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陕西省铜川市王益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陕西 高二 阶段练习 2021-12-20 37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作家作品、阅读与鉴赏、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写作、作文主题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出于《论语·为政》,原文是“人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小车无,其何以行之哉?”古代用牛力的车叫大车,用马力的车叫小车。两者都要把牲口套在车辕前面的横木上。车子没有它们,自然无法套住牲口,也就不能行走。孔子认为,一个人如果没有信德,就好比大车小车没有车辕前面的横木一样,如何能立身处世呢?孔子用这个比喻说明了信德的重要。

从字形构造上看,“信”字左边是“人”字,右边为“言”字,“人言为信”表明“信”依赖于人的言语来表达。所以关于信的论述有“一诺千金”“言必信,行必果”等,由言语真实、守信进而建立起信誉、信赖、信任、信心等含义。

信德是维系人与人关系的基本准则,人一失信,必然害及他人,危及社会。孔子说:“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这说明“忠信”是立人之本,是人生路上的“通行证”。信德也是朋友交往的基本道德规范。《论语·学而》说:“与朋友交,言而有信。”友情是建立在言而有信的基础之上的,推心置腹才能够成为真正的朋友。孟子提出“五伦”说,将“朋友有信”与“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一起,作为处理人际关系的五种基本道德规范。汉儒把“信”列入“五常”之中,成为中国传统文化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在汉武帝的第一次策问中,董仲舒就指出:“夫仁义礼智信,五常之道,王者所当修饰也。”仁义礼智信五常之道不仅直接决定着生民百姓的命运,也决定着国家政治的兴衰。

信德不仅是个人道德,更是政治道德,不仅是一个人立世之本、立业之根,更是一个国家生死存亡的基础。一个国家、政府如果缺乏信用、丧失公信力,则权威不立,必将祸及国家天下。所以,个人要讲信,社团要讲信,为政者更要讲信。《左传·僖公二十五年》说:“信,国之宝也。”《论语·颜渊篇》载子贡问孔子如何从政,孔子回答说:“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又问:“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孔子的选择是先去食后去兵,因为“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孔子在足食、足兵、民信三者中,宁肯去兵、去食,也要坚持保留民信。因为他认为如果老百姓丧失了对为政者的信任,国家政治的根本就没有了。

《吕氏春秋·贵信》说得很好:“君臣不信,则百姓诽谤,社稷不宁;处官不信,则少不畏长,贵贱相轻;赏罚不信,则民易犯法,不可使令;交友不信,则离散郁怨,不能相亲。”可见信德对一个社会是如此重要。王安石在《商鞅》一诗中所言:“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司马光在《资治通鉴》里也说:“夫信者,人之大宝也。国保于民,民保于信。善为国者,不欺其民;善为家者,不欺其亲。”信德是人的法宝,因为国家靠人民来保卫,人民靠信誉来保护。可见,“信”在齐家治国中是何等重要。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减)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车无,小车无,其何以行之哉?”是孔子在《论语·为政》用的一个比喻,目的为了说明信德的重要。
B.“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这句话来源于《论语·为政》,孔子认为信德在人的为人处世中有重要作用。
C.信德是维系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根本原则,如果人一旦失信,其结果会害及他人,危及社会。
D.“一诺千金”“言必信,行必果”这些关于“信”的论述,是从“信”依赖于人的言语来表达的角度作出的。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论语·学而》中有“与朋友交,言而有信”的观点,说明友情是建立在言而有信的基础之上的,交朋友要推心置腹。
B.在汉代,儒家就把“信”列入“五常”之中,使之成为中国传统文化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
C.信德不仅是个人道德,更是政治道德,因此一个国家、政府如果缺乏信用、丧失公信力,则会祸及国家天下。
D.信德是朋友交往的基本道德规范,孔子就把“朋友有信”作为处理人际关系的五种基本道德规范之一。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信”字从字形构造上看,依赖于人言语的表达,表言语的真实,进而建立了信誉、信赖、信任、信心等含义。
B.人民保卫着国家,信誉保护着人民,可见信德对一个社会的重要性,所以只要重视“信”,就能齐家治国平天下。
C.信德在个人的立身处世、朋友的交往、国家的政治中,都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位置,每个人必须重视它的作用。
D.孔子在足食、足兵、民信三者中,选择去兵、去食而保留民信,这是基于他认识到,如果老百姓丧失了对为政者的信任,国家政治的根本就没有了。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如果我们把中华文明比喻成一棵生生不息的大树,孔子儒学是这棵大树的主干,这棵大树的底部是孔孟老庄在内的春秋战国先哲,孔孟老庄这些先哲的思想深深扎根于我们上古时期文明的土壤。

当我们理性冷静地回望过去,我们会发现中国在上古时期,从先舜以来,在夏商周时期,中华文明已有一个漫长的发展期。看待中国儒学,我们不能说因为孔子是儒学的创始人,所以我们就只从孔子开始讲起。在很大程度上,孔子是在中华五千年的中间位置。孔子学术的特点是“述而不作,信而好古”,述就是传述,就是继承,就是发扬光大,孔子尊崇尧舜禹汤文武周公,述而不作。

我们说孔子好学,好学得先有所可学,就是学习先贤。学习先贤思考人与人相处的根本原则,“养生送死”,无非是人生活于这个世界上,每个人何以生活得更好,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还需要养生,送死,孔子还思考由民生而人生的问题,抓住根本,治理一个小小区域,进而治理整个鲁国、整个天下,这是空间的放大。

除此而外,孔子还说时代发生了变化,人与人之间相处的原则、管理的方式会有一定程度的变化,但这种变化就是损和益,损就是把那些不符合时代要求的去掉一些,益则是根据新的时代要求增加一些,但深品的东西不会变,“虽百世,可知也”。在这里,孔子想表达的其实是一种时间的绵延连续。孔子说的三代、十世、百世则是时间的绵延。

不管是时间的绵延还是空间的放大,孔子最为关注的还是能够超越暂时与区域性的深层次的根本问题。作为一个自然人,我们有自己的自然追求:作为一个社会的人,有人与人之间相处的社会性。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如何从根本上接合与调和,孔子思考的深刻恰恰就在于此。

儒家的“信”字,很像一个人在洗澡,以水冲洗沐浴濡身。其实这个儒,在商周时期就是相礼的人,也就是古代举行礼仪活动时,别人不懂的礼仪他懂,他的身份就是儒,是一种职业。

但到孔子创立儒家的时代,情况不一样了,孔子不但要洗净身体,也要洗净心灵。儒家,以先王之道濡其身,用尧舜禹汤文武等先圣之道来改变我们自己,所以孔子跟他的学生说,你要做君子儒不要做小人儒。小人儒只是把儒当成一种课生手段,而君子儒应该致力于素养的提升,致力于社会的改良。孔子说“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君子的德行就像风一样影响大家,他怎么做老百姓就怎么做。所以政者正也,为政者正,则天下不能不正。

儒家追求的正是“大道之行,天下为公”。一个人不自私就是公,这就是公共意识、公德意识。一个人具有公共意识和公德意识,这个人才是优秀的人,如果社会上越来越多的人都这样,天下的人都这样,天下为公,那领一定是大道之行,这就是儒家的追求。所以“天下为公”实际上说的是,我们共同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必须有这种公共意识。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主动追求成为一个有公共意识和公德意识的人。

(摘编自杨朝明《时空维度下的孔子与儒学》,《光明日报》2020年6月27日)

材料二:

从孔子创立儒学一直到董仲舒确立儒学为一尊的这段时期是儒学登上历史的主旋律舞台的时期。儒学的创立是孔子对西周以来强调人文精神和伦理道德思想传统的全面总结和继承发展,孟子和荀子又分别从不同的方面对孔子思想作了进一步的发挥与完善,奠定了儒学的基本理论格局。

春秋时期没有统一的主流文化,儒学只是“百家中的一家,只是多元文化的一元”。春秋末年是一个“礼崩乐坏”的时期,旧的价值观解体了,而新的价值观还没有建立起来。而且这个时期各诸侯国之间的利益纷争空前激烈,对利益的关注超过了对人本身的关注,因而以对人的价值和德行为诉求的儒学就遭到了冷遇。在那个各国追求迟速强大争取霸主地位的时代,在那个没有统一、稳定的时代儒学是不可能被社会所接受的。这也恰恰说明了儒学更适合在一个稳定统一的国家中发展成为治理理论,而在社会转型时期或者动荡时期是会被冷落的。

这种多元文化的格局直到秦始皇统一全国,才宣告结束。到了汉武帝时期,制度稳定发展国力进一步强盛。这样一个稳定强盛的国家急需要一个统一和平与发展的思想来适应当时的专制统治。董仲舒适时地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信术”的思想,自此儒学作为官方意识形态正式成为中国的统治思想。

儒学在中国封建社会能够成为主流文化和主流意识形态,主要是国为儒学适应于中国当时经济、政治制度的需要。当时封建社会的统治是一种集权的统治,统治者需要这种绝对权力、绝对忠诚和绝对服从的思想。儒学还具有调和统治者和被统治者的矛盾的功能,在不动摇统治者权力和地位的情况下,让统治者适当地实行仁政爱护人民,让人民被这个“仁”迷惑,甘于受统治者统治。在封建社会,一个稳定的时期内没有什么理论思想比儒学更适合的了,儒学自此持续了两千多年的统治。

(摘编自赵颖《学术论坛》,2008年第9期)

4.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以孔子儒学为主的中华文明,离不开孔孟老庄在内的春秋战国先哲的种种思想。
B.中华文明其实有一个漫长的发展期,在上古时期从尧舜以来夏商周时期就已有。
C.孔子是儒学创始人,人们讲儒学一般从孔子开始讲起,其实孔子处于中间位置。
D.从孔子创立儒学到董仲舒确立儒学为一尊说明儒学符合统治者施行仁政的要求。
5.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的开头用大树作喻,意在强调孔子所创立的儒学在中华文明中所处的地位。
B.材料一基于对“儒”这一概念内涵变化的分析,得出君子之德对于老百姓的作用。
C.儒学比其他的理论思想更加适合稳定的封建社会,因此才能持续两千多年的统治。
D.材料一在论证说理时,善于引用孔子的话,这样显得真实可信,又容易让人接受。
6.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
2021-12-17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铜川市王益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鹅毛翎

高军

他们五个人来到房东已经拾掇好的房间放下背包后,有的赶紧拿起扫帚打扫院子,有的挑起筲桶去井上担水。房东怎么阻止也不起作用,就不住地跺着脚说:你说说,同志们刚到家,怎么就干起活儿来了?

他觉得很奇怪,怎么一进这家院门,就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呢?

1941年,他在沂蒙山战斗过一段时间。三十年后的今天,随部队再回到这里拉练,他觉得,走到哪里都无比亲切。他还一直留心着,想找到当年的那家老房东。

当时,日本鬼子扫荡频繁,那家房东所在的村名都没顾得上问清楚,他们就匆忙地转移了。多年来,他找不到一丁点儿联系方式。

看到房东墙西面的夹道里乱糟糟的,木棒和杂物横七竖八躺着,一些筐头子胡乱堆放着,柴草垛、鸡窝都歪斜了,于是,他就上前去整理。

同志,这里都是陈旧多年的老物件了,多少有些忌讳,你千万别动着什么物儿啊。房东大嫂看见了,一边说着,一边走过来摆摆手,让他进屋休息。

没事儿。他笑笑,觉得哪里来的这么多忌讳啊,于是就继续收拾。

大嫂看他还不打算停下来,赶紧端过一盆水来,用炊帚不停地洒着,嘴上说着:那得先洒洒水。

他虽不太明白这样有什么用,但看大嫂这么认真,也只能等她洒完水后再干活儿了。突然,他发现地上有一根鹅毛翎支棱在那里,他一下子愣住了,继而目光直直地凝视起来,思绪一下子回到了三十年前。

当年,他们在这里与日伪军周旋的时候,不知道什么原因,他的小腿上起了很多又疼又痒的红疮,给行军转移带来了极大不便。卫生员给他涂抹了药膏后,效果并不明显。有一天,战事稍稍轻松一些,他们在一个村子里停下来暂作休息。当他使劲儿挠痒的时候,被房东大娘看到了,大娘过来询问情况,并仔细看了看,说:你等等,我去弄个土方试试。不一会儿,大娘端着一小碗奶汁来到他面前,又去另一个房间拿来一根鹅毛翎,大娘让他把裤脚卷起来,用鹅毛翎蘸着碗中的奶汁在他的腿上慢慢涂着,这碗奶汁还温温的,涂上后慢慢产生出一种奇妙的凉爽的感觉,腿上那种钻心的痒慢慢变轻了。那两天,大娘每天为他涂抹四五次。第三天凌晨,日军又发动突袭。在他们转移前,大嫂专门给了他一根鹅毛翎和一小竹筒这种液体,让他继续涂抹。他觉得这种土方药很管用,就顺便问了一下是用什么配制的。大娘笑笑说:我向儿媳妇要了点儿奶水,拌上点儿桐油……他一下子惊住了,怪不得这几天那位大嫂看见他总有一种羞涩的神情呢。他心中一阵发热,眼圈就红了,对着大娘深深鞠了个躬。此时,枪炮声激烈起来,他们只得快速离开。在战争的空隙里,他又涂抹了两天,腿上的红疮就彻底消失了。

想到这里,他眼眶一热,看到房东大嫂在不远处忙碌着,他赶紧抹去泪水,轻轻地拾起那根鹅毛翎。

他们住下的第二天,紧张的拉练就开始了。下午回来的时候,他觉得眼睛有些不舒服,就不断用手去擦。大嫂见了,关切地问:你这是怎么了?我看看是不是动着物儿了啊?

再次听到动着物儿这个说法,他忍不住问道:什么叫‘动着物儿’了?

大嫂一边扒着他的眼皮观察着,一边告诉他:很长时间不拾掇的地方,那些物件一般是不能动的。要动也要先洒洒水或多吐几口唾沫,就没事儿了。不然的话,会出毛病,最常见的是眼珠子发红,淌眼泪。我看啊,你应该是拾掇陈旧东西时动着物儿了,这是俺洒水洒晚了啊,你说说。

他觉得这种说法有点儿离奇,好好想想又觉得也有道理,陈旧东西必定含有细菌,飞到眼里造成这种情况应该也是有的。看大嫂不停地自责,他赶紧故作轻松地说:小毛病,不要紧啊。

眼里的毛病可不小,你等着,俺去东边那家淘点儿东西来……大嫂说完,急匆匆地走了。

很快,大嫂就回来了,她右手拿着一根鹅毛翎,左手端着一个白瓷小酒盅。他见了,一下子呆住了。在他愣怔着的时候,大嫂已经把他按在了板凳上,随后让他仰起头睁开眼,用鹅毛翎蘸一下酒盅中的液体,在他眼睛上方轻滴一下,这时,有一种略带奶味的气息飘散开。这样治疗几次后,他眼中的红丝少了些,刺疼淌眼泪的毛病消失了。大嫂告诉他:用这种方法治眼睛很管用,是向邻居家一个年轻媳妇要来的……有一次,邻居家媳妇过来借钩担用,见了他,羞羞地一转头,赶紧出了门。

几天后,拉练结束,乡亲们前来送别,他看到邻居家媳妇和大嫂站在一起,不断向他们挥舞着手。

他按按衣服口袋中大嫂用过的那几根鹅毛翎,两腿地一并,敬了一个军礼,转身迈着有力的步子向前走去。

他的眼睛一下子模糊起来,尽管这次没有找到1941年的那家房东,但他觉得,这位大嫂与当年的那位大娘,这位邻居媳妇与当年大娘的儿媳妇,身影慢慢重合起来了。

(原载于《天池》2021年第9期,有删改)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他”随部队回沂蒙山拉练,一进入房东拾掇好的房间就放下背包与战友们一起干起活儿,表现了人民军队关心爱护百姓的优良作风。
B.房东大嫂提醒“他”注意农村的古老“忌讳”,不要去碰那些陈旧物件,但“他”还是着了道,含蓄批评了当地农村的封建迷信思想
C.大嫂用鹅毛翎给“他”治眼疾的动作、语言描写,既表现了大嫂直爽、大方的性格,又表现了她对人民子弟兵真诚的关心与深切的爱护。
D.提供奶水的“大嫂”“邻居家媳妇”,见了“他”后“羞涩的神情”“羞羞地一转头”的细节描写真实传神,表现了人物微妙的心理。
8.大嫂与大娘,邻居媳妇与大娘儿媳妇的身影为什么能“慢慢重合起来”?请简要分析。
9.小说在叙述方面很有特色,请结合文本,从叙述视角、叙述顺序和叙述线索方面简要分析。
2021-11-26更新 | 114次组卷 | 3卷引用:2022届“超级全能生”高三全国卷地区11月联考(甲卷) 语文试题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孔子迁于蔡三岁,吴伐陈。楚救陈,军于城父。闻孔子在陈蔡之间,楚使人聘孔子。孔子将往拜礼,陈蔡大夫谋曰:“孔子贤者,所刺讥皆中诸侯之疾。今者久留陈蔡之间,诸大夫所设行皆非仲尼之意。今楚,大国也,来聘孔子。孔子用于楚,则陈用事大夫危矣。”于是乃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不得行,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孔子讲诵弦歌不衰。

子贡色作。孔子曰:“,尔以子为多学而识之者与?”曰:“然。非与?”孔子曰:“非也。予一以贯之。”

孔子知弟子有愠心,乃召子路而问曰:“《》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子路曰:“意者吾未仁邪?人之不我信也。意者吾未知邪?人之不我行也。”孔子曰:“有是乎!由,譬使仁者而必信,安有伯夷、叔齐?使知者而必行,安有王子比干?”

子路出,子贡入见。孔子曰:“赐,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子贡曰:“夫子之道至大也,故天下莫能容夫子。夫子盖少贬焉?”孔子曰“赐,良农能稼而不能为穑,良工能巧而不能为顺。君子能修其道纲而纪之统而理之而不能为容今尔不修尔道而求为容赐而志不远矣”

子贡出,颜回入见。孔子曰:“回,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颜回曰:“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虽然,夫子推而行之,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夫道之不修也,是吾丑也。夫道既已大修而不用,是有国者之丑也。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孔子欣然而笑曰:“有是哉颜氏之子!使尔多财,吾为尔。”

节选自《史记孔子世家》


注释:“匪兕匪虎,率彼旷野”,意为:不是犀牛不是老虎,却沿着旷野而行。孔子用以形容他与弟子被围于野的困境。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君子能修其道/纲而纪之/统而理之/而不能为容/今尔不修尔道而求为容/赐/而志不远矣/
B.君子能修其道/纲而纪之/统而理之/而不能为容/今尔不修尔道而求为容/赐而志/不远矣/
C.君子能修/其道纲而纪之/统而理之/而不能为容/今尔不修尔道而求为容/赐/而志不远矣/
D.君子能修/其道纲而纪之/统而理之/而不能为容/今尔不修尔道而求为容/赐而志/不远矣/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诸侯,古代中央政权所分封的各国国君的统称,周代分公、侯、伯、子、男五等。
B.仲尼,孔子的字,孔子名“丘”,“尼丘”为山名,“仲”是古代对男子的美称。
C.《诗》即《诗经》,收集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三百首诗,又称“诗三百”。
D.宰,原指贵族的管家,后也作县令别名,如“家君作宰”,本文为第一种含义。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为人正直,不畏危难。他因批评陈国和蔡国国君的问题,在陈蔡之间遭遇两国的围攻,断绝粮食,但依然坚持教学。
B.子路面对困境,主张反省。他认为孔子的学说得不到当权者的信任,有可能是孔子及其弟子的德行不够,应该加以改进。
C.子贡面对困境,主张妥协。他认为孔子的学说虽然确实非常伟大,但为了便于让天下人接受,应该适当降低一些要求。
D.颜回面对困境,信念坚定。他认为即使不被接受,孔子也还是应该坚持自己的正道,不被接受,更能显出君子的品格。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楚,大国也,来聘孔子。孔子用于楚,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
(2)虽然,夫子推而行之,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