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掌握系统优化的原理及其方法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07 道试题

1 . 21世纪初,浙江农村经济发展了,但环境却“脏乱差散”,为此该省推行了“千村示范、万村整治”。20年来,“千万工程”不断迭代升级,造就了浙江万千美丽乡村,造福了万千群众。回答下列小题。

1.浙江从农民最迫切的需求入手,整治垃圾、处理污水、硬化道路,逐步在整治范围、内涵上不断延伸;加强统筹规划,协调推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大振兴”,塑造了业兴民富、政通人和的乡村新风貌。上述做法蕴涵的哲理是(     
①着眼于事物整体性,用综合思维方式认识和处理问题
②重视部分的作用,努力让事物各个部分的功能最大化
③立足于关键部分,发挥其对事物整体功能的决定作用
④优化事物的内部结构,使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20年来,“千万工程”极大改变了浙江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同时,该省因地制宜建设乡村文化礼堂、农家书屋、“非遗”展厅、村史馆等文化阵地,普及乡村文化,展示乡村历史文化资源。这有利于(     
①繁荣文化市场,满足村民多样化的文化需求
②推进乡风文明建设,增强乡村振兴内生动力
③推动文化经济化,夯实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
④双翼共振,推动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相协调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 . 党的十八大以来,地方政府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包括跨行政区的流域保护,都涉及地方协同立法。但是,区域内协同立法既包含省(自治区)一级,也包括设区的市一级,立法碎片化问题严重,很难满足跨行政区域对生态进行保护的需求。为此,全国人大常委会积极开展地方协同立法实践,指导云南、贵州和四川三省就赤水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开展区域协同立法和联合执法,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开展协同立法(     
①体现出用综合的思维方法来认识流域生态环境保护
②以兼顾不同地方利益来推动实现流域环境保护整体利益
③通过运用系统优化方法实现流域环境保护最优目标
④通过流域内不同地方执法的不断积累实现生态环境质变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4-05-20更新 | 24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河南省安阳市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试题-高中政治
3 . M市坚决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对“长江风景眼”的岛屿进行治理。该市创新了生态岛屿特色的生态修复理论技术体系、产品材料工法体系和组织实施管理体系,突出以自然恢复为主,生动表达“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丰富生物多样性,展现原乡风貌,融合生态设施,立足还岛于民,系统开展生态修复。该市创新治理模式基于(     
①立足关键部分才能促进城市绿色低碳发展
②统筹优化要素之间相互作用助力系统修复
③尊重生物多样性能够促进生态矛盾的解决
④理论基础上的实践创新是生态治理的先导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4-05-18更新 | 139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四川省内江市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文综试题 -高中政治
4 . 京津冀如同一朵花上的花瓣,瓣瓣不同,却瓣瓣同心,高质量发展“动力源”作用越发凸显。北京从“大而全”转向“高精尖”,天津以“引得来”巩固“发展好”,河北用“接得住”实现“升级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京津冀一体化相得益彰,最后说谁也没有吃亏,谁都得到自己想要的好东西。”材料启示我们(     
①着眼于各个要素,从而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
②树立全局观念,用综合思维方式方法认识事物
③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促进各要素功能最大化
④重视部分的作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4-05-18更新 | 43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河南省TOP二十名校高三下学期5月联考猜题卷一文科综合试卷-高中政治
5 . 2024年内蒙古自治区根据地形、生态特点,建设以培育柠条、沙柳等沙生灌木苗木为主的保障性苗圃,解决沙生灌木苗木结构性不足的现状,逐步形成以社会育苗为主体、保障性苗圃为补充的育苗格局,保障各类生态工程建设种苗供给安全。这一做法说明(     
①人类社会中的事物的联系是人有意识地建构的
②只有把握事物间的本质联系才能推动实践发展
③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处理问题,促进系统优化
④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可克服错误规律带来的危害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4-05-17更新 | 36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福建省莆田市高中毕业班第四次质量检测(三模)政治试题
6 . 2023年9月,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等省市市场监管局共同签署“长三角地区公平竞争政策一体化推进合作协议”。合作协议明确了加强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实施协同、经营者集中审查区域化合作、反垄断反不正当竞争执法协作、竞争倡导工作整体性推进等4个方面14项合作内容。多省市加强政策协同是基于(     
①整体由部分构成,整体的功能存在于各部分的功能之中
②着眼于事物的整体,实现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和优化
③克服封闭观念才能实现系统中各个要素功能的最大化
④破除体制机制障碍,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效果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7 . “合成谬误”是指一件事情或者一项政策,单独来看是对的,但放在整体之中未必就是对的。现实生活中,“合成谬误”的现象并不少见:看体育比赛时,一个人站起来能看清比赛,但大家都站起来就谁也看不清了;只有一个家庭购买轿车会大大方便出行,而当所有的家庭都拥有了自己的私家车之后,道路上可能车满为患……应对“合成谬误”需要(     
A.坚持逆向思维,在动态性与静态性统一中把握事物
B.坚持立足局部,使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C.遵循适度原则,采取折中主义的思维方式
D.坚持系统谋划,实现系统功能最大化
8 . 下列漫画蕴含的寓意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①坚持系统优化方法,用综合思维的方式解决问题
②任何事物都有两点,要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③在把握重点的同时,不能忽视次要矛盾
④评价人和事时,要把握主流,而不能吹毛求疵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9 . 阅读下面漫画《盲人摸象》。这一漫画给我们的启示是(     

①任何一个事物都与其他一切事物直接联系着
②要立足部分,把各部分各要素联系起来考察
③世界的普遍联系要求我们用联系观点看问题
④要树立全局观念,用综合思维方法认识事物
A.①④B.②③C.①②D.③④

10 . 长久以来,在向着现代化国际大都市飞奔的进程中,日新月异的北京城,也遇到了“成长的烦恼”。十年前,习近平总书记为北京开出了疏解突围的“药方”,标本兼治“大城市病”,成为全国第一个减量发展的超大城市。

材料一   治理十年“加减法”

加法
◆利用拆迁腾退空间实施绿化超过9200公顷
◆发展老年餐桌1800余个
减法
◆累计退出一般制造业企业超过3000家
◆疏解和升级区域性专业市场和物流中心近1000个
◆拆除违建超2亿平方米,14个区建成基本无违法建设区
◆城市轨道路线由17条增至27条◆车站由276座增至490座◆路网总里程由465公里增至836公里◆日均客运量由878万人次增加到946万人次

材料二   从“管”到“治”,城市治理能力显著提升。自2017年起,北京先后开展两轮背街小巷环境整治提升三年行动,昔日狭窄、脏乱的胡同,如今成了和谐宜居新社区。“回天行动计划”探索超大社区治理新模式,居民急难愁盼问题一一解决。每年实施百项疏堵工程,建设首条自行车专用路,推进水、路、绿“三网融合”,吸引更多人绿色出行。

十年来,北京实现跨越发展。一幅美好的城市画卷徐徐展开。结合材料,综合运用所学,说明北京是如何绘就美好城市画卷的。
2024-05-16更新 | 13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北京市昌平区高三下学期二模政治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