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实践的特征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44 道试题
1 . 2024年1月19日,朱雀三号完成首次飞行试验。很久以前,中国人抬头仰望星空,满天神话传说,天问、祝融、嫦娥、玉兔、悟空、天宫、北斗……直到,他们以这些名字将自己的航天梦一一照进现实。从此以后,当我们再抬头,满天渐是中国人的浪漫,神话般的现实。这说明(     
①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能够把梦想变为现实
②意识具有能动创造性,能够促进宇宙的探索
③要守正创新,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
④要增强文化认同,坚定文化自信自强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 . 1992年9月21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正式立项,制定“三步走”战略规划:第一步,发射载人飞船,建成初步配套的试验性载人飞船工程,开展空间应用实验;第二步,突破航天员出舱活动技术、空间飞行器的交会对接技术,发射空间实验室;第三步,建造空间站,解决有较大规模的、长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

载人航天工程是一个系统的、有层级的整体,由航天员、空间应用、载人飞船等八大系统组成,各子系统既分工明确又相互关联。30年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汇聚了全国数千家单位,数十万人为其服务。西安的发动机、天津的太阳能电池、上海的推进剂……只要总指挥部一声令下,各部件前一天还在各自的工厂里,第二天就能“飞”到北京的总装车间。


从蓝图绘梦到奋斗圆梦,几代中国航天人书写了用航天梦托举中国梦的壮丽篇章。运用实践及其特点的知识对此加以说明。
2024-01-30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4.1 课后分层作业夯实基础(A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今年是老一辈革命家为雷锋同志题词60周年。再平凡的岗位,恪尽职守也能成为不平凡的楷模。为了节约油料,雷锋勤学苦研;为了保养汽车,雷锋不顾手冻裂苦干八小时;为了当个好兵,雷锋投掷实弹练肿了胳膊以至于吃饭连筷子都拿不起来。再普通的善行,坚持不懈就能谱写不普通的壮举。出差途中,雷锋主动帮忙擦地板、擦玻璃,给旅客倒水、帮妇女抱孩子、给老人找座位,“好事做了一火车”。

毛泽东主席在全面了解雷锋事迹的基础上亲笔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周恩来总理在得知毛主席题词后对向雷锋同志学习作了具体的阐释:“向雷锋同志学习,爱憎分明的阶级立场、言行一致的革命精神、公而忘私的共产主义精神、奋不顾身的无产阶级斗志。”

雷锋是时代的楷模,雷锋精神是永恒的。中国自古就崇尚敬业乐群、扶危济困的理念,雷锋精神自诞生以来,催生了无数的时代雷锋。新时代的雷锋就是忠诚于党、服务人民的扶贫干部,是投身新冠疫情防控的无数志愿者,是立足本职建功立业的普通凡人,是不断发展壮大的学雷锋志愿服务队伍……新时代,广大群众要把学雷锋与时代需求相结合,融入日常、化作经常,把个人追求融入为党和人民事业奋斗中,自觉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添砖加瓦。


结合材料,运用实践的社会历史性知识,谈谈新时代个人应当如何向雷锋同志学习,实现人生价值。
2024-01-29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4.1 课后分层作业进阶高考(C卷)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3年9月23日,第十九届亚洲运动会在杭州举行。杭州亚运会不仅是体育的盛会,也是科技和艺术融合的盛会。


开幕式最让人期待的是主火炬的点火方式。杭州亚运会为创造一个与众不同的点火仪式,导演团队设想出万众参与、数字互联的形式。最大限度地让全民共同参与。为实现这一设想,技术团队通过自研Web3D互动引擎等多种技术的结合,进行了上万次的动作捕捉,采集了几十万张服装图像数据,用几百台不同型号的手机进行了超10万次测试,最终实现了1亿“亚运数字火炬手”汇聚现场,线上线下同频共振,实现了“数实融合”。


结合材料,运用实践的知识,谈谈杭州亚运会火炬的点火方式是如何实现“数实融合”的。
2024-01-29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4.1 课后分层作业进阶高考(C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202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表彰了为人类提供探索原子和分子内部电子世界新工具的阿秒脉冲激光技术。阿秒激光技术使人类能够在前所未有的时间尺度上研究和控制物质的微观过程,在多个研究领域展现出它的价值。可见(     
①真理性认识更具创造性和直接现实性
②人可以在现有技术基础上创造新规律
③人类实践活动有目的性和主动创造性
④科学研究是推动认识发展的强大动力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6 . 2023年10月26日,搭载“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七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成功发射。神舟十七号乘组将肩负更多的科学实验和空间应用任务,此次任务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进入空间应用和发展阶段的第2次飞行任务。从中可以看出(     
①正确的认识可以将头脑中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
②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我国太空实验水平进一步提升
③认识具有反复性,认识会随着客观状况改变而改变
④实践的不断深入会推动人的认识能力和水平的提高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7 . 历时近400天,黄河上最长公路桥梁——安罗高速黄河特大桥主塔成功封顶。这一公路桥的建成将极大地方便沿线群众出行,促进沿黄城市群互联互通。这表明(     
A.质变以数量的增减为必要前提
B.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可能引起质变
C.立足社会发展需要可以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D.意识可以创造出符合人的目的的客观事物
8 . 杜甫笔下的春雨是善解人意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李商隐眼中的春雨是哀伤苦闷的,“红楼隔雨相望冷,珠箔飘灯独自归”;孟郊看到的春雨是富有生机的,“昨夜一霎雨,天意苏群物”……古代诗人们对“春雨”的态度不一表明(     
A.人的意识能够能动地指导人们改造世界
B.客观事物本质的暴露和展现有一个过程
C.文学创作是创作主体与创作客体的统一
D.尊重自然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

9 . 材料一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是毛泽东同志的名言。习近平同志进一步深化了调查研究的思想,赋予了调查研究以时代意义,提出“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更没有决策权”。习近平同志在湖南十八洞村调研,创造性提出“精准扶贫”理念;到江苏调研,首次公开将“全面从严治党”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一并提出;赴浙江调研后,首次正式提出“新发展格局”……

材料二   1992年9月21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正式立项,制定“三步走”战略规划:第一步,发射载人飞船,建成初步配套的试验性载人飞船工程,开展空间应用实验;第二步,突破航天员出舱活动技术、空间飞行器的交会对接技术,发射空间实验室;第三步,建造空间站,解决有较大规模的、长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

载人航天工程是一个系统的、有层级的整体,由航天员、空间应用、载人飞船等八大系统组成,各子系统既分工明确又相互关联。30年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汇聚了全国数千家单位,数十万人为其服务。西安的发动机、天津的太阳能电池、上海的推进剂……只要总指挥部一声令下,各部件前一天还在各自的工厂里,第二天就能“飞”到北京的总装车间。

材料三   劳动是成功的必由之路、创造价值的源泉。近年来一些青少年中出现了不珍惜劳动成果、不想劳动、不会劳动的现象。我国去年将多种劳动技能将纳入课程,让中小学生学习劳动技能。通过劳动,让他们在劳动中体味到劳动的意义和价值,感受到劳动带来的快乐,也使他们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用劳动之手创造幸福生活。



【设计意图】基础检测(1--4):这部分选题考察学生对本课时基础知识的把握和识别。达到到必备基础知识的简单、正确的再认和描述。

【设计意图】知识综合(5--7):这部分选取的试题体现出对高考必备知识的综合性考察,同时也考察学生的综合思维和概括能力。能对相关知识做辩证的比较,或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

【设计意图】拔高训练(8--11):这部分选取的试题体现出对学生高考关键能力、学科素养的考察,学生能够初步运用哲学知识,透过现象看本质,对社会现象和某一观点做出分析、评析的能力,并能揭示其背后的哲学逻辑。

【设计意图】开放探究(12--14):这部分选取的试题体现出对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和必备能力的的深度考察,答案不唯一,调度多种知识,观照学生思维个性,注重考查考生创新能力、发散思维。
1.分析认识具有主体差异性的原因。
2.什么是实践?说说实践的特点。
3.简述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4.为什么说认识依赖于实践?
5.有些人认为,学生在学校开展劳动实践可有可无,读书学习才是获得知识的根本途径。运用认识论知识对此观点加以评析。
6.结合材料,运用实践与认识的知识,阐明中国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分步推进的理由。
7.运用“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知识阐述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原因。
8.运用实践的知识说明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的正确性。
9.运用认识论的知识说明神舟飞船航天技术的发展过程中,实践是怎样为认识发展提供动力的。
10.分析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成功实施如何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11.从蓝图绘梦到奋斗圆梦,几代中国航天人书写了用航天梦托举中国梦的壮丽篇章。运用实践及其特点的知识对此加以说明。
12.运用“人的认识从何而来”知识,写一篇哲学小短文,说明我们党强调要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的合理性。
要求:紧扣主题,逻辑清晰,字数在150字以内。
13.结合材料,从物质与意识、实践与认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三个角度中任选一个,阐释新时代新征程要继续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的原因。
14.为将劳动教育落到实处,该班拟以“劳动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请你围绕主题列举两项活动。
2023-09-26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一题多问4.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主观题-开放性试题 | 适中(0.65) |
解题方法
10 . 为将劳动教育落到实处,该班拟以“劳动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请你围绕主题列举两项活动。
2023-09-06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4.1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