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为什么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1 . 百年风雨兼程百年砥砺前行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前途命运,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展示了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深刻影响了世界历史的进程,锻造了走在时代前列的中国共产党。

1.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经历了四个历史时期,实现了四个伟大飞跃。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请在编号处选填相应的选项。
A.推进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
B.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C.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
D.实现了一穷二白、人口众多的东方大国大步迈进社会主义社会的伟大飞跃
_______;②______;③_______;④________
2.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     
A.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B.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C.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3.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这表明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     
A.领导核心
B.依靠力量
C.阶级基础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同时也开启了新的征程。下列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征程的是(     
A.基本实现小康社会
B.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C.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D.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5.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中国共产党率领中国人民,为世界和平发展、共同繁荣、创造美好未来所作的贡献,是纯粹的无私的全面的,概括起来,尤为突出的是(     
A.与世界各国和平相处、友好往来、团结合作、共同发展
B.与世界各国共担责任、主导治理、维护秩序、文明互鉴
C.与世界各国分工合作、贸易畅通、文化认同、互利共赢
6.习近平指出: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根本原因在于(     
A.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B.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为全民谋福利
C.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
7.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有人认为,中国共产党人已经有了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理论,就没有必要深刻分析中国国情。
请运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知识评析上述观点。
(链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就是在矛盾普遍性原理指导下,具体地分析矛盾的特殊性)
8.高中生小林利用双休日去看了“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的一次展览,不禁发出感慨:正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最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运用必修3第一单元“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的相关内容,帮助小林写出两个理论依据支持他的感慨。
2022-07-14更新 | 94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奉贤区致远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在线教学评估政治试题(等级考)
2 . 一、中国式现代化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1.综合运用学科内容完成配对。
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二十大报告内容
①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A.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践行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
②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B.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③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C.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范收入分配秩序,规范财富积累机制
④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D.立足我国能源资源禀赋,坚持先立后破,有计划分步骤实施碳达峰行动
⑤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E.十四亿多人口整体迈进现代化社会,规模超过现有发达国家人口的总和,艰巨性和复杂性前所未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917到1919年,孙中山写出《建国方略》一书,构想了中国现代化第一份宏伟蓝图:建设160万公里公路、约16万公里铁路、3个世界级大海港、三峡大坝……当时,有外国记者认为孙中山的这些设想完全是一种空想,其不可能实现的根本原因是(     
A.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情
B.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C.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3.马克思曾在《资本论》中就“何为现代化”给出过相关依据:“工业较发达的国家向工业较不发达的国家所显示的,只是后者未来的景象。”这里马克思是基于_______的视角考察现代社会的产生。(     
A.唯物论B.辩证法C.唯物史观
4.如今的中国大地上,公路密成网,铁路进青藏、高峡出平湖、港口连五洋、产业门类齐,稻麦遍地香,“天和”驻太空、“祝融”探火星……新中国仅用几十年时间就取得了现代化建设的辉煌成就,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牢牢把握____________的时代主题。(     
A.独立自主B.世界多极化C.和平与发展
5.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是人民民主的真谛”,这是因为____________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也是实践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
6.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们“打赢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脱贫攻坚战”“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医疗卫生体系”。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正逐步完善,十年间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6500元增加到35100元。

2015-2021年我国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值变化情况。


注: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2021年收入最高省份(东部)与最低省份(西部)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为3.54。


根据材料信息,概述我国推进共同富裕的有利因素。
7.党的二十大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该学者认为,中国式现代化这条道路,不仅能够走得通,而且一定能够走得好。
结合材料,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角度,谈谈你对“中国式现代化这条道路,不仅能够走得通,而且一定能够走得好”的理解。
(相关链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2023-01-31更新 | 99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奉贤区致远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教学评估政治等级考试题
3 . 追忆杂交水稻父,谱写人生新乐章

袁隆平,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他是世界上第一位将水稻的杂交优势成功地应用于生产的科学家。他用平凡的一生做出了不平凡的事业,为我国的粮食安全、农业科学发展和世界粮食供给做出了巨大贡献。

某地政府利用盐碱地特点变废为宝,引进袁隆平的海水稻项目,农民每亩纯收益达到3000多元,提高了当地农民的收入和种植的积极性。该地因地制宜,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将盐碱地与当地湿地水系连片发展,加速恢复林、水、苇一体化和物种丰富的湿地自然景观,构建以种植为基础、生态为依托、旅游为引擎、富民为根本,着力构建“海水稻+”产业化生态圈,实现综合效益最大化。

1.袁隆平说,科学成果必须写在大地上,长在土壤里。其实各个领域都是这样,否则得出的研究成果不过是镜花水月罢了。这句话主要体现了实践是认识(     
A.产生的唯一来源B.发展的动力
C.正确与否的唯一检验标准D.目的和归宿
2.袁隆平团队开展杂交水稻、超级稻、海水稻方面的系列研究,这属于实践活动基本形式中的(     
A.生产实践B.社会实践C.科学实验D.自觉能动性
3.袁隆平有两个梦想,一是“禾下乘凉”,二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袁隆平的“水稻梦”和实现中国梦是紧密相连的,中国梦的本质是国家富强、____________。实现中国梦最根本的依靠力量是______
4.“变废为宝”体现的辩证法观点是(     
A.矛盾的同一性B.矛盾的普遍性
C.物质是运动的D.意识的能动作用
5.人们可以从不同角度对该地的做法提出自己的认识,以下三种认识中,你会选择哪种?结合上述材料,综合所学内容说明你的理由。
A该地的做法坚持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论
B该地的做法是政府在履行促进社会发展的国家职能
C该地的做法是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我选择的选项是(说明理由)______
6.2021年5月22日袁隆平先生在长沙逝世,享年91岁。袁隆平是新中国培育出来的第一代学农大学生,他毕生的追求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袁隆平的一生,昼夜躬耕于稻田,历经坎坷时,他矢志不渝,功成名就时,他奋斗不止。他始终守望着稻田,守着中国人的饭碗。他说:“我终生的愿望就是发展杂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
结合材料,运用“实现人生的价值”相关知识,简要分析袁隆平是如何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的。
2023-05-21更新 | 77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回民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4 . 材料一   在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严重冲击全球经贸发展的危险时刻,2020年11月4日,由商务部、上海市人民政府主办的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如期举行,体现了中国同世界分享市场机遇、推动世界经济复苏的真诚愿望。

本届进博会通过“云推介”“云招展”“云签约”等非接触方式招展,对入境参展参会人员严格落实闭环管理,防疫工作细致到位。

与前两届相比,第三届进博会展览的层级和水平更高。本届进博会成果丰硕,世界500强和行业龙头企业积极参展;30个欠发达国家的企业也来参展;“一带一路”沿线也有数十个国家的企业参展。据不完全统计,2020年在进博会上“首发首展”的新品达到400项。按一年计,累计意向成交726.2亿美元,较上届增长2.1%。更有数十家企业连续签约未来三届进博会,展览面积比上届增加14%。

材料二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在抗击疫情的严峻斗争中,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不畏牺牲、冲锋在前。受他们感召,众多优秀一线工作者在英勇抗疫的同时,积极向党组织靠拢,相关数据如图所示:


【说明】“火线”发展党员是指在特定环境中党组织在坚持党员发展标准的同时,适当简化发展流程,在较短时全国抗疫一线工作者申请入党、间内将表现突出的优秀分子吸收入党。

材料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冠肺炎疫情使世界经济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但中国扩大开放的步伐仍在加快,各国走向开放、走向合作的大势没有改变。


结合材料三总书记的话,判断下列蕴含的哲理,用正确和错误表示。
(1)人们能够认识把握事物的本质与规律。(     )
(2)人们对世界现状的认识都具有真理性。(     )
(3)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     )
(4)人们的认识可以改变疫情世界的现状。(     )

材料四   实现世界经济的发展要致力于推进合作,大国要率先示范,主要经济体要以身作则,发展中国家要积极作为。


结合材料四总书记的话,判断下列蕴含的哲理,用正确和错误表示。
(5)整体与部分相互区别,不可等同。(     )
(6)整体发展与局部发展密不可分。(     )
(7)矛盾具有普遍性,事事有矛盾。(     )
(8)把握矛盾的特殊性才能解决矛盾。(     )
(9)“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火线”发展党员的举措是如何体现这一方法论要求的?运用相关知识分析说明。
(10)结合材料,从整体和部分的角度,阐释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推动国际贸易发展的原因。
2023-03-07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第一单元 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 综合练习(一)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2022年11月11日、12月7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先后发布了《关于进一步优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科学精准做好防控工作的通知》(简称“二十条”)、《关于进一步优化落实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的通知》(简称“新十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二十条”指出:“当前,新冠病毒仍在持续变异,全球疫情仍处于流行态势,国内新发疫情不断出现。我国是人口大国,脆弱人群数量多,地区发展不平衡,医疗资源总量不足,一些地区的疫情还有一定规模。受病毒变异和冬春季气候因素影响,疫情传播范围和规模有可能进一步扩大,防控形势仍然严峻复杂,必须保持战略定力,科学精准做好疫情防控各项工作。”


(1)结合材料一和唯物论知识,阐明国家作出优化疫情防控措施部署的合理性。

材料二   “新十条”指出:“近期,各地各部门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第九版防控方案,落实二十条优化措施,持续整治层层加码问题,取得积极成效。根据当前疫情形势和病毒变异情况,为更加科学精准防控,切实解决防控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现就进一步优化落实疫情防控措施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2)请用矛盾分析法的有关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二的解读。

材料三   “新十条”强调:各地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坚持第九版防控方案、落实二十条优化措施、执行本通知要求,坚决纠正简单化、“一刀切”、层层加码等做法,反对和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抓严抓实抓细各项防控措施,最大程度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3)结合材料三和历史唯物主义知识,在下列A、B、C、D四空中填入恰当的内容。
①“各地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这一要求体现了A__对B____的影响。
②最大限度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这一种以C___为最高标准的价值判断与选择,其哲学依据是D____
2023-02-12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合检测政治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