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实践的特征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年来,各地扎实推进科普教育,推动科普资源走进中小学、鼓励学生走进校外科普基地、完善科普教育效果评价引导,让广大青少年走近科学、爱上科学。

科学普及。

用孩子们喜闻乐见的形式做科普,效果才好。

用泡沫点火、用“意念”让矿泉水瓶变扁、利用特斯拉线圈自制“雷电法杖”……最近,在短视频网站上,一些会“仙术”的老师引起了上百万网民的围观。不同于在黑板上讲解科学实验,这些老师的课堂很有“仪式感”,他们能用常见物品演示各种各样的有趣实验,把课堂气氛推向顶峰,并在学生们欢呼之后“邪魅一笑”,将背后的原理娓娓道来。

在互联网的另一端,这些“仙界”老师有了更多的“野生”学生,有人在评论里称赞,“这个讲课方式太好了,让学生参与实验环节,学生肯定记得住,也爱上课”。也有人说,“真羡慕这个班级的孩子,如果我的孩子也能遇见这样的老师该多好”。

(1)结合材料,运用“探索认识的奥秘”知识分析科普教育取得良好效果的原因。

科学思维。

科学教育不是高科技教育,万物皆可研究。每一块泥土、每一朵鲜花、每一片晴朗的夜空都是科学探索的好机会。

在某科创实践基地,孩子们也可以像大学生一样做科研项目,并有专属导师指导项目推进。该基地研发了4至18岁贯通式科学教育课程和创新人才培育体系,课程设置由易到难且门类齐全,结合对课程学习中表现的追踪,给予学生研究领域分流和志愿填报等指导;该基地还搭建了多个科创实验室,让孩子们尽情发挥才智,大胆提出问题,严谨预测实验结果,并在真实的实验场景中验证猜想、论证问题和解决问题。在这样的氛围中成长的孩子,未来虽不一定会从事科学相关的工作,但潜移默化地受到了科学方法、科学精神、科学思维的熏陶,这将成为让孩子们一生受益的财富。

(2)结合材料,说明该科创基地的做法是如何体现科学思维特征的。
2024-05-15更新 | 13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山西省晋中市高三下学期5月高考适应训练考试文科综合试卷-高中政治
2 . 2023年,国家统计局在1月、4月、7月、10月分别召开年度、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3月、5月、6月、8月、9月、11月和12月召开月度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同时,分别发布工业生产、能源生产、固定资产投资、房地产开发投资和销售、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月度或累计数据情况新闻稿。关于经济数据和指数,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A.采购经理指数能影响经济决策,表明人的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
B.旅游产业数据会影响企业经营,表明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目标
C.经济发展新动能指数逐年加速,反映出经济动力结构有优化趋势
D.中国创新指数反映创新的成效,形成公众高品质生活的物质基础
2024-01-29更新 | 156次组卷 | 2卷引用:北京市朝阳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政治试题
3 . 2021年10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首次以新技术实现对接,微波雷达在对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它在交会对接过程中承担测量任务,它的测量精度相当于在北京能够识别出石家庄的一张A4纸。由此可见(     
①人类意识依赖于物质并且能够正确地反映世界
②实践的广度与深度取决于人类认识能力的提高
③意识能够创造出自然界中原来并不存在的东西
④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可以更好地造福人类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2-04-07更新 | 349次组卷 | 5卷引用:河南省杞县高中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4月模拟政治试题
4 . 2022年4月1日,《科学》杂志第一次公布了人类基因的完整序列。这项研究填补了20年前测序结果留下的空白。2003年,首次绘制出了人类基因图谱,但源于测序技术的限制仍然留下了大约8%的空白;直至2019年牛津纳米孔测序和PacBio HiFi这两项技术的问世,科学家们终于揭开了真正的人类基因组序列。此次完整的基因组测序对找到有关疾病的根源有重大指导性意义。此次完整基因测序的研究过程表明(       
A.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思维是对存在的正确反映
B.实践活动具有目的性,指导科学研究是其最终目的
C.认识活动总在曲折中前进,在前进中不断突破现实
D.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促进人类认识的发展
2024-02-27更新 | 84次组卷 | 1卷引用:【金科大联考】 2021-2022学年高三6月质量检测思想政治(河北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智脉”是一个基于类脑脉冲神经网络的人工智能与脑模拟计算平台。2023年8月1日,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人员成功打造全脉冲神经网络类脑认知智能引擎“智脉”,并将其全面开源开放。该平台将为探索面向通用人工智能的类脑智能研究提供基础支撑,助力探索自然智能的计算本质和新一代人工智能的发展。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智脉”延伸了人类认识器官,能够推动认识的发展
②人们在实践中不断认识和颠覆真理,追求和发展真理
③“智脉”是一种新事物,是对旧事物的超越和完全否定
④“科研人员成功打造智脉”说明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特征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3-11-04更新 | 21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普高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测评(三)政治试题
6 . 云南大学研究团队利用多年生长雄野生稻,与一年生的栽培水稻杂交,筛选培育出多年生水稻品系,针对多年生稻的适应性、稳定性、丰产性以及病虫害防控等各方面耐心实验,最终培育出可用于实际生产的多年生水稻品种,平均亩产量高于一年生水稻,还能改善耕层土壤结构。多年生稻的培育过程说明(     
①认识要经历反映整体表象到体现各方面本质再到再现多样性统一的过程
②事物的客观属性决定了其价值的大小,要根据需要改造事物属性
③科学实验作为实践的基本形式之一,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
④生产关系的适应性变革能够带来生产力的进一步解放和发展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7 . 8月21日,2022未来科学大奖揭晓:李文辉教授获“生命科学奖”。他带领团队发现了乙型和丁型肝炎病毒感染人的受体为钠离子,牛磺胆酸共转运蛋白(NTCP),这一发现是乙肝病毒研究领域30年来里程碑式的突破,揭示了乙型和丁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分子机理,有助于开发更有效的治疗乙型和丁型肝炎的药物。材料表明(     
①人类的思维能够在实践中正确反映存在
②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直接现实性
③只有符合客观规律的认识才能指导实践
④认识的不断深化发展将会推动实践创新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8 . 当作者遇到写作卡壳、灵感枯竭等“瓶颈”时,AI智能写作助手可以辅助进行续写,生成不同的情节走向,顺利完成创作,而“AI作品是否拥有著作权”也成为了一个颇有争议的话题。材料说明(       
①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                                   
②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
③人们对同一个确定对象会产生不同认识        
④源于实践的认识总能正确反映客观实际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9 . ChatGPT是美国某公司研发的智能聊天机器人程序,它能够根据聊天的上下文进行互动对话,甚至能代写教授级论文。有专家指出,获得这些功能主要是依靠对聊天机器人算法模型(NLP)的训练,通过不断给它喂数据并在训练过程中不断地修正NLP的参数,让它成长起来,变得更加智能。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①成功研发智能聊天机器人说明意识将理想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
②人机互动对话表明人工智能能够对人的意识活动进行模拟和“学习”
③人工智能代写论文说明其执行指令的同时探求任务本身的内在逻辑
④给人工智能喂数据并修正参数表明具有“人化”特点的联系是客观的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10 . 在表现唐代刘禹锡《秋词》诗意时,如何艺术地诠释“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呢?某画家几易草稿,最终选择把秋天的树置于画面最下端,只绘树梢,画中90%为空白,左上角一只鹤向上飞,落款在右侧下方,营造出了秋高气爽、万里晴空的空灵开阔之境。材料表明艺术创作(     
①是在丰富想象的基础上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②是人有目的地对事物原型加工改造的行为
③是人将主观形式与客观内容相结合的过程
④是人用主观的方式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活动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