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详略安排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8 道试题
1 . 写法训练
阅读片段,完成练习。
在狭长的彩笔尾部,有好几个按键。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操作”键了,只要轻轻一按,彩笔飞行器便工作起来。它的机翼能像小鸟的翅膀那样自由扇动;它的机头像鲸鱼,可以减少飞行时的阻力……咦,说来说去,飞行器好像还缺了些什么。对了,颜色,机身和机舱内的颜色。我按了一下“变大”键,然后坐在飞行器的操控室里,用电脑控制它后,再按下“制造”键,飞行器就会马上呈现出鲜艳的颜色,还会根据你的心情变换不同的色彩哦!就这样,一架彩笔飞行器就诞生了。
(1)选段主要描写的是彩笔飞行器的___________。小作者按一定顺序,先后描写了它的尾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者还运用了__________修辞手法。用“ ”画出相关句子。
(2)选段有详有略,作者重点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
2024-04-23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专题 10 习作训练
23-24六年级下·全国·随堂练习
填空题 | 适中(0.65) |
2 . 默读课文《北京的春节》,想想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写老北京人过春节的,哪几天写得详细,哪几天写得简略,再讨论一下这样写的好处。
_________
2024-01-24更新 | 11次组卷 | 1卷引用:六年级下册1.《北京的春节》随堂练习
3 . 下列选项中,对课文内容、写法等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腊八粥》主要写“等粥”“喝粥”两件事,其中“等粥”的过程写得比较详细。
B.《匆匆》以问号结尾,呼应开头,直接抒发作者对时光一去不复返的感叹。
C.《那个星期天》将情感融入人、事和景物中,直接表达出来。
2022三年级下·全国·专题练习
填空题 | 适中(0.65) |
4 . 写《难忘的端午节》时,哪些材料应该详写?哪些材料应该略写?在括号里写一写。
(1)介绍端午节的来历。 (        )
(2)端午节的习俗。     (        )
(3)大家学习包粽子的过程。   (        )
(4)过端午节时发生的令人印象深刻的事情。   (        )
(5)搜集的有关端午节的古诗词。 (        )
2022-06-11更新 | 60次组卷 | 2卷引用: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期末专项复习 口语交际与作文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6 . 课文围绕“盼”选取了哪些事例?哪些事例是详写,哪些事例是略写?填一填。

例:晴天盼下雨(详写)
__________(      )
__________(      )
__________(      )
2021-08-29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17 盼练习卷7
7 . 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藏戏的面具运用了象征、夸张的手法,使戏剧中的人物形象突出,性格鲜明。
B.《那个星期天》一文,作者在具体细致的描写中,真实自然地表达内心的感受。
C.读文章的时候,仔细看看文章详写了什么,就能领会作者要表达的主要意思。
D.赵孟頫是元代著名的书法家,《三门记》是其楷书代表作之一。
2021-06-10更新 | 172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市2020年部编版小升初考试语文试卷
8 . 年糕

新年食品当中,我独爱年糕。

它们圆滚滚、亮晃晃,一看到它们,我心中便自然而然地生出喜庆之意、圆满之感。

小时候,我曾有一段时间,寄居在祖母家。每年岁暮,喧喧腾腾地准备过年的当儿,我最爱的,便是看祖母做年糕。

尽管市面上有现成的糯米粉出售,可是,祖母担心那些糯米粉掺进别的杂质,所以,每年总买大包大包的糯米回来,自己磨。她一面转着那古老质朴的小石磨,一面虔诚地喃喃自语:“年糕年糕年年高。”

把感望寄托在传统食品里的这种美好的情愫,深深地触动着我的心。

磨好了的糯米粉,像白雪一样,高高地堆着。祖母在糯米粉中加入水、糖,搅匀;

然后,在圆形的铁罐里妥妥帖帖地铺上剪成圆形的蕉叶,小心翼翼地倒入拌好了的糯米,再把铁罐一只一只地搁在炭炉上面的蒸笼里,蒸上几个小时。

蒸好的年糕,软滑如水,不黏牙,不滞齿,切片而食,幽香绕舌,那股适口的甜味,晃荡晃荡地由喉头轻飘飘地流进了胃囊里,通体舒畅。

别人做年糕,做不出同样的水准,登门讨教,祖母在倾囊相授之余,总会加上这两句话:“磨粉的时候,心一定要诚。年糕小气,你心不诚,便做不成。”

祖母已去世多年了,然而,每逢新年吃年糕时,我脑海里总会浮现祖母磨粉时那一张虔诚至极的脸。而这些年来,“你心不诚,便做不成”这句话,也成了我重要的处世哲学。

1.年糕的样子是_________________的,象征着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详细写的是________,需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六步完成。
3.从这篇文章中我明白了,在介绍饮食的时候,要抓住它的_____________等来写。
4.试着运用本文中学习的方法介绍一款自己喜欢的家乡美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1-05-16更新 | 91次组卷 | 1卷引用: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测试卷19
9 . 阅读理解。

中国皮影戏

皮影戏,是一种用灯光照射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民间戏剧。中国皮影戏有着悠久的历史。两千多年前,汉武帝的爱妃李夫人染疾故去,武帝思念心切,神情恍惚,终日不理朝政。术士李少翁一日出门,路遇孩童手拿布娃娃玩耍,影子倒映于地,栩栩如生。李少翁心中一动,用棉帛裁成李夫人影像,涂上色彩,并在手脚处装上木杆。入夜围方帷,张灯烛,恭请武帝端坐帐中观看。武帝看罢龙颜大悦。这个载入《汉书》的爱情故事,被认为是皮影戏的渊源。

表演皮影戏要先制作皮影。其制作过程是:先将羊皮、驴皮或其他兽皮的毛、血去净,经药物处理,使皮革变薄,呈半透明状,涂上桐油;然后把皮革镂刻成所需的人物形象。皮人的头、四肢、躯干等各自独立,而又用线连成一体,分别以连杠由演员操纵,令其活动。

皮人涂有各种颜色,表达人物的善恶美丑。绘画也有一定的讲究,女性发饰及衣饰多以凤、花、草、云等纹样为图案,男性则多用龙、虎、水、云等纹样。人物造型与戏剧人物一样,生、旦、净、丑角色齐全,制成的皮影高的达55厘米,低的仅有10厘米左右。

皮影戏表演时,由三五个艺人在白色幕布后面,一边操纵戏曲人物,一边用当地流行的曲调唱述故事,同时配以打击乐和弦乐。表演民间神话、武打、古代故事时,人物可以腾云驾雾,做出各种高难动作。这是其他戏剧难以做到的,因此深受观众喜爱。皮影戏在宋代已极为盛行,到明代,北京一带的皮影戏班竞有四五十家。

皮影戏是一门结合了戏剧、音乐等多种艺术表现手段的表演形式,它有着悠久的历史,也是最早传入西方的中国传统艺术之一。

公元13世纪,当时的蒙古军营中也演皮影戏,后来皮影戏被随军带到波斯、土耳其等国。之后,又在东南亚各国流传开来。中国皮影戏在18世纪中叶传到欧洲。1767年,法国传教士把它带回法国,并在巴黎、马赛演出,被称为“中国灯影”,曾轰动一时。后经法国人改造,成为“法兰西灯影”。中国皮影戏对丰富世界艺坛作出了独特的贡献。

1.联系上下文,理解下面的词语。
栩栩如生:__________________
2.这篇短文依次介绍了中国皮影戏的__________、皮影制作、____________、广泛流传四个方面的内容。其中,作者详细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__,略写其他,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
3.根据短文内容,以下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短文引用《汉书》记载的故事,既说明中国皮影戏历史悠久,又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B.皮影的绘画也有讲究,女性发饰及衣饰多以凤、水、草、云等纹样为图案。
C.皮影的高度比较统一,人物造型与戏剧人物一样。
D.其他戏剧和皮影戏一样,在表演民间神话、武打、古代故事时,人物可以腾云驾雾,做出各种高难动作。
2021-05-08更新 | 11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2021学年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一次月考 (第1、2单元)语文试卷2
10 . 课外阅读。

端午日(沈从文)

边城所在一年中最热闹的日子,是端午,这一天,当地妇女、小孩子,莫不穿了新衣,额角上用雄黄蘸酒画了个王字。上午11点钟左右,在城里住家的,莫不倒锁了门,全家出城到河边看划船。

划船的事在数天以前就早有了准备,选由身体(       )、手脚(       )的小伙子,在潭中练习进退,船只的形式,和平常木船大不相同,形体一律又长又狭,两头高高翘起,船身绘着朱红色颜色长线。平常时节多搁在河边干燥洞穴里,用时才拖下水去。

比赛开始了,每只船坐12个到18个桨手,一个带头的,一个鼓手,一个锣手。桨手每人持一支短桨,随了鼓声缓促为节拍,把船向前划去。带头的坐在船头上,头上缠裹着红布包头,手上拿两支小令旗,左右挥动,指挥船只的进退。擂鼓打锣的,多坐在船中部,船一划动便即刻嘭嘭铛悄地把锣鼓很单地的敲打起来,为桨手调理节拍。一船快慢靠鼓声,当两船竞赛到激烈时,鼓声如雷鸣,加上两岸人呐喊助威,便使人想起小说故事上梁红玉老鹳河水战时擂鼓的种种情形。凡是把船划到前面一点,必可在税关前领赏,一匹红布,一块小银牌,不拘缠挂到船上某一个人头上,都显出这一船合作努力的光荣。当每次某一只船胜利时,总有人在水边放些鞭炮表示胜利庆祝。

赛后,城中戌军长官为了与民同乐,把30只头颈上缚了红布的雄鸭放入河中,让军民自由下水追赶,谁捉到鸭子,谁就成为这鸭子的主人。于是水面各处是鸭子,各处有追赶鸭子的人。

船与船的竞赛,人和鸭子的竞赛,直到天晚方能完事。

1.从下面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入文中括号里。
结实     健康   伶俐   灵巧
2.画“     ”这句话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我也能运用这种修辞手法写一句话: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写了端午日的________________民俗,其中详写的是________,略写的是________
4.文中画“       ”的句子中“挥动”一词能否换成“摇动”?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章中,作者写龙舟竞赛时穿插“便使人想起小说故事上梁红玉老鹳河水战时擂鼓的种种情形”一句,有何作用?在正确的说法后面画“√”。
(1)侧面烘托龙舟竞赛的盛况。(       
(2)正面描写龙舟竞赛的盛况。(       
(3)留有“空白”,把那“种种情形”留给读者去发挥想象。(       
(4)留有“空白”,看读者是否知晓梁红玉水战摇鼓的故事。(       
6.我还知道一些传统习俗的寓意。过年时吃年糕:________;中秋节吃月饼:________
2021-05-02更新 | 9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2021学年河北省唐山市古冶区部编版六年级下册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