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矛盾的特殊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我国生态宝库和黄金水道。长江经济带作为横跨中国东中西三大区域,覆盖11个省市的重点地带,它的发展是关系国家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使长江经济带成为我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主战场、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主力军。”

材料一   习近平指出,从长远来看,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根本上依赖于长江流域高质量的生态环境。要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严格执行准入清单;要继续加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持续强化重点领域污染治理;要坚定推进长江“十年禁渔”,把生态财富转化为经济财富……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实施近8年来,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取得重大成就,发展态势日趋向好,达到了阶段性预期效果。目前,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正处于转变的关键时期,取得的成效还不稳固,客观上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要继续努力加以解决,为实现更高的目标奋斗。


(1)为推进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改善长江流域生态环境还需继续努力。结合材料一,运用“事物发展的形式或状态”的知识加以说明。

材料二   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科学指引下,沿江省市以问题为导向,推出政策举措,形成治理合力。四川全面停止生产性捕捞,湖北杜绝不符合生态规定的发展项目,江苏通过宣传教育,使“保护长江生物多样性”的理念深入人心……各地因地制宜,精准发力,交出了一份份优异的生态答卷。

在长江经济带建设中,生态红利源源不断转变为发展红利。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集成电路、文化创意等产业加速成长壮大,成为发展的创新支点,促进了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这一条兼顾经济与生态、开发与保护的发展新路径,有力推进长江经济带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双赢。


(2)结合材料二,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的知识,说明长江经济带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原因。
2024-02-04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荆州市荆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2 . 为保护长江文物和文化遗产、传承长江文化,我国部署启动国家文化公园建设。

材料一   建设长江国家文化公园要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要采取符合现代治理理念的路径模式,打造一批具有本地鲜明文化特色的国家级旅游休闲城市和街区;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涉及13个省(区、市),要构建区域协作机制,加快出台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总体规划。

材料二   建设长江国家文化公园要突出文化定位:要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保护好发展好地方特色文化和民俗文化,发掘红色革命文化;要举办一系列有影响力的长江文化活动,创作一大批有深度有价值的长江文化作品;要发挥人民群众首创精神,真正落实人民群众在建设长江国家文化公园中的共建共享。


(1)结合材料一,运用唯物辩证法的有关知识,说明我们应如何推动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有关知识,分析建设长江国家文化公园要突出文化定位及相关措施的依据。
2024-01-28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九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政治试题

3 . 近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会议确立了“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的行动指南和根本方针。

材料一   先立后破就是要统筹兼顾稳和进,该立的要积极主动地立起来,该破的要在立的基础上坚决地破。同时要稳扎稳打,把握好时、度、效,不能脱离实际,急于求成。

经过45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基本建立,市场已经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大的框架与结构已经初步形成。在此基础上,对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与上层建筑进行改革,探索一条先立后破、不立不破路径,是符合当前实际的选择。

任何理论的提出和形成都有特定的历史背景和时代特征。先破后立是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实践经验的总结,是社会主义革命的辩证法。我国改革开放初期,计划经济理念和模式根深蒂固,不突破旧体制的藩篱,新体制很难建立起来,改革只有选择先破后立、大破带来大立。

(1)从“先破后立”到“先立后破”,都是符合时代发展需要的正确抉择。结合材料,运用矛盾特殊性的知识对上述观点加以说明。

材料二   “先立后破”中的“立”,指的是创造出新机制、新技术、新业态等新事物;“破”,指的是摒弃旧机制、旧技术、旧业态等旧事物。当前改革就是立新破旧。其实践意义就是要把完善既有的体制机制放在首位,把破除不适宜的体制机制放在第二位,确保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稳步推进改革。这就要求调整政策和推进改革必须“适度”。就当前形势来说,推动改革的前提条件是确保经济在合理区间运行,也就是体制机制改革的力度必须与经济运行相适应、与经济形势相适应,这样有利于推动高质量发展。如何把握“立”和“破”的度,是对各级领导干部政治智慧的巨大考验。

(2)结合材料,运用辩证思维的知识,说明当前改革应如何做到“立”“破”有度。
2024-01-20更新 | 382次组卷 | 3卷引用:山东省德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4 . 为解决核桃种植面积大但致富难的问题,回乡创业的小李深入种植户调研,通过林业部门连线科研单位改良核桃品种,采用“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推出核桃糖、核桃乳等产品,深受市场青睐。小李的创业之路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有(       
①立足局部,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                 ②以认识为来源,规划创业的路径
③抓住矛盾的特殊性,积极解决难题            ④根据事物固有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运用《哲学与文化》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浙江省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已整一年,在先行先试的探索中,除了省级层面统一规划共同富裕蓝图外,各地级市也因地制宜、因城施策,实施共同富裕的路线图。如宁波市制造业基础雄厚,要在高质量发展中发挥优势;温州市民营经济发达,可以在如何推进“第三次分配”等方面进行探索;而山区26县一直是浙江省区域均衡发展的“短板”,这26县跨越式高质量发展应作为我省示范区建设的突破性“抓手”。

材料二    扎实推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是党中央赋予浙江的重要使命。浙江在践行这一使命过程中,按照“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总体要求,以满足人民美好精神需求为导向,进行了有益探索:坚持用好古越文化等具有浙江独特精神气质的优秀传统文化和红船启航地特有的红色资源,融通优秀外来文化资源,不断推出有浙江辨识度的文化精品;打响“最美浙江人”品牌,实施百城万村文化惠民工程,推广“城市书房”“文化驿站”等,着力提升公民素养和社会文明程度……浙江正以昂扬之姿,努力成为人文之美更加彰显、精神生活普遍富足的省域范例。

(1)结合材料一,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的相关知识,说明浙江省在建设示范区的过程中所体现的哲学道理。
(2)结合材料二,从“文化发展的基本路径”角度,分析浙江省是怎样建设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省域范例的。
(3)实现共同富裕,有你有我。请你就青年学生如何助力共同富裕提两条建议。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既切合中国实际,体现了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也体现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中国式现代化的辉煌成就深刻表明:通向现代化的道路不止一条,世界上既不存在统一的现代化模式,也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现代化标准。中国式现代化打破了“现代化=西方化”的迷思,展现了现代化的另一幅图景,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路径选择,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了中国方案。


结合材料,运用“矛盾问题的精髓”的有关知识,阐释中国式现代化的合理性。
2023-12-08更新 | 103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今年以来,“真正的多边主义”已成为习近平外交场合的高频词。习近平指出,多边主义,就是大家的事情,大家一起商量、一起推动,大家的规则,大家一起制定、一起遵守。不能把一个或几个国家制定的规则强加于人,也不能由个别国家从所谓“实力地位”出发,给整个世界“带节奏”。国与国难免存在分歧和矛盾,但要在平等和相互尊重基础上开展对话合作。一国的成功并不意味着另一国必然失败,这个世界完全容得下各国共同成长和进步。

没有多样性,就没有人类文明。多样性是世界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的魅力所在。多边主义的精髓就是尊重多样性。各国都有自己独一无二的历史文化,都需要走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同时也都需要平等的权利、平等的机会、平等的规则。

材料二   中国式现代化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不断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世界上既不存在定于一尊的现代化模式,也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现代化标准。中国式现代化,打破了“现代化=西方化”的迷思,展现了现代化的另一幅图景,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路径选择,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了中国方案。


(1)结合材料一,从“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角度,说明为什么“没有多样性,就没有人类文明”。
(2)有人认为,中国式现代化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可以借鉴照搬的中国方案。结合材料二,运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对该观点加以评析。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实现国家现代化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伟大梦想,也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向往。一个国家走向现代化,既要遵循现代化一般规律,更要立足本国国情,具有本国特色,不能千篇一律、“复制粘贴”,什么样的现代化最适合自己,本国人民最有发言权。一些发展中国家忽视自身发展的国情,盲目照搬西方模式,导致其发展过程极为艰难。实践证明,中国式现代化是强国建设,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也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路径选择,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了中国方案。


“什么样的现代化最适合自己,本国人民最有发言权。”结合材料,运用矛盾的观点谈谈这句话对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启示。
2023-11-21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芜湖市安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9 .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打破了“现代化=西方化”的迷思,展现了现代化的另一幅图善,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路径选择,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极索提供了中国方案。这一论述体现的辩证法道理有(     
①把握矛盾的特殊性,才能够找到解决中国具体问题的办法
②普遍性与特殊性相互包含,要从中国式现代化找共同特征
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中,中国式现代化为他国发展提供借鉴
④把握事物矛盾的普遍性,才能够把不同质的事物区别开来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网友围绕“怎样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话题展开了讨论。

网友甲评论:我国的现代化起步较晚,应该照搬先发国家的现代化发展模式,以坚强意志和决心追赶先发国家,早日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网友乙评论:世界上不存在共同适用的现代化道路,中国一定要立足国情,遵循规律,走出一条完全不一样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材料中两位网友从不同角度指出了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路径。请对网友的观点运用矛盾分析法的相关知识加以评析。
2023-11-20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