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福建省连城县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10月月考地理试题
福建 高三 阶段练习 2021-11-07 47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自然地理、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人文地理、区域发展

一、单选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下图是某地气象台绘制的该地气温日变化监测图。(注:一天中最高气温一般出现在午后14点左右)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此地大致(     
A.位于90°E,昼长14小时左右
B.位于90°E,昼长12小时左右
C.位于120°E,昼长12小时左右
D.位于150°E,昼长14小时左右
2.据图判断(     
A.16点地面吸收的太阳热量最多
B.地面一天中随时都在散失热量
C.气温最低时是地面散失热量最多的时刻
D.白天地面吸收的热量始终大于散失的热量
3.该地地温最低是(     
A.A点B.B点C.C点D.D点
单选题-题组 | 较难(0.4)
名校

下图为我国某月7日21时某种天气系统向东推进过程中气温的垂直变化剖面图。天气系统推进速度为110千米/日。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与7日比较,8日水库的气温变化情况是(  )
A.气温升高,且气温日较差变小
B.气温升高,且气温日较差变大
C.气温降低,且气温日较差不变
D.气温降低,且气温日较差变小
5.图中城市7日比6日大气污染重,其主要原因是7日(  )
A.空气下沉受到抑制B.空气上升受到抑制
C.空气辐散,静风D.空气辐合,静风
2018-09-06更新 | 1497次组卷 | 19卷引用:2019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常见天气系统 课时练习题
单选题-题组 | 较难(0.4)
名校

观测发现,过去40年里,全球气候变暖使北极季海冰面积减少了近一半。目前只剩下约350万平方千米。研究发现北极地区变暖速度明显快于全球变暖速度,这一现象被称为“极地放大效应”,然而“极地放大效应”在南极却不明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相对南极大陆,北极地区变暖速度更明显的主要原因是(     
A.南极地区地面辐射更强,地面热量散失的更多
B.南极地区海拔高、气温低、多大风,增温不明显
C.北极海冰融化多,减弱了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
D.北极地区臭氧空洞变大,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
7.“极地放大效应”带来的影响可能是(     
A.全球水循环更新速度加快B.北冰洋航道通航时间缩短
C.北极地区极光现象明显增多D.欧洲和北美极端天气增多
2021-07-09更新 | 650次组卷 | 8卷引用:山东省菏泽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单选题-题组 | 适中(0.65)
名校
霜是指附着在地面或植物上的微细冰粒,是接近地面的水汽冷却至0℃以下凝结而成。无霜期是指某地春季最后一次霜至秋季最早一次霜之间的天数。一年中无霜期越长,对农作物生长越有利。下图为世界某区域无霜期等值线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影响图示区域无霜期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A.地形地势B.海陆位置
C.大陆轮廓D.纬度位置
9.图中甲地与乙地无霜期差异显著,主要原因是甲地(     
A.终年盛行干热风B.位于西风迎风坡
C.常年受寒流影响D.气温日较差较大
单选题-题组 | 适中(0.65)
名校

蒙自市位于云南省东南部,北回归线从境内穿过,地貌主要由断陷盆地、岩溶高原、山地等组成,是国家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区和生态安全屏障区。为培育适宜治理石漠化的植被,科研小组对盆地和高原面上的相关自然要素进行观测分析。下图为蒙自市同纬度地区盆地和高原面逐月总太阳辐射量统计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月总太阳辐射量春季高于夏季,原因是(     
A.春季太阳高度最大B.夏季白昼较短
C.春季没有降水D.夏季云雨天气多
11.月总太阳辐射量高原面比盆地低的原因最可能是高原面上(     
A.植被较多B.降水较多C.污染较重D.太阳高度较小
12.盆地与高原相比较,治理石漠化的植物宜分别具有的习性为(     
A.喜光热、喜温凉B.喜高温、喜湿热C.喜温凉、喜光热D.喜湿热、喜干热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