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哲学与文化 > 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 > 探究世界的本质 > 运动的规律性 > 运动的含义
题型:单选题-单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51 题号:5250230
战国末期法家代表人物韩非子,把人类社会的历史分为“上古”“中古”“近古”“当今”四个阶段,并由此提出了“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的著名论断。下列选项均为韩非子的观点,与这一论断所蕴含的哲理一致的是
A.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
B.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
C.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
D.家有常业,虽饥不饿;国有常法,虽危不亡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推荐1】中国经济在改革开放后一直保持了高速的增长,现在经济发展正面临速度换挡节点、结构调整节点、动力转换节点,在螺旋式上升的发展历程中进入一个新格局、新阶段、新常态。这表明
①前进性和曲折性是我国经济发展必然经历的两种状态
②中国经济发展前途是光明的,要对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充满信心
③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
④一切都在变,变化本身是永恒的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17-08-03更新 | 37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2016年6月22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强调,要坚决反对“不作为、不会为、乱作为”。 从哲学上看,这是因为
①“乱作为” 违背了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       
②“不会为” 否认了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③“不作为” 没有做到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④“不作为、不会为、乱作为” 否认事物是运动的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18-05-12更新 | 69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2014年人们纷纷发问“时间都去儿哪了”。德国慕尼黑大学的研究发现,年龄在20~59岁的人普遍感到无法在既定时间内完成自己要做的事情,做事的时间不够,就容易产生时间过得快的错觉。这一研究成果印证了
A.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B.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C.运动与物质密不可分D.意识的内容来自客观世界
2019-12-20更新 | 1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