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生物综合库 > 遗传与进化 > 遗传的基本规律 > 基因的分离定律 > 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和应用
题型:单选题-单选 难度:0.65 引用次数:215 题号:18854026
甲、乙两位同学分别用小球做遗传定律模拟实验。甲同学每次分别从I、Ⅱ小桶中随机抓取一个小球并记录字母组合;乙同学每次分别从Ⅲ、IV小桶中随机抓取一个小球并记录字母组合。将抓取的小球分别放回原来小桶后再多次重复。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乙同学的实验可模拟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的过程
B.甲同学的实验模拟的是等位基因分离和配子自由组合的过程
C.实验中每只小桶内两种小球必须相等,且I、Ⅱ桶小球总数也必须相等
D.甲、乙重复100次实验后,统计的Dd、AB组合的概率均约为50%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单选 | 适中 (0.65)
【推荐1】下列实验中,对其实验思路和结论的分析错误的是(       
选项实验思路结论
A用高茎豌豆(DD)与矮茎豌豆(dd)杂交所得F1与矮茎豌豆进行测交,观察并统计后代茎秆高度及比例通过测交后代表型和比例,推断F1代所产生的配子类型和比例F1代产生D和d两种配子,比例为1:1,矮茎豌豆仅产生d配子。F1配子与矮茎豌豆配子随机结合,属于基因重组
B向植物分别提供H218O和C18O2,检测光合产物氧气中32O2的比例用同位素示踪的“方式”探寻氧气中O元素的来源光合作用产物氧气中的O元素来自于水
C用DNA酶、蛋白酶、RNA酶、酯酶处理S型肺炎链球菌提取物,将上述处理后的提取液分别与R型菌混合,观察菌落情况对细胞提取物分别进行不同的处理,探究哪种物质是“转化因子”促使R型活细菌转化为S型活细菌的“转化因子”很可能是DNA
D将接触或未接触过胚芽鞘尖端的琼脂块,置于去除尖端的胚芽鞘一侧,观察其生长情况通过琼脂块收集尖端产生的物质,探究引起胚芽鞘向光弯曲的“信息”本质引起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的是某种化学物质
A.AB.BC.CD.D
2023-02-04更新 | 238次组卷
单选题-单选 | 适中 (0.65)
【推荐2】小麦的矮秆和高秆分别由基因A、a控制,A对a为完全显性。将纯合矮秆不抗矮黄病小麦(品系甲)与近缘种偃麦草杂交,偃麦草抗矮黄病基因(B)所在的染色体片段可插入小麦的不同染色体上(不影响小麦配子的可育性),经选育得到矮秆抗矮黄病小麦品种(品系乙),部分染色体及基因组成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获得品系乙的原理是染色体结构变异
B.品系乙中的类型1自交,产生的后代中矮秆抗矮黄病个体约占3/4
C.品系乙中的两种类型杂交,产生的后代中矮秆不抗矮黄病个体约占1/4
D.品系乙中的两种类型的基因A、B的遗传均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2022-07-13更新 | 55次组卷
单选题-单选 | 适中 (0.65)
【推荐3】水稻为雌雄同花植物,花很小,人工授粉困难。正常水稻种子呈白色,科研团队在某水稻品种的一条2号染色体上插入一个籽粒蓝色素生成基因D构建水稻品种Р,然后将雄性不育基因M导入水稻品种Р,培育出通过种子颜色即可判断是否为雄性不育种子的品种Q(基因的位置关系如图)。由于图中D和M两个非等位基因在同一条染色体上距离较近,因此会紧密连锁在一起不发生基因重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品种Q自花传粉,得到的子代中蓝粒雄性不育的个体占3/4
B.品种Q可防止基因D通过花粉扩散到近缘作物
C.若基因M插入到基因D所在染色体的同源染色体上,则其与正常水稻杂交无法得到蓝粒和雄性不育两性状不分离的种子
D.若基因M插入到3号染色体上,则其与正常水稻杂交得到的子代出现蓝粒雄性不育种子的概率为1/2
2023-05-28更新 | 14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