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党的历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的关键节点,在全党集中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正当其时,十分必要。

唯物史观是我们共产党人认识把握历史的根本方法。如果历史观错误,不仅达不到学习教育的目的,反倒会南辕北辙、走入误区。我们要树立正确党史观,要坚持以我们党关于历史问题的两个决议和党中央有关精神为依据,准确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正确认识和科学评价党史上的重大事件、重要会议、重要人物。要实事求是看待党史上的一些重大问题,既不能因为成就而回避失误和曲折,也不能因为探索中的失误和曲折而否定成就。要旗帜鲜明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加强思想引导和理论辨析,澄清对党史上一些重大历史问题的模糊认识和片面理解,更好正本清源、固本培元。


(1)结合材料,运用唯物史观的知识,对历史虚无主义加以批驳。
(2)若你参加“从党史中汲取前进力量”主题班会,请你讲一个党史故事,写出故事的题目并简要指出现实方法论意义。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好研史学史工作,整合历史研究资源和力量,提高研究水平和创新能力,更好总结历史经验、揭示历史规律、把握历史趋势。”

中国共产党继承了中华民族重视历史、研究历史、借鉴历史的优良传统,始终高度重视研史学史,善于从历史的兴衰成败中把握历史发展规律,汲取走向未来的智慧。

历史是由人物和事件构成的连续性的变化,人物和事件都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都有其产生、发展和衰亡的过程。中国共产党坚持把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放在其所处时代和社会的历史条件下去分析,不离开对历史条件、历史过程的全面认识和对历史规律的科学把握,不忽略历史必然性和历史偶然性的关系,不把历史顺境中的成功简单归功于个人,也不把历史逆境中的挫折简单归咎于个人。在历史研究中加强辨析和引导,把历史结论建立在翔实准确的史料支撑和深入细致的研究分析基础上,让历史说话、用史实发言,揭穿历史虚无主义的谬论。中国共产党善于整合历史研究资源和力量,坚持多学科深度融合、联合攻关,实现突破和创新。


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知识,分析中国共产党是怎样从历史中汲取走向未来的智慧的。
2022-02-16更新 | 176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岳阳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教学质量监测政治试题 (一)
3 . 历经万千风霜苦难的中华民族,蓄能成势,没有什么艰难能挡住她前进的步伐。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增速目标,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指引。三十年来,中国经济向世界展现了独特而秀美的风采。

注:2023年,中国经济增长5.2%,按可比价计算,对应的经济增量超6万亿元,放在10年前,需要超过10%的增速才能实现。纵向比较,5.2%的增速快于疫情三年4.5%的平均增速;横向比较,快于美国2.5%、欧元区0.5%、 日本1.9%的经济增速,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

(1)2024年我国经济增速宏观预计为5%左右,有外媒据此认为“中国经济已经‘见顶’,无法再进一步”。请结合材料一和经济学相关知识,对此观点加以驳斥。
(2)结合材料一,运用哲学知识说明为何“中国经济向世界展示了独特而秀美的风采”。

材料二   “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   (《淮南子·主术训》)   “集中力量办大事”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举国体制与当时基础薄弱、人才短缺的条件相适应,更多依赖政府行政动员和集中计划调配能力。改革开放后,我国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并日益完善: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个别国家试图遏制中国发展,我国面临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威胁。如何继承与创新原有举国体制,完善新型举国体制显得迫切而重要。

(3)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学相关知识,分析我国“新型举国体制”如何更好适应时代。
(4)有观点认为,在当前世界形势下,新型举国体制是我国应对个别国家遏制的法宝。试结合政治学知识进行评析。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古建筑是几千年中华文明的亲历者和见证者,古建筑保护是一项长期的、繁杂的工作,需要更多的专业化人才投身其中。

材料一   古建筑在时间流转中或已残缺不全,或已是断壁残垣。近年来,全国各地涌现出一批青年古建筑修复从业者,他们用建筑说话,让历史发声,使古建筑得以完整修复。正因为青年古建筑修复从业人员从繁复工序中使古建筑得以复原与重现,使我们有了更多的建筑标本,从中不断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领悟“天人合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内涵;正因为他们的勤奋工作和创新探索,让人们有更多机会通过古建筑这一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激发自己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

材料二   目前来看,文物修复师存在着从业人员水平参差不齐、晋升空间受限、专业教育与实际需求不相适应等现象。近年来,国家各个部门针对此类情况进行了诸多努力,国家文物局与人社部共同颁布了《文物修复师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对文物修复师的职业等级、职业技能、技术要求进行部署,使文物修复师的技能评价更加科学化,让文物修复师没有顾虑地坚守“初心”“匠心”。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知识,说明修复古建筑的文化价值。
(2)结合材料二,运用哲学发展观的知识,说明如何让文物修复师坚守“初心”“匠心”。
(3)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知识,以“向古建筑修复从业者学习,做有担当的新时代追梦人”为主题撰写一篇发言提纲。要求:①围绕主题,观点明确;②论证充分,逻辑清晰;③学科术语使用规范;④总字数在200字左右。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在苹果和谷歌几乎垄断了全球操作系统的背景下,美国对我国的科技企业依然实行了层层加码的制裁措施。因此,发展中国自己的操作系统甚至堪比“上甘岭”战役。

2021年6月2日,华为发布了鸿蒙操作系统,正式开启了万物互联时代。鸿蒙是基于分布式理念构建的面向未来、基于微内核的全场景分布式智能终端操作系统,与现有操作系统处于不同的“赛道”,是一种颠覆性创新,具有显著的特色和优势:

◆统一性:设备无论大小,只需一个系统。为不同设备的智能化、互联与协同提供统一的语言,可以在多设备之间形成一个共同的超级虚拟终端。

◆智能性:采用“卡片式”交互,应用内重要内容通过原子化卡片的方式展示。

◆简约性:采用轻量化的原子化服务,提供了全新的服务和交互方式,让应用化繁为简。

◆流畅性:通过大量的底层优化,有效解决智能终端老化、卡顿问题。

鸿蒙操作系统能为“数字中国”提供坚实的“底座”,能让“数字中国”生态变得“根深蒂固”。当前,面向万物互联网时代的鸿蒙的生态建设已初具规模,中国科技届对鸿蒙的成功抱有必胜的信心。


(1)结合材料,运用联系观与发展观的知识,分析“鸿蒙必胜的信心之源”。
(2)有人认为,“鸿蒙的命运由市场决定,政府应该无为而治。”运用政府的知识,批驳这一观点。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7年4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通知,决定设立河北雄安新区。这是继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之后又一具有全国意义的新区,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
材料一 雄安新区规划范围涉及河北省雄县、容城、安新3县及周边部分区域,具有丰富的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拥有新石器时代遗址、春秋战国时期遗址、宋辽古战道等丰富地下遗迹,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雄安新区具有地方特色鲜明的文物建筑,拥有安新县的陈调元庄园、明塔,雄县清真寺,容城县明月祥寺等,承载着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
雄安新区具有红色气质,拥有冀中抗日根据地。《小兵张嘎》《平原枪声》等电影讲的就是这里的故事。不少烈士陵园、烈士塔,已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少先队实践教育基地。
材料二 13年后的2030年,一座绿色低碳、信息智能、宜居宜业的现代化新城显露活力,雄安新区将建设成为具有较强竞争力和影响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闻名遐迩的城市新星。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雄雄安新区建设应如何深入挖掘和阐发当地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
(2)有人认为:“雄安新区有了金山银山,会保不了绿水青山”。请你结合材料二雄安新区的规划目标及习近平总书记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运用矛盾的同一性原理对此观点进行批驳。
(3)请你为雄安新区的发展提一个新发展理念建议,并指出方法论依据。
2017-08-04更新 | 115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福州市八县(市)一中(福清一中,长乐一中等)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政治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元化,社会信息化,各国相互联系和依存度空前加深。在纪念联合国成立20周年讲坛上,习近平主席发表了《携手共建合作共赢新伙伴,同心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讲话,深刻总结一战爆发以来的百年历史经验,把握时代脉搏,面向人类未来,旗帜鲜明地提出了“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战略目标。据媒体的不完全统计,习近平主席三年多来在多个场合、多次演讲以及政要会面中已经有不下100次提到了“命运共同体”这一词语,一次次深入阐述着这一超越民族国家和意识形态的“全球观”,表达了中国追求和平发展的愿望,体现了中国与各国合作共赢的理念,也向世界提交了一份思考人类未来的“中国方略”。
材料二       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政府和人民继承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根据时代发展潮流和中国的根本利益做出的战略选择。中国人民历来崇尚的“和而不同”“以和为贵”的理念,成为处理国与国关系的重要价值观。中华民族以“海纳百川,博采众长”的胸怀,接受一切有益的外来文化。“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们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不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对外待之以礼,睦近交远,取得卓越的外交成就,也彰显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1)结合材料,运用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知识,说明当今世界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必要性。
(2)运用有关传统文化的知识,分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战略思想的影响。
(3)在国际社会上,有些国家认为:当今世界,“人类命运共同体”是虚无缥缈的,永远无法实现的。请用所学知识反驳该观点。(要求从经济、政治,文化、哲学四个板块的知识中任选—个相关知识进行驳斥)
2017-05-18更新 | 176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名校2017年高考模拟考试押题卷文科综合政治试题

8 . 材料一伦敦得名“雾都”,根子是工业化。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伦敦的雾霾让数以千计的老百姓搭上性命。英国随后果断推行《清洁空气法案》,英国各地还出台一系列配套法规,这些法律法规的实施终于控制住了污染。到1980年,伦敦的雾日已经从每年几十天减少到5天。

有人依据英国成功治理雾霾的事例,认为:我国治理雾霾实际上并不难,只要移植并实施英国《清洁空气法案》及其配套法规,雾霾治理就能取得显著成效。


(1)请结合材料一,运用唯物辩证法有关知识对这一观点予以辨析。

材料二我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始终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这是巩固和发展农村集体经济不可动摇的底线,在这个底线之上逐步改革创新农村集体所有制的实现形式。

改革开放之初,我国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将土地所有权和承包经营权分设,所有权归集体,承包经营权归农户,极大地调动了亿万农民积极性,有效解决了温饱问题,农村改革取得重大成果。

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城镇化深入推进,大量农业人口转移到城镇,农村土地流转规模不断扩大,土地承包权主体同经营权主体分离的现象越来越普遍。顺应发展现代农业的趋势和农户保留承包权、流转经营权的意愿,2016年11月30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完善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办法的意见》,提出进一步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实行农村承包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并行,推进农业现代化。


(2)结合材料二,运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辩证关系的知识,分析我国实行“三权分置”改革的必要性。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新质生产力,是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调研期间首次提到的新的词汇,强调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材料一   近年来,一场全新的生产力变革正在中国孕育发生。在崭新的赛道上,新质生产力正加速形成。某地新产业、未来产业抓得准、立得住,始终聚焦国家政策导向、产业发展方向、技术变革走向等,新质生产力快速形成。在推动新兴产业发展上,该地始终坚持“只要值得,就要舍得”的投资原则,成功探索出“以投带引”招商引资模式,形成了以制造业为代表的集群发展的“强引擎”。该地认识到“谁抢占了未来产业的制高点,谁就赢得了未来”的道理,加快布局量子信息、空天技术、聚变能源、下一代人工智能、合成生物五大先导产业集群。其中,集成电路、新型显示、人工智能三大产业入选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智能语音产业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新能源汽车、光伏储能、新型显示、智能家电、高端装备、人工智能六大千亿新兴产业集群正快速崛起。

材料二   新质生产力发展需要一大批懂科技、懂资本、懂市场、懂金融、懂法律的战略企业家。当前,我国不少企业家具有“单打冠军”的特点,存在懂科技的未必懂市场和懂法律、懂市场的却不懂金融、创新成果被人抢注而无法上市等问题,而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需要的是复合型的战略企业家。政府在培养复合型的战略企业家方面大有可为,应为企业家成长提供实战型的学习交流平台等。

材料三   2023年,于我们,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于世界,是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的一年。在捕捉新机遇、创造新空间上,我们在拼,别人也在拼;我们在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上超前谋划、步步推进,别人也没闲着,动作很多、很快。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与生活》的知识,分析某地是如何加速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和发展的。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知识,简要说明政府在培养新型企业家方面的作用。
(3)动荡中有变革,危机中有先机。结合材料三,运用发展的知识,围绕材料中的观点写一篇演讲提纲。
要求:哲学原理选用正确,论证逻辑清晰,字数在150个左右。
2024-01-18更新 | 162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县级重点高中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近年来,一场全新的生产力变革正在中国孕育发生。在崭新的赛道上,新质生产力正加速形成。某地新产业、未来产业抓得准、立得住,始终聚焦国家政策导向、产业发展方向、技术变革走向等,新质生产力快速形成。在推动新兴产业发展上,该地始终坚持“只要值得,就要舍得”的投资原则,成功探索出“以投带引”招商引资模式,形成了以制造业为代表的集群发展的“强引擎”。该地认识到“谁抢占了未来产业的制高点,谁就赢得了未来”的道理,加快布局量子信息、航天技术、聚变能源、下一代人工智能、合成生物五大先导产业集群。其中,集成电路、新型显示、人工智能三大产业入选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智能语音产业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新能源汽车、光伏储能、新型显示、智能家电、高端装备、人工智能六大千亿新兴产业集群正快速崛起。

材料二   新质生产力发展需要一大批懂科技、懂资本、懂市场、懂金融、懂法律的战略企业家。当前,我国不少企业家具有“单打冠军”的特点,存在懂科技的未必懂市场和懂法律、懂市场的却不懂金融、创新成果被人抢注而无法上市等问题,而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需要的是复合型的战略企业家。政府在培养复合型的战略企业家方面大有可为,应为企业家成长提供实战型的学习交流平台等。

材料三   第一次工业革命发生在英国,蒸汽机、机械纺纱机等是当时的颠覆性技术,以这些技术为代表的产业快速发展,促使英国走上世界霸主地位;第二次产业革命时期,美国建立起以电力、石油、化工和汽车等为支柱的产业体系,在科技和产业革命中成为领航者和最大获利者。要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就要把握好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的巨大机遇,依靠自主创新,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开辟新赛道、打造新优势。

材料四   2023年,于我们,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于世界,是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的一年。在捕捉新机遇、创造新空间上,我们在拼,别人也在拼;我们在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上超前谋划、步步推进,别人也没闲着,动作很多、很快。

(1)结合材料一,运用我国的经济发展的知识,分析某地是如何加速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和发展的。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知识,简要说明政府在培养新型企业家方面的作用。
(3)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提升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支撑。结合材料三,运用《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的知识对此加以说明。
(4)动荡中有变革,危机中有先机。结合材料四,选择恰当的哲学原理,围绕材料中的观点写一篇演讲提纲。
要求:哲学原理选用正确,论证逻辑清晰,字数在150个左右。
2024-05-03更新 | 185次组卷 | 2卷引用:福建省十一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政治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