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辩证否定的实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2019年10月18日晚在武汉开幕,以“和平的薪火”为主题的文艺表演气势恢宏,投影技术与灯光效果、LED显示技术的完美结合,给现场观众呈现了简约、大气、逼真的舞台效果。据了解,2017年年底制作团队正式确认,2018年年初开幕式创演工作正式启动,并进驻武汉进行资料收集、考察调研、实地勘测,2019年4月份开始启动排练工作,历时7个多月的创作排练,在表现内容上,围绕军人、军队和军事文化的艺术展现,使军事元素、军事人物、军事事件的诗化叙述,穿插于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之中,展示中国波澜壮阔的历史和中国古代军事文化的深厚底蕴以及对世界军事的影响与贡献,反映“止戈为武”的中国传统军事思想,传递中华儿女自古以来追求和平的愿望。在舞台技术上,充分利用有限空间,通过高新技术实现舞台的多维扩展,与多媒体影像进行互动,在视觉上呈现立体多维效果,完成360 度全景式、立体式空间表演。开幕式还采用了国内首创,也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全三维立体式舞台。整个舞台首次大面积使用投影技术,并与灯光效果、LED显示技术实现完美结合,用简约大气逼真的舞台效果,将东方文明的底蕴和当代中国的勃勃生机,通过绚烂的灯光色彩、中国美学的写意手法和当代艺术表现形式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创作出一幕幕恢宏的壮丽诗篇,给观众以沉浸式体验。


(1)有人说:“这次开幕式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在于文化与科技的深度融合。”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对此观点加以评析。
(2)结合材料,运用辩证否定观知识说明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必须按照新时代的要求,对陈旧的表现形式加以改造,赋予新的时代内涵。
(3)创新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请你列举出三个推动人类文化进步的事例。
2020-05-05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来宾市2020届高三4月教学质量诊断性文综政治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古希腊、古罗马曾用铁棒在涂蜡的木板蜡面上列写,古代埃及和波斯,将芦苇杆削尖当笔使用。在同时期的东方,中国人使用的是毛笔。
材料一:毛笔是中华民族为世界文化宝库提供的一件珍宝。它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是阴阳思想的具体体现。如,笔杆是竹子所制,代表阳,笔毫是动物毫发所制,代表阴;宣纸白色为阳,墨是黑色为阴;直线为阳,弧线为阴……毛笔的制作不仅讲究笔的实用价值,而且注意到了艺术价值。笔杆刻字、刻画、浮雕、镶嵌等,一支好笔本身也是一件艺术珍品。毛笔的发明,大大提高了书写效率,对中华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还促进了中国书法和绘画艺术的发展,使中华文化在世界上获得了广泛的赞誉。
材料二:应对不同需要,新的书写工具层出不穷。如随着科技发展,从石墨笔发展而来的铅笔,具有经济简便实用的特点;在钢笔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中性笔和圆珠笔,具有实用、书写流畅、线条均匀等优势;此外,还有适合小学生使用的橡皮头铅笔、活动细芯铅笔;适合教学演示使用的粉笔、白板笔;作画用的蜡笔、美工笔、彩色水笔;化妆使用的眉笔以及逐渐普及的电子笔等。各种各样精致、灵巧、美观、实用的笔、明目繁多,日益更新,广泛被人们适用。
(1)结合材料一,从文化生活角度,谈一谈应如何理解毛笔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珍宝。
(2)结合材料二,运用辩证法的相关知识,谈谈你是如何认识“笔的发展”的。
2017-08-13更新 | 7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秦皇岛市卢龙县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系统布局新型基础设施,加快第五代移动通信、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等建设。"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迅猛发展的形势下,我们要深刻认识新型基础设施的特征,科学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传统基础设施基本上是物理空间的实体,主要以列车(轨道)、汽车(公路)、飞机(航线)等硬件为依托,以人员、物品为传输对象。新型基础设施则主要依托新一代信息技术。以数据、物品为传输对象,既包括高端芯片、传感器、智能终端等硬件设施,又包括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计算机辅助软件、应用软件等软件设施。因此,新型基础设施是硬件设施与软件设施的有效连接、协同和升级。

与传统基础设施相比,新型基础设施广泛运用新一轮科技革命成果,能够给工业、农业、交通、能源、医疗、教育等行业赋予更多更新发展动能,有力提升了创新链产业链价值链水平,优化产业结构、完善商业生态,开发更多更好的产品和服务,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结合材料,说明我国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是如何体现辩证否定观的。
4 . 材料一:“自从中国人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以后,中国人在精神上就由被动转入主动。”——毛泽东
“过去我们党无论怎样弱小,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一直有强大的战斗力,因为我们有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仰。有了共同的理想,也就有了铁的纪律。”——邓小平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必定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不可能一成不变。他提出:“要根据时代变化和实践发展,不断深化认识,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实现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良性互动,在这种统一和互动中发展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我们既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又坚持继承和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做到让马克思主义在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结合中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让中国化的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和创新。
材料二:2015年11月29日《人民日报》刊发四篇文章,对“如何理解文化自信的基础和源泉”等问题进行了探讨。文章认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根”和“魂”,是我们树立和增强文化自信的底气所在。以优秀传统文化为标识的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为中华民族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正德、利用、犀生、惟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这些彰显中华特色的价值追求,为中华民族挺起精神脊梁、善用外部备件,实现国家长治久安、民众安身立命提供了基本思维模式和价值理念。要从不断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树立和增强文化自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是失去生命的历史文物,也不是只需原封不动地传下去的“传家宝”。我们不仅要从中汲取文化滋养,而且要努力促进其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这份遗产焕发新的生命力,成为当代中国文化肌体的重要内容。
(1)结合材料一,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角度,说明在建立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
(2)结合材料二,运用辩证否定原理,说明应如何对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3)某中学开展的研究性学习对中学生树立和增强文化自信起到了积极作用,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们兴趣盎然。如果你以“关于中学生文化自信现状的社会调查”为课题,请简述你的调查计划。
2016-12-13更新 | 94次组卷 | 1卷引用:2016届福建惠安一中高三下学期第八次能力测试政治试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如何理解文化自信的基础和源泉?如何认识树立和增强文化自信的现实意义与紧迫性?如何明确树立和增强文化自信的路径与方式?2015年11月29日,《人民日报》刊发四篇文章,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探讨。文章认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根”和“魂”,是我们树立和增强文化自信的底气所在。在中华民族数千年的发展历程中,以优秀传统文化为标识的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为中华民族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正德、利用、厚生、惟和”“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些彰显中华特色的价值追求,为中华民族挺起精神脊梁、善用外部备件,实现国家长治久安、民众安身立命提供了基本思维模式和价值理念。
文章提出,要从不断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树立和增强文化自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是失去生命的历史文物,也不是只需原封不动地传下去的“传家宝”,而是取之不尽的文化富矿。我们不仅要从中汲取文化滋养,而且要努力促进其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这份遗产焕发新的生命力成为当代中国文化肌体的重要内容。
(1)结合材料,运用“传统文化和中华民族精神”的相关知识,分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树立和增强文化自信的底气所在的理由。
(2)结合材料,运用辩证否定原理,说明应如何对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3)加快文化“走出去”能为我们树立和增强文化自信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请你为如何加快文化“走出去”提出两条建议。
6 . 加快创新发展,培育壮大新动能,促进中国经济转型。

新旧技术的“S型曲线”示意图


(1)研究表明,各技术的萌生、发展、演进都遵循自己的“S型曲线”。图中反映什么经济现象?
本届政府立足创业创新,不断创新政府管理,优化政府服务(下表),促进新旧动能接续转换,以知识、技术、信息、数据等新生产要素为支撑的经济发展新动能正在形成。

表——本届政府改革举措(部分)

1

产权是所有制的核心,保护产权是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必然要求。发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善产权保护制度依法保护产权的意见》

2

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稳步推进,2013年以来,国务院分9批审议通过取消或下放的行政审批事项共618项,目前,全国平均每天新增市场主体4万户

3

全面推开“营改增”,同时,进一步清理规范基金和收费,再取消、调整和规范一批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公开中央和各地收费目录清单

4

推动高校普及创业教育,支持各类培训机构开展创业培训,运用社会各类资源建设创业孵化基地


(2)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相关知识,说明上述改革举措是如何推动创业创新的。
新旧动能转换,实则是一个国家发展到一定阶段,资源禀赋、成本因素各方面发生变化,发展模式必须作出相应调整,这种变化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增长主要靠高投资、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三高一低”的方式来拉动,再加上出口导向型增长模式,随着资源和环境约束,国际经济持续复杂低迷,外贸进出口总值出现负增长,这说明,之前的发展模式到了不得不转变的时候。培育新动能,改造传统动能,就是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从单纯追求速度到更多追求质量的转变,促进中国经济转型。
加快新旧动能转换,要积极培育“无中生有”的新产业、新业态等新动能。“无中生有”,要瞄准“新”字做文章,用好创新这把“金钥匙”,聚力培育新兴产业让“新芽长成大树”,引导新兴产业走向“高大上”。同时,培育新动能并非简单地“另起炉灶”,也不意味着抛弃旧动能,而是要着力促进“有中生新”,改造升级传统产业让“老树生新枝”。“无中生有”和“有中出新”两者相辅相成、有机统一。
当前,供给和需求不平衡、不协调的矛盾和问题日益凸显,突出表现为供给侧对需求侧变化的适应性调整明显滞后。培育新动能、增强发展后劲,关键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新旧动能转换的过程既是培育新动力和新动能的过程,也是各种风险和矛盾加快释放的过程,是一个漫长而痛苦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
(3)结合上述材料,运用《生活与哲学》的相关知识,谈谈对“新旧动能转换”的认识。

7 . 材料一:为了推进“机器换人”战略,江苏S市确定十家企业作为试点,提供700万元的财政补助,尝到了甜头的企业形成了强大的示范带动效应。同时该市启动了宣传推广“机器换人”活动,通过大数据引擎及时汇总并发布全省实施“机器换人”企业的相关数据。2016年以来,该市绝大多数企业主动咨询“机器换人”的相关政策及服务,实现了“要我换”到“我要换”的转变。

材料二:无论新科技革命的前景多么诱人,它所伴生的风险都不可轻忽。防范风险,需要分外关注苗头性、倾向性、潜在性问题。机器换人热潮,在目前还未见明显的负面影响。而且,科技革命带来的产业深化,分工细化,还可能反生出更多的就业机会。但是,当下从事重复性、常规性、高危性工作的员工,最有可能在人机竞赛中被替代出局。新技术革命的影响是深远的,效应是多重的,许多未知的世界还有待我们去探索,许多争论的议题还有待实践去深化。


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企业“要我换”到“我要换”的转变是如何体现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的?
(2)请从唯物辩证法角度说明我们应该如何正确看待新技术革命?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