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矛盾的对立统一原理及其方法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 道试题
1 . 供给和需求是经济发展的一体两面。解决供求失衡问题要找准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科学把握两者关系,提出适应时代要求的发展思路,以新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结合当前我国的国情,判断下列观点,其中正确的是(     
①解决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关键在于实施扩大内需战略
②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要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
③在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国供求矛盾的主要方面在需求侧
④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之间平衡是相对的,不平衡是绝对的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2-12-08更新 | 918次组卷 | 5卷引用:政治(湖北A卷)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形势和国内经济下行压力,我国经济发展面临新的风险挑战,经济运行中出现了一些困难和问题。但是,我国经济发展具备诸多有利条件,经济发展健康稳定的基本面没有改变,支撑高质量发展的生产要素条件没有改变,长期稳中向好的总体势头没有改变。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始终坚持宏观政策要稳、微观政策要活、社会政策要托底的总体思路,结合每一阶段经济发展的实际,不断完善宏观调控思路和方式,先后提出实施区间调控、定向调控、相机调控,适时适度预调微调,有效地稳定了市场信心和社会预期,为促进经济行稳致远奠定了坚实基础。


结合材料,运用有关矛盾的知识,说明应如何看待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形势及经济政策。
2023-08-09更新 | 111次组卷 | 1卷引用:哲学与文化综合测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形势和国内经济下行压力,我国经济发展面临新的风险挑战,经济运行中出现了一些困难和问题。但是,我国经济发展具备诸多有利条件,经济发展健康稳定的基本面没有改变,支撑高质量发展的生产要素条件没有改变,长期稳中向好的总体势头没有改变。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始终坚持宏观政策要稳、微观政策要活、社会政策要托底的总体思路,结合每一阶段经济发展的实际,不断完善宏观调控思路和方式,先后提出实施区间调控、定向调控、相机调控,适时适度预调微调,有效地稳定了市场信心和社会预期,为促进经济行稳致远奠定了坚实基础。


结合材料,运用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的知识,说明应如何看待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形势及经济政策。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2年10月13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就科学精准做好疫情防控有关情况举行发布会。有记者提问,如何更好地推进“动态清零”平稳实施?

对此,国家疾控局传防司司长雷正龙表示,一是不断提升疫情防控科学精准水平。要求各地加快精准做好流调工作,疫情防控不能简单化,不能以“静默”代替管控。要及时精准划定中高风险区,并根据疫情形势变化进行动态调整,符合解封条件的要及时解封。对风险区域外的学校、餐饮等单位要加强疫情监测,坚决避免“一关了之”,最大程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二是减少疫情防控对群众的影响。要求开展疫情处置时,强调科学精准管控同时还要讲究温度,全力保障疫情期间群众的生活物资供应和就医需求,全面统筹社区多方力量,确保保障到位、服务到位、温暖到位。

三是加强对各地疫情防控工作指导。指导各地全面落实第九版防控方案各项政策措施,加强对各地疫情防控政策措施的培训指导,推动各地严格落实疫情防控要求,加强对重点场所、重点人群、重点行业,特别是交通运输业,客车、货车司乘人员的疫情防控,既要做到疫情防得住,又要保证行业运转正常发展。


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的知识,谈谈你对更好地推进“动态清零”平稳实施措施的理解。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一部中国历史,印刻着洪水、地震、瘟疫、外敌入侵等灾难的记忆。中华民族即使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仍然发出“起来!起来!起来!”的吼声,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肆虐中华大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打响了一场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摆在第--位”最大限度提高治愈率、降低病亡率"……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部署,要求全力以赴救治每一个患者:人民解放军、中央和国家部委、各地区鼎力相助,派出340多支医疗队、4.2万多名医务人员火线驰援湖北,打响“湖北保卫战"。疫情形势趋缓后,及时推出系列措施,积极有序推进企事业单位女工复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深入分析,全面权衡,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善于从眼前的危机、眼前的困难中捕捉和创造机遇。


结合材料,分析党中央在指导疫情防控战中是如何运用矛盾分析法的。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网络传播地位日益凸显的今天,自媒体是当下最具影响力的一种新媒体,在自媒体上,人人都可以是信息的传播者,其积极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多了展现自己才华的平台:信息更加地透明和共享;丰富了大众获取知识和新闻的渠道;给自媒体人带来收益;公众舆论形成对社会的有效监督,促进社会进步,等等。和任何事物一样,自媒体的发展也具有两面性。在自媒体给大众提供知识和信息的同时,乱象丛生带来的负面效应也突出显现;恶意篡改历史者有之;造谣涉黄者有之;更有甚者,利用手中的自媒体账号资源,大搞“黑公关”,敲诈勒索……自媒体的野蛮生长,扰乱了正常的网络传播秩序。

习总书记多次强调,要维护网络安全,顺应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发展趋势。为解决自媒体乱象,国家版权局、网信办、工信部、公安部联合启动“剑网”专项行动,集中清理整治自媒体乱象,查处了一批违法案件,依法取缔、关闭了一批非法自媒体账号。但有专家指出,整治自媒体乱象不能一关了之,必须标本兼治,建立长效机制。


(1)结合上述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的相关知识,谈谈你对自媒体发展的认识。
(2)结合上述材料,运用《哲学与文化》相关知识,请你为整治自媒体乱象提出两条方法论建议。
7 . 交通拥堵问题是人们时下关心的社会热点,2010年12月23日北京治堵新政正式颁布。将采取的主要措施包括:单双号限行、三环以内等重点区域提升停车收费标准以及限购等。对于即将出台的政策,北京市民议论纷纷。
声音一:这些政策大多还是短期政策,限行岂能常态化,要真正解决拥堵问题,任重而道远。
声音二:不能停留在“限”上,还应在出行方式优化和扩容上下工夫。比如,继续大力优先发展公交系统,让公交地铁的班次更加密集,乘坐的环境更加舒适,运营时间要延长。
声音三:国家鼓励购买却限制使用,板子主要打在购车或准备购车的普通工薪阶层的屁股上,而对庞大的公车拥有群体,几乎毫无触动。
(1)用唯物辩证法的相关知识分析北京市民对拥堵问题、治堵措施的看法。
(2)如果你是北京市民,你会选择何种方式在市区内出行,并结合《生活与哲学》相关知识说明理由。
2016-11-18更新 | 857次组卷 | 3卷引用:2011年湖北省襄阳四校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政治卷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中国纪录片发展研究报告2017》显示,2017年中国纪录片年生产总投入34.2亿元,总产值超过52亿元,同比增长均超过10%。
《舌尖上的中国》展现中国饮食文化,播出覆盖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不少外国观众看完节目后专程来到中国“寻味”。《第三极》讲述青藏高原人与自然的故事,被美国国家地理频道采购,在其覆盖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电视网络上播出。《一带一路》已翻译成十几种外语在境外播出,成为纪实影像参与国家战略国内国外传播的代表作……这些“叫好又叫座”的优秀国产纪录片,是一张张闪亮的中国名片,让世界读懂了中国故事。
国产纪录片在走出国门的同时,如何克服中外文化的差异,处理好国内和国外观众的不同需求,制作出更加符合海外观众收视习惯、更好传播中华文化和中国价值观的佳作,正成为中国纪录片发展面临的新课题。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中国纪录片走向世界的意义。
(2)中国纪录片只有既满足国内观众的需求,又适应国际市场需求,才能得到进一步发展。结合材料,运用矛盾的观点分析其合理性。
(3)结合材料,请你就如何制作出更加符合海外观众收视习惯的纪录片提出两条具体建议。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调查研究是工作方法,更是解决问题、推动工作的重要手段。

材料一   俗话说:“伤口捂着易烂,伤疤见光易好。”党员干部在开展调查研究时,切不可走“康庄大道”、看“和谐美景”,应紧密结合当下工作的方向与重点,充分认清当前基层“千条线”的繁杂错乱,增强问题意识,做实调研前期“备课”工作,不怕亮丑、不怕揭短,用问题导向引领调研方向,打有准备之战。调研中“不晃虚枪”,直奔重点、直击要害、直切痛点,拿出刮骨疗毒的决心剖析问题。

材料二   做好调查研究需要参考历史信息。古人云:“治天下者以史为鉴,治郡国者以志为鉴。”地方志记录前人处理政事的得失,兴亡成败尽在其中。在调查研究中,将下沉一线时看到的听到的,与地方志记录的先贤治理地方的智慧和经验结合起来,有利于领导干部“鉴览得其要”“发施得其宜”,正确地指导工作,不断提高解决问题的实效。领导干部在调查研究时阅读地方志,能让我们明白做什么样的人、做什么样的官才会永存史册,才会让老百姓念念不忘。要以地方志中的先进人物为楷模、以反面典型为鉴戒,不断提升自我修养。


(1)结合材料一,运用矛盾的观点,说明党员干部应如何开展调查研究。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的内涵与功能”的知识,说明在调查研究中用好地方志的意义。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坚持问题导向,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品质,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鲜明风格。毛泽东说:“问题就是事物的矛盾。哪里有没有解决的矛盾,哪里就有问题。”习近平指出,“问题是时代的声音,回答并指导解决问题是理论的根本任务”,“只要科学地认识,准确的把握,正确地解决这些问题,就能够把我们的社会不断推向前进”;“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以重大问题为导向,抓住关键问题进一步研究思考,着力推动解决我国发展面临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新时代十年,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其中一条很重要的经验就是坚持问题导向,把解决实际问题作为打开工作局面的突破口。


结合材料,运用矛盾的观点分析应如何坚持问题导向。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