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为什么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北京、河北考察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时强调,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系统观念,坚持求真务实、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加快完善防洪工程体系、应急管理体系,不断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

2023年11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门头沟永定河三家店引水枢纽考察。习近平指出,门头沟、房山等山区地带山高谷深,连续强降雨容易造成骖大山洪,是北京防汛抗洪的重点区域。要立足北京水系特点、总结历史经验,针对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按照“上蓄、中疏、下排、有效治洪”的原则,加强重点水利工程建设,为保障首都防洪安全提供有力支撑。

结合材料,运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知识,分析应如何保障首都防洪安全。
2024-02-21更新 | 99次组卷 | 2卷引用:四川省泸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2 . 近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会议确立了“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的行动指南和根本方针。

材料一   先立后破就是要统筹兼顾稳和进,该立的要积极主动地立起来,该破的要在立的基础上坚决地破。同时要稳扎稳打,把握好时、度、效,不能脱离实际,急于求成。

经过45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基本建立,市场已经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大的框架与结构已经初步形成。在此基础上,对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与上层建筑进行改革,探索一条先立后破、不立不破路径,是符合当前实际的选择。

任何理论的提出和形成都有特定的历史背景和时代特征。先破后立是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实践经验的总结,是社会主义革命的辩证法。我国改革开放初期,计划经济理念和模式根深蒂固,不突破旧体制的藩篱,新体制很难建立起来,改革只有选择先破后立、大破带来大立。

(1)从“先破后立”到“先立后破”,都是符合时代发展需要的正确抉择。结合材料,运用矛盾特殊性的知识对上述观点加以说明。

材料二   “先立后破”中的“立”,指的是创造出新机制、新技术、新业态等新事物;“破”,指的是摒弃旧机制、旧技术、旧业态等旧事物。当前改革就是立新破旧。其实践意义就是要把完善既有的体制机制放在首位,把破除不适宜的体制机制放在第二位,确保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稳步推进改革。这就要求调整政策和推进改革必须“适度”。就当前形势来说,推动改革的前提条件是确保经济在合理区间运行,也就是体制机制改革的力度必须与经济运行相适应、与经济形势相适应,这样有利于推动高质量发展。如何把握“立”和“破”的度,是对各级领导干部政治智慧的巨大考验。

(2)结合材料,运用辩证思维的知识,说明当前改革应如何做到“立”“破”有度。
2024-01-20更新 | 394次组卷 | 3卷引用:山东省德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画一般称之为丹青,主要指的是画在绢、纸上并加以装裱的卷轴画,它是用中国所独有的毛笔、水墨和颜料,依照长期形成的表现形式及艺术法则而创作出的绘画。按其使用材料和表现方法,又可细分为水墨画、重彩、浅绛、工笔、写意、白描等;按其题材又有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等。

西画指区别于中国传统绘画体系的西方绘画。西画包括油画、水彩画、水粉画、版画、铅笔画等许多画种。传统的西洋画注重写实,以透视和明暗方法表现物象的体积、质感和空间感,并要求表现物体在一定光源照射下所呈现的色彩效果。

中国画不重背景,例如画竹,几枝悬挂空中,四周都是白纸。写人物,一个人悬挂空中,好像驾云一般。故中国画的画纸,留出空白余地甚多。中国画重传神,故必删除琐碎而特写其主题,以求印象的强明。西洋画则不然,凡物必有背景,故画面全部填涂,不留空白。西洋画重写实,故必描背景。

西洋画注重透视法,力求肖似真物,故非常讲究透视法。西洋画中的市街、房屋、家具、器物等,形体都很正确,竟同真物一样。中国画则不然,注重意境,不欢喜画市街、房屋、家具、器物等立体相很显著的东西,而欢喜写云、山、树、瀑布等远望如天然平面物的东西,偶然描房屋器物,亦不讲究透视法,而任意表现。

国画大多以黑白色为主,以单一的墨水来绘出一整张画。国画擅长以黑白两种颜色相搭,虚实结合,以有限的物质激发观者无限的想象,给观者带来十足的精神享受,这就是国画的魅力所在。

当代画家在厚重的中国传统绘画的浸润下,借鉴西画的创作手法,创作出了无数绘画佳作。



(1)结合材料,运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知识,分析正确区分中国画和西画的作用。
(2)结合材料,运用想象的知识,说明中国画的魅力所在。
2024-01-09更新 | 10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九师联盟高三上学期核心模拟(中)文科综合政治试题(五)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安全的需要是人的基本需要之一。个人如此,国家亦是如此。

材料一   由于公共资源的稀缺性,人们为了获得某种安全感,或为了追求个体利益最大化,都会倾向于过度使用该公共资源,从而导致公共资源的破坏和枯竭,最终损害全社会的整体利益。倒如,人们为了自身的安全而疯狂囤积物资,结果是整个社会出现物资的“虚假短缺”;为了享受高速免费政策,很多人纷纷通过高速出行,结果发现大家高速公路变成了蜗牛公路;一些经济实体为了自身安全或利益,把废弃物排往公共区域或公共空间…….这些现象概括起来就是“公地悲剧”。

材料二   当前,地区安全热点问题此起彼伏,局部冲突和动荡频发,各种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交织叠加。冷战结束后,美国追求绝对安全,四处出击,成为全球动荡之源。基辛格认为,“世界上并不存在绝对的安全,对一个国家而言的‘绝对安全,,就是其他国家的‘绝对不安全’。”与美国相反,我国发布全球安全倡议,坚持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

(1)“公地悲剧”实质上是公共资源的分配和使用不合理的问题。结合材料一,运用“把握世界的规律”的知识,说明政府应当如何预防“公地悲剧”的发生。
(2)结合材料二,运用《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的知识,批判美国的“绝对安全观”。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今年是东北振兴战略实施20周年,推动东北振兴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

材料一   中共中央政治局10月27日召开会议,审议《关于进一步推动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

《意见》指出,东北地区资源条件较好,产业基础比较雄厚,区位优势独特,发展潜力巨大,新时代新征程推动东北全面振兴,面临新的重大机遇,要坚定信心,充分发挥东北比较优势,推动东北走出一条高质量发展、可持续振兴的新路。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和构建新发展格局这个战略任务,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加大支持力度和激发内生动力相结合。

(1)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的知识,论证上述《意见》的正确性。

材料二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北全面振兴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推动东北地区旅游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近日,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印发了《东北地区旅游业发展规划》。某班政治学习小组搜集了部分内容,进行了学习和讨论。

发展定位:全面对接东北全面振兴国家战略,聚焦推动东北地区旅游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提出世界级冰雪旅游度假地、全国绿色旅游发展引领地、边境旅游改革创新样板地、跨区域旅游一体化发展实践地等四个发展定位。

生态优先:以绿色旅游发展理念为引领,探索旅游业发展新模式,实现生态保护、绿色发展和旅游发展相统一,使保护生态和发展旅游相得益彰。

◆协同发展:优化整合区域资源,做到统一谋划、一体部署、协同实施,形成分工协作、优势互补、各具特色的协调发展格局,提升东北地区旅游业整体竞争力,为推进新时代东北地区全面振兴贡献力量。

(2)根据以上内容,阐述东北地区应如何通过系统优化实现旅游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长征国家文化公园,是“十四五”时期国家深入推进的重大文化工程。

贵州是红军长征活动时间最长、活动范围最广的地区。为更好传承红色基因,贵州贵阳建成首个以长征为主题的全域行浸式数字体验馆“红飘带”。区别于传统模式,观众在“红飘带”体验馆中跟着马灯、红旗踏上伟大征程,边走边看沉浸式感受“遵义会议”“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等革命历史事件,用双脚丈量“爬雪山过草地”等革命场景,亲手托起胜利会师的红旗,完成了一次对长征精神的致敬与纪念。


结合材料,运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相关知识,分析“红飘带”体验馆是如何传承红色基因的。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习近平指出:“我国现代化同西方发达国家有很大不同。西方发达国家是一个‘串联式’的发展过程,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信息化顺序发展,发展到目前水平用了二百多年时间。我们要后来居上,把‘失去的二百年’找回来,决定了我国发展必然是一个‘并联式’的过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是叠加发展的。”现代化的“并联式”过程是中国与西方发达国家在现代化发展时空特征上的最显著区别。


结合材料,运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知识,谈谈你对“中国式现代化必然是一个‘并联式’的发展过程”理解。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文旅产业,是能够满足人们“诗和远方”需求的高雅产业,是低能耗、低污染的清洁产业,是低门槛、高就业、广覆盖的大众型产业,是创新创业活力强、科技赋能动力足的高端产业。近年来,许多地方都把发展文旅产业作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推出一批富有创意的优秀文旅项目。如河南依托古都洛阳等地的深厚文化资源,打造出《唐宫夜宴》、《元宵奇妙夜》、《端午奇妙游》等一系列节目,让传统文化“活”了起来,也让文化名城洛阳频频“出圈”;“星星的故乡”是宁夏积极打造的特色文旅品牌,除了骑骆驼、看沙海日出日落之外,观星研学已经成为沙漠旅游体验的新时尚。

(1)结合材料,运用“坚持新发展理念”的知识,说明许多地方把发展文旅产业作为高质量发展重要抓手的理由。
(2)运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知识,简析两地发展文旅产业做法的科学性。
2023-11-06更新 | 338次组卷 | 6卷引用: 重庆市实验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是党中央着眼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的战略部署。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没有农业强国就没有整个现代化强国;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社会主义现代化就是不全面的。我国要建设的农业强国,既要具备世界上现代化农业强国的共同特征,也要立足国情农情,体现中国特色。要因地制宜、注重实效,立足资源禀赋和发展阶段,解决农业农村发展最迫切、农民反映最强烈的实际问题,不搞脱离实际的面子工程。当前,要把重点放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上,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个振兴”。


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的相关知识,分析我们怎样才能推进乡村振兴、建设农业强国。
2023高三上·全国·专题练习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共产党百年的奋斗历史,就是一部“在斗争中诞生、在斗争中发展、在斗争中壮大”的恢弘斗争实践史和方法史。

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奋力探索适合中国革命的道路,进行了空前的伟大斗争。毛泽东指出:“我们的任务,是领导一个几万万人口的大民族,进行空前的伟大斗争。”在革命斗争过程中,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浴血备战28年,最终推翻“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

新中国成立后,面对整个中国社会民生凋敝、百废待兴的状况,面对西方敌对势力对新生人民共和国的打压,毛泽东指出:“马克思主义必须在斗争中才能发展,不但过去是这样,现在是这样,将来也必然还是这样。”新中国成立后“前30年”的建设实践,为中国的“富起来”“强起来”打下了坚实根基。

改革开放时期,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以“改革是第二次革命”的斗争精神,以“摸着石头过河”“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斗争勇气,抓住经济建设的中心任务,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新路,实现了让中国人民“富起来”的伟大飞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国内外形势日趋复杂和风险挑战增多,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了新的伟大斗争实践,中国在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重要方面取得了一系列伟大成就,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结合材料,运用矛盾特殊性原理,分析说明中国共产党斗争方法的正确性。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