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掌握系统优化的原理及其方法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9年9月18日习近平主席在郑州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习主席提到:“黄河生态系统是一个有机整体,要充分考虑上中下游的差异;黄河水少沙多、水沙关系不协调,是黄河复杂难治的症结所在。要紧紧抓住水沙关系调节这个“牛鼻子”,完善水沙调控机制;黄河水资源量就这么多,要合理规划人口、城市和产业发展,推动用水方式由粗放向节约集约转变;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非一日之功,要保持历史耐心和战略定力”。


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知识,分析我国应该如何加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
2024-02-17更新 | 81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塘沽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政治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0年7月31日,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开通!20年来,中国先后将4颗北斗试验卫星,55颗北斗二号、三号组网卫星送入太空,完成全球组网,为世界贡献全球卫星导航的“中国方案”。400多家单位、30余万科技人员团结奉献、接续奋斗,攻克160余项关键核心技术,突破500余种器部件国产化研制,实现北斗三号卫星核心器部件国产化率100%。北斗相关产品已出口120余个国家和地区,向亿级以上用户提供服务,服务可用性优于99%。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建成开通,充分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对提升我国综合国力,推动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我国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推动当前国际经济形势下我国对外开放,进一步增强民族自信心,努力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的有关知识,阐述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建成开通所体现的哲学道理。
2023-07-06更新 | 76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湛江市第四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政治试题(合格性)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天问一号”踏上探火路。

2020年7月23日12时41分,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发射升空,这次火星探测任务分为六个阶段,第一发射段,“天问一号”由长征五号发射,不经过变轨直接将天问一号送入地球和火星的霍曼转移轨道。第二地火转移段,约在2021年2月11日“天问一号”到达霍曼转移轨道的远日点此时正好与火星的公转轨道相交。这时“天问一号”就用发动机进行减速让火星可以捕获它。这是火星探测器经历的一个难点,曾经有多个火星探测器因没有被火星引力捕获而使任务失败。第三环火轨道段,被火星捕获后“天问一号”进入环绕火星的一个大椭圆轨道,之后在大椭圆轨道离火星最近距离的地方再次减速进入一个小椭圆轨道。在进入火星的小椭圆轨道后“天问一号”可以根据任务需求进行变轨。第四火星停泊段,“天问一号”开始对火星进行探测,对火星车可能的着陆区进行重点拍照分析。第五离轨着陆段,按照计划在2021年4月23号环绕器与着陆巡视器分离。着陆巡视器开始降落在火星表面,这个过程是“天问一号”任务最难的部分。降落过程大约有7分钟,在这七八分钟内有四个减速阶段,要从约4.8km/s的速度减速至着陆火星表面也就是0,被称为惊魂七分钟。探测器通过悬停在空中观察火星表面,为着陆火星做最后准备,保证着陆的安全性。最后一点能量,要靠四条着陆腿里的缓冲吸能材料,把着陆时的冲击力缓冲掉,保证探测器不发生侧翻,使着陆巡视器平稳着陆在火星表面,环绕器为其提供中继通信。第六科学探测段,2021年4月30日火星车离开着陆巡视器,在火星表面行驶,进行探测任务。


运用“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的知识,分析“天问一号”成功发射的原因?
2023-05-31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7.2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导学案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标任务作出了关键性贡献。要巩固脱贫成果,用孺子牛、拓荒牛和老黄牛的“三牛精神”破解乡村振兴中的矛盾和难题。①乡村振兴要发扬孺子牛精神,正确处理“远与近”的关系,破解乡村振兴中各种利益冲突和难题。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奉献意识,既要维护农民的眼前利益,还要发展长远利益。②乡村振兴要发扬拓荒牛精神,正确处理“新与旧”的关系,破解乡村振兴中创新发展与因循守旧的矛盾和难题。乡村振兴是创新发展的过程,这种创新离不开一往无前的拓荒牛精神。③乡村振兴要发扬老黄牛精神,正确处理“快与慢”的关系,破解乡村振兴中的“隐功”与“显绩”的矛盾和难题。乡村振兴是长期的、艰巨的、复杂的历史进程,必须一件事接着一件事办,一年接着一年干,一代人接着一代人干,克服一切消极等和急躁冒进情绪,用老黄牛的劲,一步一个脚印推动乡村振兴行稳致远。在当前形势下,乡村振兴更加具有全局性和战略性,④要全面推动乡村振兴,需要树立全局性战略思维和宏观视野,凝聚“三牛精神"合力,建立一套衔接前后、连接城乡、和谐工农、创新发展的政策框架,为乡村振兴奠定坚实的基础。


结合材料,从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角度分析如何破解乡村振兴中的矛盾和难题,写出划线部分所体现的哲学原理。(请从以下备选答案中选择一项正确答案,并将其内容填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
(备选答案:①事物的联系是多种多样的②实践决定认识③尊重客观规律④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的,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⑤联系的普遍性⑥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⑦世界是不断运动变化发展的,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⑧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
2022-07-29更新 | 160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第八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材料一   多年以来,青岛大气污染严重,严重影响了居民生活。面对压力与挑战,青岛不回避、不退缩,大胆实践、大胆探索,打响了蓝天保卫战。在大气治污中,突出减污降碳协同效应,把降碳作为源头治理的“牛鼻子”,因地制宜推进集中式和分散式清洁取暖,合理确定清洁取暖方式。2021年3月25日,青岛市出台的《青岛市2021年深化大气污染治理攻坚30条措施》,从强化工业污染防治、城市扬尘污染防治、机动车船污染防治、燃煤污染防治等6个方面制定30条具体工作措施,更加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保持山东省青岛市空气质量稳定达标。经过多年艰苦努力,青岛市PM2.5颗粒物浓度明显降低。

材料二   过去,兰州一直是全国十大重污染城市之一。为消除大气污染,兰州市坚持科学治污、综合施策,开创大气污染治理“1+5”的“兰州模式”,“1”是一个总体实施意见,“5”是减排、压煤、除尘、控车、增容的综合措施。减排是加快产业布局调整优化,主要发展现代服务业和高精尖产业,腾出环境容量、改善环境质量;压煤是重点从“治、管、控”入手减煤量、控煤质,大力调整城市能源;除尘是对主次干道实行地毯式吸尘、人机结合清洗、调度洒水等控尘除尘措施;控车是实施机动车常年尾号限行,禁止黄标车、重型柴油车进入城区;增容作为生态治理的治本之策,通过建设过湿地公园、构建环绕城市的绿色生态屏障等方式,逐步增强区域性生态防护功能。

在总体实施意见指导下,以压煤和控车实现减排,除尘和增容协同治理,达到了综合治理的效果。经过三年多的努力,兰州市打赢了大气污染治理整体战攻坚战。


(1)结合材料一,运用尊重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原理,说明青岛市是如何打好蓝天保卫战的。
(2)结合材料二,运用系统优化的知识分析兰州市大气污染防治模式的科学性。
2022-06-16更新 | 284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西省赣州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6 . 材料一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党中央紧急召开专项工作会议,成立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国务院建立联防联控机制,指导督促各方有序、高效、平稳开展工作。在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全国上下一盘棋,党中央、国务院综合统筹、科学谋划,各级党委和政府坚决服从中央的指挥,统一协调、统一调度,数万名白衣天使急奔重灾区,上千张床位的医院数日建成,19个兄弟省份驰援荆楚大地。为了把防控工作抓细、抓实、抓落地,一方面对决策部署贯彻落实不力的追责问责,对失职渎职的依法依纪惩处,另一方面要求社区强化网格化管理,守严守牢基层社区防线。

材料二   面对疫情,党中央坚持“突出重点、统筹兼顾,分类指导、分区施策”,首先把武汉和湖北的疫情防控作为重中之重,坚决遏制疫情扩散蔓延势头,坚持全国一盘棋,统筹抓好其他地区防控工作,调动各方积极性。其次,抓好医用物资和生活必需品生产供应。优先保障重点地区需要,救治资源和防护资源优先满足一线医护人员和救治病人需要。再次,切实维护好社会安全稳定工作,妥善处理疫情防控中可能出现的各类问题,维护社会秩序,严厉打击涉疫违法犯罪,加强群众心理疏导和干预。


(1)结合材料一,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我国如何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2)结合材料二,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的相关知识分析党中央是如何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
(3)在抗击疫情工作中涌现出许许多多英雄模范人物。疫情防控,人人有责,请你写出两条抗疫救灾的正能量励志句子。
2022-05-26更新 | 252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安庆桐城市第八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作为“红船精神”起航、凝聚、升华的浙江,重视红色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努力打造“红色课堂”:健全红色教育体系,组织开展红色文化经典阅读,推出适合不同学段的红色文化教材;充实红色教育力量,建立红色德育宣讲师资库,邀请讲师走进课堂;注重红色教育实践,鼓励红色教育从学校向社会延伸拓展,积极推进学校与社会实践教育基地共建共享。浙江人民正沿着“红船精神”的航道,努力把红色资源延续和传承好,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不断推动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


结合材料,运用系统优化的相关知识,分析浙江省是如何打造“红色课堂”的。
2022-04-30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长治市上党区一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政治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改革是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确保各个子系统之间的协调和互动至关重要,需要更高层次的统筹协调,使改革更加科学系统、富有成效。当前,改革已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形势更加复杂,任务更加艰巨,注定充满荆棘,人民群众对改革的期望更高.改革的迫切性也更强。随着改革不断推进,对利益关系的触及将越来越深,对此要有足够思想准备。对改革进程中已经出现和可能出现的问题,困难要一个一个克服,问题要一个一个解决,既敢于出招又善于应招,做到“蹄疾而步稳”。


结合材料,运用辩证法的总特征的知识,围绕“我们应正确认识和对待改革”这一主题,写一篇短文。
要求:观点明确,紧扣主题,综合论述;学科术语使用规范;论述合乎逻辑,条理清晰;字数250字左右。
2022-04-19更新 | 164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21年9月27日,“2021中国(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节第七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在山东曲阜开幕.189位专家学者、48位外方嘉宾和44名外国驻华使节参会,以线上、线下方式出席开幕式,论坛主题为“文明对话与全球合作”,深入挖掘古老文明的深邃智慧.积极响应联合国开展世界不同文明对话的倡议,共同探索多元文明的相融途径。

儒家思想不仅深刻濡染、塑造了中国人的精神品格,而且越来越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和接受。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人类面临的全球性挑战更加严峻。应对共同挑战,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迫切需要文明增信释疑、沟通心灵、凝聚共识,更加需要从包括儒家文化在内的人类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中吸纳有益成分.在各种文明的交流互鉴中获得破解难题的智慧和方法。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知识,说明举办中国(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节与尼山世界文明论坛活动的意义。

材料二       南水北调是我国跨流域跨区域配置水资源的骨干工程。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坚持全国“一盘棋”,地方服从中央,从中央层面统筹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流域水资源情势.兼顾各有关砘区和行业需求,统筹做好资金、用地,移民安置等工作,做到工程综合效益最大化。加强长江、黄河等大江大河的水源涵养.加大生态保护力度,加强南水北调工程沿线水资源保护-持续抓好输水沿线区和受水区的污染防治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坚持遵循规律,研判把握水资源长远供求趋势、区域分布,审慎论证方案,科学确定工程规模和总体布局,精确精准调水,决不能逾越生态安全的底线,要实现人水和谐。东线、中线一期主体工程建成通水以来.已累计调水400多亿立方米,直接受益人口达1.2亿人,在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2)结合材料,运用“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的相关知识,说明我国南水北调工程建设的科学性。
2022-01-27更新 | 153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名校联盟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联考政治试题
10 . 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二氧化碳是温室气体的最大“元凶”。控制二氧化碳排放总量,提出和实现“碳达峰”(二氧化碳排放总量迎来下降的拐点)和“碳中和”(二氧化碳在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内的产销平衡而形成一个“零碳社会”)目标对于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我国政府一直高度关注气候变化对国家和社会的影响,积极推进碳减排的工作。2020年正式提出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战略目标。

材料二   2021年10月2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公布《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作出系统谋划,明确了总体要求、主要目标和重大举措。《意见》的实施,将有利于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材料三   为确保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如期实现,要把握好相关原则,部分原则如下:

原则要求体现的方法论要求

一是要坚持全国统筹
坚持“全国一盘棋”,必须加强党的领导,做到统筹协调、分类施策、有序推进;需要地方、行业、企业和社会公众的共同参与和努力,

    1    


二是要坚持节约优先
必须把节约放在首要位置,不断降低单位产出能源资源消耗和碳排放,推行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2    


三是要坚持内外畅通
要用好国内国际两方面资源,大力推广先进绿色低碳技术和经验。要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多边进程,承担与我国发展水平相称的国际责任。要发出中国声音,贡献中国方案,携手国际社会共同保护好地球家园。
既要把握事物的内部条件,又要关注事物的外部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1)结合材料一、二,运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的原理,简要分析《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颁布的合理性。
(2)参照材料三中“原则三”对应的方法论要求,写出原则一和原则二所体现的方法论要求。
2022-01-23更新 | 90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福州市六校联考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A)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