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2 道试题
1 . 1949年3月,毛泽东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2022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全党同志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从“两个务必”到“三个务必”(       
①说明在同一条件下人们对同一对象会形成多个真理性认识
②表明真理不会停止前进的步伐,它在发展中不断地超越自身
③表明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只有经过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④说明真理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3-10-01更新 | 17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政治试题
2 . 2023年2月15日施行的《四川省生育登记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取消了对登记对象是否结婚的限制条件,取消了办理生育登记时生育数量的限制,简化了生育登记要求。对此《办法》,网友们进行了激烈的争论。之所以会出现激烈的争论,是因为(     
①认识的对象是不断变化的,人们不能取得一致认识
②人们的认识总是受自己的立场、观点等条件的限制
③在同一条件下对同一对象的真理性认识可以有多个
④《办法》是否科学和合理,还没有经过实践的检验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3 .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有些人认为发展起来的中国必然成为一种“威胁”,甚至把中国描绘成一个可怕的牛魔王。好在真理是客观存在的,并不会随着这样那样的说法而改变。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旨在表明(       
①谬误不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②真理具有客观性,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③真理与谬误的界限不容混淆       
④真理可以超越历史条件而存在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4 . HOV车道是交通管理中仅供乘坐至少某一规定乘客数的车辆通行的车道,它的使用对于提高道路使用效率、缓解交通拥堵、促进节能减排的效果比较显著。从认识论角度看,HOV车道的设计理念体现了(     
①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②认识具有无限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③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        
④真理是绝对的、唯一的,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2-11-01更新 | 880次组卷 | 16卷引用:2017届河北省沧州市高三9月教学质量监测联考政治试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近来,有人假借量子波概念鼓吹“量子波动速读”,鼓吹只需通过快速翻书就能极大提高学习效率。实际上,量子学研究中的“波”概念和我们平时看到的水波、声波、地震波有很大的区别。波的概念无论如何拓展,书本上的油墨不具备传播功能,书本所承载的智慧和知识,更不会自动呈现到你的脑子里。这说明(     
A.真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
B.对新事物的认识有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
C.真理是客观的,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D.新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中有曲折
6 . 入选2020年诺贝尔化学奖的     CRISPR-     Cas9基因编辑技术,被誉为“重写生命密码的工具”,这项技术对生命科学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但也有不少科学家关注到这项技术如果不能被正确利用可能产生的危害。这说明(   
①看问题的立场、角度不同会影响人们的评价
②不存在反映同一对象的相互矛盾的不同真理
③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主动的,有选择的
④不同的认识在相互碰撞中去伪存真走向真理
A.①③B.②③C.②④D.①④
2022-01-02更新 | 226次组卷 | 25卷引用:河北省安平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政治试题
7 . 相对论在宏观层面上解释了自然界和所有现象的行为,量子理论在微观层面上解释了自然界和所有现象的行为。然而,令人困惑的是,这两个理论是互不兼容的。截至目前,尚没有成功的统一场论(微观物理学的一个理论猜想)出现。这说明(     
①人们对具体事物的认识具有差异性②对同一确定的对象有不同的真理
③人们对具体事物的认识是有限的④物理学理论是科学家主观想象的产物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8 . 芜湖铁画是我国独具风格的工艺品之一,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近来,围绕芜湖铁画是否要突破“铁”这一载体的议题,继承论者强调传统工艺应保存,不宜盲目创新;而创新论者提倡突破传统的局限,努力创新。对芜湖铁画传承和创新的不同看法表明(     
①人们对客观事物的真理性认识中都包含谬误       ②人们对同一事物产生的真理性认识不止一个
③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受到立场差异的制约       ④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是主动的、有选择的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9 . 对于诗句“夜暗方显万颗星,灯明始见一缕尘”的理解,有人认为:“当你身处黑暗之中,才看到平时忽略的美好;当你春风得意之时,反而容易计较别人的小过失,眼里揉不进一粒沙子。”但也有人这样理解:“没有人否认你存在的意义,你只不过缺少一个能散发光芒的特定条件。”从认识论角度,这表明(       
①对同一个确定对象存在多个正确的理解和认识
②人类认识的局限性意味着达不到真理认识
③人的认识受主观因素的制约,具有主体差异性
④认识活动是主体对认识对象的反应和思索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10 . 研究发现,人们会被自己所使用的头像和虚拟形象影响。比方说,如果在虚拟社区或网络游戏中使用更英俊或漂亮的虚拟形象,你会变得更愿意主动接近异性陌生人,而使用更矮小瘦弱的形象,你则更有可能忍气吞声地接受对自己不利的不平等条款。下列诗句与这一发现蕴含的哲理相近的是(     
A.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B.世人闻秋悲寂寥,我道秋日胜春潮
C.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D.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