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实践的特征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565 道试题
1 .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恐怖主义法》颁布实施8周年之际,全国各地按照部署,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反恐怖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向群众宣传依法反恐、全民反恐的理念,有力增强全社会知恐、识恐、防恐、反恐的意识和能力。国家注重增强反恐意识,是因为(     
①意识具有直接现实性,反恐意识可以转化为反恐能力
②反恐意识的强弱决定着我国反恐行动的成败
③反恐意识的增强对反恐行动的开展具有重要作用
④增强反恐意识是我国反恐现状的客观需求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昨日更新 | 9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岳阳市第一中学等多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月考政治试题
2 . 榫卯结构是木质器物间起连接作用的一种结构,凸出为榫,凹陷为卯,榫与卯之间巧妙组合,互相支撑达到比钉子更牢固的效果;故宫的斗拱就是结构精巧的榫卯结构,斗拱由很多小尺寸的木构件在水平和竖向拼插、叠加而成,作为一个整体可以承担整个屋顶的重量,承受不同方向的冲击,保护建筑的完整。材料体现了(     

①人的意识具有直接现实性,让故宫建筑成为“凝固的艺术”
②立足整体优化组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
③在分析与综合的对立统一中辩证地看问题
④榫卯结构创新的高度取决于人们观念的更新程度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3 . 脑机接口技术通过记录和解读大脑信号,建立大脑与外部设备的直接通信,可以帮助人类实现“心想物来”。近日,我国在脑机接口领域取得新进展,成功帮助四肢截瘫患者实现意念控制电脑光标移动、控制气动手套完成自主喝水等活动。这说明(       
①人们能够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从而造福人类
②人们对事物的认识要经历一个从思维具体到思维抽象的过程
③科学实验是基本的实践活动,是人类获得正确认识的动力
④人脑与万物互联将是实现人类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7日内更新 | 11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江西省南昌市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测试政治试题
4 . 今年,我国“嫦娥”探月工程迎来20周年。从给月球拍照片,到首次在月球背面登陆,再到成功带回月壤,已顺利完成“绕、落、回”三步走战略目标,科研人员取得多项研究成果,刷新了我们对月球演化历史的认知。如今,随着中国探月四期工程的实施,全球参与的国际月球科研站和载人登月,将逐渐成为可能。这体现了(       )
①科学实验具有社会历史性
②人能够能动地认识和改造世界
③世界上存在尚未认识和无法认识的事物
④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尊重客观规律的前提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最新研究成果认为,可将从距今5800年至距今3800年划分为古国时代。其中,古国时代第一阶段以西辽河流域的牛河梁遗址为代表,牛河梁遗址新发现让中华文明起源时间线向历史纵深推进约五六百年。这佐证了(     
①认识向前发展反映了实践的历史性特征
②认识的发展是不断推翻原有认识的过程
③人们在实践活动中深化了对历史的认识
④认识发展是从渐进走向统一的变化过程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6 . 复粒稻是一种独特的水稻种质资源,它结出的种子可以三粒长在一簇上,但这“三粒一簇”特性的机制一直未被破解。近日,中国研究团队通过创制大量复粒稻的衍生突变体,最终发现并克隆了控制复粒稻“三粒一簇”现象的关键基因BRD3,从基因层面揭示了复粒稻“三粒一簇”的遗传机制,为培育高产水稻新品种提供了新途径。这佐证了(       
①发挥意识能动创造性可以把握事物的本质规律
②真理再向前迈一步,一定是更高的真理
③人们可以根据自身需要创造一种新的具体联系
④成功的实践是合乎规律性与合乎目的性的统一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2年9月21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迎来立项实施30周年,三十载沧桑巨变,蓝图壮阔。

航天梦是一代代航天人在建设航天强国的伟大历程中攻坚克难的新目标,三十载宏伟蓝图,波澜壮阔的历史就是一代代航天人从筑梦,逐梦到圆梦的征程。航天人弘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航天精神,以实际行动,为航天强国建设挥洒汗水,贡献智慧。在基础薄弱、条件简陋,无参照样本、无完整资料情况下,老一辈航天人因陋就简,土法上马,攻克了一系列理论和技术难题,突破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技创新成果。从无到有,从弱到强。我国航天科技以令人惊叹的速度,不断刷新记录,谱写着追赶、并跑、超越的奇迹。

1992年9月,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发展战略被批准实施。其中,“第一步”是发射无人和载人飞船;“第二步”是继续突破载人航天的基本技术多人多天飞行,航天员出舱在太空行走,完成飞船与空间舱的交会对接;“第三步”是建立永久性的空间站。2020年5月5日,为我国载人空间站工程研制的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首飞成功。2022年12月2日晚,神舟十四、十五号航天员乘组完成首次在轨交接。中国空间站正式开启长期有人驻留模式。中国航天坚定不移走好中国特色航天事业发展道路。将“太空之家”的梦想一步步从蓝图变为现实。

结合材料,运用《哲学与文化》分析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发展所蕴含的认识论道理。
7日内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大庆铁人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8 . 南海深处,水下1500米,散落的青花碗、珐华梅瓶……琳琅满目(下图)。我国考古团队借助科考船,首次使用长基线水下信标定位系统,完成水下千米级深度的沉船考古,再现了明代海上贸易的繁盛景象,完善了海上丝绸之路南海段航线的历史链条。可见(     

①考古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                    ②考古成果具有客观物质性
③考古与科学技术能够相互促进             ④考古研究畅通了海上贸易联系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7日内更新 | 24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山东省枣庄市高三三模政治试题
9 . 在浙江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推动形成了以“变群众上访为领导下访,深入基层,联系群众,真下真访民情,实心实意办事”为主要内容的“浦江经验”。20年来,浙江各级党员领导干部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一任干,持续丰富和发展“浦江经验”,走好了这场持续二十年的为民之路。“浦江经验”的形成和发展说明(       
①实践的社会历史性决定了认识活动具有反复性       ②认识在实践中深化,最终又回归实践、服务实践
③观念的存在只要通过实践就能转化为现实的存在       ④时代和实践为认识的发展提供重要条件和需要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10 . 日升日落,不同时差,哺乳动物如何能感知一天的时刻变化?大脑如何计算时间?这一直是国际科学界研究的难点。北京大学科研团队通过自主研发的双侧扫描双光子显微镜,首次实现SCN区域近万颗神经元跨昼夜的钙成像,揭示出神经元群体在时间编码上的集体决策机制。材料表明(       )
A.实践的主体和客体只有依靠中介才能相互作用
B.显微镜成为新的实践主体延伸了人的认识器官
C.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D.人类认识在客观见之于主观的活动中不断发展
7日内更新 | 9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江苏省苏州市八校联考高三下学期三模政治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