该地全力推进党的创新理论大众化、普及化的意义。
2024-05-31更新 | 12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抢分卷(三)·新教材·文科综合试题(适用于新教材地区)-高中政治
6 . 百家讲坛《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旨在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生动阐释与广泛传播,12集精良制作及名家的经典释义和思想解读,使优秀传统文化与新时代的思想相映生辉。对下列习近平引用过的名句所包含哲理揭示正确的是
①物之不齐,物之情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②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实践是认识的动力
③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坚持正确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④吾心信其可行,则移山填海之难,终有成功之日------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7 . 塞罕坝林场建设史是一部可歌可泣的艰苦奋斗史,几代人用实际行动铸就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不仅对新时代牢固树立生态价值观、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具有重要实践意义,也创造了世界生态文明建设史上的典范。塞罕坝的绿色发展实践告诉我们(     
①实现绿色发展要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
②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起着积极推动作用
③人们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可以征服自然
④人们改造自然的活动是有目的有意识的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2-05-01更新 | 261次组卷 | 3卷引用:山西省太原市高三2022届模拟试题文综政治试题(二)
13-14高三下·江西·阶段练习
8 . 美国著名作家海明威曾提出文学创作的“冰山原则”,就是指用简洁的文字塑造出鲜明的形象,把自身的感受和思想情绪最大限度的埋藏在形象之中,使之情感充沛却含而不露、思想深沉却隐而不晦,从而将文学的可感性与可思性巧妙地结合起来,让读者在对鲜明形象的感受中发掘作品的思想意义。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①高明的作家在进行文学创作时往往避免让自己的创作意图影响读者
②优秀的文学作品通常能有效地唤醒读者意识活动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③读者阅读的过程应是积极调动自身主观因素与作品内容契合的过程
④读者阅读时应充分调动主观能动性真实地还原作品中的场景与故事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人类文明的进化史,实际上就是一部人与自然关系的变迁史。中华五千年的文明传承,积淀了丰富的生态智慧。“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等哲学思想,“顺天时,量地力,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返道,劳而无获"等警示藏言,对生态环境保护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焚林而田”、“野外狐狸搜得尽,天边鸿雁射来稀”等言行也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中国古代的生态环保理念,对我们今天应对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仍有借鉴意义。当今世界,环境问题日益严重。臭氧层破坏,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减少,全球气候变暖使南极冰川融化加速、海平面上升,煌灾肆虐,亚马孙森林火灾、澳大利亚森林火灾……据世界经济论坛2019年《全球风险报告》显示,全球可能面对的10大危机影响名单中,前五项有四项是环境问题。应对环境问题,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世界各国面临的突出和紧迫任务。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谈谈你对中国古代生态理念的认识。
(2)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论的知识,说明应如何促进生态环境保护,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3)生态意识是影响生态环境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某校以“让绿色发展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为主题开展演讲活动,请你拟定三条演讲提纲。
10 . 一桥飞架三地,港珠澳大桥当得起“中国骄傲”的称号。这座在中国交通建设史上被称为“技术最复杂”的“世纪工程”,一次次挑战着工程师的智慧和建设者的勇气。在挑战中摸索,在摸索中前行,在前行中收获“中国标准”,填补世界空白,成为中国迈入桥梁强国的里程碑。这一挑战的成功给我们的启示是(     
A.积极发挥意识对于有效指导人们实践的功能和作用
B.要敢于在实践的基础上突破规律对人们的制约作用
C.只有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达到改造世界的预期目标
D.物质技术条件是影响工程师们建设进程的重要因素
2023-06-23更新 | 128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2021届高三考前冲刺模拟政治试题(一)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