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 道试题
1 . 下列两首唐代的咏蝉诗,分别描写了两只蝉,同样在秋天,同样写道了秋风。但从诗的意境来看,虞世南的诗自得、怡然,骆宾王的诗凄惨、孤寂。对此分析合理的是( )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骆宾王《在狱咏蝉》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虞世南《咏蝉》

①社会意识反映社会存在受主体条件的影响                 
②两只蝉反映了两位诗人不同的内心世界
③两首咏蝉诗的不同意境反映出两位诗人身处不同境遇
④同一条件下人们对同一对象的真理性认识可能有多个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 . 全面二孩的放开,使得人口政策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随着我国人口状况的不断变化,我国的人口政策在不断调整,但究竟应该怎么调整、应该在何时调整,各学界、专家给出的意见都不尽相同。这表明(       
①认识有主体差异性
②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受到实践水平的限制,对同一事物的真理性认识有很多
③真理和谬误是相对的,是可以转化的
④客观事物是复杂多变的,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需要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