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整体和部分辩证关系原理及其方法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问题。

南明河是贵阳人民的“母亲河”,是乌江一级支流、长江二级支流及长江上游重要的生态屏障。然而,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城市人口增多,污水排放量大幅度增长,超过南明河环境承载力,加之生产生活取水急剧增加,挤占河流生态补水,河道自净能力降低,南明河生态环境质量一度“告急”。

近年来,为打造贵州省美丽幸福河湖,贵阳市在水环境综合治理上“下功夫”,按照“控源截流、内源治理、疏浚活水、生态修复”的思路,坚持营造宜居水环境、打造良好水生态、维护优质水资源、提升先进水文化的策略,制定强有力的整改措施,持续推进南明河综合治理;同时重点在水资源管理上“求突破”,充分发挥河长制作用,通过签发河长令等形式,协调解决突出问题,严厉打击违法行为,将南明河纳入生态环境执法要点。

如今行走在南明河畔,可观一河清水缓缓流淌,两岸树木郁郁葱葱,三五好友休闲漫步。昔日“失去生命的河流”,正朝气勃勃,焕发着无穷的生机。


结合材料,运用整体与部分的知识,说明贵阳市河湖整治行动的合理性。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香江潮涌,紫荆花开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到祖国的怀抱,洗刷了民族百年耻辱,完成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重要一步。香港从此开启了历史新纪元,走上了同祖国内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宽广道路。依托祖国的强大支持,今日香港关山飞渡、行稳致远。在“一国两制”下,香港不仅保持原有特色和自身优势,更链接了祖国内地的优质资源,搭乘上发展“快车”,提高了参与度,国际竞争力持续增强。强大的祖国,是香港最坚实的依靠;祖国的强大,也需要包括香港同胞在内的每个中华儿女的奋斗。香港背靠祖国,受益于国家发展,也要致力于为国家建设添砖加瓦。香港各界人士要弘扬爱国爱港传统,继续积极投身国家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努力在“十四五”规划、粤港澳大湾区和“前海方案”等重点规划建设中发挥香港所长,贡献国家所需,全面塑造发展新优势。


(1)强大的祖国,是香港最坚实的依靠;祖国的强大,也需要包括香港同胞在内的短个中华儿女的奋斗。结合材料一,运用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的知识对此加以说明。

材料二   2023年7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回信勉励香港培侨中学的学生,鼓励他们坚持追求卓越,勇于创新,为建设美好香港,实现民族复兴积极贡献力量。


(2)香港发展稳定,青年大有作为。请你为青年学生在建设美好香港,实现民族复兴中如何担当作为提出两条建议。
2023-12-24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漳州市东山县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电影《夺冠》在2020年的国庆档上映。影片回溯了中国女排40年的风雨征程,展现出时代变化中“祖国至上、团结协作、顽强拼搏、永不言败”的女排精神。女排精神给予了中国女排力量,不断激励队员脚踏实地,自强不息,咬牙克服伤病,默默承受挫折,不断创新技术,团结协作,顽强拼搏,不畏强手,敢打敢拼,最终重回巅峰。


结合材料,用整体与部分关系的知识,阐释“团结协作、顽强拼搏”的必要性。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国家统一、民族复兴的历史车轮滚滚向前,祖国完全统一一定要实现,也一定能够实现”。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一部分,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民族复兴的重要标志。两岸同胞一家亲,植根于共同的血脉和精神,扎根于共同的历史文化。推动两岸共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促进两岸同胞彼此认同,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与祖国统一汇聚更加坚实的民意力量。在当前两岸关系依然复杂严峻的形势下,两岸文化交流成为两岸同胞心灵沟通的桥梁与纽带。文化纽带拉得越紧,两岸同胞的心就走得越近,这是任何人、任何势力都阻挡不了的。


结合材料,运用“世界是普遍联系的”知识,说明为什么“祖国完全统一定要实现,也一定能够实现”。
2023-12-06更新 | 222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福州金桥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19年2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钢要》,标志着粤港澳大湾区将开启新的征程。大湾区的建立,将加强内地与港澳深度合作。依托粤港澳良好的合作基础,充分发挥深圳前海、广州南沙、珠海横琴等重大合作平台作用,探索协调协同发展新模式,充分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优化区域功能布局,深化珠三角九市与港澳全面务实合作,促进人员、物资、资金、信息的便捷有序流动,逐渐形成香港+澳门+内地+服务+资本+产业+X的模式,为粤港澳发展提供新动能。

材料二   港珠澳大桥是粤港澳大湾区重点基础工程。该工程集桥、岛、隧为一体,全长55公里,是中国乃至当今世界规模最大、最具挑战性的跨海集群工程。港珠澳大桥的建设者们克服重重考验,成功实现33次“海底之吻”,建成世界最长海底沉管隧道。在施工中,团队创造了“半个月内连续安装两节沉管”“极限3毫米对接偏差”等多个纪录,采用主动止水的沉管隧道最终接头,化被动止水为主动式压接止水,变人工作业为机械化作业,降低了水下作业强度,确保了施工质量。成功打造超级工程的海上“基床”,既解决了工程技术难题,又兼顾保护了中华白海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环境。


(1)结合材料一,运用辩证法的联系观分析建立粤港澳大湾区的必然性。
(2)结合材料二,说明在港珠澳大桥的建设过程中是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的?
2023-12-04更新 | 98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泉州科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限时训练政治(学考班)试题
6 .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2023年杭州亚运会策划了一个万众参与、数字互联的点火方式。后台通过实时数据手段,将支付宝小程序“智能亚运一站通”上1.04亿线上网民参与传递的火种,传送到数字空间,通过数据转化成虚拟形象,在钱塘江上形成一个超大的“数字人”,逐步奔跑到大莲花体育场,和现场的真人火炬手共同点燃火炬塔。让我们了解下这场视觉盛宴的幕后细节:开幕式总制作人沙晓岚透露,点火应该回归体育本身,成为全民参与的事。“如果只是几十万人或几百万人,就无法支撑这个创意的存在,‘全民’至少也得是大几千万人。”

为了让数字火炬手看上去有力量地在奔跑,邀请了专业的田径运动员,进行多次动作捕捉效果测试。为了有故事有逻辑,把代表良渚文化的图腾等细节嵌入了数字人的肩膀、腿部、手臂。但杭州是数字科技之城,这个数字人又不能做得像古人一样,所以在服装的设计、线条的勾勒上,更加凸显现代感。

为了让线上火炬传递及点火仪式做到人人可参与,3年来,工程师团队克服重重困难,针对300多台不同年代及型号的手机,进行了超10万次测试,敲下了20多万行代码,并通过3D互动引擎、AI数字人、云服务、区块链等多种技术的结合,最终成功打造了覆盖区域最广、参与人数最多、持续时间最长的线上火炬传递活动。


请用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有关知识分析杭州亚运会点火仪式成功的原因。
2023-11-30更新 | 247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三明市四地四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政治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8年,上海全市每日生活垃圾清运量接近2.6万吨,年均生活垃圾产生量超过900万吨。面对垃圾围城,上海需要一场“清剿战”。

2019年7月,《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正式施行。《条例》实施四年来,上海市完善以法治为基础、政府推动、全民参与、城乡统筹、因地制宜的垃圾分类制度,建立完善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垃圾处理系统;在培养垃圾分类意识、养成分类习惯上下“绣花功夫”,开展广泛的教育引导工作,让广大居民从垃圾分类中看到长远的生态效益,垃圾分类成为低碳生活新时尚。截至2023年7月,上海市居住区(村)、单位垃圾分类达标率稳定在95%以上,生活垃圾“三增一减”(干垃圾减少,其他三类垃圾增加)趋于稳定,源头减量率达3%。上海生活垃圾已全量无害化处理,实现了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建成焚烧厂15座、湿垃圾集中处理设施10座,全市生活垃圾焚烧和湿垃圾资源化利用总能力超过3.6万吨/日,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42%。


(1)结合材料,运用对立面相互转化的原理,说明上海市推动垃圾分类处理的合理性。
(2)结合材料,运用联系的相关知识,阐释上海是如何成功推动垃圾分类的。

8 . 教育界有一个“交叠影响域理论”:家庭、学校、社会或社区构成了交叉的三个圆,中间就是儿童,被交叠影响。长期以来,过重的教育负担不利于促进青少年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双减”即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有“负”可减的背后,往往是有“质”可提。在”双减“政策之下,除了作为教育主阵地的学校要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推进学校课后服务、完善质量评价以外,家长与社会该有什么作为?上海市引入社区公共力量搭建“15分钟幸福圈”,将三个圆进一步明晰、扩展、交融:动员一批有情怀、有热情的青年家长化身共享“父母”、校外辅导员缓解青年父母“鸡娃”压力;发挥社区各方资源力量,探索社区教育服务,建设学生活动中心,为学生在课后时间参与社会实践、社团活动、志愿服务提供活动场所,进一步推动形成“学校放学、社区开学”的良好格局。

做好“双减”工作,依靠的绝非某一部门的“独角戏”,而是家长、学校、社会各个方面的“大合唱”。


结合材料,运用“整体与部分”的观点,说明家长、学校、社会各方应如何通过“大合唱”来协同做好“双减”工作。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加快建设体育强国。”

校园体育是我国体育事业的重要构成部分,是培养青少年强健体魄、健康心理和坚毅品质的重要阵地。校园体育是一个结构多元的复杂系统,包含了发展目标体系、管现体系、课程体系、教学体系、训赛体系、资源体系、保障体系、评价体系、文化体系等诸多有形和无形的内容板块。校园体育的改革发展,不应只是单一层面的横向维度要素的优化,而应统一考量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各学段,在纵向结构上,实现整合,从整体来看,新时代校园体育体系的建设,要围绕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以推动青少年文化学习和身体锻炼协调发展为原则,面向全体学生,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从而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结合材料,运用“系统优化”的相关知识,说明应如何强化校园体育建设,加快建设体育强国。
10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民生为上,治水为要。科学治水,能更好的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优美生态环境的需要。近年来,浙江省在治水方面勇于创新,开展“系统治理”。浙江水利从整体谋划,坚持“116N”的总体架构:即建设1个水利大脑开发1个总驾驶舱,构建“浙水安全”“浙水美丽”“浙水好喝”“浙水节约”“浙水畅通”“浙水清廉”等6个多跨应用。分部门落实水资源保障、河湖库保护、水灾害防御、水发展规划、水事务监管、水政务协同等6大核心业务,实现治水的整体跃升,推动水利发展实现质量变革、效率变革,推进水生态环境持续向好。


结合材料,说明浙江省坚持系统治水是如何体现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的。
2023-11-10更新 | 148次组卷 | 2卷引用:福建省福州十五中、格致鼓山中学、教院二附中、福州铜盘中学、福州十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政治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